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詩話
、詩歌至境:入神
嚴(yán)羽說:“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無)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蓋寡也。”那么怎樣是入神境界呢?
其一,別材、別趣說:
嚴(yán)羽說:“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奔凑f詩不同于其他的以闡述事理的文章著作,詩的材料是獨特的,即有獨特的藝術(shù)性格;“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即說詩不同于說理,而有獨特的情趣,意趣,趣味等。這里嚴(yán)羽提出了其詩學(xué)的重要見解,對別材別趣,嚴(yán)羽進一步具體闡發(fā)為:一是“不涉理路”,不是不要事理,而是詩歌非其他文章著述的說理,即作詩非理論思維(邏輯思維或抽象思維);詩境非理論形態(tài)(理論境界),當(dāng)然作為詩人需得讀書窮理,但作詩、詩境非是一般的議論說理。二是“不落言筌”:(筌:捕魚的竹器)不是不要言辭,而是不落于語言牢籠,即不拘于言,也非議論、說理之言,而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言。嚴(yán)羽所說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亦是直接源于佛學(xué)(禪學(xué))思想,六祖慧能便是“教外別傳”,“不立不字”,即完全是人的直覺體驗,而非思辨認識,隨機而頓悟,不立文字,是因為立了文字便容易落于言筌,就象輪扁說齊桓公讀的是糟粕一樣,精華意趣非是文字所能言傳的。嚴(yán)羽以禪喻詩,便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他極力反對以文字為詩,以才學(xué)為詩,以議論為詩,因為這些都是舍本求末,不懂詩。他是有針對性的,宋人寫說理詩,即議論詩,是古代詩歌的一景觀。其實其中亦有好詩,當(dāng)代學(xué)者錢穆《理學(xué)六家詩鈔》中收集了北宋邵雍(邵康節(jié)),還有朱熹、陳白沙、王陽明、高景逸、陸桴亭的詩?!叭f物靜觀皆自得,四時詩興與人同”,“等閑識得春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等是其中的佳句。盡管宋代的說理詩有其特殊之處,但總體看來是不成功的,亦是必然不成功的,今日也有所謂哲理詩,盡管嚴(yán)羽說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有些過了頭,但其別材別趣說還是切中了要害。
其二,鏡象水月說。
在指出作詩非理論思維,詩境非理論形態(tài)(境界)之后,嚴(yán)羽形象地說到詩境的形態(tài):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它不是思辨中的虛無,又非毫無生氣的實有,鏡象水月是有而無,無而有,它是言中出象,象中出意,而又意在言外,韻味無窮,如王維詩句:“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明,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淡遠清麗的圖畫,恰如嚴(yán)羽所說的鏡象水月,是虛無嗎?否,分明有雨有山、有燈、有草有蟲,有月,有松,有泉有石,是實有嗎,否,分明是一片空靈逷透。這便是嚴(yán)羽所稱舉的別材別趣的入神之境。即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嚴(yán)羽說,此境不可“奇特解會”,即不可作知性分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