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我國(guó)歷史文化名城。約一萬條路、街(包括巷、里、坊等,以下同),各有來由,各具含義。它們是“活化石”,是廣州形成時(shí)期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的記載和見證。透過路名街名,可以了解古代廣州的自然面貌、行政職能、經(jīng)濟(jì)特征、民俗風(fēng)情、宗教信仰和百姓心態(tài)。利用路名街名,還可以找出地名的命名和演變規(guī)律,指導(dǎo)今后的命名、更名工作,從而更好地為人們的工作、生活、交往服務(wù)?;谶@一宗旨,本文就廣州的越秀、東山、荔灣、海珠、天河、黃埔和芳村七區(qū)的路街命名更名特點(diǎn)作初步探索。
廣州市區(qū)大部分為沖積平原,地勢(shì)低平。間有殘丘,即惹人注目。故不少路街以其附近山丘的名稱命名。如越秀(北、中、東)路、煙墩路、龜崗大馬路、竹絲崗大馬路、陳崗路、昌崗路、燕子崗、石崗路、寶崗路、坡山巷、西山(1—3)巷、蟹崗道、寶崗直街和寶山里。
有的街巷甚至不用通名,而把原山崗的專名和通名全部“移植”,如象崗山、青菜崗、烏龍崗、西元崗、蟾蜍崗、稔崗、得勝崗、雞春崗和獅帶崗。
古代的珠江江面寬闊,靠近岸邊的江心洲陸續(xù)并連陸地并漸成鬧市,所在的路街仍用沙洲名稱命名。例如:大沙頭路、東沙角路、長(zhǎng)洲路、新隆沙三馬路、太平沙、太平通津、沙洲巷、增沙街、永勝(上、中、下)沙、筑南沙、鶴洲直街、鰲洲(大、內(nèi))街等。至于沙面大街和沙面(1—5)街所在的沙面現(xiàn)在還依稀可見江心洲的形勢(shì)。
海珠(北、中、南)路、迎珠街和連珠街等則因附近有海珠石而得名。海珠石渾園如珠,風(fēng)景如畫,又流傳著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人們自然喜用它來命名街道。
廣州市區(qū)地處珠江三角洲,河涌密布,不少路街即以其前身或鄰近的河涌命名。如新河浦、荔灣路、沙河橫馬路、麗水坊、荷溪通津、柳波涌直街、大濠新街、馬涌直街、沙河大街。有的街巷至直呼原濠涌之名,如塘羅涌、清水濠、塹口。此外,水母灣、海岸街、涌口街,以及眾多的河傍街、海傍街,均與河涌有關(guān)。
古今廣州的濱江地帶,多天然湖或人工湖。珠江支流淤塞后,則多被加工為魚塘。故市內(nèi)曾有不少湖泊、魚塘。西湖路、湛塘路、仙湖路、大塘街、長(zhǎng)塘街、金魚塘、大蜆塘、泉塘、蘭湖里等路街,均用同名湖泊、魚塘命名。用蓮塘命名的則有紅蓮塘巷、白蓮塘巷、蓮藕巷和蓮花大街。有一魚塘在清代屬八旗兵的產(chǎn)業(yè),俗稱韃子魚塘,其附近形成街道后便稱撻子大街。(韃,撻同音)
街巷中的樹木是居民點(diǎn)中辨識(shí)位置的顯眼標(biāo)志,于是出現(xiàn)了大茶一、二巷,小茶巷、茶樹巷。它們都因茶樹得名。龍眼巷、柳樹巷、鷹爪樹街和普提巷的得名都因有同名樹的緣故。旦花巷得名于雞蛋花樹,原名亦叫蛋花巷,只不過后來訛寫為旦花巷罷了。
古木巨樹更是令人注目,一些古榕樹甚至被視為吉祥物或?qū)毼?,于是出現(xiàn)了福榕坊、榕樹巷、榕茂巷、七株榕、寶樹巷等街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