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造假者的作偽方法,有助于我們在收藏活動中,更好地識辨作品的真?zhèn)蝺?yōu)劣。古舊竹雕的作偽,沒有偽造古書畫、古陶瓷、古玉那么復雜,但與古代書畫的作偽方法相似。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
一、復制后做舊
我們知道,書畫作品的復制主要是通過“臨,摹、仿”來完成的;倘若大批量復制,那就采取木刻水印的辦法。竹雕作品的復制,則是先“摹”后“刻”。
摹,就是用繪圖紙或濕絹蒙在原作上,然后,根據(jù)紙或絹上所顯現(xiàn)的線條,圖樣,用色筆依樣勾描,這是第一步。接著,需要對照原作,在勾描的圖紙(絹)上,根據(jù)畫面內容以及雕刻的深淺不一,分別填色,形成竹雕的正式紋樣圖案。
刻,就是按紋樣施刀,雕鏤刻琢。具體過程是先造型,按原件大小,仿造出同樣的器物;接著,將紋樣團移到器物表面的相關位置上,最后才是雕刻。
在造假過程中,摹刻出來的器物還只是半成品,接下來還要染色,“做舊”一般來說,器物染色后,進行打磨、拋光,作品就算完成了。但這是新作品。倘若要做成假古董,冒充明清竹雕,還得“做舊”,即:將新作品浸泡在含稀釋醋酸溶液的沸水中,悶煮一小時左右。然后放在陰涼處晾干,再采取溫烘的速成辦法使之干燥,然后上蠟、拋光、揩凈,再經(jīng)常用手摩挲,直至器表出現(xiàn)“包裝”樣的光澤。
二、臆造后冒名
這是一些了解雕刻的造假者,有一丁點兒的技藝,就憑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制一些作品,然后在竹雕史籍中查找一個名頭,不管其作品風格怎樣,寫上他的名字就算完事,然后做舊。這類假貨,匠氣顯露,畫面缺乏意境,又無韻味,更談不上風格。
三、舊作添款
民間流傳的古舊竹雕器物,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平庸之作。作偽者在這些無款的作品上,刻幾行題記,再添上某名家如朱松鄰、濮澄、蔡時敏的名字,稍微做舊就大功告成,因為這些東西原本就是古舊器物,所以更能迷惑人,更有欺騙性。
四、舊作改款
民間流傳的古舊竹雕,還有一些是清末民初的仿名家流派作品,刀工、畫面、造型都還不錯。作偽者為牟取高額錢財,就將仿品上“×××摹”或“×××仿”的字樣填平,不留痕跡。倘若仿品上,原來就有仿名家題款,那更是求之不得了。
竹雕藝術品的收藏與保養(yǎng)
中國明清時期的許多作品,在當時就是供人清玩的,或置于客廳,或擺設于書房,既當器物使用,又供親朋好友欣賞;空閑時,則捧握于胸前,摩挲中把玩端詳,作消遣之娛。
這些古舊竹雕器件,流傳到今天,當然成為一件件藝術珍品,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萬不能將這些作品封存起來,因為那樣做,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收藏辦法,還是向古人學習,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器物表面產(chǎn)生污垢時,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而應該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經(jīng)?;@樣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潤澤。若遇陳年積垢,用絨布擦拭難以奏效,不妨汲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作擦拭劑,這樣既清除頑垢,又起到了保護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國南方地區(qū)植物,只有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竹雕作品同樣也需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倘若長期置放在干燥之處,它也會干裂變形,失去光彩。竹雕作品的最佳保存環(huán)境應該是: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60%。
第三,傳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現(xiàn)出棕黃、淺黃、暗紅、棕紅等色澤。收藏者宜經(jīng)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摩挲把玩,應以不損傷竹雕本身為前提,做到和緩、細致、適度。
第四,務必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作品。因為這種摩擦或碰撞,即使極其輕微,也會損傷器物的包裝,甚至在畫面上留下難堪的劃痕、傷疤。
第五,根雕或大型作品,擺放位置若需移動,應該一手握持其上端,一手托住其底部,輕提輕放;搬運作品,先以綿紙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然后裝箱。
竹雕器物收藏日漸風行 選購鑒別應留心
博寶藝術網(wǎng)評論員一零撰文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制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據(jù)博寶藝術網(wǎng)的專家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的民族之一。竹子結實挺拔,中空外潔,表面油潤,色澤近如琥珀,且韌性十足。自古被中國人視為祥瑞之物,常與梅、蘭、菊一起被賦予許多美好的情感。竹子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種植,這也為竹雕作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據(jù)博寶藝術網(wǎng)的專家介紹,早期的竹雕制品遺存很少,至今仍傳世的作品多為明清所制,風格渾厚古樸,構圖飽滿,刀工深峻,常用透雕和深浮雕的手法,線條剛勁有力。近年來竹雕制品逐漸受到廣大藏家的青睞,在各大拍賣市場上也有不俗表現(xiàn),一件明代竹雕筆筒,最高拍出了上千萬的身價。
由于在收藏市場上的日漸風行,一些偽制竹雕作品也出現(xiàn)了。博寶藝術網(wǎng)的專家提醒到,竹雕作品的作偽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完全由作偽者自己摹刻或憑空臆造,或恣意摹擬名家作品,這種只要對名家作品的風格有所研究,就不難發(fā)現(xiàn)破綻;第二種是在無款的器物上,添刻或改刻名家偽款。明清竹雕作品多可有作者名款,是鑒定的重要依據(jù)。一般來說,真款刻寫自然流暢,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各位藏友在選購竹雕作品時,應留心注意
竹雕收藏錢景可觀 投資把好三道關
竹雕,我國是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國家,而且竹雕在我國也由來已久。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并受到喜愛。竹雕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大盛,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投資把好三道關
竹雕藝術品市場前景看好,收藏和投資要把好三關:一是要把好竹雕的精美程度。二是要盡量收集名家之作。三是要善于識別真?zhèn)?。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的竹雕在制作年代和制作人等方面作偽,如將新的竹雕涂抹包漿,冒充明、清竹雕;在普通竹雕上仿刻名人的款,冒充名人的作品等等。對此要仔細識別,防止上當受騙,避免造成損失。竹刻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專門藝術。由于不易保存的緣故,在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甚少。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彩漆龍紋竹佃,是現(xiàn)在已知較早的竹雕器。竹勺以龍紋及編辮紋為飾,并用浮雕、透雕兩種技法,精美而珍貴。
宋代竹刻家詹成所造鳥籠“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鳥,纖悉俱備,其細若縷,且玲瓏活動”。其雕藝之高、做工之細、構思之妙,堪為后人楷模,影響深遠。歷史悠久的竹刻藝術,發(fā)展至明代中期成為專門的藝術。明中期最初僅僅是少數(shù)文化水平較高的藝術家致力于竹刻,以后竹刻技藝日臻精湛,他們或父子相傳,或師徒授受,或私自仿效,涌現(xiàn)出既具較高文化修養(yǎng),又頗有藝術造詣的竹刻家,并雕刻出代表明代最高水平作品,從而使竹刻發(fā)展成為一個專門的產(chǎn)業(yè)。
竹刻之所以能在明代中期成為專門的藝術,一是竹材廉價易得,二是竹刻名家的出現(xiàn)并形成流派。廉價的竹材欲想與質地高貴的紫檀木、象牙、犀角一比高低,只有在雕刻技法上創(chuàng)新,在器型、裝飾題材上求變、出異,不斷攀登新的藝術高峰。這個過程正是誕生竹刻名家的充分必要條件,同時在當時也形成了兩個竹刻中心,一個是浙江的嘉定(今上海嘉定),一個是江蘇的金陵(今南京)。
竹刻藝術的發(fā)展
專家把竹刻藝術的發(fā)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明、清前期和清后期。
明代竹刻的技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嘉定派以深刻表現(xiàn)高浮雕或圓雕的刻法,代表人物為朱鶴、朱纓、朱稚征,人稱“嘉定三朱”或“朱氏三松”;二是金陵派以淺刻或略施刀鑿即可成器的刻法,代表人物為濮仲謙;三是以留青作陽文花紋的刻法,代表人物為張希黃。
清初至乾隆(1644—1795)劃為竹刻的清前期。單從時間跨度上說,此清前期包括了人們習慣上所分的清初和清中兩個時間段。清前期竹雕十分發(fā)達,竹刻藝人繼承了明代的刻法,同時又有不少創(chuàng)新。吳之璠創(chuàng)“薄地陽文”淺浮雕,封錫祿及其……門的圓雕,周顥用刀如運筆陰刻山水、竹石,潘西鳳隨意刮磨而得自然 之趣。他們在當時即頗有影響,技藝皆達到了極致,后人效法,無人企及。乾隆時期仿古之風盛行,在竹刻中亦出現(xiàn)了仿青銅器的竹雕,多見巧思,已畢肖古銅器為能事,鼎、卣、尊、壺,無所不備,從清竹雕提梁可窺見一斑。貼黃器,窮工殫巧,突破了竹材固有的圓筒形狀,使器物形狀豐富多姿,質地有了象牙的感覺。因此可以說清前期是竹刻的鼎盛期。
清后期可能是刻竹者自己不能自畫自刻,須請畫家代為畫稿設計,刻與畫分離,刻竹者成為單純的刻工,只能在竹材的表面落刀做文章,不可能刻去一層求人再畫一層。故此,清后期的竹刻作品,大都是低而淺的陽文或陰文,器型多臂擱、扇骨。相反,昔日流行的圓雕器物,透雕、高浮雕之筆筒、香筒卻難覓蹤影。所以說,清后期的竹刻藝術日漸衰落。清后期載入史冊的竹刻家較清前期多,但堪稱大家的罕見其人。造詣較高的有善刻留青的尚勛和使用“陷地淺刻”的方絮。一些未刻署款之竹刻作品,只要其歷史、藝術價值很高,同名家名作一樣,在竹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竹雕收藏“錢”景可觀
相對于數(shù)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一件的青花筆筒來說,竹雕筆筒的價位低得可憐,在藝術品市場上,十幾年來,竹雕筆筒一直是一個小角色。不過一些鐘情于竹雕的收藏者卻認為這正符合其古樸無華的工藝特色,為收藏人士所關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實際上,近幾年不僅明清名家的竹雕筆筒價格不斷有驚人表現(xiàn),就是近現(xiàn)代工藝精美的竹雕仿古筆筒,價值也在千元上下。
隨著竹雕高手的去世,竹雕技術的青黃不接,工精意深的竹雕筆筒鳳毛麟角;再由于竹雕筆筒的產(chǎn)生、發(fā)展、衰落,總共只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它與有著數(shù)千年悠久歷史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瓷器相比,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雖然在近200年的竹雕繁榮時期,竹雕高手如云,佳作輩出,但是畢竟數(shù)量有限,加之竹雕筆筒怕燥、畏潮、易蛀、易裂、難以保存,流傳至今的已屬不易,尤其是對一些名家作品,如朱三松當時就與“珠玉等價”的竹雕筆筒,現(xiàn)在的身價可想而知。
因為竹雕仿古筆筒,畢竟不似書畫贗品那樣容易造假。正如趙汝珍在《古玩指南全編》中所述:“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書畫之難,人所共知,今乃易以刀竹,其難當更逾書畫也。”因此不僅雕工精美的古竹雕筆筒,就是現(xiàn)代人所雕的精美竹雕筆筒,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如2003年11月,嘉德拍賣會上對當代徐素白所刻的一只“月季草蟲”竹雕筆筒,竟拍出了9.68萬元的高價,超出了一般清代竹雕筆筒3萬元左右。
竹雕藝術品是歷朝歷代深受文人雅士推崇喜愛的藏品,除了其材質“虛心”、“勁節(jié)”的特點與古人精神上的契合外,其歷史悠久、雕刻工藝精湛以及方便使用和保存,也是其受古今收藏者歡迎的重要原因。
在我國古代竹木牙角器藝術品中,竹雕藝術品是歷朝歷代深受文人雅士推崇喜愛的,除了其材質“虛心”、“勁節(jié)”的特點與古人精神上的契合外,其歷史悠久、雕刻工藝精湛以及方便使用和保存,也是其受古今收藏者歡迎的重要原因。
據(jù)史料記載,竹雕在六朝時期就成為藝術品,到了唐宋,竹雕工藝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真正繁盛起來是在明清。此時,繪畫藝術融入竹雕藝術中,花鳥、山水、書法成為竹雕藝術家常用的題材,大量的文房
用具,如筆筒、臂擱、香筒、鎮(zhèn)紙、筆洗等采用竹材雕制,另外還出現(xiàn)了供欣賞把玩的擺件,如人物雕像、小型樓閣、壁掛、如意等。
派別與傳承
竹雕藝術的發(fā)展使大量藝術家涌現(xiàn)出來,并形成了史上有名的嘉定派、金陵派。嘉定派的代表是朱鶴,創(chuàng)深刻法;金陵派則以濮澄為代表,創(chuàng)淺刻法。嘉定朱鶴、金陵濮澄因為成就卓著而被清代金元鈺《竹人錄》推為兩派開山鼻祖。
嘉定派的創(chuàng)始人朱鶴,不僅其本人有傳世之名,其子朱纓、孫朱稚征都是著名竹雕藝術家。深刻法包括浮雕和圓雕技法,主要特征是“高、深、透”,也就是“薄地陽文”的雕刻形式。浮雕又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兩種,與透雕均屬竹刻中的陽文刻法。因為一層層鏟去竹地,使圖案分層凸起產(chǎn)生立體效果,有圓渾生動之感。朱氏竹刻用刀如運筆,人物及動物神態(tài)自然,對后世嘉定派風格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嘉定派竹雕清中期進入全盛,很多竹雕高手都出自嘉定門下,有影響的竹刻家就有幾十人之多,其中著名的有吳之璠、周澈、封錫爵、封錫祿、封錫璋、施天章、張希黃等,嘉定也因此被稱為“竹刻之鄉(xiāng)”。
金陵派創(chuàng)始人為濮澄,字仲謙,主要活動于明萬歷至崇禎時期。他的雕刻技藝與嘉定派陽文刻法相反,往往采用陰文淺刻,其技法特點是不追求精雕細琢,只就竹材的天然形態(tài)稍加鑿磨,所以當時人稱“大璞不斫”。濮澄之后,金陵派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技藝精湛、風格獨具的藝人,其中方潔是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稱作“方竹”。他拿手的技法是用陽文淺浮雕法刻人物像,面部用陷地淺浮雕,其余部分用陰刻。兩種技法配合得天衣無縫,當時被稱作“絕藝”,可惜存世作品不多。除方潔之外,金陵派竹雕的代表人物還有潘西風、鄧渭等人。其中,潘西風擅長以陰文淺刻山水、仕女圖畫,鄧渭擅長以薄地陽文鐫刻名家詩詞。除嘉定、金陵兩派外,江蘇無錫、常州竹刻、浙江浦江竹根雕、安徽合肥竹雕、福建漳州竹雕、廣西桂林竹雕等也都各具特色。
竹刻技法除了浮雕、透雕、圓雕之外,特別值得介紹的是留青竹刻。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留青竹雕藏品往往價格更高,更受藏家的喜愛。
拍賣市場竹雕玩物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都把“居有竹”作為風雅生活的追求之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文人風骨的“竹”幾乎是雅士們自古以來就爭相稱頌的物件。而由此派生出的竹雕玩件也就成了清雅高潔之士的心頭之好。
近年來,竹雕在收藏市場逐漸受到重視,收藏價值也在節(jié)節(jié)攀升。
竹雕藝術品的第一高價是什么?一個竹雕筆筒。2005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康熙高浮雕山水人物紋筆筒,拍了1140萬元港幣。目前,這個記錄還沒有被打破。
竹雕雖是小器,但走進拍賣會的時間不短。1994年到1996年兩年間,蘇富比、佳士得、朵云軒、嘉德、翰海等五大拍賣行都有竹刻作品的拍賣,也有不少高價成交的明清竹雕珍品。但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要數(shù)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賢》拍出了42.35萬元高價,超出估價兩倍。足見精品明清竹雕價值之高。
到了2002年秋,竹雕拍賣就過了百萬了。當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推出的清康熙竹雕留青山水人物圖筆筒,上有張希黃款,以159萬元成交。張希黃是明代的竹刻名家。在明清竹雕中,凡是有歷代名家藝人刻款的,價格總是會比其他竹雕高上許多。竹雕筆筒超百萬元成交的,往往就是這類作品。
比如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推出的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成交價為110萬元。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清乾隆竹雕松樹人物筆筒,上有乾隆丙寅孟夏芷巖制款,成交價為132萬元。
中國嘉德十余年來不斷拍過數(shù)百件竹雕拍品,成績最為突出的當屬2003年秋拍“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王世襄是個喜歡收藏竹雕的行家,所以自然收藏的都是竹雕中的精品。果然,拍賣結束,14件竹雕器100%成交,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拍品創(chuàng)下近10年來竹雕器拍賣的歷史最高,其中兩件竹雕作品成交價格上百萬,分別是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拍出264萬元,另一件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被上海博物館定向購買。有專家甚至稱,從那時候起,竹雕的價值才真正走入老百姓的視野,是竹雕行情發(fā)生變化的“轉折點”。
隨著近幾年藝術品市場的不斷成熟,有眼光的收藏者進一步認識到竹雕的價值,竹雕在收藏者的追捧中身價節(jié)節(jié)攀升,市場熱度有增無減。2005年,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季拍賣會上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以1140萬元的天價成交。
這個紀錄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尚未打破。有專家認為,竹雕之所以能在藝術品市場里異軍突起,很重要的原因是,竹子歷來與人們朝夕相伴,從古至今,人們對竹子的推崇,遂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道德上的提升。而這種精神一旦被雕刻成各種精美的藝術品后,竹雕作品的文化含量則會大為提高。所以,許多人都樂觀地估計,竹雕還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特別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經(jīng)公認的收藏大家鑒賞收藏過的作品,將有更大的保值、升值的可能。
云中公子歡迎您
您已欣賞本篇
分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