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父母人群的年齡基本是70后80后占大部分,這個年齡的父母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于自己的孩子教育方式上,相對于老一輩的教育,有?很大的區(qū)別。
現(xiàn)在的父母基本都會采用講道理的方式,平時會看大量的育兒知識來武裝自己,最后都希望能把孩子教育的懂事聽話又上進。
但往往在教育中,相信有些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就是對于孩子犯錯,剛開始講一些道理還能得到孩子一定的認同,能改變一下。
時間長了,再給他們講一些道理,孩子的狀態(tài)就是這耳朵聽,那耳朵冒,為此也讓家長大傷腦筋,氣的想打孩子,但是知道那樣更不行,可是講道理發(fā)脾氣都行不通,那對于孩子的教育到底該怎么辦呢?
教育孩子,實際上并不是完全講道理的過程,而是一個體會的過程。
作為成年人來說,也不喜歡老聽長輩的一些說教式的言語,比如平時的家庭大聚會,經常能聽到有些長輩說,我吃的鹽比你走得路還要多,很多事情要聽我們的,否則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甚至會講更多的大道理,往往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和方式來指導或者是左右年輕人的思想。
換位思考一下,作為成年人,對于說教都不是很喜歡,何況一個小孩子,對于父母的這種講道理,時間長了,也會產生抵觸的心理。
可能很多父母會問,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更適合孩子?
1
、
不要評論對與錯,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實的原委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對錯,往往會這樣做,直接把孩子叫過來,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知道哪里錯了嗎?看似很平常的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已經給了定論,認證這件事情做錯了。孩子這時多半會站到家長的對立面。
專家指出,在與孩子的面對面溝通中,直接肯定孩子的錯誤,順理成章的批判孩子是很忌諱的教育方式。
這個時候,父母擔當?shù)慕巧菐椭⒆永砬宄虑榈脑厩闆r,讓孩子自己來評判對錯,這樣對于他們內心的觸動也是有利的,更能讓孩子,意識到對錯,并加以改正。
2
、
要給予孩子自我發(fā)泄的機會
有的時候,孩子是無端的哭鬧,家長也沒有找到什么具體的原因,為此很多家長就開始指責孩子,愛哭,哭鼻子是不乖的孩子等等的話語。家長可能沒有理解一個道理,對于孩子而言,哭鬧也是體現(xiàn)孩子心情的一種狀態(tài),家長要找到根本的原因,找對此時的角色定位,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父母的建議,是一個對于自己情緒心情傾訴的對象。
3
、
用實際行動來替代說教
平時生活中,對于孩子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用行動代替說教的辦法會更管用。
比如糖糖從小就不太愛刷牙,為此,媽媽也是一遍一遍的和孩子講道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一次媽媽拿著孩子心愛的玩具說,這個布娃娃的牙齒不干凈,可能是有細菌了,你能幫助她刷牙,把細菌趕走嗎,她太疼了。
孩子欣然的答應了。
媽媽接著說,布娃娃表現(xiàn)很好,你也很開心對吧,那你能好好的刷牙,也讓媽媽開心嗎?
糖糖開心的答應了,從此再也沒有由于刷牙的問題爭吵過。
講道理遠不如讓孩子感同身受,用實際的行動來讓孩子體會這種道理更重要。
言傳身教對于孩子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父母不要以說教的方式來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孩子的身上,對于孩子的行為思想起到側面引導的作用就可以了,孩子的風景,需要他們自己去描繪和渲染。
{免責聲明:文章引至于網絡,如有不實和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