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shù)、時尚、創(chuàng)意,
看過電影《海上鋼琴師》的老鐵,一定對這一幕記憶猶新:
男主將一根煙放在鋼琴上,轉(zhuǎn)身落座,激情演奏。一雙無影手在琴鍵上來去自如,旋律快到令所有聽眾懷疑人生。
一曲彈罷,他起身將那根煙湊近琴弦,煙被瞬間點燃。
這大概是影史上最帥的點煙方式了,也許你會問,這神一般的操作在現(xiàn)實中真能實現(xiàn)嗎?
若這個人是王羽佳,有可能。
今年1月28日,王羽佳與費城交響樂團一起,在美國的卡內(nèi)基音樂廳完成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演奏會。
論時長,普通的音樂會最多兩小時,而這一場,她連彈四個半小時。
論體量,一般的音樂會只能演奏兩套大型作品,而她此次一口氣完成了拉赫瑪尼諾夫的五部作品,光樂譜就超過400頁。
論技術(shù),在這場馬拉松式的演奏中,她一個音符都沒有出錯,激情又浪漫的狀態(tài),她一直保持到最后。
這是對耐力、記憶力、爆發(fā)力的多重考驗,而王羽佳的表現(xiàn),讓指揮家雅尼克當場跪拜,他說這次的演奏難度,堪稱登頂珠穆朗瑪峰。
音樂會的第二天,外媒將剛剛過去的這個夜晚,形容為「一生一次的夜晚」。
所以,這傳說中的王羽佳究竟什么來頭?
她是古典音樂界的超級巨星,是一位年僅36歲的演奏大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孩。
她還有個更通俗的稱呼:鋼琴魔女。
01
「神童」這個詞,王羽佳早就聽膩了。
學(xué)過鋼琴的人應(yīng)該對這個小女孩很熟:
那是11歲時的王羽佳,因為表現(xiàn)極佳,她被邀請參加鋼琴教材示范曲的錄制。
別看年紀小,她的表現(xiàn)可不青澀,她4歲開始學(xué)琴,6歲登臺表演,8歲那年,她就達到了鋼琴十級的水平,9歲被送到中央音樂學(xué)院學(xué)習(xí),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入學(xué)那天,所有孩子都看著她,眼神中透著無聲的吶喊:我天啊,她來了!
這做神童的感覺,王羽佳說「他們就像在看動物園里的另一個物種那樣」。
鋼琴之于王羽佳,并非刻意的選擇,這更像是冥冥之中的雙向奔赴。
1987年,王羽佳出生在北京,父親是著名的打擊樂演奏家,母親是一名舞蹈老師。家里那臺紅色的雅馬哈鋼琴,是父母結(jié)婚時收到的禮物,也是王羽佳自小的玩伴。
跟很多城市小孩一樣,王羽佳小時候上過很多培訓(xùn)班,鋼琴、書法、游泳、體操...母親對她的培養(yǎng)策略是,普遍撒網(wǎng),重點打撈。
當然,她也嘗試過教王羽佳跳舞,但因為柔韌度夠嗆,沒練幾天就棄了。
在眾多愛好中,王羽佳選擇了鋼琴,她覺得彈琴至少能坐著,不那么累。
學(xué)霸的話可不能太當真,事實上,王羽佳自小就對鋼琴感興趣,電視上聽到好聽的歌,她就會自覺摸索著去彈,哪怕彼時的她還不懂「譜」是個什么東西。
女兒的選擇,可把老父親激動壞了,逢上閨女練琴,他就會在旁邊看著。
作為一名玩兒打擊樂的大佬,父親的音準簡直嚇人,錯一個音符都會被叨叨。直到后來成為鋼琴家,王羽佳都說,父親簡直就是「音樂納粹」。
對于被逼著練琴的孩子來說,天天這么高壓實在是太摧殘了,但王羽佳偏偏就愛這個,她享受進步,喜歡跟父親爭辯,也樂于挑戰(zhàn)父親的高要求。
人說學(xué)習(xí)要循序漸進,那只是普通人的打法,王羽佳從來就喜歡先挑骨頭硬的啃,哪首最難,就拿哪首熱熱身。
15歲那年,王羽佳將目光瞄向了位于美國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xué)院。
申請來這里的,都是專業(yè)水平最頂尖的學(xué)生,每年的申請者不過100人左右,而錄取率只有3.2%。
王羽佳的表現(xiàn)是:7個評委,全票通過。
在柯蒂斯,她師從鋼琴家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老先生還有個我們很熟悉的學(xué)生--郎朗。
也因為此,王羽佳被強行貼上了「女版郎朗」的標簽,她本人對此無奈得很:老娘做自己不行么?
當然了,論在國內(nèi)的知名度,王羽佳確實不如郎朗,后者已是內(nèi)娛大熟臉,而王羽佳依舊在神壇。
她不上綜藝,不炒話題,規(guī)規(guī)矩矩地待在音樂的頂級殿堂里,只為探索演奏的更多可能性。
鋼琴能遇見王羽佳,實在是難得的福分。
02
在B站看王羽佳的演奏視頻,彈幕常常是一串問號。
倒不是說那高雅的藝術(shù)令人費解,而是王羽佳的爆發(fā)力相當驚人。
就拿炫技神曲《野蜂飛舞》來說,上來就是高能,極快的旋律讓她的手指在琴鍵上不斷跳躍,快到手指能拍出殘影。
更令人叫絕的是,她快而不出錯,下手就是唱片級,整首曲子一氣呵成,直到她面帶微笑彎腰鞠躬,你才能緩過神來。
因為這次演奏,王羽佳被人稱為「飛指鋼琴手」。
關(guān)注王羽佳的人,難免被她的手臂肌肉所吸引,那胳膊可不似仙女般纖細柔弱,而是結(jié)實的、力量感十足的。若是換個場景,換身衣服,說這胳膊是被苦力活兒練出來的,一定有人相信。
話說,王羽佳還真能算是演奏界的「苦力」,她一年的演出多達120多場,平均每3天一場,而且是滿世界地飛,毫不夸張地說,她不是在演奏,就是在前往演奏的路上。
各種各樣的曲目,對記憶力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但這在王羽佳看來,簡直是送分題。
她背譜、視譜的速度超快,網(wǎng)上有一條點擊量很高的視頻《王羽佳與翻樂譜的人》:
在某次演奏中,身邊負責(zé)翻樂譜的人晃了個神,錯過了翻譜的時機,王羽佳一個白眼瞟過去,無奈又不爽,很有喜感。
盡管如此,她的手指可沒停下,流水一樣的旋律在琴鍵上嘩嘩流淌,效果完全不打折。
現(xiàn)場的這點小狀況,王羽佳見多了,有時候她玩性大發(fā),還會讓指揮在現(xiàn)場隨機點歌,即興的演奏往往叫人更為過癮。
高強度的歷練下,也許你以為她早已成為了刻板化的彈奏機器人,如是這樣,她絕對不會令全世界的古典音樂愛好者為她著迷。
放下鋼琴,王羽佳最多捧起的,就是書本。她讀莎士比亞,讀伍爾夫,讀哲學(xué),也讀科學(xué)。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師的作品,她會大量閱讀有關(guān)作曲家的傳記、生前的信件,嘗試從每一個音符里,去揣測那早已遺落在時光里的情緒。
「藝術(shù)里有一些神秘的東西」,王羽佳說。
所以她的演奏總是百聽不厭,即便是同一首曲子,她每次都會加入不同角度的理解,與各種各樣的新鮮元素加以碰撞。
好的藝術(shù)家,永遠都不缺乏好奇心與想象力。
音樂沒有天花板,王羽佳始終都在思考:下一場,我能多做些什么。
03
每逢有大型演出,國外媒體就會對王羽佳進行賭球式的預(yù)測。
預(yù)測啥呢?說來有些無聊:猜她究竟是穿長裙還是短裙。
王羽佳的穿著,那是相當辣眼,超短裙是必備,即便長裙,那衩子也得開到大腿。
樣式出挑,顏色還相當惹眼,大紅大綠大紫,顏色超飽和,亮片要多閃有多閃。
至于高跟鞋,那是紅毯明星都勸退的程度,這么高的鞋跟,踩鋼琴踏板真的穩(wěn)么?這姐非常狠,她平時練琴的時候,就會穿著超夸張的高跟鞋練習(xí)踩踏板。
在王羽佳之前,古典音樂界的演奏大師都穿得一本正經(jīng),男士西服領(lǐng)帶,女士優(yōu)雅長裙,但對王羽佳來說,那些仙氣飄飄的玩意太礙事了,所以她的演出服,都是自己設(shè)計,自己找人做的。
有了完美戰(zhàn)服的加持,王羽佳在表演時更炫酷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她做不到的。
當然,她也沒少挨罵。
媒體什么詞都敢用:脫衣舞娘、low、賣弄...《洛杉磯時報》的樂評人甚至說:「她的裙子如果再短或緊一丁點,劇場就應(yīng)該要求任何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在沒有成年人陪同下不得入場?!?/span>
面對如此爭議,王羽佳剛開始還耐心解釋:「我穿短裙,因為我覺得古典樂就是我的派對。」
被問煩了她也會敷衍打發(fā):「我還年輕,想穿得漂亮些性感些,可不可以放我一馬?!?/span>
現(xiàn)在她干脆在社交平臺上,將自己的簡介改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外界評論的首席女王。
爭議之中,王羽佳依然我行我素,如果音樂是美麗而感性的,為什么不能為它穿上同樣美麗的衣服?
2016年,同是卡內(nèi)基音樂廳,王羽佳在兩小時的演奏里,將舒伯特晚年的作品《美麗的磨坊女》、《天鵝之歌》等名曲演繹得精彩絕倫。
第二天的《洛杉磯時報》上,樂評人諾德林格寫道:「她彈得那樣錯綜復(fù)雜,卻又敏捷清晰——清晰得能讓人把每個音符聽寫下來。我很慚愧,我過分關(guān)注女鋼琴家裙子的長度了?!?/strong>
而這位樂評人,此前一直是抨擊王羽佳的黑粉。
不被約定俗成捆住手腳,不懼任何大膽的嘗試,這樣的王羽佳,真的很酷。
面對事業(yè)和人生,她的態(tài)度亦是如此。
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后,現(xiàn)在的王羽佳已經(jīng)不再開啟苦工模式了,她將每年的演奏次數(shù)降到了80多場。
其余的時間里,她在創(chuàng)造獨屬于自己的東西。那是更大膽、更有趣,能永遠經(jīng)得起時間滌蕩的藝術(shù)品。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現(xiàn)在的王羽佳不過才36歲。
在很多同齡人躺平、抱怨、摸魚,甘心余生當個廢柴時,天才王羽佳依然在一路高歌往前奔。
這大概就是追逐夢想最美的姿態(tài)了吧。
明知不容易,但,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