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①相見歡: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深院鎖清秋:深院被清涼的秋色所籠罩。“鎖”字暗含著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的感受,孤獨而又凄涼。③離愁:指去國之愁。別是一般:另有一種。別是一般滋味:有的版本寫作“別是一番滋味”。另有一種滋味。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仰視天空,缺月如鉤。俯視庭院,寂寞的梧桐樹凄慘的秋色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剪也剪不斷,理它卻還亂的是離別之愁。此時此刻,別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漢族,在位時間(961-975),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生于西元937年,逝于西元978年,年42歲。他在即位之初,就面對了北方日益強大,虎視眈眈的宋王朝,他采取了年年納貢,并降格稱臣的方法,求得了一時的茍安。后來宋朝還是發(fā)動了十萬大軍,圍攻南唐京城將近一年,最后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在他四十二歲生日那天,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后主的儀態(tài)俊美,天資聰穎,精通音律、能詩善畫,又浪漫多情,他與大、小周后,兩位絕世美女間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傳頌一時,而在文學藝術上,又是一個奇才??上诘弁跏兰遥簧鷱木盼逯?,淪落到成為極盡屈辱的階下囚,所歷經的大起大落、苦難無常,使得他的文學生命也峰回路轉,因而落盡繁華,更顯出動人的力量。
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亦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
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xiàn)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作于歸宋以后,所表現(xiàn)的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后“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句,采用倒裝的手法,來突出離愁別恨是那樣的深重,無法忘卻,心里越想越亂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種滋味難于言表,讓讀者讀來大有言未盡意無窮之感。
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xiàn)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凄涼的環(huán)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xiàn)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凄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
此闕相見歡應是后主被擄之后所寫,以一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凄涼的景色。
第三句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tǒng)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fā)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里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后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后,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huán)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后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里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tài),“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tài)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喻的多少不能傾訴的孤寂與凄婉?。?div style="height:15px;">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的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然而 “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xiāng)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詩詞中常借梧桐抒發(fā)內心的愁悶。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以上具是寫景佳作。寫雨中梧桐,能表現(xiàn)詩人內心的愁苦。寫缺月梧桐,則又是一番境界。蘇軾語“缺月掛梧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
那么,此情此景,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茍延殘喘的囚徒會有怎樣一種心境呢?下片中,詞人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復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致。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那么,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動的怎樣的離愁別緒呢?是追憶“紅日已高三丈后,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榮華富貴,是思戀“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的故國家園,還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河山”(《破陣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云,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于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而今是嘗盡愁滋味,而這滋味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 “別是”二字極佳,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豈又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fā)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fā)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xù);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詞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統(tǒng)觀全文,說的全是白話,自然率真,和血和淚,藝術造詣,居上上乘。詞以情勝,造就了不朽之詞作。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詞,從藝術特色上看,它將孤寂情懷與凄清環(huán)境融合為一,而又信手拈來,以平易流暢、清麗精練之語,把別人心中有、筆下無之物和盤托出,可謂句“工”矣。
上闋起句“無言獨上西樓”六字,即已攝盡凄婉之神。
“無言”,是心頭如堵,思緒似麻,無話可說;也是身陷深院,孤家寡人,無人對語。如此看來,作者想說,卻無從說起;詞人有話,卻無處傾訴——精神的抑郁,找不到排遣的缺口,便越發(fā)折磨心靈!
李煜獨上西樓,可見寂寞:昔日的前呼后擁,早已風光不再;今天的孑然一身,更是好不凄涼!“獨”字,既寫到了形體上的單一,又表現(xiàn)了感覺上的落魄。這里的“獨上西樓”,當然不是柳宗元“獨釣寒江”的心性超脫,而是江山破碎、奢華煙滅、形神傷痛后的聊以自慰——憑欄望鄉(xiāng),或可揣起些許舊景余溫,或可拋開點滴當前清冷。
可是,他上得樓來,抬頭望天,天上一彎月牙如鉤:“月”既“如鉤”,則不能朗照,秋夜只有晦暗,深院自然陰沉。孤人,偏見瘦月,怎不又生景殘、事缺、國破、人別諸多傷感?
這就使詞人越發(fā)深切感受到庭院的寂寞,和籠罩院中的凄涼秋意。他甚至覺得,這清冷的秋意,好像是被關閉著的院門鎖在院中似的。
眼前景,即胸中情。“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個“鎖”字,下得好重,使人不由得想起枷鎖、鐐銬!“鎖”既突出滿院秋意之“死”,也巧妙透出當時詞人之“思”——秋意被鎖,不正是自己遭禁?如此,真是囚人之臆,方出囚人之語。
而詞中“梧桐”意象,也格外渲染出一片沉重的憂愁。梧桐屬闊葉樹種,在晦暗的秋夜,顯現(xiàn)的當是團團黑影,這正給人一種壓抑、郁悶之感。另外,從文學意蘊的角度看,梧桐多用來表現(xiàn)苦恨情愁。例如:“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依約相思碎語,夜涼桐葉聲聲”(陸甫之《清平樂》),“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等,表現(xiàn)的都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般的悲傷情緒、憂愴境界。試想,秋桐搖風,露葉匝地,該勾起多少離人綿綿心痛!
總之,上闋將人情與物態(tài)相融,情著其景,景顯其情,構建出一片幽閉深沉的意境。
下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緊承“鎖”之愁思而來,將愁緒比為無形的亂絲,細致入微地描寫出“離愁”如麻,裹縛全身,不可超脫的情狀。
若說麻還可來個“快刀斬亂麻”的話,而紛亂的心緒卻“剪不斷,理還亂”。“剪不斷,理還亂”這兩簡單明了的比喻,深得“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這一比興手法之妙,還更勝一籌。它不僅把牽腸掛肚、糾纏不去、使人不勝煩憂的離愁寫得淋漓酣暢,而且水到渠成引出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明人沈際飛評結句云:“七情所致,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別是’句妙。”清人王闿運在《湘綺樓詞選》中也說:“詞之妙處,亦別是一般滋味。”
結句妙就妙在情真而難以言明上。“愁”是什么滋味,很難說出。之所以難,大概除了其形而上之外,便是其繁而雜。“深嘗者”在苦大愁深中,自然難覓頭緒、莫辨滋味而難以說破。李煜取我們平常只能說的“很不是味兒”之語,加以直白表達,真是隨意拈來,恰到好處。
綜上所述,詞人以純乎白描的手法來抒寫愁苦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來抒寫抽象的思想感情,構成了畫筆所不能到的意境。另外,詞人以“相見歡”這一詞調所特有的句式,即急促的短句與舒緩的長句交織,表達出了一種似斷還續(xù)、如嘆如訴的音韻之美。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最是這些簡單直白卻涵蘊深遠的句子,輕易就換回那初與宋詞相遇見的少年時,最初的心動與悵然忘言。
有些詩詞總是讓人對之忘言的。怔怔地說不出一句話來,說不出心中此刻是驚喜,是疼痛,是酸辛,還是悲苦。
真正的深痛巨創(chuàng)是哭不出聲的。那難以與人言說的,又豈是一個“愁”字了得。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繁華如煙,往事似塵 ,曾經擁有過的,也都飄然離去,記憶泡沫上閃著深深的淚痕 ,似乎在讓人記起那段迷蒙的往事.
時間的匆忙,帶走了很多的美,甚至我們還來不及去感受有些美.流浪的蝶兒,帶著夢,飄泊在這山與那山,城市與城市之間。
旭日東升,金光四射,淚也干了,無可奈何的兩個人,誰能改變得了呢?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就算你前途再渺茫,你也要走這一遭。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每當面臨與人分離的時候,心中就算有千言萬語也只能化作一腔熱淚來表達。
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聚還是散、不管是合還是分,讓我們敞開心扉,用心去接受蒼天的賜予。因為在人的一生里,我們只能隨遇而安,而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是不能選擇的。蘇軾曾經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曲終人散——離別的淚水、雨中的絮語,婉約而凄涼!面對人生之初的選擇,那份期冀、惶恐和內心深處說不出的彷徨與焦灼,真是一種銳利的痛楚?;璋档穆窡舭压铝懔愕挠白永缅e落交織,忽長忽短,忽明忽暗,這種情緒也就格外得鮮明。
送行的目光、頻頻地祝福和惜別的雙手一再叮囑:“一路的保重!”分手時的道別,在這黃金瞬間誘發(fā)出一場滂沱驟雨,濡透了心緒。于是淚眼朦朧中,一種鈍割的疼痛在漸漸地拉開距離,慢慢地延伸,再延伸……
離別的日子為什么來得這么快?來得這么悄然?終于都散了開來。 于是為了懷舊和追憶,也為了那份珍藏心底的情誼能夠地久天長!
人在旅途,善待離別!夕陽下,揮手的人漸行漸遠,只留下芳草萋萋,孤燕高飛,而這一幕終將成為千古絕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是啊,愛情因為別有一番滋味,所以明明知道它是毒藥,也會有那么多的人去品,去嘗,甘愿斷腸。
但是,請你記住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它雖然沒有璀璨煙花的絢爛,沒有溫情相視的浪漫,但是放棄能讓你忘記過去,忘記憂傷,忘記那些不開心的過往。
那些天真的臉,那些憂傷的眼,曾經的那些,那些,只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的流云,經不起時間的吞噬。
忘記吧,忘記那些曾經的往事,忘記那張曾經你深愛著的臉。放棄對誰都是解脫,忘記彼此才會擁有快樂!
⊙于千萬年之中,于千萬人之中,在時間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轉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邊,不管離多遠,不管多少年,化這祝福為藍星點點,閃在晨曦,閃在日暮,閃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間,五象之鷹圖書館祝你開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