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里,回鍋肉的包容、親民始終未曾改變?!?/p>
文/暮易
在外吃飯,隨意走進一家炒菜館子,瞧菜單拿不定主意,此時回鍋肉大概是最能拯救選擇困難癥的那道經(jīng)典菜。香潤、粗暴、明艷,回鍋肉因為簡單極致的誘惑,賢惠的穩(wěn)妥感,無論在哪兒,都能撐起臺面。
回鍋肉自然是從小吃到大的。高三那一年,整日沉浸在題海書山里,一到飯點兒,人人像餓狼一般沖進食堂,中午就期待著一頓完美的脂肪和碳水來消解學習的疲累。那時候覺得,只有食堂的三菜一湯里,裝著短暫的自由。
學校食堂有四層,二食堂的小炒炒得好,每天十點半,我們一群人便會提前去點菜,下了課直接認單子就餐。魚香茄子、水煮肉片、回鍋肉是常吃的,大多以爆炒油燜之法,味厚油旺。回鍋肉炒得極肥腴,配有豆豉、蒜苗、青椒,肉寥寥幾片,是要搶著吃的。
若要評判一家川菜館的優(yōu)劣,回鍋肉當是第一標準。
煮肉之時,放一點姜蔥花椒粒,更易除腥,且能勾出肉香漣漣。醬油要放得恰到好處。太多,則畫面烏黑失調(diào);太少,色相全無,使得食欲潰散。煎肉須得油脂析出兩三層,肉鍍上微微的焦黃,卷曲而不干枯。肉香溫厚,而后方可調(diào)味配菜。
大到新派川菜餐廳,小至街頭破陋小店,充滿著俠氣和市井氣的回鍋肉,熱烈而下,火爆而起,總能在煙火升騰之處,直面男男女女那洶涌的餓意和味蕾的沖動。
01
一頭豬身上,擁躉最多的就屬五花肉。南北廚人都深諳對五花肉的調(diào)伏之道,紅燒肉、鹵肉飯、回鍋肉、梅菜扣肉,或隱或顯,無不是將五花肉的腴美發(fā)揮到極致。如今的回鍋肉也大多選取三肥兩瘦的豬五花為原料,但是最早的回鍋肉用的卻是二刀肉(即后腿肉)。
同樣是肥瘦皆有,只是排列順序的差異,口感的層次也產(chǎn)生了些微的不同。五花肉開門見山,肥瘦相攜入口,美妙混同爆發(fā),不分伯仲。二刀肉的刺激感來得猛烈。各自擁半,白肥紅瘦,豬皮的嚼勁,肥油溶溶在口,瘦肉的中庸,在舌間一一碾過,淋漓酣暢。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回鍋肉一詞,最早見諸文字,是1908年的《成都通覽》一書,而后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以前,川菜菜譜里關(guān)于回鍋肉的描述基本統(tǒng)一:肉用后腿二刀,煮后切薄片,佐料有豆瓣醬、甜面醬、醬油。
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那抹熟悉的醬香也是川渝人的標志性味覺印記。最為正宗的回鍋肉還要靠發(fā)酵兩年以上的郫縣醬紅豆瓣加持,這樣的豆瓣醬經(jīng)了足足的風露恩澤,紅亮光潤,醬味圓熟。
老川菜大廚們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烹飪秘笈——放糖,糖既可以為肉類巧妙著色,且春風化雨般添增了菜肴的鮮爽。古典回鍋肉的做法,即是將郫縣豆瓣剁細,使得醬汁的鮮味物質(zhì)肆意釋放。醬油上色,柔和甜醇的甜面醬,少許咸鮮的豆豉,不同的醬味最后被白糖的清甜包裹,共同詮釋出合而為一的復(fù)合感。吃在嘴里,是那種輕快、盈動、飽滿,伴有絲絲回甜的醬香味,令人意猶未足。
這樣簡樸的驚艷,讓回鍋肉登上了川菜第一菜的寶座。所謂第一,不僅是碌碌百姓常思常念的心頭好,它還要足夠平常,于平常中見巧思?;劐伿悄屈c巧思。味道當然是最大的蠱惑??诟怪喓唵螁蔚乇粷M足,嘴里心里都樂融融。
紀錄片《城市24小時》
較之紅燒肉的火候足時它自美,回鍋肉的奧義在于猛火逼出豬肉的彈糯、焦香,卷曲成燈盞窩的肉片,鑊氣十足,香得凜然。有時家里逢客,菜肉不周,回鍋肉能拯救一切。適時的烹調(diào),適時的等候,沒有大菜的費勁,也不致失了席桌的體面,主賓盡歡。
02
風火了幾十年,回鍋肉最大的變化還是俏頭。而在我心中,蒜苗永遠是回鍋肉的正牌標配。豬肉在熱鍋里歷經(jīng)了一番鍛造,蒜苗的出場不過是蜻蜓點水,取其新穎的清蔬氣??斐闯鲥?,為的是柔嫩的蒜苗不失青幽,香氣恰到好處深入油脂。一陣狂暴之后的余溫里,風味在蒜苗和肉之間蓬勃。
蒜苗緊缺的時日,青椒、洋蔥、豆干、蓮白、咸菜諸種,開始進入了回鍋肉的世界?;劐伻庵饾u流傳成了一個萬能公式,每個季節(jié)各有配搭。咸的辣的,清的濃的,幾片焦糯的五花肉,能讓任何俏頭均沾染上迷人的肥肥的葷香。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大學時和舍友常去的媽媽私房菜,那里的鲊海椒回鍋肉,至今不忘。鲊海椒是本地的特色腌制品,以鮮亮的辣椒切碎,佐配鹽巴,磨細的米粉,共同經(jīng)歷一場隱秘的發(fā)酵之旅。
鲊海椒既可炒食單吃,也可當作佐料,為食材賦予一種獨特的酸香。炒進回鍋肉中,米粉的黏糯將辣椒碎與肉片纏綿在一起,像是粉蒸肉的組合,但又是截然不同的風味。輕酸沒有奪去肉鮮,反而多了幾分解膩的功用。
大一那一年因?qū)W校住宿緊張,和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的七個女生意外成了舍友。八個人圍坐,每次聚餐像在吃席。上一盤熱菜,八雙筷子急出急入,風卷殘云。都是十九二十的青蔥年紀,胃口也好得驚人。記得我上鋪的女友最愛鲊海椒回鍋肉這個菜,她一雙彎彎笑眼,俏窄的瓜子臉,看似溫柔靦腆,吃起回鍋肉來卻是豪爽實誠。
最尋常是青椒回鍋肉。
肉厚微辣的皺皮青椒,在清黃的肉油里迅速縮水,綻出白晃晃的皺紋,暗自酥軟。五花肉熬得薄瘦而香猛,又披上了一層來自青椒的植物清香,能輕松扒凈一碗白米飯。吃剩下的肉第二次回鍋,更見腴美入味,做個面澆頭拌一拌,滋味喜人。
回鍋肉的風靡還衍伸出了它的姐妹菜——鹽煎肉。鹽煎肉可用二刀肉,可使全瘦的里脊肉。仍是豆瓣和豆豉的底味,青蒜和青椒必不可少。肉片吃起來干香回甘,偶然在舌尖咬到一顆咸鮮的豆豉,是滿腔流轉(zhuǎn)的小驚喜。
03
八十年代,代氏兄弟推出了連山回鍋肉,其烹制方法一樣,只不過肉變得更大片,倒和名字極其呼應(yīng)。足有成人的手掌那么大,調(diào)味料也更香更油爆,從此回鍋肉從家庭走向了江湖。
家常菜有家長里短的煙火氣,江湖菜有江湖的俠之大義。不管在哪里,回鍋肉的包容、親民始終未曾改變。
近兩年,我的腸胃變得小心翼翼,家里回鍋肉也不常做了。但有那么一些時刻,內(nèi)心風雨飄搖,空空落落,我又會炒出色金油亮的一盤,風風火火端上餐桌,心里默念一句:“好久不見,回鍋肉?!?/p>
作者檔案
暮易
以食為鑒,
觀照喜怒哀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