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8)《古本難經(jīng)闡注》(10

 十難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緊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
    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濡(濡軟也)者為虛。牢(牢硬也)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nèi)快為外實內(nèi)虛。內(nèi)痛外快為內(nèi)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此結上文脈病三虛三實也。然虛之一字。最重者腎。故下章詳言腎氣盡之脈也。
    十一難曰。經(jīng)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臟無氣者。何臟也。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臟無氣者。腎氣先盡也。(吸者。陽隨陰入。呼者。陰因陽出。陽不能榮于下。
    惟至肝而還者。因腎氣先盡。而不能受吸入之氣也。故有下章汲汲乎補腎之法?;蛩氖畡右恢?。又當以肝脾之氣類推也。)

   十二難曰。經(jīng)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
    木欲實。金當平之?;鹩麑?。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甬斊街K麑?。土當平之。東方者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者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鹫吣局右?。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jīng)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余。此之謂也。(讀此章乃見補腎之法。出自越人。蓋因腎水足。則金不耗。而肺不虛。腎水足。則木得養(yǎng)。而肝不燥。肝不燥。則木不侮脾而脾足。脾既足。土又可生金。金又生水。自此接續(xù)而生。莫不均藉補水之力。此天一生水之義也。若不明乎此。即經(jīng)所謂不能治其虛。何問其余。)

   十三難曰。經(jīng)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
    此以色脈為問。下文詳言色脈皮膚聲音臭味相應之義。然。五臟有五色。皆見于面。亦當與寸口尺內(nèi)相應。假令色青(肝色)其脈當弦而急。(肝脈)色赤(心色)其脈浮大而散(心脈)色黃(脾色)其脈中緩而大(脾脈)色白(肺色)其脈浮澀而短(肺脈)色黑(腎色)其脈沉濡而滑(腎脈)此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此概舉五臟之色脈也。下衣冠文物相應吉兇之義。此節(jié)精熟。則色脈生勝之理。自然了了。)
    脈數(shù)。尺之皮膚亦數(shù)。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此言脈與寸關尺皮膚相應之理。脈數(shù)。數(shù)字當作熱字解。急字當作緊字解。緩字當作和字解。澀即干澀之謂。滑即滑潤之謂。此但言尺者。統(tǒng)乎手臂也。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nèi)相應。其不相應者病也。
    此言五臟各有相生相勝。當以聲色臭味參之。如聲呼色青。臭臊味酸者。肝也。聲笑色赤。臭焦味苦者。心也。聲歌色黃。臭香味甘者。脾也。聲哭色白。臭腥味辛者。肺也。聲呻色黑。臭腐味咸者。腎也。察其聲色臭味。
    參合其脈之相生相勝。則知其病之生死矣。假令色白多哭。好辛臭腥。其脈弦而急者。是肺之聲色臭味。
    而見肝脈者。為相勝。則死。若見脾脈。此為相生。病即自已。若見肝之聲色臭味而得脾脈。亦死也。
    假令色青。(肝色)其脈浮澀而短。(肺脈)若大而緩。(脾脈)為相勝。浮大而散。(心脈)若小而滑。(腎脈)為相生也。
    此申明相生相勝之義。以肝臟為例而言也。假如青者。肝木之色也。浮澀短。肺金之脈也。為脈勝色。大而緩。脾土之脈也。為色勝脈。浮大散。心火之脈也。為色生脈。小而滑。腎水之脈也。為脈生色。余臟仿此。
    經(jīng)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此總結上文色脈生勝之理。缺一不可。知一者。知其色也。知二者。知其色與脈也。知三者。知其脈與聲色臭味之相生相勝也。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一息四至)三至曰離經(jīng)。
    (一息六至)四至曰奪精。(一息八至)五至曰死。(一息十至)六至曰命絕。(一息十二至)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jīng)。(一息二至)二呼一至曰奪精。(一息一至)三呼一至曰死。(一息半一至)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
    診損至之脈。以醫(yī)者之息數(shù)。定病者之至數(shù)。至脈從下上者。從腎而上也。損脈從上下者。從肺而下也。此言損至脈大綱。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于五臟六腑也。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之脈病也。(至之脈向誤至于收)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損脈?。南律险?。皮聚而毛落者死。(至脈病)此一節(jié)。指損至脈本原之久病。蓋一損皮毛。病尚淺。五損于骨。病已深。
    然有由骨而復反皮毛必死。所以虛勞脈數(shù)不治。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diào)其榮衛(wèi)。損其脾者。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曰益。曰調(diào)。曰適。曰緩。此四法包括已盡。不立方而方在其中。此但言治損。不言治至者。若到至脈已無治也??刹簧鳉e。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不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此復舉至損之脈為問。是指近病而言。以起下文也。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此指一息四至之平脈。不大不小者。言不洪大不沉細也。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后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滿短氣。
    此指一息六至之脈也。適。初也。言初得病也。前謂寸脈。后謂尺脈。寸大尺小者。邪在表也。寸小尺大者。邪在里也。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瑪?shù)傷熱。澀者中霧露。
    此指一息八至之數(shù)脈也。欲甚將甚也。洪大而數(shù)者。邪在胸膈。沉細而數(shù)者。邪在腹中?;瑪?shù)傷熱邪。澀數(shù)中濕邪也。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此指一息十至之危脈也。困。病重也。沉細。陰將竭而夜重。浮大。陽將竭而晝重。所以不浮大。不沉細。雖重而可治也。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
    此一息十二至之死脈也。以上四節(jié)。俱指近病而言也。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
    此一息二至之脈也。人雖能行者。言初損肺。人必能行。因其能行而不治。則必漸及于心肝脾腎。血氣俱損。而著床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尸。
    此一息一至之脈也?;陮僬骊栔畾?。陽氣敗絕。雖能行必死。故曰行尸。此二節(jié)復言損脈者。明損脈非起于一朝一夕?;蛴谐跗鸩?。得似損非損之脈。恐人誤認。故以下文結之。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枝葉將槁枯。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原氣。故知不死。
    此呼吸不至之脈也。上有下無。謂寸有尺無。因實邪一時閉塞。阻遏生氣。吐則越其邪而升其氣。不吐者死。謂不用吐法者死也。此條越人恐誤認損脈。故諄之晰之。夫損脈者遲脈也。
    至脈者數(shù)脈也。不言遲數(shù)。而言損至者。蓋以遲數(shù)之脈。統(tǒng)攝虛證實證。表證里證。無所不包。無法不備之總名也。如首節(jié)言。至脈始于一息四至。終于十二至。損脈始于一息二至。終于兩息一至。此為本原證提綱而論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明至脈從腎陰虛竭。而及于肺氣盡。損脈從肺氣虛寒。而及于腎陽竭也。二節(jié)明損脈之本原證起于肺。若失治必遞及于心脾肝腎。其損脈必反而為至脈。因腎虛火燥。復由腎而遞及肝脾心肺而死。故曰反此者。至之脈病也。三節(jié)明調(diào)治本原諸法。言損于肺者。益其氣。蓋損肺即損氣也。氣即命門之真氣。真氣損。則皮皴而毛發(fā)枯。故曰皮聚而毛落。治之當益其氣。益則補益之謂也。氣虛即陽虛。
    補其陽氣。則皮毛可以充實。若非理中桂附等類。何以補其陽。輕則補中益氣等湯。庶可取用。
    若不明損脈之義。又何能明治損之法。及至脈數(shù)氣喘發(fā)咳晡熱。方云肺虛。然后補肺保氣。終無成效矣。殊不知此是損脈失治。轉到至脈不治之候也。又曰。損其心者。調(diào)其榮衛(wèi)。蓋損心即損血也。心為榮血之源。
    肺為衛(wèi)氣之本。既損肺而復損其心。其氣血不能榮養(yǎng)五臟六腑。當調(diào)而治之。調(diào)者。取和調(diào)之義。有顧此兼彼之法。非比益之徑行直遂也。如歸脾湯異功散八珍湯十全大補等湯?;蛄栋宋兜韧?。消息病情。隨宜投服。無不效也。若不明治損之義。必待脈數(shù)心煩。咽干口燥。驚惕不寐。方謂心虛。投之溫補。必不受也。滋補必礙脾也。此亦損脈失治。轉到至脈不治之候也。又曰。損其脾者。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蓋脾主中州。又主肌肉。消瘦則腠理不密。
    不論寒溫。感邪最易。故曰適其寒溫。中州失職。則運化無權。易泄易滯。不特參苓藥在溫補健脾。而于飲食。亦必節(jié)其饑飽。察其所宜。故曰調(diào)其飲食也。若不明至損之義。必待饑不能食。
    氣急脹滿。脈數(shù)雙弦。方謂脾虛。用參而脹滿愈加。投桂附而虛煩轉甚。此亦因損脈失治。轉到至脈不治之候也。又曰。損其肝者。緩其中。肝主筋。筋藉血。血虛則肝燥而筋縱。必大補心脾。使心能生血。脾能統(tǒng)血。歸脾養(yǎng)榮等湯。宜早投也。若不明至損之義。必待血枯脈數(shù)。手足難運。方謂肝虛。然后議用前方。已無及也。又曰。損其腎者益其精。骨屬腎。精虧則髓枯骨痿。必益其精而髓自充。經(jīng)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味乃血肉濃味也。如鹿茸等類。兼地黃人參枸杞之屬。俱能補精。若不明至損之義。必待真陰竭絕。虛火炎蒸。脈數(shù)心煩。不能起床。及投之以養(yǎng)陰必泄。進之以養(yǎng)陽必燥。此皆不能會悟此篇之精義也。
    至第四節(jié)。另以至損之脈為問者。別在五邪表里之癥。不混于本原之證也。第五節(jié)言不洪大。
    不沉細。不病之平脈也。第六節(jié)言寸脈洪大。尺脈沉細,表證里證也。第七節(jié)言尺寸俱洪大。尺寸俱沉細。表熱里熱之證也。而又舉洪大而滑者。必是傷熱。沉細而澀者。必是中濕熱也。第八節(jié)言尺寸沉細。必是里熱而夜重。尺寸浮大。必是表熱而晝重。又言不大不小。雖困可治者。此有邪退之機。重必轉輕。而可治也。若愈浮大。愈沉細。此病進之機。而難治也。是即第九節(jié)之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也,自四節(jié)至九節(jié)。專以至脈提綱。明表里實邪之義也。第十節(jié)復叮嚀損脈不可失治。如一息二至之脈。雖其人能行。必當早治。茍因其能行而不治。必至著床不起。其所以不起者。因血氣皆不足故也。第十一節(jié)言一息二至失治。必至一息一至而不可治?;蛴心苄?。亦不過行尸耳。末節(jié)明急證無脈之義。恐其混于損脈也。蓋言下部無尺脈。必因驟中有形之實邪。壅塞而可吐也。若上部無寸脈。
    或因偶中無形之虛邪。雖困無能為害也。而復歸重于原氣??偨Y全章之義也。中峰云。閱此論悟古人之治本原。大異于今人。古人治可治之損脈。今人治不治之至脈??煽卜颉?br>    十五難曰。經(jīng)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
    弦。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來疾去遲。故曰鉤。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經(jīng)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極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此章言四時之脈象。以起下文平脈病脈死脈之義。
    如有變奈何。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氣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張弓弦。曰死。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自此節(jié)以下。俱形容脈神。全在會悟自得。此即脈法中千手千眼。后人著訣。盈千萬言??治茨艿榔埔欢病C}因氣行。氣來即脈來也。下仿此。
    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
    其脈來累累如環(huán)。如循瑯。曰平。來而益數(shù)。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帶鉤。曰死。夏脈微鉤。
    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秋脈毛。反者為病。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秋脈微毛。
    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續(xù)。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
    以上四時之平脈。即有胃氣之脈也。病脈即少胃氣之脈也。死脈即無胃氣之脈也。欲明脈神精義。當于平脈中參悟。
    胃者水谷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此言四時變病死生。皆藉胃氣為主。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見也。
    此總結上文四時之脈。合五臟之義也。脾屬土。而分旺于四季。則四時之平脈。皆屬于脾。故不能另求脾土之平脈也。然脾之衰也。則有雀啄下漏之可見矣。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yōu)樗臅r。離圣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然。是其病有內(nèi)外證。
    此越人謂去古軒岐既久。醫(yī)者各執(zhí)己見。各立成法。將何以別其是非耶。脈有三部。至變?yōu)樗臅r。俱各立之成法也。謂不必別其孰是孰非。但以下文病之內(nèi)外證。辨別脈之是非。則軒岐之旨。言言可據(jù)矣。即此可見軒岐而下。中流砥柱之書。惟此為最也。六十首古經(jīng)名。
    其病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nèi)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
    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此診得肝之病脈也。肝臟清凈。故善潔。面青。肝之色也。善怒。肝之志也。肝屬木而左。
    故臍左有動氣。牢堅硬也。肝病肝氣不行。故四肢滿閉。淋溲。小便淋瀝而不快也。便難。大便難也。轉筋。筋急也。
    有肝之色。辨肝之證。是肝之脈也。下仿此。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干喜笑。其內(nèi)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此心色心病心脈也。心在上。故動氣在上。音噎。張注有聲無物。心中熱。故發(fā)。則當于決切為是。俟考正。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nèi)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jié)痛。
    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此脾色脾脈脾病也。脾位居中。故動氣當臍。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nèi)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此肺色脈肺肺病也。右屬肺。故動氣在右。肺主皮毛。故寒熱。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nèi)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泄如下重即泄而下重而如古通)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此腎色腎脈腎病也。腎在下。故動氣在下。欠者氣相引也。泄如下重者。大便時。腰下沉而窘也。以上五條。言五臟脈色病之定體。證字病字俱有內(nèi)外之義。
    十七難曰。經(jīng)言病或有死?;蛴胁恢巫杂;蜻B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汕忻}而知之耶。然??杀M知也。
    此言或有死。即下文之相克脈。不治自愈。即十三難之相生脈?;蜻B年月。即五十五難積聚病之相應脈。
    故曰可盡知也。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shù)酶蚊}。弦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澀而短者。死也。(證虛脈實)此節(jié)論金克木之脈。下四節(jié)。兼參證實脈虛。脈實證虛之義。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shù)镁o實而數(shù)。而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證實脈虛)此肝心二經(jīng)之病。應得緊實數(shù)之肝心脈。反得沉濡微之腎肺脈。則金水來克木火。故當死也。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證虛脈實)。
    肺主氣。血為氣配。凡吐衄必由于肺。必傷于氣。則脈當沉細為順。反得浮大牢之火脈。則火來克金。故死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脈沉細而微者。死也。(證實脈虛)證屬陽。應得洪大屬火之脈順。若反得沉細屬水之脈。則水來克火。故死也。是即陽病見陰脈者死。其理同也。
    病若大腹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證虛脈實)脾病則士虛。應得微細澀脈。微細澀心肺之脈也?;鹕?。土生金。則吉。反得緊大滑脈。緊大滑肝腎之脈也。木克土。水克火。故死也。以上言克制則死。以起下章關格克制之義。
    十八難(誤列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nèi)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后者。陰之動也。脈當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nèi)關外格。
    此陽乘之脈也。(三十七難一有發(fā)明當參看。)全章之義。只重關格二字。曰太過。曰不及。曰陰陽相乘。曰覆溢。俱是關格之注腳。故先論脈位之陰陽。寸為陽。尺為陰。次論脈體之陰陽。浮為陽。沉為陰。如寸部得浮大之脈。覆下而至尺部。即為陽太過。直浮至尺之盡頭處為格。陽脈即陽乘陰也。如尺部而得沉實之脈。溢上而至寸部。即為陰太過。直沉至寸之盡頭處為關。陰脈即陰乘陽也。減者。謂寸部而得沉脈。為陽不及。尺部而得浮脈。為陰不及。故法曰不及。又關者。陰太盛。陽氣不能交。故曰關。陰格者。陽太盛。陰氣不能通。故曰格陽。此純陰純陽無和氣之硬脈也。若一手得之。浮大名格。沉實名關。若兩手得之。則名關格。即下文之真臟脈。不病而死也。浮脈為陽。浮過者。自寸而下。浮過關部一二分也。若浮而和。不得為病脈。不和則為陽盛。曰太過者。陽太過也。減者。關前九分當浮而反沉之謂也。曰不及者。陽不及也。若沉過關部而直至魚際。為外關內(nèi)格。此即尺陰之脈。乘于寸陽之位也。沉脈為陰。沉過者。自尺而上。沉過關部一二分也。若沉而和。不得為病脈。不和則為陰盛。曰太過者。陰太過也。減者。關后一寸當沉。而反浮之謂也。曰不及。陰不及也。若浮過關部而直至尺內(nèi)。為內(nèi)關外格。此即寸陽之脈。乘尺陰之位也。總之。關格之義。不外乎陰陽相乘之為害也。
故曰覆溢。是其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覆則內(nèi)關外格。如水從上流下。溢則外關內(nèi)格。如水由下溢上。此孤陰獨陽。乃真臟之脈。無胃氣以和者也。人不病而死者。言不待久病而速死也。兩手脈俱極浮極大為覆。兩手脈俱極沉極實為溢。是即關格并見。必死之脈也。覆即格陽。溢即關陰。此以尺寸之陰陽論也。若以兩手論之。又當分左右為陰陽。則格陽在右。便是陽乘陰。關陰在左。 便是陰乘陽。故兩手得之。方可謂關格脈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當代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集卷四(周仲瑛)
中醫(yī)診斷學精華匯總(顏之推敲整理)
中醫(yī)都有哪些辨證方法?
本草思辨錄-中醫(yī)瑰寶苑-中醫(yī)經(jīng)典,中醫(yī)名著,中醫(yī)古籍,中醫(yī)珍本,醫(yī)案、醫(yī)論、醫(yī)話,脈法、脈...
病氣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厥心痛)
徐大椿解讀《難經(jīng)》第十六難:論脈十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