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建立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專制集權(quán)體制之初,與政治專制相伴隨的必然是文化專制。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只不過是牛刀小試而已。漢武帝在文化專制方面與秦始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漢武帝這樣一個專制帝王的眼皮子底下,司馬遷為何能完成了《史記》這么一部巨著呢?
司馬遷畫像司馬遷寫《史記》并非是司馬遷的職務(wù)行為,而是他的個人行為。司馬遷的職務(wù)雖然是太史令,但在當時,太史令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天文觀測和歷法的制定。在西漢的時候,尚且沒有專業(yè)的史官。就司馬遷個人來說,其才華自不必說。他很早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做太史令十分稱職。雖然是一個六百石的中下級官員,漢武帝對司馬遷也是知道的。
漢武帝畫像司馬遷寫史書的事情,很快就被漢武帝知道了,對此漢武帝肯定是有疑慮的。于是,漢武帝派一個叫壺遂的人去找到司馬遷問道:“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你寫這些東西到底意欲何為呢?
司馬遷塑像司馬遷趕緊解釋道:“從大漢朝建立到現(xiàn)在,圣明天子在朝,上天降福。皇帝不僅去泰山封禪,而且還‘改正朔,易服色’做了很多改制的工作。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甚至于遠在海外的蠻夷都受到了陛下的福佑,大老遠跑到長安向陛下獻貢者不可勝數(shù)。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里,作為臣子竭盡所能去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尚且不能給完整地表達臣民的感受。主上有美好的德行,而臣下如果不能宣揚的話,這是臣下的罪過。更何況,微臣身為太史令,也有這樣的職責。假如,臣不能宣揚陛下盛德,不能記錄漢興以來功臣賢士們的業(yè)績,這是臣的罪過。臣這是在歌頌這個偉大的時代,并不是如同孔子修《春秋》一樣對當世有所諷刺?!?/p>
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顯然,司馬遷的這番解釋,漢武帝是接納了的。就這樣,在皇帝的默許之下,司馬遷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史工作。但是,七年之后,李陵事件中,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結(jié)果被下蠶室,受了宮刑。當時司馬遷之所以忍辱不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史記》尚且沒有完成。
司馬遷雖說對漢武帝講自己是為了歌頌,而不是鞭撻和諷刺。事實上司馬遷的《史記》號稱實錄,他對社會的美丑善惡,都秉筆直書。所以,司馬遷知道自己所寫的東西肯定不會被皇帝所容,他說過自己寫好的東西準備“藏之深山,副在京師,傳之其人”。后來漢武帝也把司馬遷所修的《史記》找了來看,尤其是關(guān)于自己的記錄《今上本紀》,據(jù)說漢武帝看完以后大怒,怒而削之。文獻中并沒有記載司馬遷最后的結(jié)局,很有可能漢武帝在看到了司馬遷的記載以后,將司馬遷置于死地。
韓城太史公祠不過,就《史記》本身并沒有能夠被銷毀。大概司馬遷生前就曾經(jīng)做了一些預案吧。到了漢宣帝時期,《史記》逐漸開始為世人所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