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踩一捧一,最為致命。
雖然知道,在許多茶友眼中,紫砂壺,才是茶的首配。
卻不想蓋碗,居然能被貶低到這種地步——
“用蓋碗泡茶,是不懂茶呀!”
白瓷蓋碗,誕生之時,便是為茶而生。
蓋碗的出現(xiàn),以茶甌加蓋為標志。
彼時,明代中期,撮泡法開始普及。
人們擔心茶湯冷后,冷茶會傷害腸胃。
因此,他們在便在茶碗之上加了個蓋子,蓋碗,就此而生。
蓋碗的歷史,是從飲茶器到泡茶器的波折。
蓋碗的一生,都與茶息息相關。
文人雅士,或多或少,都曾在文中、詩中提起過蓋碗。
就連魯迅先生,也在《淮風月談·喝茶》中寫道: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p>
用蓋碗泡茶不懂茶?不如一同追溯蓋碗的歷史!
《2》
蓋碗泡茶,歷史悠久
明代中期,最簡單的蓋碗出現(xiàn)。
發(fā)展到明晚期,蓋碗創(chuàng)燒,在清代時得到發(fā)展和延續(xù)。
早期的蓋碗,有兩種模樣——
一種是蓋大于碗,另一種則是碗小于蓋。
但第一種形制的蓋碗,蓋子不穩(wěn)定,極其容易脫落,便被逐漸淘汰。
后來不斷改進,出現(xiàn)了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的蓋碗樣式。
這樣的三件套蓋碗,一開始是用以喝茶的。
古人用蓋碗,更多的是用來直接飲茶,相當于現(xiàn)在茶席上的品茗杯。
而蓋碗徹底風行起來,是在康熙時代。
清初,開始設立御茶房。
當時,甚至還設立了茶庫用來儲存和出納茶葉。
這些細節(jié),都展示了清代對飲茶的重視,也促進了茶具的進一步發(fā)展。
康熙時代,蓋碗三件套的發(fā)展還不算完善。
根據(jù)那些現(xiàn)存于博物館中的蓋碗,清代同治以前,蓋碗很少帶著碗托。
足以得知,蓋碗中碗托的存在,其實比蓋碗的出現(xiàn)更晚。
作為飲茶器具的蓋碗,根據(jù)不同時代的人們的飲茶方式不斷改變樣式。
因此,蓋碗三件套發(fā)展到現(xiàn)代,又逐步蛻變成原來有蓋有碗的兩件模式。
為何?
原因很簡單,用以隔熱的碗托,在蓋碗從飲茶器成為泡茶器后,頓成雞肋。
因此,近代,成為泡茶器的蓋碗,兩件套再次成為主流。
蓋碗的歷史,由來已久,它與茶的淵源,從誕生到現(xiàn)在,糾葛不清。
將蓋碗與茶分開,指著蓋碗說——用它便是不懂茶,無疑是十分可笑的。
蓋碗和茶的關系,足以化用周星馳的電影臺詞:
“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對,輪得到你這妖怪來反對?”
《3》
蓋碗,任何茶都合適!
蓋碗的風行,與它的包容性息息相關。
小小一碗,能容納各種各樣的茶類——
綠茶、紅茶、白茶、黑茶……
無論是怎樣的茶,遇上蓋碗,都能夠完整表現(xiàn)自己的滋味。
沒錯,蓋碗泡茶,重一個滋味完整。
蓋碗于其他茶器最為明顯的區(qū)別,便是它的器型和材質。
其中,帶有光滑釉質的材質,是保留茶葉滋味的一大利器。
蓋碗的這層釉,得來不易。
尤其是好的蓋碗,上釉的手法往往需要多種方式結合——
先將蓋碗的胎體浸泡在釉料中,隨后,將釉料倒入胎體,兩三秒后傾倒而出。
蕩釉,首先為胎體表里初步附上一層釉料。
隨后,再用噴釉或刷釉,將蓋碗的每一個角落的釉都照顧妥當。
完整的一層溫潤釉質,是蓋碗泡茶蘊香藏味的緣由。
這層薄薄的釉,將蓋碗的泥料與茶湯徹底劃清界限——
茶湯的滋味沁不入泥料,蓋碗的原材料也不會吸取茶湯的滋味和香氣。
有了蓋碗的這層釉,無論是什么茶,香氣和滋味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表現(xiàn)。
品茶,不外乎聞香嘗味。
一杯香氣滋味100%的茶湯,和一杯香氣滋味只有80%甚至更低的茶湯。
孰優(yōu)孰劣?
當然是前者!
其次,蓋碗的器型,在泡茶的功用上還有這樣的好處——可調節(jié)出水。
不同的茶,出水的時間各有不同。
而蓋碗的開口,可控調節(jié)。
快或慢,都在茶友的一念之間。
須知,正確的出水速度,是一杯好茶香清甘活的開始。
蓋碗既能保留茶的全部滋味香氣,又能控制茶湯出水保證完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蓋碗于茶,便是一汪包容的深海。
任何茶,都能寄托于它的特殊材質和器型,表現(xiàn)完美。
《4》
蓋碗,尤其適合白茶!
六大茶類中,白茶,最是鐘情蓋碗。
這與白茶的特殊個性息息相關。
白茶的工藝,十分簡單。
萎凋和烘干的純樸步驟,保留了茶青中大部分的營養(yǎng)物質和芳香物質。
當茶青成茶,這份“保留”,成了白茶滋味和香氣的由來。
因此,品質優(yōu)秀的白茶,內質豐厚而香氣高揚。
豐潤的滋味和茶香,在茶器的選擇上自然有所講究。
比如茶友眼中的茶器no.1——紫砂壺,便不適合白茶的沖泡。
“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又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p>
紫砂壺的色香味皆蘊的特性,古書中早有記載。
這種來自雙重氣孔結構的秉性,對白茶的滋味和香氣,是一次純粹的剝奪——
白茶層次多變的茶香,遇上蘊香的氣孔,香氣被吸收了部分,滋味也跟著損耗。
一旦白茶受到剝削,殘缺不全的茶香和滋味,還能算是一杯鮮香醇爽的好茶么?
當然不能。
另一方面,白茶的豐厚內質,還限定了白茶的另一個沖泡需求——
快出水、忌悶泡。
在這樣的需求下,紫砂壺肚大嘴小的器型出水慢,味道容易苦澀。
唯有蓋碗,可調節(jié)出口,完美契合了白茶快出水的需求。
可以說,白茶的鮮香醇爽,離不開好的茶器的幫助。
白茶良配,非蓋碗莫屬。
《5》
如何挑選一個適合白茶的趁手蓋碗?
蓋碗,可容納幾乎所有的茶類。
但,純粹地選擇一只適合白茶的蓋碗,有特殊的講究。
白茶,是一種工藝簡單,注重香氣的茶類。
因此,挑選蓋碗,必須注重釉質的完整性。
蓋碗的釉質,必須全然隔水,不吸收茶葉的一點香氣和滋味。
若是不小心買到釉質不全的蓋碗,被材質剝奪部分茶香,難免有所缺憾。
其次,白茶的蓋碗容量,順手為佳。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投茶比例,自然也造就了不同容量的蓋碗。
對于白茶,5g干茶的標準下,100-110ml容量的蓋碗最為合適。
這個大小,輕重得宜。
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游刃有余地進行沖泡,既不重手,也不耽擱出水的速度。
當然,若是茶友對蓋碗的大小有特殊的需求,根據(jù)容量大小,調整投茶便是了。
另一方面,白茶的快出水要求,需要不燙手器型——
碗壁薄、碗沿寬。
碗壁較厚的蓋碗,雖然隔熱,但散熱太慢。
如此一來,不僅很容易悶泡白茶,出水的時候,更容易燙手。
一悶、一燙,白茶的滋味,便有了苦澀的變化。
切記,白茶最忌諱悶悶泡。
故而挑選適合白茶的蓋碗,要避開厚碗壁蓋碗。
同時,寬碗沿,能滿足碗蓋散熱的小需求。
碗沿較為寬敞的薄壁蓋碗,碗璧薄而碗沿寬。
沖泡時,沸水的溫度傳遞受到寬碗沿的傳遞,有所耽擱,熱度較低。
用這樣的蓋碗沖泡,出水時拿起來不僅不燙手,還比厚壁蓋碗更加輕便。
尤其,碗沿越寬,蓋碗的弧度也就更大。
弧度大,出水的水流便會更加集中,這般出水,自然不會有被燙到的擔憂。
挑選蓋碗,不外乎從茶性出發(fā)。
摸透白茶的特性,挑選蓋碗,得心應手。
《6》
茶遇上蓋碗,天作之合。
傳說,上帝用亞當?shù)睦吖莿?chuàng)造了夏娃。
而蓋碗,便好似茶的“肋骨”,是為其量身打造的茶具。
蓋碗的存在,能照應幾乎所有茶。
蓋碗的存在,將白茶的滋味香氣表現(xiàn)至美。
將它認作“不懂茶”的選擇,簡直比竇娥還冤!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