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穴,乃搜風要穴,因為風邪出入之門戶而得名。該穴不僅是足太陽經的背部腧穴,也是足太陽和督脈經的交會穴,位于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洼中心,是臨床上主治太陽、督脈經脈和肺衛(wèi)、氣管等處病變的常用穴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風門穴具體的用法。
我們都知道,肺主氣屬衛(wèi),外合皮毛,為宗氣出入之所,當外邪侵入人體時,肺當其沖。凡是因外邪侵襲肺臟、束于肺衛(wèi),以及風邪引起的感冒、咳嗽、哮證等,均可通過刺激風門穴達到疏衛(wèi)解表、宣肺利氣的作用。
凡屬風寒或風熱引起、誘發(fā)或加重者,均可取施于本穴。通過針瀉風門穴可起到疏風散表、通暢鼻竅的作用,以緩解病癥的發(fā)生。如果大家對針灸的手法不太了解的話,可取一根棉棒,以棉棒的圓鈍頭扎刺穴位所在處,此法可取得與針灸類似的效果。
除了風門穴具有解表的作用外,大椎、列缺、外關、合谷四穴也是臨床上常用來解表的穴位。為了能夠讓大家比較清楚地了解它們的作用,我就把這些穴位的各自特點簡單的介紹一下。
我們今天主要所說的風門穴,可祛上半身之風,特別是項背、肩背的風邪,主要是用于風寒、風熱侵襲肺及肺衛(wèi),有祛風疏衛(wèi)解表而兼宣肺之效果。
大椎穴:主要用來治外風而兼治肝風,特別是對于頭項部的風邪有著很好的緩解。主要用于外感風寒、風熱,有祛風、宣陽解表的作用。
合谷穴:治外風,祛上半身之風,特別是頭項、口面之風邪,有祛風清熱解表而兼宣肺之效。
曲池穴:治外風,祛全身之風,也不是周身肌膚的風邪,用于風邪侵襲肌膚造成的皮膚疾病,有祛風散邪、宣透解表的功效。
風府穴:治外風而兼治腦風,善祛上半身之風,特別是脊背的風邪。可用于外感風寒、風熱,有祛風散寒解表的效果。
刺激以上穴位可采用按揉的方式,將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然后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選擇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以皮膚表面發(fā)熱發(fā)脹為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