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酸藥和抗酸藥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藥物。然而,二者的藥理機制有一定的區(qū)別,所對應(yīng)的適應(yīng)證也有所不同,臨床上用藥時需要謹慎選擇,以免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危害生命安全?,F(xiàn)從五大方面進行比較,以供臨床參考。
·抑酸藥即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包括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以及M膽堿受體阻斷劑(如哌侖西平、阿托品等)。
·抗酸藥為弱堿性物質(zhì),分為吸收性抗酸藥(碳酸氫鈉)和非吸收性抗酸藥(氫氧化鋁、鋁碳酸鎂等)兩大類。
作用機制
1.抑酸藥
(1)PPI
PPI即H+-K+-ATP酶抑制劑,其激活需要酸性環(huán)境,通過抑制H+-K+-ATP酶,進而抑制中樞或外周介導(dǎo)的胃酸分泌。PPI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強大(可使胃酸分泌減少80%~95%)且持久(24~48 h)。
(2)H2受體拮抗劑
H2受體拮抗劑競爭性阻斷壁細胞基底膜的H2受體,進而抑制胃酸分泌,詳情見表1。此類藥物對基礎(chǔ)胃酸分泌及夜間胃酸分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首選藥物。
表1 臨床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
(3)M膽堿受體阻斷劑
M膽堿受體阻斷劑通過阻斷壁細胞、胃黏膜中嗜鉻細胞和胃竇G細胞上的M受體,抑制胃酸分泌。但由于其抑制胃酸分泌較弱,不良反應(yīng)較多,目前已少用于臨床。
2.抗酸藥
抗酸藥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1)口服后在胃內(nèi)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內(nèi)容物pH值;(2)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抗酸藥可解除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的消化侵蝕和刺激作用。同時,非吸收性抗酸藥可形成膠狀保護膜,覆蓋于胃黏膜和潰瘍上方,起到保護作用。
適應(yīng)證
1.抑酸藥
主要適用于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或出血、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綜合征,預(yù)防上消化道應(yīng)激性黏膜損傷和與抗菌藥物聯(lián)用根除幽門螺桿菌等。
2.抗酸藥
主要用于消化性潰瘍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反酸等癥狀。
用法用量
抑酸藥和抗酸藥的用法用量詳情見表2。
表2 抑酸藥和抗酸藥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應(yīng)
1.抑酸藥
(1)PPI
不良反應(yīng)較少,偶見惡心、嘔吐、腹脹、便秘、腹瀉、頭痛、皮疹等,一般為自限性。
(2)H2受體拮抗劑
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較低(<3%)。以輕微的腹瀉、便秘、眩暈、乏力、肌肉痛、皮疹、皮膚干燥、脫發(fā)為主。
2.抗酸藥
·碳酸氫鈉由于可被腸道吸收,易致血液和尿液堿化。
·氫氧化鋁長期服用易致便秘,可影響腸道對磷酸鹽的吸收。
·碳酸鈣可引起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
注意事項
1.抑酸藥
(1)PPI
·本類藥物對肝藥酶有一定抑制作用,與華法林、地西泮、氯吡格雷等藥合用,可使上述藥物體內(nèi)代謝速率減慢。其中,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的抑制作用明顯。
·慢性肝病或肝功能減退者,用量宜酌減。
·長期服用者,應(yīng)定期檢查胃黏膜有無腫瘤樣增生。
(2)H2受體拮抗劑
與部分藥物有相互作用,詳情見表3。
表3 藥物相互作用
2.抗酸藥
(1)由于抗酸藥僅僅是中和已經(jīng)分泌的胃酸,而不能調(diào)節(jié)胃酸分泌,有些甚至可能造成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故而抗酸藥不能作為消化性潰瘍的首選藥物。
(2)不建議與促胃動力藥(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同服,以免縮短抗酸藥在胃內(nèi)停留的時間。
(3)鋁劑會影響四環(huán)素、鐵劑、地高辛、西咪替丁等藥物吸收,二者合用時需間隔1~2 h。
(4)長期大量使用抗酸藥,可增加阿司匹林自尿中排泄,使血藥濃度下降。
參考文獻
(下滑獲取更多內(nèi)容)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系統(tǒng)腫瘤協(xié)作組.中國慢性胃炎診治指南(2022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23,43(3):145-17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質(zhì)子泵抑制劑臨床應(yīng)用指導(dǎo)原則(2020年版)[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21,28(1):1-9.
[3]楊美艷.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合理應(yīng)用及其影響因素[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6):160-162.
[4]汪忠鎬,吳繼敏,胡志偉,等.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診療共識[J].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志,2020,7(1):1-28.
文、排版丨馮熙雯
編校丨王申沖
審核丨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