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學術上以《內(nèi)經(jīng)》為宗,“洞明陰陽之理”,“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安∏樽兓且欢四鼙M,萬變?nèi)f化,不越陰陽兩法。”(鄭欽安語)
②臨床上則用“仲景之法”,用藥多為附子、干姜、肉桂等,附子常用至100g以上甚至300g,尊附子為“百藥之長”(祝味菊語),用方則多為四逆湯、白通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這是火神派最鮮明的特點。
③用藥上雖有執(zhí)滯之嫌(其它醫(yī)派如寒涼派、溫補派亦有此特點),但該派持論還是公允的,并不專用姜附,其它藥當用者則用,并不偏頗,“予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服此”(鄭欽安語)。
④對附子的應用有一整套較為成熟的經(jīng)驗,包括其配伍和煎煮方法,如祝味菊用附子多配伍磁石、棗仁等;吳佩衡大劑量投用附子時,必須久煮3h以上,以口嘗不麻舌口為度。理論總是抽象的,實踐才是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