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李煜的詞,必先說其人。李煜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詞人,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二十五歲繼承皇位,可惜他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十五年后,被趙匡胤攻破城池,活捉到汴京,從此過上了囚徒生活。
三年的囚徒生活,雖然讓他失去了帝王生活,卻讓李后主的藝術(shù)個性和藝術(shù)才華發(fā)揮到了極致。
短小明朗而又含義無窮的“神秀”之作如冰泉圣水汩汩而出,一篇篇一首首真摯,沉痛,深切而又凄慘動人。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該詞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書寫離愁的作品。上闋主要寫深秋月夜,詞人獨上高樓的情景。
“無言獨上高樓”,詞人獨自登上西樓。起句平鋪直敘,看似平淡,卻如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勾勒了一個孤獨者的凄婉形象。
無言并不是無所思,無所言,而是無人共言,一個“獨”字點出了詞人淪為階下囚,受人監(jiān)視,控制的孤苦處境。“登西樓”自然是后主東望故園,點明作者對南唐故國深深的懷念之情。
接著寫登樓所見,“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交代了登樓的時間以及詞人囚居深院的生活環(huán)境。舉頭仰望,新月如鉤,閃爍著如水的寒光,讓人感覺如披冰雪;低視那梧桐,也是陰森森的一片。
身為一國之君的李煜,不正像那幽閉在深秋庭院的梧桐,孤苦,寂寞,沒有生氣,沒有自由嗎?在這沒有自由,沒有溫暖的異國他鄉(xiāng),孕育著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下闕劈空而來,作者的感情似波濤洶涌,將全篇推向高潮,“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離愁本是虛體,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能“剪”和“理”呢?其實是詞人把它形象化了。
用“剪”和“理”兩字來讓大家體會“離愁”的特點,那就是多且亂,繁且雜。
這離愁,飽含的是對“三千里山河”,“雕欄玉砌”的懷念;這離愁,飽含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悔恨;這離愁,飽含的是對昔日春光熔融,鶯歌燕舞的追憶;這離愁,飽含的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奈與彷徨……短短的幾句,深刻,細膩的刻畫出詞人的矛盾心理和無法排遣的哀衷。
表達的是那么的準(zhǔn)確和自然,絲毫無做作,雕琢之嫌,遂成傳誦千古的名句。
結(jié)尾“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言這離愁別恨的滋味沒人體會過,只有詞人自己能深刻領(lǐng)會。這首詞的結(jié)句,
手機,是全篇的概括與升華,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是對詞人所處環(huán)境、所見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實、準(zhǔn)確而又深刻的概括,情融注于景,景襯托出情,使全詞意境蘊籍深廣。
詞人此時的痛苦,可謂達到極點,欲罷不能,欲哭無淚,這種無言的悲哀,這樣孤獨無助的悲哀,更勝于痛哭流涕之悲涼,感人至深,崔人淚下。黃升《絕妙詞選》稱:“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