“小說評論派”欺世盜名冒充“紅學”35年鬧劇,該收場了(之八)
八、“小說評論派”代表人物馮其庸主持搞的“新校本”《紅樓夢》,竟是如程高本那樣的閹割、篡改本(上)
(一)“新紅學”的代表人物周汝昌曾多次提出重新??薄都t樓夢》,但有關(guān)部門卻將此任務(wù)交由“小說評論派”代表人物馮其庸全權(quán)負責
周汝昌是位著名紅學家,早在1953年因出版《紅樓夢新證》而成為“新紅學”代表人物之一,1954年受到批判。
文化大革開始后,1968年周汝昌被關(guān)入“牛棚”,1969年秋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1970年8月底,周總理辦公室特電湖北軍區(qū)司令部,調(diào)周汝昌回京。周汝昌1970年9月5日回北京后,向上打了一個報告。其內(nèi)容是:
……請求給我一些條件,以期完成(《紅樓夢 》)大匯校寫定真本的浩瀚工程。[1]
此事后來被擱置。
其后,同事戴鴻森從干?;鼐┖?,與周汝昌談起了《紅樓夢》版本問題。周汝昌回憶道:
一日,他(戴鴻森)對我說:“他原先以為《紅樓夢》不就是《紅樓夢》(按:指坊間流行本,包括上述‘程乙本’等),還要搞什么版本?!”這時他偶然看了影印的“庚辰本”(脂批抄本),拍案大驚,對我說:“原來俗本子這么壞,與真本這么不同,一直被它騙了!”我見他悟了,遂有了“共同語言”,乘機與他商量:“我們應(yīng)出一部好本子了。”
他很同意,且很積極,馬上要與社科院文研所聯(lián)系,要他們校注一本新本。當時社方臨時領(lǐng)導(dǎo)人也點頭了,我自不便再提我的大匯校的事情。
文研所很高興,很快由鄧紹基等二人持函,到社辦理手續(xù)。
但此事垂成之際,忽因社外某位同志得知后激烈反對所邀之人,不容關(guān)系當時杜維沫新回社擔任古典部的主任,他須向文研所“打退堂鼓”;那天晚上他到我家訴詳風波內(nèi)情,表示十分為難:“約請了人家,又要變掛食言,這多么尷尬!”
此事又成了泡影。[2]
后來周汝昌又寫信“上書”中央,希望重?!都t樓夢》。他這樣敘述道:
……遂又決心二次上書——這次就是正面陳述流行本子之偽劣,建議從速整校出一部近真的好版本。
文化大革命時期,整天抓“革命”,哪可能顧及校注《紅樓夢》之事?但事情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1974年開展全國性評《紅樓夢》運動,但到年底便停止了。剛成立沒有幾個月的各市的評“紅”小組就都要解散,回原單位。而原單位也是閑呆著沒事干。恰在這時,周汝昌的“上書”轉(zhuǎn)到國務(wù)院文化小組(代理文化部工作)那里。經(jīng)研究認為此事可行。于是就由袁水拍負責籌辦。首要的是選定校注小組的負責人。此事是由周汝昌提議的,按一般做法,理應(yīng)征求周汝昌意見,他對組織??毙〗M還有哪些建議,校注小組由哪些人組成較為適宜等等。但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講的是“政治”上可靠。哪些人政治上最可靠呢?自然是在評“紅”運動中的表現(xiàn),得到“四人幫”垂青者,也就是《階級斗爭的形象歷史——評〈紅樓夢〉》的寫作小組負責人馮其庸。袁水拍與馮其庸談后,馮其庸樂不可支,于是便擬將來由他組織人馬。此時已是1975年秋。
一日周汝昌“接到通知,要開校理《紅樓夢》版本的會議”。
回憶其時已入秋季,地點在北京市委第三招待所。到會后,見所召與會者人數(shù)不少?!璠3]
這次會議由袁水拍主持,副主持為李希凡。周汝昌回憶道:
袁講話,宣布開會的目的,說“上邊十分重視”,成立校勘小組,馮(其庸)為組長[4],周(汝昌)、吳(世昌、恩裕)等三人為顧問。將來由馮組織人力為小組成員。[5]
對于此事周汝昌還寫了這樣一段:
為了說話負責,以昭信實,特為請詢了當日開會在座、后任此新校本的責任編輯的王恩宇老同仁,他熱情地提供了所憶細節(jié),與我記憶完全符合。他連我女兒在場一事都記得……[6]
周汝昌非常強調(diào)自己的回憶才是可靠的,一是周汝昌的女兒周麗苓作了記錄,記錄尚在,二是有其他人可以作證。
重新??薄都t樓夢》的提出者是周汝昌——“新紅學”代表人物,而領(lǐng)導(dǎo)與組織??毙〗M的任務(wù)卻交給“小說評論派”的代表人物馮其庸去做。
從“小說評論派”的歷史已可說明:“小說評論派”如果搞點隨意的,沒有是非的評論,還是可以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小說評論”也曾出現(xiàn)一些評論大家,如王國維、魯迅、李辰冬、王昆侖等。但是“小說評論”形成“派”以后,假若交給他們帶點學術(shù)性的任務(wù),可以料定必砸鍋無疑。因為“小說評論派”的基礎(chǔ)是“假語村言”,評論“假”的事物,當然形成不了是非觀念?,F(xiàn)在將探討涉及“背面”“真事隱”的問題,交由“小說評論派”去做,它哪里有分出真與假,是與非的本事?你就是反復(fù)告誡它:較早的,曹雪芹在世時就已形成的本子為“真”,被后人校訂的版本屬“假”。它絕對拒絕接受這種正確意見的,因為它同“真”與“是”格格不入。確定真、假、是、非屬于“學”、“學術(shù)”,“小說評論派”是與研究小說背面的新、舊“紅學”(屬于“學”、“學術(shù)”)完全是兩股道行駛的車?,F(xiàn)在非讓它走充滿危險的荊棘之路,必定走一次翻一次車無疑。
不幸的是有關(guān)單位將校訂“新版本”的任務(wù)交給“小說評論派”,真是選錯了對象,其結(jié)果只會成為后人的笑柄,給學術(shù)帶來危害。
(二)重新??辈苎┣壑鞯哪康?,是以一部帶脂硯齋批語的版本,代替閹割、篡改本——“程高本”
1、1975年時有兩套曹雪芹著作版本系統(tǒng):程高本百二十回《紅樓夢》版本系統(tǒng)和帶脂硯齋批語,最多只有八十回的《石頭記》抄本系統(tǒng)
到20世紀70年代為什么會提出重新??薄都t樓夢》呢?這是由于當時已形成兩套《紅樓夢》版本系統(tǒng)。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刷印程甲本《紅樓夢》,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刷印程乙本《紅樓夢》。長時期以來,社會上流行的《紅樓夢》主要是這兩個本子。20世紀50年代,選定程乙本《紅樓夢》,在此基礎(chǔ)上稍作校訂后,添加注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本成為20世紀50—70年代在國內(nèi)流行之本。
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除流行于世的程高本《紅樓夢》外,已發(fā)現(xiàn)數(shù)部曹雪芹著作手抄本,計有:
民國元年(1912年)有正書局石版印刷的一部手抄本——戚蓼生序本《石頭記》。
1927年胡適買到手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甲戌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評定,簡稱“甲戌本”,為二評本,只有16回。
此后,又發(fā)現(xiàn)手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評定,簡稱“庚辰本”,為四評本。之后又發(fā)現(xiàn)手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評定,簡稱“己卯本”,亦為四評本。
這幾部手抄本與流行于社會上的程高本《紅樓夢》有許多不同:
第一,這些手抄本的書名叫做《石頭記》,而非《紅樓夢》;
第二,這些手抄本全書只有八十回,不像流行的《紅樓夢》那樣有百二十回;
第三,這些手抄本各回都帶有名為“脂硯齋”的批語。而程高本《紅樓夢》正文中沒有這些脂批。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曹雪芹著作已形成兩套版本系統(tǒng)——一套是帶有脂硯齋批語的最多只有八十回本的《石頭記》手抄本系統(tǒng)(簡稱“脂評本”);另一種則是1791年由程偉元、高鶚修訂出版的,不帶任何脂硯齋批語的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版本系統(tǒng)。
2、政府決定重新??辈苎┣壑鞯哪康氖切?背鲆惶捉咏苎┣郾疽獾陌姹?,代替流行于社會上的“程高本”版本系統(tǒng)
在出現(xiàn)兩套完全不同的曹雪芹著作的版本系統(tǒng)后,人們便將這兩種版本系統(tǒng)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手抄本《石頭記》系統(tǒng),各方面都強于程高本《紅樓夢》版本系統(tǒng)。當時盡管還沒有認識到“程高本”是在乾隆指示下閹割、篡改之本,但有兩種情況卻是鐵定的事實:
第一,手抄本《石頭記》均是曹雪芹在世時就已存在的本子,而程高本(1791、1792年)是在曹雪芹逝世(1764年2月1日)27、28年后才出現(xiàn)的本子。因而無疑手抄本《石頭記》屬原本、真本,程高本《紅樓夢》是經(jīng)過后人之手作了大量篡改而成的本子。
第二,盡管脂硯齋是誰尚未定論,但有個事實不容忽視:在晚期的《石頭記》本子中,脂硯齋批語(特別是正文中間的夾批,即雙行小字批)已與正文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正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基于一些紅學家認為脂評本系統(tǒng)優(yōu)于程高本版本系統(tǒng),以及上述兩點事實,便提出依據(jù)脂本系統(tǒng),重新校勘一部曹雪芹著作版本的建議,以便將來以新校本代替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程高本”版本系統(tǒng)。這樣一部新校本,將是一部十分接近曹雪芹本意的版本。出版這部新的版本,必將大大促進我國對曹雪芹著作的研究。
3、在籌備新校本的“??毙〗M”的會議上三位老紅學家提出以“脂評本”中的“庚辰本”作為底本進行???/p>
在成立校勘《紅樓夢》新版本小組的籌備會議上,袁水拍宣布了顧問名單,共有三人:周汝昌、吳世昌、吳恩裕。其中第二、三項決定便是:
(二)聽顧問意見。我等三人(注:指周汝昌、吳世昌、吳恩裕)一致認為,流行“程乙本”很糟,亟應(yīng)出好本新本。三人也一致認為,此次徹底排斥“程乙本”,而在古抄本中應(yīng)推“庚辰本”為校勘底本,因它現(xiàn)存回數(shù)最多,較為完整。
(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廢棄舊本,改出新校本,保證質(zhì)量。[7]
當時文化小組(相當于文化部)決定設(shè)立幾名“顧問”,是由于馮其庸在1974年評“紅”之前,從未涉足過“紅學”,對版本缺乏起碼的常識。周汝昌曾回憶道:
馮組長(注:指馮其庸)與我鄰座,曾問我“甲辰本”是何種本子。我答:它接近程本,在諸本中是較晚的。[8]
這件事說明馮其庸當時“紅學”知識少得可憐。
袁水拍盡管當時還不具備“小說評論派”的代表人物馮其庸定將把這項工作搞砸的“火眼金睛”,但卻了解馮其庸不懂“紅學”,于是便在??毙〗M之上設(shè)立“顧問團”來制約他,以便在??碑斨杏龅降囊恍┲卮髥栴}時,馮其庸可求教三位顧問。
但馮其庸所想的是如何由自己發(fā)號施令,怎可能容得下“顧問”?
(三)馮其庸在??毙〗M中,既完全排斥顧問團,又不聽取小組成員的正確意見,遇到問題都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玩弄手腕
1、排斥顧問團,自以為是,自己說了算
籌備小組中雖然設(shè)立了“顧問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馮其庸卻完全排斥顧問,從來沒有召開過“顧問”會議,也不讓他們了解校注工作。甚至有一次校注人員找到周汝昌,希望他能將??毙〗M爭論激烈情況反映上級,周汝昌卻表示:
我未敢如彼其冒昧,因第一我并不了解爭論細情實況,第二我已是“局外人”,講話要特別慎重的,不然必會發(fā)生誤會或糾紛,背上嫌疑。[9]
周汝昌有“局外人”的感覺,是因馮其庸將“顧問”看成了“局外人”。
2、在校勘小組的具體工作中,馮其庸獨斷專行
關(guān)于馮其庸是怎樣領(lǐng)導(dǎo)??毙〗M工作的,周汝昌作過一點透露:
……只記得當時??背蓡T骨干有胡文彬、周雷二位,他們來問過幾個定字待決的難題。其后,周雷一次專來訴說,他與馮組長為??比∩釥幷摷ち?,且表示要我秉公向有關(guān)方面反映此一事態(tài)。[10]
周雷在大學時,主攻中國文學,畢業(yè)后有紅學專著及論文,文學功底較好,而馮其庸對于中國文學是半路出家,功底較差,卻又冒充“權(quán)威”,一切都自己說了算,當然難以令人信服。后來類似周雷這樣的人便陸續(xù)離開了校注小組。
3、新校注本《紅樓夢·前言》中所列顧問團名單,是為了表明此書為“權(quán)威版本”而玩弄的手腕
前面已說明??毙〗M的“顧問團”如同虛設(shè),從來既不“顧”,更不“問”。然而當1982年馮其庸領(lǐng)導(dǎo)的《紅樓夢》校注本出版后,人們發(fā)現(xiàn)在《前言》中卻這樣寫道:
吳世昌、吳恩裕、吳組緗、周汝昌、啟功等幾位老紅學家擔任本書校注工作的顧問。[11]
這是怎么回事?在籌備校勘小組時,宣布的顧問只有三人——吳世昌、吳恩裕和周汝昌,而實際上此“顧問團”已如同虛設(shè),既不召開顧問會議,也不讓他們了解??钡木唧w情況,顧問們成了“局外人”,怎么到新校本出版時,“前言”中不僅恭恭敬敬地寫明“幾位老紅學家擔任本書校注工作的顧問”,而且“顧問團”突然“擴大”了,在原三名顧問基礎(chǔ)上,又增添了吳組緗、啟功等人?
看來在“前言”中強調(diào)校勘小組的顧問團,不過是馮其庸玩弄的一個手腕,以這種虛假的事實向世人表明:這是一個“權(quán)威性”的版本。
(待續(xù))
[1]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0頁。
[2] 同上。
[3]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0—232頁。
[4] 馮其庸在一些場合說他是副組長,組長是袁水拍,目的是要為他所辦的一些壞事推卸責任。但不管名義上誰是組長,實權(quán)落在了馮其庸手中,一切由他說了算,這才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
[5]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2頁。
[6]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3頁。
[7]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2頁。
[8] 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3頁。
[9]見《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3頁。
[10] 《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第233頁。
[11] 見《紅樓夢·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