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之時 |
——李白小詩一瞥 |
顧 農(nóng) |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是四川人,對那里的情況自然比較熟悉,但他自從二十多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以來,一直沒有回去過,秦蜀之間的山路他也沒有走過。所以當天寶二年(743)他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一上來就用了“見說”二字,這種坦率的態(tài)度非常之好。蜀道艱險,行路很難,但途中自有美景,到達成都以后更是風景如畫。只是到了那里以后能否有什么盡如人意的發(fā)展就不好說了,也不必占卜(西漢人嚴遵字君平,善于占卜),一切看天命如何吧。臨別之時說這樣冷冷的話,連一點美好的祝愿也沒有,稍有世故的人一定不肯這樣說。這就是李白的風格。
《送友人入蜀》這首詩中具體描寫蜀道之險只有兩句:“山從人面起”,山勢之高峻陡峭,道路之崎嶇狹窄,自然明白;“云傍馬頭生”,則云霧之濃、地勢之高,也就不在話下。
“芳樹籠秦棧”一句同樣寫出了蜀道的特點,樹的枝葉從山上面倒掛下來,籠罩住棧道——這是別處少見的,這個“籠”字富于立體感,與對句的“繞”字形容成都平原的平衍豐饒,相映成趣。
李白寫詩以樂府和絕句最為擅長,律詩寫得不多,但偶一為之,水平亦極高。清朝詩評家趙翼說李白寫律詩“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甌北詩話》卷一)。這是一個很好的總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