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秋來發(fā)故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p>
宴席中歌曲纏綿婉轉,正是王維的《相思》。唱曲之人運腔絕妙,相思二字直撼人心,坐上諸人,卻無不暗自垂淚。
其時正值安史之亂,唐玄宗逃蜀,眾人惶惶不知所歸。此曲本是梨園舊曲,如今卻在這潭州城內聽聞,諸人皆有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之感。
唱曲之人見滿座垂泣,也是神魂恍然,不由想見開元全盛之時,貴妃請舞,霓裳聲中,羽衣隨風而動,步隨拍轉,似長空飛月,洛浦凌波,令人心馳神移,如坐鈞天廣樂……玄宗善解音律,曾選樂工三百親自教于梨園,時人稱“皇帝梨園弟子”,又有宮女數百,亦稱梨園弟子。而唱曲之人,正是這梨園弟子之一,身列其中,何等榮耀。卻未料勝景不常,漁陽鞞鼓動地而來,玄宗倉皇西逃。長安陷落,梨園弟子四散,有的被殺,有的投降。叛臣安祿山于凝碧池設宴,同為梨園弟子的雷海青怒摔琵琶,大罵逆賊,西向慟哭,慘死敵手,何等壯烈。而他,卻只在這流落生涯中,唱著開元舊曲,說著開元遺事,默然追悼。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他眼前又仿佛見到了曲中的紅豆樹,而今枝葉蕭散,故枝紅豆不知余幾,相思之情不知何托。思及此,李龜年不由一陣氣窒,倒了下去。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span>
杜甫在江南也見到了李龜年,同處無常之世,同是盛衰之感,只以淡語寫來,倒愈發(fā)令人心傷。
無奈世運翻覆,紅豆之感,又豈止一朝。少陵作秋興八首,有“紅豆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凹t豆”二字一本作“香稻”,錢謙益(牧齋)箋杜詩,以為此句暗含李龜年事,當以紅豆為正。句寫江山傾覆,紅豆殘存,鳳凰棲梧,身死不去,大抵詩人以此明志。牧齋作后秋興,寫道“一別正思紅豆子,雙棲終向碧梧枝”,思來極是沉痛。但他降清失節(jié)素為世人詬病,卻又與柳如是暗中支持反清運動,心跡難知。錢柳所居白茆別業(yè),有植于嘉靖年間的紅豆一株,號為紅豆山莊。牧齋八十歲時,這株二十年未曾開花的紅豆樹,突然花發(fā)數枝,復又結子一顆,事奇如此。“春深紅豆數花開,結子經秋只一枚?!彼麑懺娨约o,只不知這劫余的紅豆,在當時眾人心里究竟是何滋味。明不能以國士待國士,而最終士人們的骨頭竟多遠不及優(yōu)伶歌伎,卻又怪誰。
近代,陳寅恪先生遭逢國變,曾以重金購得白茆舊園紅豆,而起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鉤沉索引,以詩證史,其自言“然脂瞑寫費搜尋,楚些吳歈感恨深”,歷二十年而成《柳如是別傳》。紅豆因緣,至此未絕。
在江蘇,與白茆紅豆齊名的是江陰顧山紅豆。顧山紅豆相傳為昭明太子手植,民間有他與慧如的愛情傳說。三年前我與父母同游顧山,借道尋訪,購得紅豆一雙,藏于發(fā)小雅竹所贈星星儲物罐內。我與竹自幼兒園同班至大學鄰校,緣分之深無過于此,而后輾轉各地,魚雁杳茫,漸失消息,去年匆匆返湘,亦未得聯(lián)絡,平生無所念,惟愿故人各自安好而已。人事浮沉難問,世路興衰反掌,昭明太子也好,李龜年也好,杜少陵也好,錢牧齋也好,陳寅恪也好,留給而今的,不過是掌心紅豆那一抹錐心的紅罷。
浣溪紗 訪顧山紅豆(舊作一篇附上)
流落江南百事非。檀牙歌斷落花時。虬枝擾擾碧云低。
金井梧桐秋易老,夕陽巷陌燕歸遲。天涯何處問相思。
我不是AI:我知道你們就看著紅豆,卻沒幾個人能弄清這紅豆與紅豆間的區(qū)別。沒錯,植物的俗名就是如此的混亂呀。(捂臉,所以我也不想去辨認詩中到底是什么紅豆)
這么多字大家讀完也不容易,就給個贊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