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做了一件讓我們很滿意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對寶寶的夸獎往往會歸于幾種模式。
比如:
1、“你跑得很努力!”(夸獎注重于寶寶付出的努力、寶寶所動的腦筋,以及寶寶的切實行動。)
2、“你是一個飛毛腿!”(夸獎注重于寶寶的個性特質(zhì)。)
3、“真棒!”(正面激勵寶寶的其他夸獎方式之一。)
哪一種夸獎模式最能夠激勵寶寶愛學習、愛挑戰(zhàn),將來在學校里愿意努力上進呢?這些不同的夸獎模式,對哪怕剛剛1歲的寶寶,也影響深遠。
為什么有些孩子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
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德維克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孩子上進的動力和堅韌來自于何處。在一篇發(fā)表于《美國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中,她寫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什么有些學生會選擇放棄,而另外一些并非格外有能力的學生卻能夠堅持下去,戰(zhàn)勝困難并有所收獲呢?”
她的分析認為,這在于學生本身會怎么看待各自的失敗,比如說,為什么這道算術(shù)題做錯了、那首鋼琴曲彈錯了。而一個孩子心中的答案落在何處,跟他一直以來所得到的夸獎之間有著非常深刻的關(guān)聯(lián)。
孩子們的思維模式,大致分為兩大類:
■ 一種屬于“天生派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成功在于他們的天賦,他們天生就是聰明能干的孩子;
■ 另一種屬于“成長派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成功在于他們的奮斗,在于不懈的努力。
“天生派思維模式”:落入“天生派思維模式”的孩子相信,他生來有多少天賦,他就擁有多少才干。這樣的孩子會認為,“如果你不得不狠狠努力,那說明你天生沒有多少本事。如果你是一個有本事的人,那么事情自然水到渠成”。當他們遭遇失敗的時候,往往陷入困窘之中而裹足不前,開始覺得自己一定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又聰明又能干。他們于是逃避各種挑戰(zhàn),擔心一旦失敗,別人就不再把自己看作又聰明又能干的人了。
那么,是什么導致孩子形成這種“天生派思維模式”的呢?是因為夸獎孩子的模式落在了前面所說的第二類,即,注重于夸獎孩子的個性特質(zhì)。而這種夸獎模式,又叫作“對人的夸獎”。
“成長派思維模式”:帶有“成長派思維模式”的孩子相信,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是培養(yǎng)出來的:越是努力學習,自己就越是聰明能干。這樣的孩子會認為,哪怕生來是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行。遭遇挫折的時候,他會相信只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花更多的時間,他就能有所進步。相比于讓人覺得自己聰明能干,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要努力學習。在遇到棘手挑戰(zhàn)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撓。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孩子形成這種“成長派思維模式”的呢?是因為夸獎孩子的模式落在了前面所說的第一類,即,注重于夸獎孩子付出的努力與行動。而這種夸獎模式,又叫作“對行為的夸獎”。
思維模式從小就已經(jīng)成型
哪怕僅僅是4歲的小孩子,他的思維模式就已經(jīng)開始落入上述兩種思維模式中的一種??_爾·德維克為此出過一本書,叫作《思維模式》,在這本書中她寫了這么一段關(guān)于她負責的實驗項目的話:
面對一群4歲的孩子,我們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即,要么重新再拼一次剛才已經(jīng)做過的簡單拼圖,要么拼一個比剛才難度更大的新的拼圖。結(jié)果顯示,即便是如此年幼的孩子,帶有“天生派思維模式”的人,也就是相信自己的本事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都選擇了肯定不會出岔子的做法:重做簡單拼圖。這些孩子告訴我們說,天生聰明的孩子是“不會犯錯誤”的。
由此我們不難想象,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孩子對自我的認知不同,而這種不同對孩子將來進入學校乃至進入社會之后的成就,必將造成深遠的影響。
溫馨小知識
尚在學步期的稚齡寶寶,男孩子聽到的“對行為的夸獎”比女孩子要更多。大約有24%的男孩子能聽到“對行為的夸獎”,而女孩子則只有10%。
研究報告這么說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從哪里來的?
斯坦福大學的科學研究者卡羅爾·德維克,召集了一批5年級的孩子,以隨機方式把他們分成了兩個小組,并且分派給他們幾個智商測試考題。然后,她對第一組的孩子這么說:
“哇噢!考得很不錯哎,你肯定是一個聰明的孩子?!?/p>
對第二組的孩子卻這么說:
“哇噢!考得很不錯哎,你肯定狠狠動了一番腦筋?!?/p>
之后,她繼續(xù)給這兩組的孩子分派更多的考題,并且發(fā)現(xiàn),如果她給出一難一易的選擇,那些第二組的孩子,也就是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夸獎的孩子,往往會選擇更具有難度的挑戰(zhàn)。他們上進的動力持續(xù)不衰,而且面對越來越難的考題時,對自己的信心也持續(xù)不減。
相反,第一組的孩子,也就是被夸獎為聰明的孩子,卻往往選擇容易的考題,隨著考題難度逐漸增加,對自己的信心卻越來越低??歼^之后問他們剛才考得怎么樣,這些孩子又往往會把自己的成績夸大得相當離譜。
在這之后,卡羅爾·德維克和她的同事一起,把這個項目從實驗室擴展到了普通家庭。來自于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工作者,在連續(xù)兩年的時間里,針對選定的53個家庭,每4個月走訪一次,每次時間為90分鐘。這個項目開始的時候,這53個家庭中都有一個14個月大的學步期小寶寶。
每次的訪問過程都有規(guī)定套路,而且全程錄音,研究員們回去之后把錄音中父母對孩子的夸獎分別做出統(tǒng)計,包括對人的夸獎、對行為的夸獎,以及其他的正面夸獎。(研究人員并沒有告訴家長,他們要統(tǒng)計的是家長針對孩子的不同夸獎模式,而只是請家長配合他們針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育”進行跟蹤。)
項目結(jié)束之后,又過了5年,這些研究人員再次回訪當初參與過的家庭,而這批小寶寶如今都已經(jīng)是7~8歲的孩子了。他們回訪的目的是跟蹤調(diào)查孩子面對學習以及挑戰(zhàn)的態(tài)度。其中的一個提問是這樣的:“你愿意嘗試多少個很難的迷宮圖,好讓你走迷宮的能力得到提高?”相信越努力越有成果的孩子,對高難度迷宮的挑戰(zhàn)熱情會明顯高出許多。
哪些孩子會這樣相信?是那些還在學步期的時候聽到對行為的夸獎比其他夸獎要更多的孩子。
培養(yǎng)“成長派思維模式”的兩種途徑
夸獎孩子的努力
以我自己來說,我發(fā)現(xiàn),要夸獎孩子的努力可真是需要我自己的努力。面對我家小寶寶的某種很出彩的行為,我頭腦里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夸獎我的寶寶真能干:“哇噢,你可真能耐!”(哪怕有時候我真心希望我家小寶寶不要那么能耐,比方說,“我的天哪,你是怎么爬上去的?你能先爬上馬桶,再爬上洗臉臺,小腳丫放進洗臉池里,坐下來,打開水管子,再給自己抹上點肥皂?天哪,你可真能干!”)
像我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shù)。根據(jù)卡羅爾·德維克的調(diào)查與研究,大約85%有小寶寶的父母都認同這樣一種說法:“父母的確應(yīng)該在寶寶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夸獎他們的能力,讓他們覺得自己很能干?!笨_爾·德維克認為,也許正因為這樣的想法,使得大多數(shù)家長在夸獎孩子的時候,往往是“對人的夸獎”,而不是“對行為的夸獎”,哪怕那些本身相信越努力越有成果的家長,也往往如此。
所以,請跟著我重復:要夸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能力。
給孩子講解大腦的發(fā)育
反復教導你的孩子,大腦其實就跟肌肉一樣,你越用得多就越強壯。而讓大腦變得更強壯的辦法,就是反復練習、不斷學習。
要想針對已經(jīng)形成思維模式的大腦重新“布線”,請現(xiàn)在就開始,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哪怕是針對那些擁有“天生派思維模式”的中學生以及大學生灌輸大腦越用越好用的觀念,他們的學習成績一樣能在接受了這種觀念之后得到提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