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才駛?cè)虢B興湖塘鎮(zhèn),就聞得了味道,淡絲絲發(fā)酵的氣味,說不上香甜,但有股暖意。
念叨來紹興看冬釀黃酒已有一段時日,但立冬之后正是工廠加班加點釀酒的日子,廠里無暇安排參觀,非得好友的相助,才有此行。
之前在友人家喝到2011年無焦糖色的手工冬釀黃酒,喝過之后念念不忘,回想起來,和自己固定印象中的黃酒有很大差別,在此之前,我總以為黃酒是等而下之的酒類,只有寒冬時節(jié),捱不住冷才喝兩口,而且一般加姜絲,燙一下熱飲,我是不懂行,有些朋友送的好黃酒,也這么煮了,心里未覺不妥,結(jié)果那天,見他們用葡萄酒杯喝黃酒,還覺得怪異,顯得過分莊重,喝過之后, 心下嘆服,以前所喝的黃酒,都比成了醬油、醋、糖漿。酒色如淡金,在酒杯里光澤流轉(zhuǎn),宛如琥珀,口味層次豐富,果香之外,后味中又有濃濃的米香,因為沒有加焦糖色,也就少了大多數(shù)黃酒“可口可樂”的風(fēng)味,難以評述好壞,但滋味上更純粹,可以嘗到麥曲的味道,有點“辣”。我不是好酒的人,所幸日常飲茶,飲食清淡,舌頭還保持了一定的敏感度,當時就被這杯酒給迷住了。
孔乙己瘸腿也要去喝一碗的酒,得這么好喝才行啊。
酒酣人暢,一瓶喝完,意猶未盡,約在酒廠。
我們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冬釀尾聲。冬釀冬釀,自然是入冬才釀。每年立冬之后,立春之前, 這一個月里,廠里面忙得翻天,蒸飯、攤飯、開耙等等,從早到晚很少停止,一冬結(jié)束,要釀出4.5萬噸的黃酒來,當然,新釀出的酒不會出廠,還需要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自然陳化,灌裝之后,才會進入市場。
到廠里,一排排、一摞摞、一節(jié)節(jié),碼的像長城似的老酒壇子,令人長久矚目。在來這里之前,有過很多想象,但那些數(shù)目龐大的老壇子,卻很輕易地消解掉了那些自以為是的想象,心里只有倆字:厲害!
黃酒的原料是糯米和小麥,從米到酒的過程極為復(fù)雜,大而言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順應(yīng)天時, 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jié)氣,幾乎都在忙活,釀酒雖是入冬之后的事,可之前的準備工作,之后的后續(xù)工作也是馬虎不得。
年年如此,周而復(fù)始,便是釀酒的輪回。
釀酒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制作酒藥和麥曲,酒藥須在三伏天制作,一般從“頭伏”開始,最晚不過“白露”,一年一制,當年的酒藥當年必須用,隔年活性不夠,留一些用于接種,其他只能棄用。
酒藥為紹興酒提供主要的發(fā)酵、糖化菌群,選在夏天制作,因為此時氣溫高,菌群活躍,易于生長。酒藥白白胖胖嫩嫩,看起來像蠶寶寶,也像蠶寶寶一樣難伺候,材料是粳米、辣蓼草,加入一點去年留下的酒藥。
我去的時候是冬天,自然看不見酒藥的制作過程,可廠里的師父給我講起來他們制作酒藥的過程,陣仗不是一般的大;首先要采辣蓼草,辣蓼草雖然常見,可是不能人工養(yǎng)殖,只能野生,要采夠能釀五4.5萬噸黃酒的辣蓼草可不是容易的事兒,得跑出老遠,提前踩好點,記下此地辣蓼草地點、數(shù)量、生長狀況、需要的人手。這得分成好多工作小組才行,凌晨三點,廠里分頭出動,去向之前采好的點,來個大掃蕩。沾著露水的辣蓼草被運到廠里晾曬,十一點來鐘的時候,將晾干的辣蓼草磨成粉,和粳米粉拌和在一起,入石臼中捶打,增強米的強度,同時加入一點去年的酒藥,植入菌群,翻滾成橢圓形,放入酒缸中培養(yǎng)。酒缸里鋪墊的是新鮮的稻谷,稻谷之上再鋪一層當天割下并曬干的稻葉(割稻葉也需要當天完成,會安排有另外的工作小組去完成),清香撲鼻。這時候的酒藥半干半濕,天氣炎熱,再加上營養(yǎng)豐富,呼吸通暢,不過半天就長出一層菌絲,毛茸茸,極為可愛。
這時候的酒藥已經(jīng)成型,只需要整齊碼放在簸箕中,晾干、入庫即可。
外面看起來酒藥不過是一個米球,可酵母與根霉已經(jīng)在里面繁衍生息,粳米為菌群提供了穩(wěn)定的營養(yǎng),一直能讓它們活躍到入冬,換句話說,酒藥就是個活巢。
當天采好的辣蓼草藥要當天做完,隔日效果不佳,所有的事情都得在一天之內(nèi)完成,因而做藥是連軸轉(zhuǎn)的事,一刻不得閑工夫。
其中很有技術(shù)難度是粳米與辣蓼草的配比,以及在制作過程中對酸度、濕度、水分和溫度的控制。動動嘴皮子最容易,外行看的終究是熱鬧,到實際中,可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老師傅的經(jīng)驗和耐心,一雙辣眼隨時調(diào)控,釀酒一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馬虎不得。
至于為什么選用辣蓼草,這不過是鄉(xiāng)間最為常見的植物,可這便是古老智慧所在。
辣蓼草中的提取物如“總黃酮”能夠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拒殺蟲害,卻對酵母與根霉的生長沒有影響,同時,粗纖維在粳米球中撐開疏松通透的氣孔,給了菌群足夠的生長空間。古人未必知道這里面的科學(xué)原理,就連現(xiàn)在的釀酒師傅也不能完全說清其中的門道,可這么通過長久試驗,就這么確定了做法,傳承下來。
我剛才介紹的是最常見的白藥,還有一種黑藥,制作過程中比白藥多了十幾味中藥,廠里面也實驗過,但據(jù)說對酒的風(fēng)味影響不大,用的少,很少再做。
酒藥做完后,緊趕著就是做麥曲,中秋節(jié)前后,彼時正好桂花盛開,就有了個花名“桂花曲”,其實和桂花沒有關(guān)系,里面也不曾放桂花。作曲用的是小麥粒,做法倒不復(fù)雜,先將麥粒打碎至粗顆粒(過細與過粗都不行),然后加水迅速拌勻,倒入大木框中,用腳踩平,至于為什么要用腳踩平,而不用機器壓平,又有講究, 因為腳底的受力點比較小,壓平之后,外面看著平,其實里面有松緊變化的小空間,空氣可以流通,比一塊鐵板壓成更適合菌類發(fā)酵。切成平整的方塊,平地碼在工廠車間里,上下兩層,持續(xù)六七天。這個過程叫做養(yǎng)曲,麥曲此時正在深呼吸,表面也會逐漸生長出薄薄的菌絲,發(fā)酵的最高溫度能夠達到近六十度,而后逐漸降低至室溫,干燥后入庫備用,等待入冬之后,再拿出來使用。
在紹興酒的釀造過程中,麥曲的用量高達原料的16%以上,麥曲的質(zhì)量好壞對于酒質(zhì)關(guān)系影響極大。麥曲不僅是原料,還提供了發(fā)酵和糖化用的酵母、霉菌、細菌等豐富的微生物。
長江以南,一般很少種植麥子,多種植水稻,在釀酒中加入小麥,可能起于宋室南渡,難逃的百姓帶來了北酒的釀造方法,再融合南酒的做法,逐漸確定了黃酒以米與麥為原料的做法。
做酒的師傅卻樸素地回答說:“這個么,自然是試出來的,這樣釀酒好喝呀?!?/p>
單純使用糯米釀造的米酒,比如清酒,清冽甘甜,好喝是好喝,但味道不夠豐富有層次;加入麥子之后則風(fēng)味剛勁有力,提前發(fā)酵是為了縮短釀造的前發(fā)酵的時間,在短時間內(nèi)讓麥子中的淀粉更大程度的糖化和發(fā)酵,進入到酒體風(fēng)味之中。
有些人把酒藥稱之為“小曲”,把麥曲稱之為“大曲”,其實二者都擔(dān)任了糖化和發(fā)酵的作用,不過麥曲的作用更集中在糖化,酒藥的作用像一個打火機,麥曲是助燃劑,“燃料”是糯米,幾方合力,才成美酒。
在沒來鑒湖之前,我以為鑒湖是個像鏡子一樣的圓形湖泊,來此之后,才知道是個狹長如河道的湖泊。鑒湖水多來自會稽山北麓的天然泉水,湖水清冽,平靜的湖面之下,荇草輕輕搖擺,這個湖邊都聚集著村莊,周圍林立幾大酒廠,好一派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景象。于此同時,我又有些擔(dān)心,周邊會不會有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排入湖中,常言,“酒為水之血”,凡名泉必有好酒,好酒處必有名泉,如果水也敗了,那就釀不出好酒了。酒廠的工作人員告知,這一帶被劃做紹興酒特級保護區(qū),鑒湖早就被嚴格保護起來,周邊的生活污水與工業(yè)廢水絕不可能排放入湖。
同行的品酒師楊先生說:“鑒湖的水我親口嘗過,還是比較甘甜,喝完之后也沒有什么不良反應(yīng)?!?/p>
他讓我也嘗一嘗,一時沒找到杯子,也就沒嘗,下次有機會再嘗。
其實黃酒不獨紹興,還有江西永安封缸酒、山東即墨老酒、無錫惠泉老酒等,做法大致一樣,因地域、物產(chǎn)之分,略有差別,只不過紹興黃酒品質(zhì)高且穩(wěn)定,名氣大,釀造種類更加豐富,今人提起黃酒,多指紹興黃酒。而紹興本地人,多將功績歸為鑒湖水。《考工記》里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碧鞎r可以遵循,材料可以購買,巧匠可以外聘,但是鑒湖別處真沒有。
這里插播一樁我聽來的舊聞,日本極喜歡黃酒,現(xiàn)在中國黃酒的主要進口國也是日本,我曾在日本旅行,在札幌的居酒屋中,也曾見過黃酒,當時感到非常親切。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日本多從臺灣進口黃酒,也稱之為“紹興酒”(關(guān)于“紹興酒”的定義,有兩種,都可說通,一種是紹興本地釀制的黃酒,第二種是按照紹興做法釀造的黃酒),八十年代開始,日本開始從紹興進口黃酒,加上臺灣黃酒的品質(zhì)確實不及紹興,后來日本多改從紹興進口黃酒。
當時的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從各個酒廠收購優(yōu)質(zhì)黃酒,貼上“塔牌”的標志出口。
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紹興本地開始推廣機械化釀酒,當時的大酒廠為了擴大產(chǎn)量,大量采用機械化釀酒代替手工釀酒,不再遵循一冬一釀的原則,一年四季都釀酒,這樣下來,黃酒的品質(zhì)下滑嚴重。對酒的品質(zhì)要求嚴格的日本提出抗議,1995年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才投資興建了塔牌酒廠,保留傳統(tǒng)手工釀酒的工藝,那些在大規(guī)模機械化釀酒中失去用武之地的師傅們,也被吸收進了酒廠中。
品酒師楊先生說:“這還得感謝鄰國對于酒品的要求,我們才能喝到這么好的酒。”
我想也是。我大致了解到,日本一般紹興酒的價格在三百元左右,這個價格刨去關(guān)稅、各項支出利潤,所進口的依然是紹興最優(yōu)質(zhì)的黃酒。
日本人喜愛紹興酒,也曾經(jīng)想過在本國復(fù)刻黃酒,曾數(shù)度來紹興學(xué)習(xí)黃酒釀造,當時工廠把整個生產(chǎn)過程都展示給他們看,有問必答,有求必應(yīng),但日本人回去之后,依然無法釀出紹興酒味,廠里的師傅說,釀酒的過程實在算不得秘密,雖是絕技,卻大可以全都摟出來給人看,但鑒湖的水,還有紹興的氣候,日本找不著相應(yīng)的。大概對于釀造黃酒而言,天地之氣,此處獨一吧。
不獨紹興人這么說,袁枚也這么說,他的《隨園食單》中品酒一節(jié)里對紹興酒大肆夸獎,直夸得紹興人也不好意思?!跋裉煜戮?,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fā)渴,而紹酒獨無;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痹妒清X塘人,總還粘一點浙江同鄉(xiāng)的邊,最后那句“非私評也”,倒像是托兒。
后來福建人梁章鉅在《浪跡續(xù)談》中寫了原因:“蓋山陰,會稽山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彼€說,“今紹興酒通行海內(nèi),可謂酒之正宗?!笨梢娗迥┲包S酒是盛行全國的,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獨江浙人愛喝。梁章鉅在多處為官,見多識廣,這幾句話應(yīng)該是比較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比較客觀公正。
現(xiàn)代檢測手段也表明了鑒湖水里的微量元素確實比較豐富,尤其是“鍶”的含量比一般的水體要高出許多,都說鑒湖水甜,甜的秘訣就在這里。我在參觀制作過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釀酒的每個步驟中(從做酒藥開始),都有鑒湖水的參與,說是至關(guān)重要也不為過,如果沒有這一湖好水,大概也就沒有“越酒行天下”的盛況。
紹興飲酒成風(fēng),以至于本地菜里面不少要下黃酒,廠里招待吃午飯,上來一碗面疙瘩湯,先往湯里面加黃酒,倒也不多,幾滴即可,可是味道立刻變得更加濃郁鮮美,在舌頭上轉(zhuǎn)幾圈才消停。黃酒配本地霉千張、臭豆腐、梅干菜,著實催人下飯,酒到微醺即可,略微行走、言談,酒氣就散掉,手心發(fā)熱,沒有不適,確實“走而不守”,沒有一點酒渴的感覺。 現(xiàn)在想來,紹興飲食也很有趣,是江南一帶少有的滋味濃郁,倒與此地人文一致。
雖然趕了個晚,但是該看到的東西還是看到了。
立冬釀酒是古人規(guī)矩,順應(yīng)的是天時。
入冬之后,溫度降低,雨水減少,鑒湖水質(zhì)最好:溫度低,則雜菌少;雨水少,則清冽“濃稠”,水體中的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最宜釀酒。再加上這個時候氣溫一年墊底,釀造時雜菌也不容易滋生,酒體不易酸敗,一旦開春,陽氣上升,湖水溫暖起來,水質(zhì)就要大打折扣,不能再釀酒了。
取徽州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糯米,精制之后,放入鑒湖水中浸泡。米到底要精制到什么程度,酒廠的技術(shù)人員描述:這個難講,有些人主張像日本清酒那樣,將糯米整個表層磨去,不保留任何胚芽,這樣做的好處是原材料干凈,雜質(zhì)少,酒體比較純粹,但換句話說,酒的風(fēng)味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變得單薄了;不磨也不行,雜質(zhì)多了,易生雜菌,對風(fēng)味也有影響。至于精制到什么程度,酒廠的技術(shù)人員也在不斷的嘗試,希望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廠里行走時,不小心瞥到一個房間,門上的標簽是“檢測室”,陳列著各種各樣的試管、蒸餾器等實驗器材,里面的工作人員都穿著白大褂,這個部門就是用于檢測酒體中的各項成分,算是新技術(shù)與古老技術(shù)的結(jié)合吧。
大米需要浸泡18~20天,就用大桶裝著,露天擺放,任憑風(fēng)吹日曬雨淋。十幾天內(nèi),大米被浸透,米粒漲大粉白,長時間的浸泡,乳酸菌在其中緩慢生長,輕微發(fā)酵,清水成為酸漿水,不斷有小氣泡從里面冒出來。發(fā)酵很神奇,同時投米,同時加水,不同桶內(nèi)的情況也各不一致,這時候就得老師傅們來嘗一嘗漿水的酸度,夠酸了,撈出米來,上鍋蒸。
“造酒最在漿,漿不酸即不可醞酒?!边@是南宋朱翼中在《北山酒經(jīng)》中的話。
“為什么要浸這么長時間?”我心中疑惑。
“其實米是很堅硬的東西,一天兩天浸不透,浸透之后,上鍋可以快速蒸熟,不至于糊爛,除此之外,這一層的發(fā)酵也很重要。還有漿水里還有很多的氨基酸、脂肪、糖,有時候高溫殺菌后,也會用于釀造。”技術(shù)人員說。發(fā)酵這個詞,在釀酒過程中真是不斷出現(xiàn)。
蒸糯米所用的是幾個巨大的木制蒸籠,最早以前用炭火,如今已改做了電蒸,蒸米很快,十幾分鐘就好。 蒸好的糯米呈半透明狀,顆粒分明,且外硬內(nèi)軟,無白心,恰到好處。除了讓糯米淀粉糊化,為后續(xù)落缸發(fā)酵做準備之外,這個步驟還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有人看了露天浸米心里不舒服,覺得不衛(wèi)生,其實這個恰是釀酒過程中最無需擔(dān)心的事情。
此時釀酒的大缸里酒藥早就洗白白躺在缸里了,蒸熟的糯米需要趕緊冷卻,去和酵母、根霉們相會,剛出鍋的糯米溫度太高,會燙死酒藥里的菌群。
接下來就是落缸——將冷卻完畢的糯米倒進缸里,依次投入麥曲、酒藥和鑒湖水,混合均勻。此時缸內(nèi)溫度在二十三四度,酵母開始增殖,但是冬日氣溫低,缸內(nèi)溫度上不去,得缸外包一層稻草編織的缸衣和塑料保暖。此時糯米、麥曲、水的混合物在缸里吐著細小的氣泡,湊近去聽,還能聽到非常細微的喁喁之聲,由于缸里的米水混合物非常的稠濃,接近于固體,酒缸里的溫度不均勻,外沿的溫度低,內(nèi)芯的溫度高,不同的溫度分布下,有些區(qū)域適合糖化,有些區(qū)域適合發(fā)酵,各司其職,形成非常有趣的多邊發(fā)酵現(xiàn)象,差不多了得攪和一下,把醪液攪勻,重頭再來,這個動作叫“開耙”,攪拌不及時,溫度過高,酒體容易酸敗。
攪拌的工具是個大耙子,第一次攪拌叫“頭耙”。頭耙是黃酒釀造過程中的一樁大事,得要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根據(jù)當時的發(fā)酵程度、溫度、米飯軟硬等諸多因素來確定時間,每一缸酒的開頭耙時間都不一樣,耙子伸進去的深淺也不一樣,這就麻煩了,入行幾年的師傅根本沒資格開頭耙,有資格的老師傅們在酒廠里被尊為“頭腦”,“頭腦”們主要靠眼睛看,有時候也嘗一嘗,差不多了,大耙子伸進去,攪和攪和。
車間里的味道濃,初聞是淡淡的臭味,再往里面聞,又是米香,哎呀,那個味道我一輩子忘不掉。
頭耙的時間總在半夜,頭耙之后,平均每四到五個小時就開一次耙,持續(xù)2~3日,釀酒這段時間,釀酒師傅們得睡在車間里。
多次攪拌后,酒缸內(nèi)醪液逐漸降到室溫。
此后,進入灌壇階段,將醪液灌入空壇里,蓋上荷葉與瓦蓋,搬到空地上,整齊壘上三層,場面,這便是我進廠時候所驚嘆的情景。一般而言,這一壇子酒的重量大概在五十斤左右,全靠工人手工搬運壘疊,看上去如累卵,其實很穩(wěn)固。
醪液在天光雨露的照拂下,發(fā)酵糖化仍在緩慢進行,至少需要兩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過程中,還會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和醪液的成熟程度,重新搬運和放置酒壇,向陽或向陰溫度不一樣,對酒也有影響——這個也要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們來確定。
我掀開了一個瓦蓋聞了聞,渾濁的淡黃色,味道清淡,不斷有小氣泡向上翻,還很不像黃酒。
兩個月后,這些半成品已經(jīng)趨近成熟,需要壓榨(去除糟粕)、煎酒(滅菌)。煎酒不是真的煎,而是將已經(jīng)壓榨澄清的黃酒加熱,殺滅酒中的微生物,最后灌壇、封口、貯存。容器一般選用陶壇、封口用鑒湖里的河泥,這兩個東西的質(zhì)地都比較疏松,“有毛孔”,能透氣。
剛剛釀出來的酒不好喝,口味粗糙,香味淡,不柔和,需要時間來安撫和軟化,在貯存的這段時間內(nèi),酒體緩慢氧化,代謝出芳香物質(zhì)——酯,經(jīng)年之后,逐漸綿長馥郁。一般而言,貯存時間越長,酒的味道越好。
這里需要提醒一下,我們市面上所買的黃酒,大多在最后出廠時添加了焦糖色,這是清末時開始的一種新工藝,黃酒的顏色是隨著貯藏年份的增加而變深,這種工藝出現(xiàn)的原因很可能是不良商家為了混淆黃酒的貯藏年份,不過加了糖色之后,黃酒因此有了“可口可樂”的風(fēng)味,這個工藝也就從此保留下來,甚至成為主流,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能喝到未加焦糖色的黃酒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市面上的五年陳、十年陳乃至二十年陳,并不是真的貯存到了那么多時間,而是通過勾兌,酒體中有一部分十年陳釀而已,至于含量到底是多少,不同的酒類有不同的標準,不獨黃酒如此,白酒也是(白酒成熟更快)。但這個標準很難量化,譬如貯存十年的酒兌了貯存三年的酒,與貯存五年的酒兌貯存三年的酒,酒體中元素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幾乎無法通過技術(shù)手段檢測出來,所以目前市場上的五年陳、十年陳是否果真如此,其實很難判斷,僅憑商人的良心難以保證;勾兌之后,口感上亦很難區(qū)別出十年陳和五年陳的,那么現(xiàn)在的所謂陳釀就失去了一些意義。
同行的品酒師楊先生提出一個這樣的建議,姑且記錄在此:
傳統(tǒng)手工黃酒遵循一冬一釀,每一年的氣候都是獨特的,所以產(chǎn)生出的酒的口感也獨一無二,是對紹興本地每一年的氣候的忠實反映,比如老人們說,某年冬天特別冷,下了雪,酒就會特別好喝,品嘗之后,那么那一年的酒就可以在評分上高一點,隨著貯存年份的增加,酒價提升??偠灾?,就是真正地依據(jù)口味與品質(zhì)說話。
祝大家千杯不醉。
本文得紹興塔牌酒廠、楊華、頤真、薄荷協(xié)助
釀造技術(shù)一部分除了現(xiàn)場考察與采訪之外,亦參照《黃酒生產(chǎn)200問》《黃酒釀造技術(shù)》二書。
圖片由楊華、頤真、薄荷贊助。
長期個人寫作項目,會認真而詳細地記錄手工藝的過程,盡量有趣,絕不瞎扯,不牽扯任何商業(yè)利益。
如果有任何建議或有任何好的手工藝推薦,可以通過豆郵聯(lián)系。
記于丙申年大雪,成于丁酉年立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