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為孔門十哲之一,十哲一詞本自《論語·先進》所載: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钡滦校侯仠Y,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
《論語》二十卷 魏何晏集解 明金蟠錄 明崇禎十二年永懷堂刻清同治八年浙江書局校修十三經(jīng)古注本
可見其中并無子張,唐開元二十七年,玄宗下令將顏回列為配享,而后升曾參入十哲之列。到南宋咸淳三年,皇帝下令以顏回、曾參、孔伋、孟軻四人配祭孔子,此即后世形成定例的四配。
曾參升為四配之一,故十哲又少了一位,關(guān)于誰有資格補入這個空缺,當(dāng)時出現(xiàn)了爭論。南宋黃震在《黃氏日抄》中說:“可知咸淳三年升從祀,以補十哲,眾議必有若也。祭酒為書,力詆有若不當(dāng)升,而升子張,不知《論語》一書孔子未嘗深許子張?!?/p>
朝中大員認(rèn)為必定會將有若升為十哲,但當(dāng)時的祭酒堅決反對,他主張升子張為十哲?;实弁饬怂囊庖?,于是子張成為了十哲之一。
從黃震敘述的語言來看,他不贊成以子張?zhí)鎿Q有若,其理由是《論語》一書中所載孔子對子張的評價并不高。事實確實如此嗎?后面再探討這個問題。但是子張對傳承儒家思想起到過重要作用,《史記·儒林列傳》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wèi),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于齊?!?/p>
《韓非子》二十卷附韓非子識誤三卷.清顧廣圻???清嘉慶二十三年影刻宋乾道黃三八郎本
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二位賢徒遍布各地,有的出外為官,有的繼續(xù)講學(xué)。當(dāng)時子張來到陳國繼續(xù)傳播儒家思想,他培養(yǎng)出眾多弟子,成為了儒學(xué)最重要的支脈之一?!俄n非子·顯學(xué)》中稱:“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樂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
這段話乃是著名的“儒分為八”的歷史命題,子張獨創(chuàng)一派,并且列在最前面,可見該派影響力之大。《三國志》中稱:“自孔氏門徒,大數(shù)三千,其見異者七十二人。至于子張、子路、子貢等七十之徒,亞圣之德,然猶各有所短。”陳壽夸贊子張等幾位孔門高徒有亞圣之德,可見對其評價之高。
《三國志》六十五卷 陳壽撰. 裴松之注.明崇禎刻本
關(guān)于子張的情況,《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稱:“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p>
子張乃顓孫師之字,然其以字行,司馬遷說他是陳國人,但鄭玄在《孔子弟子目錄》中則稱:“顓孫師,陽城人?!彼抉R貞在《史記索隱》中則說:“陽城,縣名,屬陳郡。”可見視子張為陳人為大多數(shù)說法,但是《呂氏春秋·尊師》中則說:“子張,魯之鄙家也?!庇址Q其為魯人。
子張究竟是哪里人,清崔述在《洙泗考信錄》中稱:“子張乃顓孫之后也,顓孫于莊二十二年自齊奔魯,歷閔、僖、文、宣、成、襄、昭、定,至哀公凡十世,子張之非陳人明矣。蓋因其先世出自陳,而傳之者遂誤以為陳人耳。若子張為陳人,孔子亦將為宋人乎?孔子弟子,魯人為多;其次則衛(wèi)、齊、宋,皆鄰國也;吳之去魯遠(yuǎn)矣,若涉數(shù)千里而北學(xué)于中國,此不可多得之事?!?/p>
可見子張的先世確實是陳人,但后來因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而來到了魯國。宋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辯證》中引《風(fēng)俗通》中的所言:“陳公子顓孫仕魯,因氏焉。其孫顓孫師字子張,為孔子弟子。”此后顓孫在魯國為官,于是人們將其視之為魯人。這就如同孔子的先人原是宋國人,但人們依然視孔子為魯人一樣。
《呂氏春秋》 漢高誘注 清乾隆五十三年靈巖山館刻本
關(guān)于子張的家世,《呂氏春秋·尊師》中載:“子張,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xué)于孔子。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學(xué)于子夏。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指于鄉(xiāng)曲,學(xué)于子墨子。索盧參,東方之鉅狡也,學(xué)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p>
子張出生在貧困之家,他所從事之職業(yè),《尸子·勸學(xué)》中載:“子貢,衛(wèi)之賈人;顏涿聚,盜也;顓孫師,駔也?!卑凑铡都狻芬鞆V所言:“駔,馬儈也。”也就是說子張在拜孔子為師之前,從事的職業(yè)是貶馬。
關(guān)于子張是哪年拜孔子為師的,傳世資料無明確記載,按司馬遷所言,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同時孔子師徒在陳蔡受困時子張隨行,錢穆考證出在陳絕糧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是魯哀公六年,此時孔子六十三歲,以此減去四十八歲,當(dāng)時子張年僅十五歲。故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中說:“前輩者,問學(xué)于孔子去魯之先,后輩則從游于孔子返魯之后。如子路、冉有、宰我、子貢、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原憲、子羔、公西華,則孔門之前輩也。游、夏、子張、曾子、有若、樊遲、漆雕開、澹臺滅明,則孔門之后輩也。”由此可知,子張乃孔子晚年弟子,所以被視之為孔門后輩。
關(guān)于孔子對子張的批評之語,《孔子家語·五帝德》中載有如下一段話:
子曰:“吾欲以顏狀取人也,則于滅明改之矣;吾欲以辭言取人也,則于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則于子張改之矣?!?/span>
《孔子家語》十卷.魏王肅注.清光緒二十四年貴池劉氏玉海堂景宋蜀刻朱印本
孔子感慨說,他因為澹臺滅明長相丑陋而輕視這位弟子,但后來澹臺滅明所作出的成就令孔子反思自己以貌取人。他又說自己以往因為言辭而看不上宰予,為此他后來改變了這種態(tài)度,同時他又說因為子張長得一表人才,他特別看重子張,但是他后來改變了這種認(rèn)定方式。
除此之外,《論語·子張》中載:“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p>
【孔門子張像】《圣廟祀典圖考》五卷.清顧沅編.孔繼堯繪圖 清道光六年吳門賜硯堂顧氏刻本
曾子也說子張長得堂堂,何為堂堂,何晏在《論語集解》引鄭曰:“言子張容儀盛,而于仁道薄也?!痹诱J(rèn)為子張雖然長得一表人才,但是他的人情卻與長相不相匹配。這顯然是頗狠的一句評價,后世大多以何晏的所解來批評子張,例如梁皇侃在《論語義疏》說:“堂堂,儀容可憐也。言子張雖容貌堂堂,而仁行淺薄,故云難并為仁。”朱子在《論語集注》中引用了曾子所言后評價說:“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務(wù)外自高,不可輔而為仁,亦不能有以輔人之仁也?!鼻迕纨g在《論語稽求篇》中也贊同這種說法:“堂堂,夸大之稱,惟夸大不親切,故難并為仁?!?br>
朱子也認(rèn)為子張雖然一表人才,但他只注重外在,孔子所強調(diào)的核心問題——仁,他卻未能做到。同時,朱子又引用了范氏的所言,來印證他給出的評價:“子張外有余而內(nèi)不足,故門人皆不與其為仁。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寧外不足而內(nèi)有余,庶可以為仁矣?!?/p>
徐樓村景
如果子張做不到仁,這當(dāng)然是很重的一句評語,故如何理解曾子所說的“難與并為仁”一句,成為了評價子張的關(guān)鍵問題。晚清王闿運對這句話的解讀與他人不同,王闿運在《論語訓(xùn)》中說:“亦言子張仁不可及也。難與并,不能比也。曾、張友善如兄弟,非貶其堂堂也?!?br>
王闿運認(rèn)為曾子的這句話乃是說子張仁的水平已經(jīng)超過了他的容貌,曾子的意思是說子仁的水平高不可及,他認(rèn)為曾子和子張關(guān)系十分密切,怎么可能說出這樣貶斥子張的話來。
村內(nèi)只看到一幅壁畫
王闿運的解讀方式完全推翻了前人的理解,程樹德在《論語集釋》中此乃了王闿運的所言,而后寫下如下按語:
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在諸賢中年最少,他日成就如何雖無可考,而其弟子有公明儀,申詳?shù)?,皆賢人也。其學(xué)派至列為八儒之一,非寂寂無聞?wù)咭??!都ⅰ废操H抑圣門,其言固不可信。如舊注之說,子游、曾子皆以子張為未仁,擯不與友,《魯論》又何必記之?吾人斷不應(yīng)以后世講朱陸異同之心理推測古人。況曾子一生最為謹(jǐn)慎,有口不談人過之風(fēng),故知從前解釋皆誤也。王氏此論雖創(chuàng)解,實確解也。
程樹德說子張雖然在孔門時間不長,然而他后來卻培養(yǎng)出了公明儀等著名的弟子,同時又創(chuàng)建了儒學(xué)八大門派之一,他既然有這么高的成就,怎么能說他未能傳承孔子所強調(diào)的仁呢?既然如此,為什么前人都那樣理解曾子的那句話呢?程樹德認(rèn)為《集注》一書就喜歡貶抑名家。而實際上子張無論人品還是成就都很高,所以他與王闿運的觀點一樣,認(rèn)為前人都錯誤理解了曾子的那句話,而只有王闿運的解讀方為正確。
駛?cè)胩镆?/p>
康有為極其推崇子張,故他對曾子所言的那句話十分不滿,康有為認(rèn)為前人理解曾子那段話沒錯,然他在《論語注》中說:“類敘攻子張之意……曾子守約,與子張相反,故不滿之。人之性,金剛水柔,寬嚴(yán)異同,嗜甘忌辛,趣向殊科,宗旨不同則相攻。上章只以為未仁,尚無定論,難與為仁,則過矣。大戴禮衛(wèi)將軍文子篇歷論諸子,而孔子謂子張不弊百姓,以其仁為大。又言其業(yè)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所謂尊賢容眾,嘉善矜不能,仁孰大焉??鬃釉S子張,幾比于顏子,可為定論?!?/p>
康有為從曾子與子張性格上的不同來予以解讀,他認(rèn)為曾子做事謹(jǐn)慎,子張行為開張,所以曾子不喜歡子張的性格,故其說子張沒有達到仁的程度。在康有為看來,孔子很看重子張,其看重程度僅在顏回之下。他以此批評曾子對子張的貶斥之語,同時康有為也不滿于朱熹太過推崇曾子,以此使得子張的評價過低:“朱子誤尊曾子過甚,于是不考,而輕子張為行過高而少誠實惻但之意,則大誤矣。”
于水溝處無法掉頭
按照歷史文獻記載,孔子的確夸贊過子張的仁,《孔子家語·弟子行》所載子貢的一段話為證:“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無告,是顓孫師之行也??鬃友灾唬?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則仁也?!对姟吩疲?豈悌君子,民之父母?!蜃右云淙蕿榇?。”
子貢夸贊子張的品行:立大功而不夸耀,處高位而不欣喜,不貪功名,不慕權(quán)勢,不會在無依無靠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同時子貢引用了孔子對子張的評價之語:他不夸耀自己的品德,這是他人難以做到的;他能在貧苦人面前不炫耀,這就是仁德的表現(xiàn)。子貢又引用了《詩經(jīng)》上的一句,此句的意思是平易近人的君子,乃是百姓的父母。正因為子張能夠具備這樣的品德,所以老師認(rèn)為他達到了仁。
村名牌坊
從《論語》中的記載看,子張很關(guān)注仁,他曾向老師請教這個問題,《論語·陽貨》中載: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span>
子張問老師什么叫仁,孔子告訴他:能在天下實行五種品德,可以說就是仁了。子張進一步問具體是哪五種品德。老師告訴他: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同時他向子張解釋了這五種品德的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