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dǎo)讀
胃疼、胃脹、嘔吐、泛酸……這些看起來都是胃部的疾病,但疾病的根本卻不一定在胃。今天,小編帶大家學(xué)習5種由肝導(dǎo)致的胃部疾病,看看它們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共性和特點,以及如何治療解決。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
西醫(yī)學(xué)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于中醫(yī)學(xué)胃痛范疇,均可參考本節(jié)進行辨證論治,必要時結(jié)合辨病處理。
【臨床表現(xiàn)】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多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胃,胃氣阻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方中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疏肝解郁;陳皮、枳殼、佛手、甘草理氣和中。
如胃痛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強理氣止痛;噯氣較頻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順氣降逆;泛酸者加烏賊骨、煅瓦楞子中和胃酸;痛勢急迫,嘈雜吐酸,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shù)乃肝胃郁熱之證,改用化肝煎或丹梔逍遙散加黃連、吳茱萸以疏肝泄熱和胃。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又稱泛酸。若隨即咽下稱為吞酸,若隨即吐出者稱為吐酸,可單獨出現(xiàn),但常與胃痛兼見。
(1)熱證(肝郁化熱犯胃)
【臨床表現(xiàn)】吞酸時作,噯腐氣穢,胃脘悶脹,兩脅脹滿,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泄肝火,和胃降逆。
【方藥】左金丸加味。
方中黃連、吳茱萸、黃芩、山梔子清肝泄熱;烏賊骨、煅瓦楞子制酸。
(2)寒證(脾胃虛弱,肝氣犯胃)
【臨床表現(xiàn)】吐酸時作,噯氣酸腐,胸脘脹悶,喜唾涎沫,飲食喜熱,四肢不溫,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方中黨參、白術(shù)、云苓健脾益氣;木香、砂仁行氣和胃;法半夏、陳皮和胃降逆;干姜、吳茱萸溫中散寒;甘草調(diào)和諸藥。
痞滿是指以自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癥狀的病證。
按部位痞滿可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本節(jié)主要討論以胃脘部出現(xiàn)上述癥狀的痞滿,又可稱胃痞。
根據(jù)痞滿的臨床表現(xiàn),西醫(yī)學(xué)的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脹滿不舒為主癥時,可參照本節(jié)內(nèi)容辨證論治。
【臨床表現(xiàn)】脘腹痞悶,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善太息,嘔惡噯氣,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犯胃,胃氣郁滯。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方藥】越鞠丸合枳術(shù)丸加減。前者長于疏肝解郁,善解氣、血、痰、火、濕、食六郁;后者消補兼施,長于健脾消痞,合用能增強行氣消痞功效。
方中香附、川芎疏肝散結(jié),行氣活血;蒼術(shù)、神曲燥濕健脾,消食化滯;梔子瀉火解郁;枳實行氣消痞;白術(shù)健脾益胃;荷葉升養(yǎng)胃氣。
若氣郁明顯、脹滿較甚者,酌加柴胡、郁金、厚樸等,或五磨飲子加減以理氣導(dǎo)滯消脹;郁而化火、口苦而干者,可加黃連、黃芩瀉火解郁;嘔惡明顯者,加制半夏、生姜和胃止嘔;噯氣甚者,加竹茹、沉香和胃降氣。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一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臨床嘔與吐常同時發(fā)生,故合稱為嘔吐。
嘔吐可以出現(xiàn)于西醫(yī)學(xué)的多種疾病之中,如神經(jīng)性嘔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嘔吐、胃黏膜脫垂癥、幽門痙攣、幽門梗阻、賁門痙攣、十二指腸壅積癥等。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癥、顱腦疾病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早期,以嘔吐為主要表現(xiàn)時亦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同時結(jié)合辨病處理。
【臨床表現(xiàn)】嘔吐吞酸,噯氣頻繁,胸脅脹痛。舌質(zhì)紅,苔薄膩,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不疏,橫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四七湯加減。
方中蘇葉、厚樸理氣寬中;半夏、生姜、茯苓、大棗和胃降逆止嘔。
若胸脅脹滿,疼痛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疏肝解郁;如嘔吐酸水,心煩口渴,宜清肝和胃,辛開苦降,可酌加左金丸及山梔子、黃芩等;若兼見胸脅刺痛,或嘔吐不止,舌有瘀斑者,可酌加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
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難以自制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秲?nèi)經(jīng)》稱為“噦”。
呃逆相當于西醫(yī)學(xué)中的單純性膈肌痙攣,而其他疾病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胃炎、胃擴張、胸腹腔腫瘤、肝硬化晚期、腦血管病、尿毒癥,以及胸腹手術(shù)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痙攣之呃逆,均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
【臨床表現(xiàn)】呃逆連聲,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fā)或加重,胸脅滿悶,脘腹脹滿,噯氣納減,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郁滯,橫逆犯胃,胃氣上逆。
【治法】順氣解郁,和胃降逆。
【方藥】五磨飲子加減。
方中木香、烏藥解郁順氣;枳殼、沉香、檳榔寬中降氣;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嘔。
肝郁明顯者,加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煩口苦、氣郁化熱者,加梔子、黃連瀉肝和胃;若氣逆痰阻、昏眩惡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湯加陳皮、茯苓,以順氣降逆,化痰和胃;若氣滯日久成瘀、瘀血內(nèi)結(jié)、胸脅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以活血化瘀。
《肝膽病辨證》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yī)家·中醫(y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為《中醫(yī)臨床辨證論治叢書》之一,分為十三章,論述了肝膽病各種證型分屬于哪些疾病,每個疾病均標明概念、臨床表現(xiàn)、證機概要、治法、方藥,以及臨證用藥加減。每節(jié)后均有小結(jié),對于臨床辨治疾病具有積極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