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軾曾在惠崇和尚畫的《春江晚景》中的鴨戲圖上題過這樣一首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通過畫中鴨子戲水、竹外桃花、滿地蔞蒿、蘆葦?shù)亩萄恳约昂与圄~即將逆流而上的情景,生動傳神地描繪了大地春回的景色,充滿了勃勃生機,使人感到早春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詠畫詩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性,成了傳誦不絕的名作。就是這樣一首名作,竟然還有人來批判它。
清代初年,有個學(xué)者叫毛奇齡,他總愛對蘇軾的詩吹毛求疵,無理挑剔,把他的名作批評得一錢不值,認(rèn)為是壞詩。
有一次,毛奇齡正在向別人詆毀蘇詩時,有人忍不住了,質(zhì)問道:“那么,像蘇軾臉炙人口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難道也不是好詩嗎?”毛奇齡一聽,馬上沉下臉色,厲聲反問:“江河中難道只有鴨子嗎?還有鵝嘛!鵝難道就不知道春江水暖?怎么只說鴨子?蘇軾顯然說得不正確!”他說得太激動,連面孔都漲紅了。此言一出,座上眾人都啼笑皆非。詩是文藝作品,怎能這樣評價呢?眾人便不再理會,各自散開了。大家有的批評毛奇齡不可理喻,有的人批評這個學(xué)問家把詩看得太死板了。
原來,毛奇齡作詩也像做學(xué)問似的,先在桌上攤了許多書籍,東翻西摘,把歷史掌故、名物典制都弄清楚,然后才下筆寫作。這樣寫出來的詩,是好是壞就可想而知了。
毛奇齡的這種做法被人稱為“獺祭”[tǎ jì]。所謂“獺祭”,原意是指水獺有個習(xí)慣,把捕來的魚都陳列在水邊,好像人們搞祭祀活動似的,然后水獺才大吃大嚼。后來人們就把寫詩作文羅列典故、堆砌成文稱為“獺祭”。
毛奇齡對這種作詩的方法卻洋洋自得,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常常拿出來對弟子們宣揚,認(rèn)為這樣作詩,知識就淵博了,用過的典故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蛇@哪里是在作詩啊,徒留笑柄而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