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老生茶舍一鍵關(guān)注
圖/默默 文/嬋琴
說起喝茶,最為民俗的恐怕是,“閑茶悶酒糊涂煙”。有點意思。你說這人,若沒有閑心雅致好情趣,想靜下來喝茶實在是一件難事。一壺開水一杯茶,反復(fù)來回?zé)悖枪?jié)奏和態(tài)勢,沒有耐心、時間、素定心性,還真是沒法品嘗茶的香氣、醇厚及甘甜回味。
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依舊千古流傳。至于說通過喝茶可以陶冶情操,讓自己更簡樸,高尚…………呵呵,這些就當(dāng)一眼飄過。
日本一位禪師說,喝茶應(yīng)該是獨自或兩三知己的行為。不能再多了。因為會顯得喧鬧破壞茶本質(zhì)精神——“清寂”。喝茶的道場,如同聚集的知己,氣場與清淡,相歡,如同遇見另一個自己。
若是獨自喝茶呢,則更需要幾分小小心境,閑情,好味道,偶爾疲累時,坐下來一壺茶,一只杯、一首曲,聽水翻滾的聲音,品茶不斷變化的味道,隨手附上一本好書,便是春日好時光。
日本禪僧仙厓義梵的《茶道極意》曾說“所謂茶道,在心非在術(shù),在術(shù)而非在心。心、術(shù)并行處,常顯一味也”這意味,茶道必須道心與茶術(shù)合一,不可偏廢。據(jù)說早期,茶道與禪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住持請齋、請茶,乃是禪寺常有的禮儀。禪僧在禪寺中吃茶,是一件禮儀繁復(fù)而又嚴肅的事情,吃茶不啻是一種嚴格的禪修工夫,是禪門行、坐、語默、動、靜當(dāng)中,眾多“借假修真”的媒介之一。
今演變出的茶具多少有幾分奢侈、時尚之韻味。如此也就與茶道精神背馳而行。所有閑情雅致之境全無,也無養(yǎng)心之談。比如,我們現(xiàn)今看到市面上被售賣的茶具,茶杯、茶壺、茶桌、茶盤、茶針……樣式各異,價格不等。少則幾千,動則幾萬。而“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這樣的意象與精神。顯然與熱鬧,信奉高檔茶具本身有過之而不及的意味。
“敬”:“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绷攘葦?shù)語,可見茶的儀式感及存在感。喝茶本身就是一種清簡,質(zhì)樸。一旦扯上各種標簽和形式,就會與喝茶精神背道而馳。畢竟,喝茶終究不如喝酒,熱鬧暈乎,各自買醉,調(diào)侃大山,戀過往,暢未來,酒桌上的事趁酒場蕩漾,一拍即定,說不定事后,兩拍即散。毫無敬畏可言。理解和明白人,也就會接受懂得其中規(guī)則了。想想,若是悶酒呢,某種鬧心的份恐怕只有當(dāng)事人知道。
我對喝茶終究沒有太多講究,嘗得甘潤清醇即可,也不講究需要茶具應(yīng)用。倒是很享受那份喝茶的清寂和遇見一種好茶的感恩之心。在繁雜紛擾的事情里,脫身出來,給內(nèi)心一點時間,以茶的名義歇息,???,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一次和兩朋友閑來無事,在路邊小館喝茶,聊天。她說,人這一生,還真有點喝茶的味道,你看,一壺,一幾,兩三知己,心如幽谷。酌情慢品,遠離外界浮華,個中滋味,新清明靜。茶開時翻滾,騰霧;品茶時,甘苦交織;分別時,優(yōu)雅轉(zhuǎn)身,干脆,濃淡相宜。仔細想想她的話,自由道理。
又一次在福建,小小姑娘,20出頭,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如何品茶,怎樣才算尚好的茶葉,她帶著我及另外幾個小伙伴,一連幾家茶商處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品茶談價,最后心滿意歸,買到適合自己口味的茶葉。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遇到一間店鋪不大的茶莊,老板是一個中年女子,一身旗袍,盤頭,坐姿優(yōu)雅,言談清慢,所有進店顧客,她都是一律先以茶敬上,亦一點都不吝嗇將自己收藏好茶拿出來分享,過路客人??吹贸龅碾S和,清寂,即便茶莊如鬧市,她依舊能坐下與我們聊茶,說事,談生活,真正能做到以茶聚友。
后來,經(jīng)過武漢,父親晚飯后嘗試喝了幾口,他一言斷定,茶不好喝,不習(xí)慣。我淡笑,說,這不是你的口味。他喜歡喝濃茶,舊式鐵盒,茶葉散裝里面,一喝就是幾十年,成為常態(tài)。顯然與我喝茶的味道太多不一樣。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表心意。獨自一個人留守山居寒舍,靜候明月升起。知心朋友尋路而來,唯有清茶相逢。頗有幾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一如,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朋友相逢,茶待為敬,三杯兩煮,醇厚清歡,儀式感,摯重相待,自在其中。
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中,人在喧囂和繁瑣下,已經(jīng)難有這樣重逢如淡茶的清歡,亦不愿意花時間,一茶幾知己,相敘到月明。人們似乎更熱衷于飯桌,談事聚攏。熱熱鬧鬧,歡聚冷暖自知。
文章轉(zhuǎn)載自公眾號:落雪聽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