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醫(yī)沒有與此完全相對應(yīng)的獨(dú)立病名。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 分別將胃脘痞滿者,稱痞滿;胃脘疼痛者,稱胃脘痛或心痛、胃痛;泛吐酸水者,稱吐酸;脘中饑嘈,或作或止者,稱嘈雜。
辨證論治
01
脾濕不運(yùn) 食滯不化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痞滿,胃中灼熱,有時隱痛,食后加重,舌苔白,脈弦緩。
治法:燥濕和胃
方藥: 楂曲平胃散加減
半夏10g、藿香10g、厚樸10g、
陳皮10g、山楂10g、神曲10g、
蒼術(shù)15g、甘草6g
加減:口干者,加黃連6,胃脘有壓痛者,加枳實10g、干姜3g、 大黃3g。
02
脾虛不運(yùn)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痞滿、隱痛,納呆乏力,舌苔薄白,脈濡緩。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
藿香10、木香10、砂仁10、
半夏10、陳皮10、黨參10、
白術(shù)10、茯苓10、炙甘草10
03
脾胃虛寒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滿痛或隱痛,腹脹,午后至前半夜加重,天冷或吃冷性食物后亦加重,手足厥冷,舌苔白質(zhì)暗,脈沉細(xì)弦或遲澀或弦緊。
治法:溫中健脾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味
附子10、黨參10、白術(shù)10、
干姜6、炙甘草10、肉桂10、
砂仁10、枳殼10
加減:口苦者,加黃連10;胃脘疼痛,拒按者,加大黃3 - 6、枳實10、去枳殼(李翰卿法)。
04
肝胃不和證
臨床表現(xiàn):胸滿脘痛,有壓痛,心煩易怒,頭暈惡心,口干、脈沉弦緊。
治法:舒肝和胃
方藥:柴平湯加減
柴胡10、半夏10、黃芩10、
黨參10、厚樸10、陳皮10、
甘草6、干姜1.5、大棗5枚、
蒼術(shù)15、肉桂10
加減:胃脘有壓痛者,加大黃3;食后胃脘脹滿加重者,加萊菔子10、焦三仙各10
05
脾虛肝郁 清陽不升證
臨床表現(xiàn):面色萎黃,疲乏無力,全身疼痛,胸脘滿痛,心煩急躁,口苦咽干,舌苔白或黃白,脈弦大而滑或弦大而緊。
治法:健脾舒肝,升陽益胃
方藥:升陽益胃湯加減
黃芪15、黨參10、半夏10、
白芍10、陳皮10、白術(shù)10、
茯苓10、澤瀉10,柴胡10、
黃連6、 羌活6、獨(dú)活6、
防風(fēng)4、炙甘草6、生姜3片、
大棗3枚
06
寒熱夾雜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嘈雜. 納呆食減,偶有惡心嘔吐,口苦干,脈滑。
治法:苦辛通降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
半夏10、黃連10、黃芩10、
干姜10、 黨參10、枳殼10、
大棗3枚、甘草6。
加減:胃中灼熱,嘈雜較重,脈弦細(xì)者,去黃芩,加肉桂10,
07
痰熱結(jié)滯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疼痛,食后加重,劍突下有明顯壓痛,口干或口苦,舌苔白或黃白,脈浮滑。
治法:清熱滌痰開結(jié)
方藥:小陷胸湯加味
瓜簍30、半夏10、黃連3 - 10、
枳實10。
加減:胸滿心煩,頭暈者,加柴胡10、陳皮10、白芍10。
08
脾腎虛寒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冷痛反復(fù)發(fā)作,腰酸腰痛,天冷或勞累時發(fā)作嚴(yán)重,脈弦大或弦緊而尺脈大。
治法:溫補(bǔ)脾腎
方藥:附桂理中合六味地黃湯加減
生地10、山藥10、肉蓯蓉10、
茯苓10、澤瀉10、丹皮10、
附子10、肉桂10、黨參10、
白術(shù)10、干姜10、甘草10
09
胃陰虧損證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疼痛,有灼熱感,夜間口干,吃辛辣或熱藥后疼痛加重,舌質(zhì)紅無苔或中心有剝脫,脈沉細(xì)或細(xì)致。
治法:滋養(yǎng)胃陰
方藥:一貫煎與百合烏藥湯加減。
百合15、沙參15、生地10、
麥冬10、白芍10、枸杞子10、
川楝10、烏藥10。
加減:胃脘痞滿或兼便溏者,加味一貫煎加減:沙參12、麥冬12、生地12、川楝子10、夜交藤30、蒼術(shù)12、白術(shù)12、青皮10、陳皮10、柴胡10、三棱6、莪術(shù)6、薄荷3。
10
食滯不化證
臨床表現(xiàn):飯后胃脘即痛,拒按,口苦,便干,脈弦緊。
治法:消食導(dǎo)滯。
方藥:
枳實10、檳榔10、蒼術(shù)10、
萊菔子10、陳皮10、二丑10.
加減:口苦脈滑者,去二丑、萊菔子,加干姜3、大黃6(李翰卿法)。
11
胃熱動血證
臨床表現(xiàn):嘔吐鮮紅血或黑水,胃脘脹痛,拒按,口苦,脈滑數(shù)。
治法:降逆和胃清熱。
方藥:旋覆代赭湯加減。
代赭石15、旋覆花(布包) 10、半夏10、
黃連10、白芍10、吳茱萸3。
加減:嘔血重者,加白茅根30、元參15。少量嘔血者,改為半夏瀉心湯。
按:辨證論治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本病以虛實、寒熱夾雜證為多見,臨床時必須善于按照胃脘部的癥狀,有無壓痛,口味,脈象等四個方面相結(jié)合的方法,仔細(xì)分辨虛實的多少,寒熱比例,然后按照虛實、寒熱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正確的選擇藥物。并應(yīng)在處方時做到補(bǔ)正不可壅滯,祛邪不可傷正,溫陽不可助火,瀉火不可損陽。
·
·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