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重樓玉鑰續(xù)編
重樓玉鑰續(xù)編
作者:方成培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38年
    丁巳之秋九月,念六余外家洪氏,忽然喉癥,乍起白大若錢,寒熱交作,手足如冰,次早延醫(yī),服牛蒡、甘桔
而未解也,再服病益進,別延友人,紫正地黃湯。又延友人,羌活大黃湯。月至朔而命殂矣?;蛟弧么藧喊Y也,
古無治法。或曰∶此真證也,百不一生。予悲之,天之酷人太甚也。詰朝樞扶叔祖慰我,予具以告。叔祖曰∶燥
也,死于命,非死于病也。子悲何補哉?夫醫(yī)者,理也,風勝濕,火就燥,燥虛火而非實火也。子喻五行者也,
反生反克,知乎?無水不生非土不養(yǎng),水燥則涸而木死,木燥則枯而火死,火燥則烈而土死,土燥則崩而金死,
金燥則頑而水死,生機熄矣。其見癥也,不亦宜乎?經曰∶燥以潤之,不有潤也,不死,何待?時志之,不敢忘。
越數日,小女未周歲而癥作,即延治,七日而滿口之白腐頓消,成敗易勢,得失相反,始信斯癥之不惡也,治有
治法也,證無真假也,一生百生也。我叔祖之言不爽也。今壬戌仲冬,集稿成篋,授予讀之,竟其委,清其源,
不覺言之娓娓,道之津津,此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其論確,其見真,其功深,其心苦。其論確,故
要言不煩;其見真,故取效甚速;其功深,其心苦,則叔祖之篤信好學也。世之咄咄以為惡癥者,不且共登衽席
而享壽域乎哉!當時,同證三人,二俱不可,死者竟六七,日而偕亡,惟小女未周歲,而獨存,吁!不遇樞扶叔
祖,命也。居今思昔,為之盡然,爰跋于后后深感一線之生云爾。
\x時嘉慶七年歲在壬戌孟冬月上浣雙橋蓮湖居士謹識\x
<目錄>
<篇名>白纏喉敘
屬性:鄭子若溪,聰明好學士也,潛心于醫(yī)學有年矣。其于喉證尤究心焉,蓋喉科乃其家傳,然其書特言實癥而虛
癥未之及也。至于白腐一證,近日更多,醫(yī)者罔察,自作聰明,不論色脈,每作實證治之,而夭枉者,不可勝數。
若溪心竊傷之,自出手眼,因辯證著方,以辟其謬,而病是證者,咸登壽域。書成持以示予,予讀之,不覺躍然
因謂之曰∶善哉!子能為白腐證辟一坦道,而以虛燥立方,子之功德遠矣。蓋白者,肺色也,腐者腎臭也,原非
病也,形而出之外則病矣,白加腐則肺燥矣,腐且白則腎枯矣。既燥且枯,子母俱敗不有以潤之,補之而猶曰紫
正敗毒,則將持雌失雄,棄陰負陽,其不至于載胥及溺不止矣,吾子之論是也。藏之名山,曷若傳之后世?好生
之,德與人同之不亦善乎!因書之以,弁其簡端。
\x七十有六老人莘田吳守先紹中氏拜撰\x
<目錄>
<篇名>自敘
屬性:先高祖赤山公(瀚)七代祖也。性好堪輿,精研軒岐,淵源已久,是故知醫(yī)代不乏人,然未嘗輕言也。先大
父認齊公當賈 豐時,會閩人黃明生先生,異授喉科,治驗如神,活人甚多,心竊慕焉。因思利濟于人是科為
最,計與商之,而先生不可,其時叔祖仰山公向認齊公曰∶窺先生之秘,非禮莫能為也。于是具幣帛束金百兩,
負笈于先生之門。先生曰∶予非吝而不傳,實有因耳。昔授受時,曾立不傳之誓,違之則主乏嗣,既誡于前,何
可背于后耶?仰山公曰∶今懇先生之秘者,實存濟人之念耳,如能廣以濟人即先生自濟也,先生何樂而不為焉?
請熟籌之。如是俯可出其書以授,乃囑曰∶珍之。仰山公曰∶唯唯。認齊公旋里,命父伯輩咸究心焉,凡患喉疾
實癥者根據法療之,無不神效,而先生年近六旬,果無嗣而歿。仰山公攜遺像一幀而歸,供奉于書室中,由是數十
年來,活人甚廣。后被仆人私竊其半,貪利而售之于外,遂至更相傳鈔。家有其本邇來業(yè)是科者,皆執(zhí)此書為圭
臬焉。瀚雖不敏,未冠時,性近醫(yī)及地理從績北曹素峰先生游,至于醫(yī)學,過庭之訓,精醫(yī)諸友,聆益良多,于
是遍歷楚豫江浙會稽蘇揚間,獲異人奇方往往輒效。又遇馬子,從龍于吳山之大乘古剎馬氏,曰∶不游名山大
川,不登山陰禹穴,烏足以言地理?而醫(yī)亦然子知之乎?須襟懷淡蕩,領會山川靈秀于胸,次便覺悠然而不局
促,融通而無固執(zhí)矣,信乎?方子岫云云∶予于痘疹之機括每從漢印中悟出,斯言也,誠得此中三昧語耳。非好
奇之謂也蓋痘者豆也,非毒也,當其未感發(fā)之時無形可據,夫何毒之有?既發(fā)動透于肌膚,雖形現于外,尚未成
漿,猶未可執(zhí)以為毒也?;虺蓾{時,方可以毒論。然毒即氣血也,痘之起,長貫漿收靨落痂,全憑乎氣血陰陽。
凡血充氣足,則陰陽調暢,能化毒載出營衛(wèi),故應期而痊。若血虛氣虧,陰陽偏勝,焉能斂毒達于肌肉?況習俗
從事于寒涼,伐及無辜,而氣血復為所傷,毒隨氣血散漫,以致內陷,變?yōu)閿“Y,莫可挽救,是誰之責歟!皆因
執(zhí)毒之義為害也。是以流毒日深,牢不可破,寧服寒涼而斃,終無怨也至于喉科以及諸癥,總不離乎氣血陰陽表
里虛實耳。余于壬子歲自漢歸來,抱終天之恨,無以為計與三弟朝夕研醫(yī),互相討論以承家學,忽忽間倏一紀不
覺光陰之迅也。因念年逾半百,精力漸衰,地理一道,跋涉維艱,而流水高山嘆鐘期之難遇,故將喉科歷年來辯
明虛實寒熱之處,一一詳言之,俾后之習此者,知有所導,庶不致膠柱刻舟之誚,以補是科之所未及云爾。
\x時大清嘉慶九年歲在甲子孟夏月上浣雙橋樞扶氏鄭瀚書于十琴軒之西窗\x
<目錄>
<篇名>《續(xù)重樓玉鑰》自敘
屬性:喉科之書,所見凡十有余家,或詳或略,各有所長。至若治驗神速,莫如秘授,三十六癥,自治療以來活人
甚廣。然未嘗論證與脈要之總是死法,未為盡善也。余懼醫(yī)家各執(zhí)秘授,不知通變,往往反因而誤事,故與環(huán)川
方子岫云∶博采古今之書,纂為續(xù)編,以補諸家之未備,其中指示色脈,辯別癥因,以至用藥加減之法,至詳極
慎,醫(yī)者誠能遵而用之,神而明之,庶不致膠柱刻舟之誚,其于仁術或未必無小補云。
\x雙橋樞扶氏若溪鄭瀚識\x
<目錄>
<篇名>序
屬性:歙縣西園鄭氏,以喉牙科名,歷世相傳,實擅起死回生之能術,而通乎神者矣。顧甚居奇守秘聲價自高,殊
不知其所以炫世驚人攫盛名賺金錢者,全藉《重樓玉鑰》一書而已也。書分正續(xù)兩編,正編早已盛行于世,習是
科者罔不奉為圭皋,盡皆謂為完壁,足以應用而有余,而弗料其更有玄妙之續(xù)編在也。觀樞扶氏之自序言,是書
之珍秘得書之艱難,至有不再他傳之哲,固屬從前人務獨善,不知道德之陋習,蓋其靈驗可貴之價值,實有倍于
尋常之喉牙諸書者焉。正編言為仆人竊出,展轉傳鈔致坊間,亦得刊售,續(xù)編之什襲珍藏,當更較格外慎重矣。
余家所藏之冊,系用桃花紙鈔訂者,字跡惡劣而潦草,裝訂粗率而顛錯,一見可知為乘機偷暇之所成折開印寫之
情形猶宛在也。原書經樞扶先生一再增輯,特于喉癥白腐專論加詳,近今坊本陳修園醫(yī)書中及以外有數種專言此
癥者,殊皆不及此書之縝密妥當也。此冊主頁有道光元年辛己歲大呂月歙南昌溪吳季儒鈔十八字,計其年月,距
嘉慶九年,樞扶先生自序時才十有七年,正鄭氏鼎盛期間,萬無沽售流行之理,必屬至親密友,偵知藏處,如如
姬盜兵符遵王賺竹 之故事,以智誘計,取而得之者無疑也。同治初年,兵燹方定,我邑蓮川周丈邦彥以數十青
得此于裨販擔頭庋置架間,一未寓目,以己習內科,此屬非其所學也。先君子萃庵公,見而喜之,假以歸涉閱
一周,謂之曰∶此鄭氏秘笈也。喉牙口舌得此,可以名家矣。周丈頓悟,急即索回。越數歲,家計益窘,又值其
子將續(xù)弦乃以此冊作贈而告借銀幣,念番先君子,慨然允之,書遂為我家有矣。先君子豁達多能,望隆鄉(xiāng)邑,排
紛解難,應給不暇,醫(yī)藥堪輿,雖皆素嗜,而迫于環(huán)境,不克精專,致此書亦從耽滯,歷廿余年也,末一試用
也。斯時先五兄石農挈眷居仁里岳家,從其外舅程金門先生兼習儒與醫(yī)學,光緒甲午菊秋,嫂氏徒嬰喉患,先即
翁婿合治,繼延歙東舍頭??瞥瘫?,暨績城名醫(yī)葛巨川、章儀廷,仲貽諸先生診視,濟濟一堂,愈治愈劇,奄
然一息,臥莫能興。石農乃函致家中筱濤大侄,備述病危,商量后事,尚欲秘弗與先祖母朱太宜人知,恐其年高
鐘愛有素,致傷起居也。筱濤稟諸先居子倏爾憶及是書,急命檢出,專人星夜 去,相距四十里以酉正發(fā)亥末至
矣,方憂其經多延誤,不及挽救,復慮其治法少驗徒勞無功,舉室旁皇擾攘達旦。錯午使者回言,至即照書配藥,
煎服頭劑,得效如神,晨間再進一劑,己刻已起坐索粥,病去大半,我動身時,諄諄乞告堂上勿再記念,某已霍然
就廖矣。蓋其所采用只養(yǎng)陰清燥湯,神功丹二方而已。于是乃共寶此書翁婿于數日中,倩人各鈔二冊,以備轉借
之有失也。嗣后患此者較多,而愈可速。里中有患者,亦輒就先君子求診皆隨治而療焉。戊戌仲春先君子捐館舍,
石農回里行道汽后歷游宣城受聘豫章,俱以善治喉名緣以此為師承也。余步石農之后懸壺七載,喉牙疾患療愈百
數,實亦得此書之資益者也。親友中習醫(yī)及好義者,皆就索鈔,無不如愿以償之,然余拙不自藏,夙懷普濟,思
鈔傳之有限,欲付梓而不能,力與心違時與弗逮憾。欣得裘吉生先生有征刊醫(yī)書之盛舉,此書可不患湮沒而其傳
益廣矣,豈非治牙喉科者,又得一指迷之寶筏也哉!前經手鈔,副本寄呈先生,懇與審定印入《三三醫(yī)書》,旋
蒙來札惠允,心包經。人迎后屬手陽明大腸經。(《準繩》)十二經中,惟足太陽膀
胱之脈上額,交巔,絡腦,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結于缺盆,不循咽喉,然下項結缺盆,則亦不離咽喉左
右矣。(岫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厭者,聲音之戶也。懸雍者,聲音之關
也。(《內經》)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于天,咽以納食,
故咽氣通于地,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闔。掩其厭則食
下,不掩其喉必錯。以舌抵上顎,則會厭能閉其喉,四者交相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子和)咽在喉之
前,所以咽物,喉在咽之后,所以候氣。謂咽在喉后者,楊上善之誤也。(《準繩》)
<目錄>
<篇名>總論喉痹大意
屬性: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冰注曰∶一陰肝與心包也。一陽膽與三焦也。四經者,有相火并絡于咽喉,氣熱內
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痰塞以死矣。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邪客于少陰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煩。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fā)喉痹嗌腫 。(《內經》)
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靈樞》)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盡得以病之然統(tǒng)其所屬,乃在
君相二火而已。蓋肺主氣天也,脾主食地也,納氣者,從金化,納食者從土化金性燥,土性濕乃至于病也金化
變動為燥燥則澀澀則閉塞而不仁土化變動為濕,濕則泥,泥則壅脹而不通故在喉曰痹,在咽曰腫,雖有纏喉、
乳蛾、嗌塞、喉干種種之不同,其為火郁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于咽喉一也。治法當視火之微甚微則正治,
甚則反治撩痰出血隨宜而施。(《準繩》)十二經言嗌干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痹急速,
相火之所為也。君火猶人火也,相火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秲冉洝分院肀?,
則咽與舌亦在其間,以其病
同是火,故不分也。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秲冉洝坊鹩舭l(fā)之,發(fā)謂發(fā)汗,然咽喉豈能發(fā)汗?故出
血者,乃發(fā)汗之一端也。(喻氏)
<目錄>
<篇名>論喉痹關乎運氣而有火濕寒之異
屬性:《素問》曰∶運氣,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涌。又曰∶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此乃屬
火者也,宜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宜陽毒諸方汗之。又曰∶太陰之勝,火氣內郁,喉痹。又云∶太
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痹,此屬濕者也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又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咽痛
頷腫,此屬寒者也。輕者表散,重者理中,四逆酌用?;蛎媲嗪谡邔訇幎?,宜陰毒諸方汗之。按∶運氣雖有火
濕寒之不同,然濕則熱生乎中寒則火郁于內,同歸于火,故治法大要以發(fā)之為主。如針刺刀砭藥,則赤麟散、
金碧二丹,皆是大苦大寒辛熱之劑,間亦有時需用,斷不可輕易浪投,慎之。(岫云)
內因 因胸膈素有痰涎,或縱酒過度,或忿怒失常,或房事不節(jié),火動其痰,涌塞于咽喉之間,以致內外
腫痛水漿不入。(《醫(yī)鑒》)有屬運氣天行者,有因七情郁結者,有寒客會厭者,有寒傷腎而帝中腫者。
外候 外候最多,已載前編,茲不復贅。(岫云)其毒聚于內,涎唾稠粘,但發(fā)寒熱者,塞喉風也。暴發(fā)
暴死者,名走馬喉風。(子和)走馬喉風,卒然失音,不省人事,痰壅口噤閉塞而死,與諸卒中相似,必先有
喉痛為辨耳。(李惺庵)
論喉與咽之異 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乃天氣閉塞也。咽痛謂咽嗌不能納唾,飲食不入,
乃地氣閉塞也。(《類要》)
病喉痹者,必兼咽痛,咽嗌痛者,不必盡兼喉痹。(王宇泰)
論表與里之分 屬表者必兼惡寒,且寸脈弱小于關尺,此寒閉于外,熱郁內,宜辛涼
發(fā)散,切忌酸寒。屬里者,身無熱而寸脈滑,石于關尺,乃積熱于內,壅滯生痰,宜苦寒折伏及涌吐之法。
(李惺庵)亦有表證輕而無寒熱者宜細辨之。(岫云)惡寒而寸脈小,鄉(xiāng)里所患相同,此屬天行時氣,宜先表
散。大忌酸寒吹點,苦寒下之。(景嵩崖)
辨虛與實之異 實火因過失煎炒炙 醇酒,熱毒蘊積,胸膈不利,煩渴便閉。虛火因七情勞欲,氣虛虛火
上炎,咽膈干燥,二便如常。(《入門》)
辨陰陽之分 陽虛者,兩寸浮大,遇勞益甚,此肺脾氣怯,不能堤防下焦,須培補中宮。陰虛者,兩尺洪
數,日晡轉甚,此肝腎陰虛,不能制御龍雷,必滋養(yǎng)癸水,脈法兩寸浮洪而溢者,喉痹也。兩尺細微無力者,
虛炎也。若微甚而伏者,死。浮大而澀者,亦死。沉細者,不治。洪大有力者,易治。弦數有力為實火,左寸
虛數尺微為虛火,宜滋養(yǎng)金水。兩脈若浮大,重取而澀者,此陰氣大虛,陽氣浮越也,宜補陰斂陽,人參一味
濃煎湯飲之,用喉科法治之必死。
治法 喉癥不一,不可概以實熱為治。大率熱則通之,寒則補之,不寒不熱,根據經調之。湯劑蕩滌,而外
復有針刺等法,要皆急治時不可緩,非若臟腑積久之病,磨化調養(yǎng)之可比。(《圣濟錄》)
治實之法,輕者先宜發(fā)散,次用清涼。重者先涌導痰涎,針砭出血,再用煎劑。治虛之法,須遵《內經》
從治之旨,徐徐與之。(《正傳》)凡喉癥,過四五日為重,三日前可消,若非是急證。一二日不發(fā)寒熱,第
三日始發(fā)寒熱。若頭痛則兼?zhèn)诤?,須疏風散寒。問二便如何?便利者,乃浮游之火上攻,宜消風祛熱,降氣
解毒之劑。婦人喉痛,必先問其經水通閉,若經閉者,用通經藥愈矣。喉疼連胸,紅腫而痛,右寸浮洪而數甚,
系肺癰,須用蜜調藥,加百草霜、桔梗為妥。凡喉中無形而紅腫者,宜多用燈心灰。喉碎者,先吹長肉藥,后
用碧丹。痰不出,用金丹加制皂角少許,倘至穿爛,
多用口疳藥加龍骨、珍珠。喉癥,無痰不治,有痰聲如解鋸者危,用金丹吹之。初發(fā)寒戰(zhàn),后即身涼,口不碎,
無重舌,二便利,即非熱癥,蓋虛寒亦能發(fā)痰,此痰不可去盡,乃身內精液與乳蛾 舌之痰,吐盡而腫消者不
同,當先用吹藥,喉一通即,服煎藥第一劑發(fā)散,和解第二劑,即溫補導火納氣。設三四日后再發(fā)寒戰(zhàn),或見
心肋痛等癥者,難治。發(fā)時牙關緊,喉舌腫口碎腥臭,重舌,或舌胎黃而有刺,便閉者,此是熱癥,赤麟散角
藥紫地湯、金丹、碧丹、開風路針皆神效。若根據法治之癥不減,牙關反閉,唇不腫紋,如無病患者,不治。
(《尊生書》)
論忌用寒涼針砭之證 專用芩連梔柏之類正治之,則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瓦斯乘虛入腹,變?yōu)閿“Y。
(《正傳》)虛火上炎者,純用寒涼,必致上喘下瀉。亦最忌發(fā)汗,針砭出血,內傷虛損,咽痛失音者,誤針
之,必不救。(《嵩崖》)寒傷腎而致帝中腫者,此證人皆不知,宜以八味丸加減。切禁用針帝中,號喉花,
關乎性命其慎之。(岫云)
死癥 胸前高起,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后,全不入食,口如魚口者,死。又急喉痹癥,聲如
鼾睡,此為肺絕,必死。用人參、竹瀝、姜汁或可救其萬一。(丹溪)舌腫滿口,色如胡桃、茄子、朱砂紙,
不治。口渴氣喘,痰如桃膠,一頸皆腫,面帶紅紫,或青,或純白,無神,皆不治。喉風過一日夜,牙噤喉響
如雷,燈火近口即滅,此氣已離根,有升無降,不治。喘急額汗者,不治。(景日胗)
用藥加減法 主以甘桔湯,加薄荷、荊芥、防風、黃芩、玄參、牛蒡子、竹茹等??人约迂惸?、陳皮???
加花粉、麥冬。唾血加紫菀。嘔惡加半夏。胸滿加枳殼。便閉加大黃。痰甚加石膏。火甚加川黃連。卒閉暴死
用解毒雄黃丸。此皆治實火之法也。凡屬虛者,當從權為主,古人有用肉桂、人參、附子、炮姜者,但理其下
而上自安,此乃求本之治也。大抵血虛用四物湯,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肝火用逍遙
散,腎虛用地黃湯,佐以治標之品。又有命門火衰,龍浮咽嗌痛者,唯八味丸最效。而寒涼之劑,則一毫不可浪
用也。(《匯補》)咽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必用玄參,氣虛加人參、竹瀝,血虛四物加竹瀝。(丹溪)凡喉癥
最忌半夏、生姜,最喜梨汁、柿子。(《嵩崖》)一切咽喉痛紫雪為要藥。(程云來)紫雪純寒,重癥不可用,
或合赤麟散用之始佳。(岫云)
<目錄>
<篇名>統(tǒng)論脾胃皆交于口而脾為之主
屬性: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足陽明胃之脈,俠口,下交承漿。(《素問》)俠口屬沖任二
脈。(《靈樞》)口屬脾胃,大腸脈交口,然畢竟脾經為主。蓋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乃運化精液以營養(yǎng)五臟,五
臟之氣,皆統(tǒng)于脾。五臟偏盛,皆驗于口。胃經氣血少,則兩吻多紋書。(《嵩崖》)
內因 味入于口,藏精脾胃,運化精液,以養(yǎng)五臟。若五味過偏,則五臟之氣亦偏,而諸病生焉。(《大全》)
凡人晨起及食后不漱口,每多口齒腐臭,及生瘡菌等患。
外候 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正傳》)此臟
氣偏勝為病也。亦有謀慮不決,肝移熱于膽而口苦者;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有膀胱移熱于小腸,膈
腸不便,上為口糜而生瘡潰爛者。(《內經》)有熱積心胸之間,脾氣凝滯不能運化,濁氣熏蒸而口臭者,此臟
氣移熱而為病也。(《匯補》)
論口瘡赤白之異及午前午后痛者微甚之分??诏忞m由脾熱所使然,當分赤白二種。白者肺熱;赤者心熱;赤
白相兼者,心肺俱熱,不獨脾家病也。(李惺庵)實熱者,色多赤;虛熱者色多白。午前痛甚者,實火也;午后
痛甚者,虛火也。亦有陰虛火炎,發(fā)為口糜,滿咽如白飯者,未可概目為肺熱也。(岫云)
脈法 脈浮數為實火,浮大為虛火。(《匯補》)浮數有力按之不減為實,浮大而數按
之弱澀為虛,須細辨之為要。
治法 五臟之氣皆統(tǒng)于脾,凡七情六欲,五味皆能致病,當因病而求之。(《繩墨》)若服涼劑不愈者,此
中焦元氣不足,虛火炎上也,又宜溫補。(李惺庵)
用藥加減法 肺熱口辛,桔梗、山梔、炒芩、桑白皮、天冬、麥冬、沙參。膽熱口苦,柴胡、草龍膽、棗仁、
茯神、生地、生甘草。心熱口苦,黃連、生地、麥冬、丹皮。肝熱口酸,逍遙散。脾虛木乘土位而口酸者,四君
子加白芍、柴胡。脾熱口甘,白芍、天花粉、山梔、陳皮、蘭草。胃熱口淡,青黛、石斛、石膏、竹葉。胃火口
臭,竹葉石膏湯??谠锒⑽逦?、白芍、生甘草、人參。腎熱口咸,六味加玄參、知母??诿訉崯峒游跺羞b。
虛熱補中益氣。(《嵩崖》)
膀胱移熱,口爛溺澀,導赤散。中上虛寒胃陽浮上者,理中湯。下焦火炎者,八味丸。(《匯補》)
<目錄>
<篇名>統(tǒng)論唇為脾胃肝之所主
屬性:脾者,食廩之本,營之居也。其華在唇。(《素問》)上唇挾口,屬手陽明大腸。下唇挾口,屬足陽明胃。
(《靈樞》)唇,肝脾胃三經所主驗,臟腑之寒熱最便,不可不知。肝脈、督脈、沖脈、任脈皆絡者也。(元珠)
內因 脾胃受邪,唇為之病。(《大全》)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肌氣絕則脈不榮肌肉,故肌肉軟而舌萎,
人中滿,唇反。唇反者肉先死也。脾病者唇黃,脾絕者,唇四面腫。(《靈樞》)
外候 唇之為病,風勝則動,寒勝則縮,燥勝則干,熱勝則裂,氣郁則生瘡,血少則無色,脾冷則紫,脾敗
則黑,脾寒則青,脾虛則白,脾衰則黃,脾實則紅。(《繩墨》)心熱則上下唇皆赤。若上唇赤下唇白者,腎虛
而心火不降也。(元珠)
肺主唇色白,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人唇白當補脾肺,若深紅色則當散肺家虛
熱。(錢仲陽)
用藥加減法 脾燥唇干,用生地、麥冬、山藥、歸芍、人參蜂蜜。脾熱唇裂,涼膈散。唇動消風散。唇青、
唇縮或唇揭,理中湯。唇腫,薏苡仁湯。唇瘡既久,血虛火炎者,當滋補,勿任苦寒。(李惺庵)
<目錄>
<篇名>統(tǒng)論舌為心脾所主
屬性:心在竅為舌。(《素問》)心脈系舌本,腎液出舌端,脾脈系舌旁,肝脈絡舌本,雖分有五臟,而心脾實主
之,故二臟不和,變生諸癥。(《玉策》)膀胱經結舌本,三焦經系舌本。(日胗)
內因 心和則舌能知五味,聲音嘹亮。(《內經》)心絕則舌不能收,及不能語。(喬垂)脾主舌強,腎主
舌干。(岫云)誤食毒味,及冬月向火取暖過度,俱使舌變生病患。
外候 中風痰則舌卷難言,傷七情則舌腫難食,三焦蘊熱則舌胎燥而咽干,心脾熱熾則舌粗重而口苦。
(《繩墨》)氣虛則麻、縱,陰火則點黑,濕痰則腫脹,郁熱則衄血,心火則生瘡脾熱則干澀,胃熱則木強,肝
熱則卷且縮,肺熱則舌燥而咽門聲啞,腎熱則津竭而舌心干焦。(《匯補》)
治法 舌癥有十五種,用藥不禁寒涼,然必帶辛散乃效。(日胗)舌屬火,其性炎上,治舌當降火滋陰。
(《繩墨》)凡治口舌輕癥以鹽滾水為最便,且亦妥善,勿謂以其易而少效也。
用藥加減法 風痰用二陳加南星、竹瀝。郁痰加香附、青皮。三焦郁熱,涼膈散。心脾郁熱,三黃丸。思慮
傷脾,血耗火動,歸脾湯。郁怒傷肝,血虛火旺,逍遙散。腎虛陰火,滋腎丸。(李惺庵)
<目錄>
<篇名>論齒為腎胃大腸所屬
屬性:齒者,骨之余,髓之所養(yǎng),故齒屬腎,上齦
屬胃,下齦屬太陽。凡動搖豁脫,或大痛,或不痛,或出血,或不出血,如欲脫之狀,皆屬腎病。其雖疳,齦腫
潰爛,臭穢而不動者,皆屬陽明,或兼諸經錯雜之邪。(《醫(yī)貫》)若陽明膏粱之變,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
為腫為痛,或出血生蟲,而黑爛脫落。(玉綸)若腎虛作痛者,遇勞即發(fā),午后更甚口渴面黑,倦怠遺精,此皆
脾胃虛之證。(《醫(yī)貫》)
外候 精完則齒堅,腎衰則齒豁,虛熱則齒動,髓溢則齒長。(《入門》)腎虛牙痛其齒浮,血虛牙痛其齒
癢,火熱牙痛其齒燥,蟲蝕牙痛其齒黑,風熱牙痛其齒腫,濕熱牙痛其齒木。(《繩墨》)又有風熱相搏,吸風
即痛者;有寒氣犯腦,頭項連齒痛者;有痰氣、熱氣、毒瓦斯注痛,咳嗽者;有血搏齒間,鉆刺掣痛者。(《正傳》)
濕熱蘊積日久,則發(fā)為走馬牙疳。(《司命》)
齒痛有惡寒惡熱之不同。手陽明惡寒而喜熱飲,足陽明惡熱而喜冷凍飲料,故齒痛有惡寒熱之不同。(《正傳》)
惡寒飲者,外吸風寒所致,惡熱飲者,內生風熱使然。(《匯補》)
脈法 尺脈虛,大者腎虛洪數者陰火,關脈浮弦者風熱,洪滑者,痰火也。
治法 齒根宣露動搖者腎。元虛也治宜補腎惡寒熱而口臭者,陽明熱也,治宜清胃。(《醫(yī)衡》)齒蝕宜清腸
胃以治其本,擦牙誅蟲以絕其標。(李惺庵)走馬牙疳急宜瀉胃清火,敷牙疳之藥。(日胗)牙疳亦有急宜大劑
滋陰溫補者。(岫云)
用藥加減法 陽明病清胃散加干葛、石膏、芩、連、花粉、山梔。如胃火盛倍石膏。大腸實加大黃。挾痰加
貝母。挾風加防風。酒毒倍干葛。蟲蝕加檳榔。齦癢加白芷。齦爛加龍膽草。若勞倦而胃虛齒浮用補中益氣湯。
腎虛用地黃湯加玄參、補骨脂。陽虛豁落加續(xù)斷、枸杞、茴香。陰虛浮動加知、柏、生地、丹皮。(《匯補》)
<目錄>
<篇名>諸證補遺
屬性:走馬喉痹,走馬喉痹勢如奔馬,喉間痹痛,腫連頰骨,壯熱煩悶,數數吐氣者是也。此肺脾不利,熱毒攻
沖,發(fā)于咽喉所致。急開風路針吹赤麟散噙角藥服,紫地湯或解毒雄黃丸,緩則不及。凡喉科痹閉,急證一時,
覓藥不及,急用土牛膝根搗汁滴入,亦可挽救于萬一。
尸咽喉 道家服藥,務先去三蟲,以其為人害也。尸咽之病,亦本于此巢氏,謂腹中尸蟲,上蝕咽喉,能令
生瘡,或癢或痛,如 候是也。善攝生者,倘未能除去,亦當服藥治之,勿使妄動則善矣,黃柏湯主之,或一捻
金吹之。
纏喉風(再見)喉腫而大,連頂腫痛,喉內紅絲纏緊,勢如絞轉,且麻且癢,手指甲青,手心壯熱,痰氣盛
涌如鋸,手足厥冷,或兩頤及項赤色,纏繞發(fā)寒熱者亦是。先兩日必胸膈閉滯,痰塞氣促,最為急癥。內服喉痹
飲,外用金碧二丹吹之。若加牛黃效更速捷。岫云山人曰∶此癥開風路針吹赤麟散服紫地湯,更神效。此水涸火
炎,肺金受克也,難治。忌辛熱收澀,用養(yǎng)金湯,生地、阿膠、杏仁、知母、丹參、麥冬、桑白皮、蜂蜜。
喉中醒臭 此屬肺胃熱毒,黃芩、射干煎服。岫云山人曰∶亦有屬肝腎虛者,急宜大劑養(yǎng)陰須細察左關兩尺
弦數無力,或弦澀者皆是?!端貑枴匪^血枯,即此癥也。庸醫(yī)不知,往往認為肺癰治,誤人多矣。不知肺癰必
見云門、中府相引而痛,右寸必弦數異常,久則咳唾膿血不止,喉中醒臭而已也。
咽嗌痛 咽嗌痛甚,不能納唾與食,此屬陰虛火炎。《內經》曰∶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是也。喉痹飲倍加
荊芥、玄參、地黃湯亦妙。岫云山人曰∶亦有屬風火內郁者,宜表散,忌滋陰藥,遠不及也。
連珠乳蛾 單雙蛾人多知之,又有連珠乳蛾,人所不知。其狀如白星上下相連故名,
皆由酒色過度郁結而成,最重之候,內服喉痹飲,外先用碧五金一,后用金二碧三。
喉菌 狀如浮萍,生喉旁,憂郁氣滯使然。婦人多患之,輕則半月,重則月余,宜守戒忌口,次要吹藥得
法。初用碧五金一,后用碧三金二,噙清靈膏服喉痹飲,以愈為度。
喉癬 喉間生紅絲如哥窯紋,如秋海棠花,葉背面之狀,干燥而癢,阻礙飲食,此虛火上炎,痰壅肺燥所
致。要戒鹽、醬及助火之物。至喉啞則不可救。勞癥每多生此,治用碧丹頻吹,清靈膏不時噙化,再服喉痹飲。
岫云山人曰∶勞癥生此,危在旦夕,為其金水之氣皆絕也,故非咽喉藥物之所能救治。
喉癰 肺脾熱壅,熏發(fā)上焦,攻于咽喉,結聚腫痛,不得消散熱氣熾盛,致團結成癰,妨害吐納。古方論
以一寸為癤,二寸至五寸為癰。其候使人寒戰(zhàn),咳吐稠濁。善用針者,審其可刺,宜速破之,施以點餌之劑。
又有喉間紅腫而痛無別形狀者,乃過食炙 火酒極熱物品而發(fā),病在胃與大腸。其重者,寒熱頭疼四五日可愈,
用金十碧一頻吹之,內服犀角地黃湯。
喉瘡奇疾 喉中生瘡,層層疊壘而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宜用枸橘葉燒酒頻服。
咽中結塊如核危困欲死 此危證也。飲食不通,射干、牛舌葉汁、海藻俱能治此癥,總不若百靈丸最佳。
用百草霜研細,蜜丸,如芡實大,新汲水化下;甚者不過四五丸,效。
咽瘡鼻爛 咽喉內生瘡,鼻孔內亦爛,此癥若作喉風治之,立死。宜用白霜梅一個、燒、存性,枯礬一錢,
山甲珠一錢,共為細末。吹喉中,效。
喉瘡潰爛 喉瘡已破,瘡口疼痛,難進飲食,用豬腦髓蒸熟,以姜醋調和食之,自愈。
感寒喉閉不能咽 用大附子一枚,削去皮、臍,切作大片,以蜜涂炙,令黃納口中,噙咽其津,甘味盡,
又炙一片而噙咽之。
鼻生紅線櫻珠 咽痛用諸藥不效,丹溪
云∶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fā)懸一黑泡,大如櫻桃,垂掛到咽門而止,致口中飲食不能入,須用土
牛膝根擇其直而獨條者,洗凈,搗取汁。入好醋三五匙和勻,滴入鼻孔內,自然絲斷珠破,吐出瘀血其病立安。
梅核氣 痰氣滯塞于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狀如梅核,此因濕熱內郁,痰氣凝結,治法宜開郁順氣消
痰,加味二陳主之。用韭汁一杯,姜汁、牛乳各半杯,和勻,細細溫服,即效。
喉中如有物妨悶 此肺胃壅滯風熱,客搏結于咽喉使然。憂愁思慮,氣逆痰結,亦皆能生此疾,射干湯主
之。用逍遙二陳加減亦妙。
喉中如有炙臠食噎即塞 用杵頭糠二合,研極細,蜜丸,彈子大,每空心噙化一丸,愈為度。岫云山人曰∶
上二癥皆梅核氣之類也。經云∶膽病喉仲介介然,取陽明陵泉。心咳之狀,喉仲介介如梗狀,取心之俞,亦此類
也。心之俞即太陵穴口瘡??诏徲尚钠⒎e熱,又有胃氣弱,谷氣少,上發(fā)為口瘡者,其服涼藥不效,乃肝脾之氣
不足,虛火上泛而無制,宜用理中湯,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肉桂末吹之。若吐瀉后口中生瘡,亦是虛火,宜理
中湯。忌寒涼。
口糜 《圣濟論》云∶膀胱移熱于小腸,隔腸不便,上為口糜。夫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膈,抵胃,陰陽和
平,水谷入胃,小腸受之,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今熱氣厥逆膀胱反移熱于小腸,胃之水谷不得轉輸于下,則小
腸塞隔而不便,上則令口生瘡而糜爛也。大抵心胃壅熱,則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藥,當求其本而治之。口舌
狀如無皮,曰口瘡??谏嗝訝€,曰口糜。當先用凈絲線蘸水輕攪痛者,可治。不痛者,難愈。無血出者,危。攪
過用口疳藥吹之,服藥宜細辨虛實,西瓜絕妙。冬日以西瓜皮燒灰噙之,五苓導赤合用亦神效。岫云山人曰∶此
癥有歷用諸藥不效者,余切其脈,云浮大而數,重。按∶無力,虛火上炎也。投以炙
、熟地、歸芍、白術等藥而愈。
燕口瘡 口角生瘡疼痛微腫,濕爛有汁,此脾胃有熱,上攻口唇,與津液相搏所致。以亂發(fā)燒灰存性,米
飲調服,即以此敷之。蒸飯,飯甑蓋上汽水洗,亦妙。
口菌 生牙齦肉上隆起,形如蕈,或如木耳,紫黑色,此火盛血熱氣滯所致。用口疳藥吹之,或用醋漱口,
茄母蒂燒灰,鹽拌、醋調時,時擦之,以愈為度。
口中懸癰 生于上 ,發(fā)紫泡者是,宜用銀針挑破,吹口疳藥,或用碧丹亦妙。
鵝口 一名雪口。小兒初生,月內滿口滿舌生白屑者是也。宜先將絲綿攪去。
白屑以口疳藥頻吹之。白僵蠶,洗凈,炒黃色,為末,蜜和敷之,立效。
口臭 連翹為末,糊丸,食韭蒜之后,茶吞二三錢,口中濁氣,化為清氣此內府秘方。
口唇腫黑痛癢不可忍 先以瓷鋒砭去惡血,再用青綠古文錢磨豬油涂之,甚良。
繭唇 唇腫白皮皴裂如蠶繭狀,或唇下腫如黑棗,或本細末大,或如栗如瘤,皆七情動火傷血,或心火傳
脾,或濃味積熱,須要審本癥,察兼癥,補脾氣,生脾血,則燥自潤,火自除,腫自消。補中益氣加梔、芍、丹
皮最妙。逍遙歸脾亦可參用。若誤進清熱消毒之劑,或用藥線結去之,必變?yōu)榉〝“Y。凡繭唇緊小,不若誤進
清熱消毒之劑,或用藥線結去之,必變?yōu)榉〝“Y。凡繭唇緊小,不能開合,難進飲食者,不治。
唇生核腫痛如彈 先針去惡血,次用牛膝燒灰,存性,新汲水調涂之,內服防風湯。
唇瘡 此氣郁也。白荷花瓣貼之,甑上氣水洗之,俱效。白梅花瓣貼之,神驗。如開裂出血者,立止。傷寒
狐惑癥,上唇生瘡聲啞者,蟲食肛也。下唇生瘡咽干者,蟲食臟也,皆因腹熱食少,腸胃空虛,三蟲求食之故。
與上所謂唇瘡,又當別論。用川連、犀角、烏梅、木香、雄黃、桃仁等味,煎服。
唇緊燥裂生瘡 青皮燒灰存性,豬脂調
涂。
喉痹舌卷 按《素問》曰∶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
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壯又曰∶手陽明之經,其病肢痛,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度,以痛
為輸。其傷寒舌卷者,又當別論。子舌(再見)即重舌,痰也,熱也。桑皮、僵蠶發(fā)灰為末,以醋調敷,金丹吹
之最妙?;蚱腰S、黃柏末敷之,亦神。紫雪亦可針去惡血,亦捷。
木舌(再見) 即舌腫色如豬肝,不能轉動,或滿口脹塞,粥藥不入,是心脾壅熱,宜先于舌尖或舌兩旁,
刺出紫血,次用筋卷絲綿蘸甘草水潤其唇舌,以蒲黃、干姜、冰片為末,四面頻吹,杜其延蔓。若唇燥難吹,可
取蜜潤之。蒲黃用生者。若出血,用炒,并多加冰片煎劑,用犀角、玄參、升麻、枳殼、生甘草、陳膽星。大便
閉加大黃,小便閉加六一散。
木舌異癥 舌下腫起,狀如白棗,有青紫筋,初起不痛不寒,熱漸漸腫大,系憂郁所致。舌下紫筋,名舌
系,通乎腎。若色白而腫,不治。初用金碧各半,后用金丹煎。
舌忽腫脹 心脾二經受風邪,則舌本強不能卷舒,久或熱氣加之則腫。筋脈脹急,勢連咽喉,礙于呼吸法,
宜刺出惡血,以百草霜、好鹽各半兩,同研,表里涂之;或用蒲黃末糝之;或取蚯蚓數條,以鹽水涂咽喉、舌
上,皆立效如神。
舌 此癥卒然舌大而硬,喉腫,呼吸不通,實時氣絕破棺而治,無不立驗。用皂、礬不拘多少,新瓦 紅
色,放地上,候冷,研細,用鐵鉗拗開喉關,以此藥擦其舌,立蘇。重舌、木舌亦皆治之。岫云山人曰∶木舌、
舌腫、 舌,此三種大同而小異。但木舌漸漸腫硬,然不至于塞滿口中。舌腫其勢固疾,猶可稍緩。惟 舌,倏
然脹大,頃刻殺人,其癥最急。然其病源,皆心脾郁熱所致,故其刺法用藥不甚相遠,并可通用。
舌上出血不止 又名舌衄,心火郁也。用
槐花摻之,烏賊骨、蒲黃末亦佳。若但心破而不出血,屬心火極盛,宜服犀角地黃湯加童便。
舌出不收 名陽強,宜補陽。以蒲黃末摻之;或用珍珠冰片等分,為末,敷之,或以萆麻子油捻紙燒煙熏
之,皆立收。凡舌出數寸,須要分辨?zhèn)a后、中毒、大驚四種傷寒。用冰片摻之,或紙卷巴豆一粒,納鼻
中,自收。產后者,用丹砂敷舌,仍令作產子狀,以二女掖之而于壁,外突擲盆盎作聲驚之,舌立上矣。余者,
用雄雞冠血浸之;或冬青濃汁浸之,即縮入。
舌縮不能言 此名陰強宜補陰。
舌黑有大孔流血,以青鹽、芩、柏、大黃各一錢,人參、甘草、桂心各五分,煎服。外燒熱鐵,烙孔上。
舌瘡久蝕成穴 屢用涼劑不效者,上盛下虛也,服黑錫丹,可漸愈,十全大補養(yǎng)榮湯,皆可酌用。
舌根癰 舌根生癰紅而且腫,用金碧各半吹之;煎劑,黃連、犀角、丹皮、生地黃、生甘草、赤芍、山梔、
麥冬、連翹、木通。
連珠疳 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漸至七八枚者是也。吹口疳藥以治之。
舌菌 生舌上隆起如菌,或如木耳,色紅紫,心火郁熾也。治同口菌,煎劑用導赤散加減。
嚙舌,嚙唇嚙頰 心脾之氣恒通于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
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按《靈樞》曰∶嚙舌者,厥逆走上脈氣,皆至也。少陰氣至為
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視至病者補之。
懸雍垂長 咽中妨悶,用枯礬、鹽花等分,研細,以箸點之。
走馬牙疳 牙齦腐爛,或胎毒痘毒殺人最速,色如干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走馬喻其速也。若鼻梁
發(fā)紅點如珠者,不治。上
唇龍門牙落者,必死。用口疳藥加牛黃吹之,圣功丹妙極。岫云山人曰∶走馬牙疳,人皆知為火毒,而不知痘
疹。雜癥過服寒涼,亦能致此,蓋寒涼傷胃,火土衰微,則邪火大肆而成牙疳矣。譬如太陽所不照之處,其物為
濕熱所蒸,必腐爛生蟲,此理之顯然者也。茲時惟以大劑八珍、六君養(yǎng)營等湯裁酌與之,外則敷以人中白散,
庶幾可活。而醫(yī)者不悟,益進苦寒之藥,致死者多矣,可不憫哉!此義古人所未發(fā),自余發(fā)之聞者,多不信。時
有程一士者,在座,憮然曰∶吾子今春患痘,幼科肆用寒涼,且令粥茗菜羹皆煎石膏水烹之,竟變成牙疳而不
起。以此觀之,君言豈不信而有征乎!
齒痛連腦欲死 此腎經犯風寒也。不問冬夏,腎虛人常有之,緩則不救,急用羌活附子湯,羌活、附子、麻
黃、蒼術、炙黃 、防風、甘草、升麻、僵蠶、白芷、黃柏?;蛴冒总粕⒁嗝睢0总?、麻黃、草豆蔻、炙黃 、
吳茱萸、熟地黃、當歸、升麻、 本、桂枝、羌活。
牙槽風 齒痛不已,齦肉浮腫,紫黑色出血,久則腐爛,屬腎,虛兼胃火,用口疳藥加牛黃,倍珍珠、兒茶
吹之。
牙漏 即牙槽風,延久不愈。齒縫出膿,甚則齒落。若上邊龍門牙落者,不治。宜外吹口疳藥,并內服滋陰
降火之劑。
牙咬 生于牙盡咬中,牙關緊閉,初起勢甚,急夜尤甚,然不難愈,先用金碧二丹吹于牙齦,再用黃熟香削
一釘漸漸擠進牙門,自然漸開,然后將金碧丹吹患處。
牙 此癥屬胃火,形如豆大,或內外無定處。先用金丹,后用口疳藥煎劑,用六味多加石膏。
牙癰(再見) 又名牙 風初起有小塊生齦肉上,或上下,或內外,其狀高硬,用口疳藥吹之。
穿牙疔穿牙毒 先二日,牙痛發(fā)寒熱,后痛更甚,齦上發(fā)一紫塊,齦肉皆紫黑者是也。已破曰穿牙毒,色紅
可治,青色、黑色不治,用金丹加碧丹吹之,內服涼血清火解毒之劑。破
者,口疳藥加牛黃,妙。
牙宣齦癢滿口牙出血,牙齦肉赤齒縫出血味酸,此實火上攻,宜清胃散加側柏葉。淡血常滲不已者,胃虛火
動也,宜消風清火滋陰涼血之劑,外用珍珠散敷之。海螵蛸一錢,龍骨二錢,珍珠三厘,辰砂、象皮、乳香、沒
藥、冰片各五分,研細,棉花團指大,水濕蘸藥,擦患處,以指抵實一二次,即愈。若齦癢者,血虛也。補血藥
中加白芷。牙宣不止,以絲綿燒灰,存性,加冰硼少許,搽之,立效。滿口牙出血,枸杞為末,煎湯漱之,然后
吞下,立止。
齒縫作脹 不能嚙物,元氣虛也,補中益氣、十全大補酌用。
牙黃如金 糯稻糠燒灰,擦之即潔白如玉。
牙齦常出臭汗 此陽明風熱郁積,用桃仁十五個,桂枝、芒硝、炙甘草各一錢,大黃兩錢,水煎服。
小兒馬牙 牙齦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將發(fā)此毒,即打噴嚏,須日日以針挑之,頻吹口疳藥自瘳。
風火牙痛 用輕粉、大蒜各少許,研爛,男左女右,手按寸關上,青布扎定,立效?;蚱鹦∨轃o害。
齲齒 用五靈脂米許,咬痛處,少頃,溫水漱出,有蟲可見。雄黃、川椒、檳榔等分,加真蟾酥、麝香各少
許,棗肉為丸,塞蛀孔中,蟲化為水,痛當立止(一方無檳榔亦甚神效)。
髓溢奇疾 日見牙齒漸長,艱于納食,此名髓溢,用白術一味,煎湯,漱服。出《夏子益奇疾方》。
<目錄>
<篇名>附錄
屬性:伏氣病 伏氣者,名腎傷寒,謂非時暴寒伏于少陰,寒氣抑郁,內格陽氣,始初不病,旬日乃發(fā),上行于咽
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成。咽痛脈息微弱,后必下利,當以辛熱藥攻其本病,順其陰陽,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
已,
用甘桔桂半湯主之。
少陰傷寒成咽痹 少陰傷寒,不傳太陽,寒郁于外,陽格于內,致成咽痹,大略與伏氣病相似。宜辛溫甘
苦,以制其標,咽嗌自通。
上二癥皆類喉痹,誤用喉科寒涼之藥必致不救。
疫氣病 有司天運氣,過亢其年,鄉(xiāng)村染患相似者,此時氣乘虛蘊蓄上焦,發(fā)作寒熱,變?yōu)楹硗矗V名蝦
蟆瘟,又曰鸕 瘟。此癥甚惡,須用辛涼甘苦表里雙解之品,切忌膽礬酸寒郁遏陽氣,尤忌硝黃攻下,引邪入
里,普濟消毒飲主之。岫云山人曰∶此癥解毒,雄黃丸亦妙。
喉管傷寒 此癥覺喉中作癢難過,切不可吃茶酒湯水,宜亟用薄荷二分,麝香一分,為末,吹入喉中。俟
其氣通,約出涎水碗許,然后吃陳黃米湯半茶杯即愈。不知者竟先吃茶酒等物,便不可救。
傷寒發(fā)頤 凡傷寒汗出不徹,日久身熱不解,邪結耳后一寸二三分,或耳下俱腫痛而口渴,名曰發(fā)頤。此
乃遺熱成毒,宜速與消散,緩則成膿,為害不淺。方用槐花二兩,微炒,使黃乘熱入酒兩鐘,煎十余沸,去渣,
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胃弱者忌之?;蛴蒙潭偎膬?,生甘草節(jié)一兩,水二碗,煎減半,
入酒一碗,煎十余沸,飲之。渣敷患處。又方,柴胡、干葛、花粉、炒芩、桔梗、大力子、連翹、石膏各一錢,
甘草五分,升麻三分,水煎,不拘時服,累驗。
兩腮腫 細辛、草烏等分,為末入蚌粉,豬脂調敷,口噙白梅,置腮邊,良久腫退,出涎,患立消。
腮 生于牙齦耳庭之后,癥屬肝腎陽明,用赤小豆末,以雞子清調,加蝸牛飛面研勻,敷患處,如神。
凡下諸般腫痛,皆效。若 腮初起,覺癢于毒頂,炙六七壯,并頰車、肩井,炙三壯,甚良。
脫頦 以酒飲大醉,睡中吹皂角末于鼻內,嚏透即自上。
鼻楔 生于兩鼻孔內,漸長,而下垂觸之痛甚難忍,以消法、點法,隨落隨生。間亦不治而落,未旬日,仍
復生長,殊甚,苦楚。但用藕牙磨濃汁涂之,則蔫枯而落,后不復長,以微小無用之物,有此神效、奇功,其理
洵不可議思。
天白蟻 頭響乃氣挾肝火,加味逍遙散最佳。若頭中如蟲蛀響者,名天白蟻,用茶子為末,吹鼻中效。又天
白蟻初起必喉內生瘡,鼻孔內俱爛不識治者,每認為結,毒發(fā)為喉疳,延爛及鼻內部以致久而不愈。須急用白霜
梅一個,煉存性,穿山甲五分,焙用,枯礬一錢,雄黃五分,共為細末,吹喉中,神效。此癥危險,而此方簡易,
驗如桴鼓,妙不可言。
誤吞針 用磁石研末,以黃蠟熔化如丸,和豆大吞之。針共丸藥從大便出。
又法取蝦蟆眼睛一只,水吞下,則針穿眼上瀉出,甚是效驗。
誤吞銅錢金銀釵環(huán)之類 只以飴糖,多多服之,久則自出。又多嚙胡桃肉,即消。
<目錄>附錄
<篇名>選方
屬性:\x升麻湯\x 治喉中痛閉塞不通。
升麻(一兩) 木通(一兩) 杏仁(五錢) 芍藥(三分) 羚羊角(三分) 射干(三分) 絡石(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x黃柏湯\x 治尸咽喉閉塞生瘡,及干嘔頭痛食不下。
黃柏(炙五錢) 木通(一兩) 升麻(一兩) 玄參(一兩) 麥冬(兩半) 竹茹(三分) 前胡(三分)
大青(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去渣,入芒硝一錢,攪勻服。如鼻中有瘡,以生地汁少許,滴入鼻中,日三五度,
不計時候。如欲通利,加芒硝。不欲利者去之可也。
\x一捻金方\x 治咽喉走馬喉痹,腦內生癰。
雄黃 藜蘆 牙皂(去皮子等分)。
上為細末。先噙水一口,用藥一米許,搐鼻中,即吐去涎,少時見效。
\x射干湯\x 治喉中如有物妨悶,善太息,口苦。
射干 升麻 紫菀 百合(各五錢) 赤苓 桔梗(各三錢) 木通(一兩)
可為末。每服三錢,食后溫服。如欲通利,加樸硝一錢。
\x喉痹飲\x 統(tǒng)治一切喉痹。
桔梗 僵蠶 玄參 貝母 牛蒡子 荊芥 薄荷 天花粉 甘草 前胡 忍冬 燈心
\x清靈膏\x 專治喉癬。
薄荷(三錢) 川貝母(一錢) 甘草(六分) 玉丹(二錢) 元丹(一錢) 冰片(三分)
百草霜(六分)
上為末。蜜調噙化,隨津唾咽之。
\x防風湯\x 治唇生核。
防風 黃芩 前胡 知母 干地黃 玄參 升麻 大黃(炒) 桔梗 本 甘草(炙) 麥冬 梔子
獨活(各五錢) 菊花(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于食后溫服,日服三次。
\x金丹\x(吹藥上等) 統(tǒng)治一切喉癥,消痰利腫如神。
槍硝(一錢或八分) 生蒲黃(四分) 牙皂 分半 白僵蠶(一錢)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固,勿令走氣。
\x碧丹\x(次藥)
百草霜(匙半) 甘草灰(三匙) 冰片(五厘) 元丹(一厘) 玉丹(三分) 薄荷(去筋,多少合宜。)
上為細末。瓷瓶收固。春夏薄荷多,玉丹少,秋冬玉丹多薄荷少。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凡喉痹初起,金
丹不宜多用,其性善走,功能達內,輕癥則不能勝藥矣。碧丹消痰清熱,祛風解毒,開喉閉,出痰涎最效。不比
金丹迅利。凡喉癰乳蛾等輕癥,祗用碧丹,重癥金碧合用。初起碧九金一,吹過五管后,碧七金三。癥重方用金
碧各半。痰涎上壅時,金六碧四。因病之重輕,定藥之多寡,無得疏忽,最宜斟酌。無痰莫浪用,此皆仙方禁劑
也。
\x再又效方\x
碧丹(二分) 元丹(一厘) 薄荷(二分) 冰片(一分) 百草霜(五厘) 牙硝(三分) 甘草(一分)
硼砂(五厘)
共研細末,收貯勿泄氣。
\x制玉丹法\x 明礬碎如豆大,入傾銀罐內,火 不住手攪,無塊為度。次用好硝打碎,徐徐投下十分之二
三,又用官硼砂打碎,亦投下十分之三,少頃再投入生礬,俟烊化復如前,投硝硼,如是漸增,直待鋪起罐口,
高發(fā)如饅頭樣方止。然后駕生炭火煉至礬枯,用凈瓦一片,覆罐上,片時,取出將牛黃真者少許,水五六匙和之,
即以匙杪滴丹上,將罐仍入火,烘干取下,連罐并瓦覆在潔凈地上,用紙蓋好,再用瓦覆之,過七日,收取。選
留輕松無豎紋者用之,佳。
\x制元丹法\x 取肥白燈草,將水濕透,用竹筆套完固者,以水濕之,將濕紙塞緊一頭,納燈草于管中,以
筋筑實至滿,濕紙封塞,入火 之。俟煙絕管紅取出,放濕磚上,碗覆,待冷剝去外面管灰,兩頭紙灰,取內中
燈草灰黑色成團者。
\x雪梅丹\x
取大青梅,不拘多少,劈開,去核。將明礬入內,以竹簽釘住,武火 梅燼,勿用。止用白礬,輕白如膩粉
者,佳。用以出涎清痰甚捷。岫云山人曰∶雪梅丹,功并角藥,而和平過之且簡易便于修合洵秘方也。
\x牙痛仙方\x(即圣功丹)
硼砂(五分) 蒲黃(一錢) 人中白(一錢) 黃柏(一錢) 青黛(一錢) 兒茶(一錢) 馬勃(一錢)
甘草節(jié)(八分) 冰片(五厘) 麝香(五厘) 僵蠶(五厘)
上十一味,窳細收貯。每用時,先以水漱口凈,然后吹藥數次,即愈矣。岫云山人曰∶此方之妙,可比人中
白散,而其效過之,余故名之為圣功丹。
\x捷妙丹\x 統(tǒng)治牙疳口瘡,口角流涎,爛喉癬,喉瘡等癥。
兒茶(一錢) 黃柏(一錢) 五倍子(一錢二分) 薄荷(一錢五分) 青黛(八分) 貝母(一錢)
冰片(二分)
上為末,收回,每吹少許即愈。樞扶氏曰∶此方乃自制,每用輒效,故錄傳之,以濟世人。
\x雄黃解毒丸\x 治急喉痹已死者,猶可治。
雄黃 郁金(各一兩) 巴豆(十四粒,凈)
共為末。醋煮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清茶送下。吐去痰涎立效。如已死者,挖開口研灌之。此羅太
無神方也?!蹲C治匯補》加白僵蠶二錢 芒硝五錢尤妙。
\x孫押班神方\x
牙皂 明礬 川連
上各等分新瓦焙為末。每用五分,吸喉中,立愈。
\x又秘方\x
取明礬五錢,研末,置鐵刀頭上,將蜘蛛七個入礬內,刀下以炭火熔礬,以枯為度。共和為末,每用一字,
吹喉中,吐出稠痰,立效。蜘蛛取大腹有蒼黃膿者,佳。
\x又快捷方式驗方\x 喉閉乳蛾皆治。
鮮土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搗和取汁,入人乳數匙,灌鼻孔中。須臾,必有痰涎從口鼻而出,神效無比。
一方無艾葉。
\x口疳良藥方\x
兒茶(一分半) 薄荷(三分) 生甘草(半分) 真珠(五厘) 白芷(二厘半) 冰片(三厘)
黃柏(一厘) 龍骨(醋 ,二厘)
上為末。吹患處神效。初起熱甚,倍薄荷。腫痛,倍白芷。久病多加真珠、兒茶、龍骨,即長肉。痘疹后去
龍骨、黃柏加牛黃。疳重加滴乳香、朱砂各少許。
\x碧雪散\x 專治積熱,口舌生瘡,兼治喉癬。
寒水石 石膏 馬牙硝 芒硝 樸硝 硝石
上各等分,用甘草湯,入六味,火熬令熔。再入青黛,和勻,傾出,候冷即成霜矣。研細收固。每用少許噙
化,喉痹則以竹管吹入。
\x黃袍散\x 治一切口疳。
真黃柏(三錢) 川黃連(三錢) 蘇薄荷(一兩) 生甘草(三錢) 冰片(少許)
\x緣袍散\x 治口疳腐爛。
上銅青(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同黃袍散吹之。
\x菊霜\x(一名元女丹) 專治風火牙痛。
防風 羌活 石膏 川芎 川黃連 荊芥 玄參 甘草 黃柏 槐角 連翹 黃芩 甘菊花 薄荷 白芷
上十五味,各二錢,共為粗末。另將甘草五錢,煎水入藥,拌勻。須要干濕得中,放銅杓內,再用潮腦六
錢,勻,灑藥上,凈碗蓋好,鹽泥固封,微火升三炷香,切忌武火,恐其焦灼。升足,取碗底白霜,瓷瓶收緊,
勿使見風走氣。其升過藥仍可拌甘草水,加潮腦,根據法再升一次。每用三五厘,擦痛處,以涎出為度。擦過三
次,可保永不再發(fā)。
\x蟲牙升藥\x 治蟲牙最效。
川椒末 樟腦(等分)
上放銅杓內,茶盞蓋密,稠面糊口封固,安爐上,微火升之,覺樟腦氣透出即取起,置地上,候冷,揭開
掃取盞底者,收固,勿走風泄氣。每用少許,塞痛處,立止。
\x貼牙妙方\x
黃柏(煎汁去渣) 龍骨(入黃柏汁內煮干窳極細) 杭粉 山梔(各五錢) 麝香(五分)
先將黃蠟一兩,熔了入前藥,和勻,攤絹上,貼牙上一夜,取下。凡黑處即是毒也,甚效。
<目錄>
<篇名>咽喉虛實總辨
屬性:書云∶咽喉十八癥,皆屬于火,此言其大略也。然火有虛實之分,證有寒熱之別,尤有內因、外因之殊,及
看舌胎蒼老嬌嫩之辨,臨證審明,復切脈之虛實,有力,無力脈與癥合,然后立方施治,未可概執(zhí)為風熱實癥
也。今時之人,本質腎陰不足居多,而喉癥屬實者少?;蛱撝屑鎸?,實中兼虛,或下焦陰火發(fā)為咽痛口瘡者,亦
復不少。然六氣之中,感發(fā)喉患,不獨風寒與火,而暑濕燥亦然。唯暑濕成咽痛者
特稀,每感燥而發(fā)者多,蓋因腎水不足故也。若臨證不辨明,一見發(fā)熱,便施表散,凡屬風者,雖得其宜,或由
寒者,則非辛溫不可。其屬火者,固宜清降,亦當辨其虛實與郁,唯實火宜清降,虛火則當壯水,郁火則宜升發(fā),
至濕與燥,又豈可表散耶!在他癥虛實或難辨,而喉癥最最易明,可一望而虛實立判,蓋有形可據,有色可參,
有舌胎可辨。且痰涎有清濁之分,必須臨證者,潛心參究,乃得其竅。至于機巧權變,雖存乎其人,亦要從方脈
中理會得來,庶無貽誤耳。
<目錄>
<篇名>各證分辨
屬性:一家傳喉科,雖有三十六證之名,而治法不外紫地湯一方,何也?緣三十六癥,皆由風熱壅塞于上焦,觸感
而發(fā),驟起疼痛,形癥各別,所屬則同,故以一方統(tǒng)治之。如果系風熱實癥,根據法療之,無不應手而愈。若屬虛
癥,及感燥而致者,必不見效。倘執(zhí)呆方,定多貽誤也。
一實癥起,初發(fā)熱惡寒,頭疼,喉內紅腫有形,而痛不能飲水,痰涎多稠,按脈浮數有力,舌色蒼老堅斂而
黃,咽間閉塞,大小便或亦閉結,乃極重之癥。可用風路針針少商、少沖、合谷及風池、囟會數處,其余諸穴,
不可妄針。原用針者,急瀉其內蘊之熱,即發(fā)汗之義,故不宜多針。其次用辛烏散,取吐痰涎,使蘊熱之邪從涎
而出,吹回生丹以散其熱結之痹,服紫地湯宣通肺胃風熱之壅實。若大便閉者,加玄明粉降火祛熱,消痰涎,去
臟腑宿滯,皆從大便而出。汗吐下三法合治,乃分三路以瀉之,蓋因咽喉為關要,失治則閉。又恐風熱毒邪內攻,
緩則不及。凡實癥必須根據法而治之,如屬虛證,則斷乎不可。
一初起似瘧,怯寒發(fā)熱者,乃喉患之本象也,并非外感風寒,切勿妄用羌獨活、秦艽、蘇葉、桂枝等味,蓋
喉患本發(fā)于臟腑,非太陽膀胱表癥也。若謂開首必須表散,以為層次治
法,此依稀影響之醫(yī)從事俗見,究無根柢之學,殊不知火被升散而愈熾熱,得辛溫更致陽盛則閉,必輕則致重,
重則致危,莫可挽救。且《沈氏尊生集》亦言,喉癥最忌發(fā)表。無論初起惡寒發(fā)熱與否,只須辛涼而散兼養(yǎng)陰以
制之,不必祛熱而熱自除,喉患亦漸松減。乃閱歷已久,驗效且多,故敢語此。
一初發(fā)熱不惡寒,咽間微痛,或紅腫而色淡,或腫處皮色帶亮,或腫而色赤不潤,痰涎清薄且少,皆屬虛候,
及下焦陰火,或由感燥而發(fā),乃本于水虧,不能制火故也。經云∶驟起非火,緩起非寒而實熱虛寒務須審,確有
似實而非實者,必須證之以脈。惟浮數有力者,方為實癥。若細數無力,或右部大于左,更屬虛癥矣。而紫地湯、
辛烏散,皆不可用,即回生丹,亦不宜吹。只用青雪丹治以辛涼而散,兼采養(yǎng)陰法,自更獲效矣。
一辛烏散。惟實癥之必需其取痰涎最速,能提拔風熱外出,即《內經》高者因而越之之義,一兼虛候,切勿
用之,反傷津液而癥反加重,猶如傷寒治法,須存津液為要。辛烏散乃劫奪救急之法,果系實癥,立刻取痰涎,
開關利喉,故應效最快,惟虛證乃屬內因焉,可耗及津液,是以不宜用。且近來遇用辛烏散之癥實少,百中不過
二三,大與曩昔有異,豈可執(zhí)諸呆方而不知權變乎!
一是癥不得以痰涎多寡論虛實。有虛候而涎多者,亦有實癥而涎多者,有實癥涎少者,亦有虛候涎少者。但
看涎之稠濁與清薄之別,凡臨癥于吹藥時,可審其虛實。如果實癥,其涎流出必稠濁而長,不斷其氣穢。若屬虛
癥,其涎吐出清薄而短。又有吹藥后而無涎者,此津液為火所灼。更有感燥氣而致喉患者,痰涎愈少,而治法尤
須養(yǎng)陰為要。若執(zhí)定風熱閉塞,妄用升散解毒,則大謬矣。
一喉患大小便閉結,最為重候,必須審明虛實,不可妄用攻下。有因表散過劑傷及津液,以致大便艱者;有
風熱壅閉于上而不大便者;有值燥金之令,傷于燥而不便者;惟是實
癥可下。若初起或大便閉結,亦不宜即下,須過二三日,看病患形色與夫喉間松減,而大便仍未解,可用玄明粉
下之,導熱毒下行,即釜底抽薪之法也。本科只用玄明粉而不用大黃者,因其性峻烈威猛,恐傷真氣,惟玄明粉
味辛微甘,能降心火,祛胃熱,消痰涎,去胸膈臟腑宿滯,且消癰腫。若兼虛癥者,即不宜用,必須潤下法,或
于養(yǎng)陰中加火麻仁及芝麻之類。經云∶陰血下潤則便通。又云∶腎主二便,腎開竅于二陰,須知重用,大熟地而
便自解。
一針刀更不可妄用其所用者,原因叉喉鎖喉閉塞而施乃救急之法,并非諸喉癥必需之具。至于針法,又須平
日將《針灸大成》考究及參玩銅人圖,熟悉穴道,領會補瀉之法,方可以言針??尚鼇碇魏碇T輩,動輒用針,
罔顧病患痛楚,其實可針之穴只少商、少沖、合谷、風池及囟會數處,其余諸穴,切不可妄針。尤有火窩坑一穴
與啞門相連,更不可妄針,一經失手誤針,必立變音啞,為終身之患。至于用刀之處,亦因不得已而施及焉,尤
宜慎用為要。如雙單蛾、重舌、木舌、嗆食風可用刀,略破其皮,使出血以瀉其勢之腫盛者。若初起亦不宜輕用,
其坐舌蓮花癥卻少,間或有之,亦不必用。猶有喉瘤一癥,屬七情抑郁及肝腎不足者,每患此,乃內因之癥,更
不可用刀。倘誤犯之,致害不淺。
一牙齦腫疼及牙癰之類,皆不宜刀破。若妄用之,反致延爛,或成牙漏骨槽之虞。雖古人謂喉痹不刺血,喉
風不倒痰,喉癰不放膿,乳蛾不針烙,皆非其治也。以及《內經》血實宜決之語,皆指癥實而勢腫盛者而施之也,
并非教人一遇喉患,不分虛實,即動手以刀切之,是誠何心哉!
一咽口癥。近來患單者多而患雙者少,但單者重而雙者輕,且實癥少而屬虛者多。是癥初起,微腫于會厭之
旁,一二日猶能吞飲,至三四日必腫滿不能飲水。凡患左者必腫至右,然后漸消,方能進飲。患右者必腫至左,
情勢雖重,卻無大礙,七日必松減而愈,是以單咽
口之重者,在此腫也。而雙咽口反輕者,因其腫分于左右而會厭之下有空縫可以入飲,不過三五日即愈。至于治
法,總不宜用刀。屬實癥者,照本科方療之。若兼虛者,必須養(yǎng)陰中加辛涼而散治之為妙,并以赤麟散和青雪丹
吹之,自然獲效。若咽口腫至上 ,情勢極重者,可用刀于近上 邊,略為點破,使其血出,以瀉其勢。但不可
切深,倘深切之,其腫雖平而刀痕反爛開,須用珍珠散及萬一丹始能收斂。與其用刀非宜,不若勿用為妙,且愈
后無刀痕之傷,而病時亦少痛苦,豈不快哉!乃有以恃刀為能事者,毋論癥之虛實,一遇喉腫,或雙單蛾、咽口
喉瘤、牙癰、齦腫、舌腫等癥,即以刀用力切之,血流盈地,今日未平,次日又切之,執(zhí)定《內經》血實宜決之
旨,自信不移,孟浪施治,及至連切五六次而不愈,有因此而成牙漏者,有因刀痕延爛經年久不瘥者,甚有因刀
誤而致殞命者矣。然用刀之治,未嘗不愈數人,但是少耳。每有為刀傷而病患畏懼不復來,另往他醫(yī)求診者,并
非用刀之妙而愈也,何其不知悔悟如是耶!
一唇瘡、口糜、舌瘡,為最易治之癥,近來竟遭此夭柱者不少,蓋因誤治而致也。凡舌瘡諸癥,必須分辨寒
熱虛實,未可專執(zhí)為胃熱心火。若妄任清涼,或導赤散及瀉心等法,其初白瘡必反轉為紅,漸有延蔓之勢,醫(yī)者
不察,猶謂清之未透,復進寒涼而遏之,遂至水極似火,舌紫唇赤或燥裂而瘡蔓滿舌,及延爛至咽喉如白腐,以
致音啞,打嗆氣喘,變?yōu)閿“Y而不救,是誰之過歟?凡小兒口瘡,有脾虛不能統(tǒng)涎,以致口涎流多,及嘴角濕爛
而患者,有脾陰不足,過食甜味而致者;有由病后發(fā)熱不退而生舌瘡者;有屬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而
致者;有因麻痘后服清涼解毒藥過多,致生舌瘡者,雖曰口瘡一癥,而所因不同,故當審辨明,豈可以舌屬心,
遂指定心火,而執(zhí)治乎!且有傷燥而發(fā)口瘡者,更須審辨明確,毋論發(fā)熱與否,切忌表散,寒涼之劑一經妄投,
立變音啞而不救,尤須養(yǎng)陰清潤為主,
其熱卻不療而退,燥氣就平瘡亦自除矣。
一舌底青筋上生瘡,如半粒白飯,此癥惟小兒最多,或由瘧后而生者,有久病后內熱不退而致者,有因積滯
泄瀉之后而患者,有病假熱誤服清涼而生此瘡者,統(tǒng)是癥各因諸醫(yī)不識治者甚多,每為認作心熱誤治者,亦復不
少。蓋因舌底筋紋即名舌本故也,雖曰屬心,其責在脾。經云∶五臟皆系于舌,不獨心也。舌瘡則每由脾虛而致
焉。有發(fā)熱,與不發(fā)熱有早晨不熱而午后熱者,有頭維潮熱及手足心熱者,總不宜疏散及清熱之藥,尤忌寒涼攻
下,但治法專主理脾,切勿認作為火,若妄用芩、連、連翹、木通、燈心、犀角、山梔之類,其白瘡反轉紅色,
即延爛漸大,甚至舌尖與舌傍亦發(fā)瘡,連及下唇口角皆有矣。猶復認為火盛,益進寒涼,或另遇他醫(yī),亦復如是,
不至危殆不休,深可嘆也!其尤可恨者,既不審病源,不知治法,猶悍然誹謗理脾之非,何其冥頑之極,殘忍之
深,一至于此耶!是皆未究醫(yī)道之原本不學無術耳。按∶是癥俗名對心瘡,以起初色白而論,即知屬虛無疑,顯
然非實火也。雖經云∶諸痛瘡癢皆屬于火,是概乎言之,非指舌瘡之謂也。平日不于薛氏《口齒類要》集中,詳
究原理,及參考各家方論,徒從事于時俗之所,尚恃為???,可以惑人賺利,吁!是乃仁術也,執(zhí)是業(yè)者,安可
偏執(zhí)而不博約乎?
凡是瘡潮熱未退者,六君加歸芍麥門冬主之。若兼便泄者,七味白術散主之?;虿『笃⑻撜?,四君加歸芍。
寒熱往來者,補中益氣主之。若瘧后兼腹膨者,異功散加歸芍主之?;蚩人詿o痰間有內熱者,金水六君煎主之。
若中焦虛寒,手指尖冷,面色青白者,理中湯主之。凡下焦陰火,或因寒涼過甚,而唇舌反現紫赤色渴不喜飲,
以及感燥氣而致者,必須養(yǎng)陰清潤,非重用熟地黃不效。方法見白腐論中。吹藥用口疳散,或圣功丹,若神功丹
亦可。若屬上焦實熱,舌胎焦黃,口渴,宜導赤散加麥門冬、丹皮、貝母、黑山梔之類,吹藥則用青雪丹,或圣
功丹。舌瘡雖曰小疾,亦須證之以
脈。若癥與脈合,治得其宜,則易愈,斷無癥實而脈虛之理,蓋是疾脈虛者,癥亦虛,脈實者,癥亦實,乃最易
明曉之處,非比傷寒雜癥之難辨也。
一舌瘡最忌栗蒲刺殼煎洗,其性苦寒而味澀,未用此者,猶易治。倘誤用洗過其瘡,即反延蔓,一時難斂,
誠不易療,尤忌以青苔煎洗。苔本陰濕而生性大寒涼兼有小毒,若誤用致害不淺。惟桑樹汁取以涂敷口瘡甚妙,
其性味甘和,涂之不見辣痛,且并治口糜等癥。
一舌疳及舌傍兩邊腫疼,或舌底生爛宕瘡,中間黃白周遭一線紅者,皆不易治。而諸醫(yī)亦不識,治無不認為
心火,每用瀉心導赤,如不應,便投犀角、黃連、黃柏、知母之類,愈涼而愈遏,以致舌爛彌漫,或高腫而不能
消,經年累月,變?yōu)閿“Y者比比,良可悲夫。蓋是癥由于七情憂郁,肝木不舒,思慮煩悶而致者多。經云∶肝脈
系舌傍,五臟皆系于舌,非專屬心也,故從肝治,乃得其旨。凡起初未服清涼者,猶易療。一經寒涼雜進,便難
施治。若論延醫(yī)之法,起初則以黑逍遙散加丹皮,其次歸芍地黃湯。其憂思郁久者,黑歸脾湯去遠志加丹皮,或
因肝血不足而火旺者,滋腎生肝飲;木郁不條達者,滋腎疏肝飲,或逍遙散更妙。清涼降火,日久不愈,即成牙癰,轉為骨槽風等候。及至延爛穿腮,誠難治者,恒多
也。惟是虛實之辨,升清之法,須遵薛氏。若成骨槽風者,則根據《證治全生集》法為宜。
一 腮,初則宜散宜清,久則宜補,當于《外科大成》及參薛氏書與《證治準繩》詳究治之。其外宜用雷豉、
紅豆研細末,以雞蛋清調敷之。
一口內與舌,或因飲食嚼起小泡,不必以針挑破,只用兩手齊縮,入衣內將褲帶打一疙瘩,任其垂下,自然
立消。必須心靜下降,其效
更速,誠奇事也。此乃理之所無而事之竟有者,曾經屢驗。若性躁不寧者,則少效。如眼患偷針,以針穿紅線刺
于衣角,則其患速愈,與此同一理也。
一走馬牙疳須辨其寒熱虛實,未可執(zhí)定為陽明實火。凡小兒麻痘后,患此者多,每因寒涼之劑誤服過分而成
者亦不少。又有因牙床腫痛,妄投清涼,變?yōu)檠鲤岣癄€涎流更劇,以致破唇穿腮而難治者,更屬非鮮有,因嗜食
辛辣炙 之味,或服溫熱峻烈丸散者,亦足致此。
小兒麻痘時,未服寒涼而后患牙疳者輕,則東垣清胃散為妙。若齦腐黑焦,氣息穢濁,確系實火者,可用蘆
薈消疳飲,火盛者加石膏、川黃連照本科治法或能獲效。倘麻痘中清涼已甚,復因俗見痘后必要清涼解毒,于
是愈涼而愈遏,以致水極似火,而牙疳之患作矣。醫(yī)者猶謂毒未解盡,更進寒涼,甚至破唇穿腮,變?yōu)榻购?,?
爛及面,與鼻形惡不堪,慘情己極,此醫(yī)之罪也。
凡牙疳為寒涼過度而齒落,未經穿腮者,須用馮氏全真一氣主之。譬如陰濕霾晦之處。須得太陽照臨,始能
干燥,此一定之理也。奈今時醫(yī)家誰能得此三味,亦斷不能作此治法,是故流毒日深,何異投井下石,牢不可破!
因此夭枉者,不可勝數已。若牙疳初起,血出色淡,牙床不紅紫而腐,不發(fā)熱者,此虛候也??嗪?,毫不可
犯,即用玉女煎治之,但石膏不可用重。如下焦陰火發(fā)為牙疳者,六味加麥冬、知母,或玉女煎去石膏加丹皮、
石斛。吹藥用口疳散、神功丹或圣功丹皆可,惟穿唇破腮者,只用赤霜散妙。又有病后牙疳,當理脾者,四君加
歸芍主之。
一近來人之氣稟體質與曩昔迥乎相殊,即牙疳一癥,有明屬實火,而根據古法用消疳飲及芩連羚羊角之類,每
多不效。若不知權變,定致誤事,然亦須證之以脈,如兩脈遲滯,無數大之象則寒涼便不宜投,惟玉女煎甚妙。
一喉瘤與雙蛾相似,蛾形圓生于咽門之
左右,而喉瘤形稍長如肉豆蔻樣,生于關內之兩傍,其色淡而有紅絲相裹,初起疼痛不發(fā)熱者,多由肺腎陰虛,
熱郁于肺,因多語損氣,或怒中高喊,或誦讀太急,或多飲燒醇及恣食炙 之味,或七情抑郁,或酒后當風喊叫,
患因各別,而證偏屬虛,切不可妄施表散,更勿用刀傷破。治法初發(fā)熱者,可微疏解之,繼用益氣清金湯除黃芩、
山梔、竹葉加生地;若質虛無熱者,照前方減法加大熟地三錢。其因憂郁而致者,或用歸脾加山梔、丹皮或用六
味加麥冬、貝母吹藥,則用消瘤碧玉散或青雪丹。是癥最難除根,微感六氣便發(fā),發(fā)不易平,卻無礙于事,近來
質虛者,每患是焉?;蛴心昃媚[硬難消,惟以真番 和碧玉散每日頻點腫處可消其半。倘治之不善,恐延爛難斂
也。方載《醫(yī)宗金鑒》第六十六卷外科心法口舌部。
一青腿牙疳癥,患者甚少,惟邊瘴之。地有之治法亦載于《金鑒》第七十卷外科心法。
一舌底兩傍腫如豆大,色黃,初軟,漸次轉硬,或一邊長如條形,微痛,且有妨飲食言語,論證非舌癰、舌
疳、舌瘤,亦非痰包諸候第,是癥知治者更少,每執(zhí)心火,率主清降,或投寒涼,用瀉心導赤以及牛黃、犀角、
紫雪丹之類,愈遏而腫愈甚,倍難轉動,淹纏日久,因清涼之劑頻多,徒使血氣虧,損脾胃頹敗,而終不獲驗,
尤忌用刀。若謂血實宜決之,希圖僥幸必反成延爛,連及舌本,誠難療救矣。此皆由不識本源,罔察虛實,拘泥
于心火為患之誤也。經云∶厥陰脈絡于舌本,手足少陰之脈,皆系于舌,舌病殊不盡屬于心,于此經文可見,亟
宜詳審,于平時以免臨癥之茫然無措也。按∶是癥責在肝腎,或由七情抑郁,或嗜炙 之味,或由過飲醇酒,雖
似火之有余,實因水之不足故也。有初起舌底暴腫,而外邊結喉之旁亦腫如痰核,漸次轉硬亦痛,或腫大如覆杯,
而色不紅,開首未服寒涼者,猶易治。若經妄投而腫處反成堅硬,便難療矣。然治法只須重用六味地黃湯,大劑
煎服,初起不過五六劑即除,何難之有哉?
<目錄>
<篇名>附錄
屬性:虬村黃泰兄尊堂年五旬余,舌底右邊腫起如條,長寸許,色黃微痛,不便,飲食結喉。右旁亦腫,如痰核,
軟中覺硬。初來延醫(yī),左關微弦,投以黑逍遙散,吹以青雪丹,外敷白芥子、香附、貝母等末,繼進以六味加歸
芍已痊其七八。因懶服藥,迨及半月,兼氣惱,而腫較甚,舌底腫處亦大,倍艱于食,即根據前法,毫不效驗,乃
更他醫(yī)。用海藻、夏枯草、香附、川郁金、白芍、當歸、牡蠣等味數劑,亦不見應,復來求治,而外腫更大,如
覆杯硬,且拒按,舌腫稍拱起,因專用六味熟地加至六錢,囑服十劑,竟至七劑,內外全消而愈。前于方中加歸
芍。即不效,六味之妙用,其義深矣。
\x又\x
上市程治堂封翁,素喜煙與燒酒同吃,歲己未年,屆七旬,舌底兩旁忽腫,初并不覺妨硬,漸醫(yī)漸腫硬,漸
妨言語飲食,而諸醫(yī)猶皆執(zhí)定心經蘊熱,由于火酒與煙,有用導赤瀉心者,有用黃連清心者,有用復脈飲加犀角
者,有用生熟地、麥冬、玄參、連翹心、蓮子心、燈心者,亦有用紫雪點者,延治一年,未見稍效,乃遇善于用
刀者,硬將兩邊腫處切破,血流盈地,延半月竟歿。
<目錄>
<篇名>喉部經絡
屬性:咽喉 任脈至咽喉。督脈入喉。沖脈任脈會于咽喉。足陽明循喉嚨。手太陽循咽。足少陽循喉嚨。足厥陰循
喉嚨之后,上入頏顙。手少陰支者上挾咽。足少陽之別上挾咽。足陽明上循咽。足太陰合于陽明,上行結于咽。
手少陰之正上走喉嚨。手厥陰出循喉嚨。手太陽循喉嚨。足陽明挾咽之動脈。上焦并咽以上。
嗌 足太陰脈絡嗌。
會厭 厭小而薄則發(fā)氣疾其開闔利,厭
大而濃則開闔難其氣出遲。足之少陰絡于橫骨。終于會厭。
<目錄>
<篇名>舌部經絡
屬性:舌 舌者,心之官也,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故病在舌本。足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心主舌在竅
為舌。升明之紀其主舌。足太陰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挾舌本。足太陰貫舌中。足少陰直者系舌本,足少陰貫舌
下。足少陰之標在 與舌下兩脈。足之少陰上系于舌。手少陰之別系舌本。手少陽之筋支者入系舌本。足太陰
之筋支者別入結于舌本。上焦上至舌。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器而脈絡于舌本。其濁氣出于胃走
唇舌而為味。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目錄>
<篇名>齒牙經絡
屬性:齒牙 手陽明入下齒中。足陽明下循鼻外入上齒中。手陽明之別遍齒手少陽之筋支者上曲牙。足陽明循牙
車。足太陽有入 遍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齒者骨之余也。
<目錄>
<篇名>口部經絡
屬性:口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脾主口在竅為口。備化之紀其主口,手陽明挾口。足陽明上挾口。足
陽明出于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沖脈絡唇口。
<目錄>
<篇名>唇部經絡
屬性:唇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其華在唇四白。督脈環(huán)唇。足陽
明環(huán)唇。足厥陰環(huán)唇內。口唇者脾之官也。
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目錄>
<篇名>項頸部經略
屬性:項頸 督脈之別上項。督脈還出別下項。足太陽下項。足太陽循項。手太陽循項。手少陽上項。足厥陰循喉
嚨之后,上入頏顙。足太陽從膂上出于項。足少陰系舌本,復出于項。足陽明之別上頭項。足少陰之筋挾膂上至
頂。手太陽之筋,支者循頸,出太陽之前。手陽明筋直者,從肩 上頸。中央之脈督脈也。沖脈上者出于頏顙。
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系后出于項中。
喻氏有言曰∶不明十二經絡,動手便錯,況咽喉為關要之樞,故尤須明晰為要。茲于《類經》所集,咽喉、
齒、唇、項、頸、口、舌諸經絡附錄于上,以備參考,庶臨證不致茫然而無所措也。
<目錄>
<篇名>喉癥白腐例言
屬性:一是論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為喉科提綱挈領,專指屬虛傷燥立言,故證治在于肺腎,重以養(yǎng)陰清潤為主,緣因
治驗良多,閱歷不爽,乃不揣固陋,互參而詳辨之,俾患是疾者,咸登壽域焉。
一凡病無不感于六氣而是癥亦然,緣六氣之中,惟燥之治最難,況乎燥金之發(fā)于喉,白為尤難,故集中專論
傷燥之虛而不及諸候之實。其余五氣感發(fā)者,俱易于辨治,或表散辛溫,或寒涼清降,以及吐下等法,隨治自愈,
安用嘵嘵致辯哉?
一唯曉六淫之氣為患,殊不知六淫之外猶有七情憂郁,郁久而為熱,為內傷,值燥金之令而發(fā)者,或本質水
虧,因嗜食辛辣炙 之味以致者。然則此二者,宜表散乎,宜清降乎,宜辛溫吐下乎?抑又作為傷寒伏氣乎,乃
不于證之屬虛、屬實、屬寒、屬熱、屬燥,詳察而確別之,徒執(zhí)一癥名為空談,何異風馬牛之不相涉也。為人司
命者,貴于臨證識治,權變活潑
為要,不在紛紛,徒以名目炫惑也。至于小兒,雖無七情憂郁,然每由先天不足,金水失養(yǎng)者,亦易于傷燥也。
一傷寒伏氣,考之諸書及《醫(yī)學心悟》,名為腎傷寒,謂其非時暴寒伏于少陰,寒氣抑郁,內格陽氣,始初
不發(fā),旬日乃發(fā),上行于咽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成,咽痛脈息微弱,后必下利,當以辛熱藥攻其本病,順其
陰陽,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己。按∶此即少陰喉痹癥也, 非喉白之屬可知。若謂伏氣,惟伏寒、伏暑、伏火、
無容別辨,至于伏燥、伏風、伏濕,其義牽強矣。即如喻氏、陳氏大辟驚風二字命名之謬,其理可推,又何必穿
鑿命名,附會其說乎?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者,即此理也。
一羌活,乃足太陽膀胱經藥,直達肌表,于喉癥非宜。且十二經中,惟足太陽膀胱之脈,上額交巔,絡腦,
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結于缺盆。不循咽喉則喉患,非太陽膀胱之屬明且著。況喉白之屬虛燥,尤非羌活
所宜投也。喻氏曰∶不明十二經絡,動手便錯,乃有以羌活為能事者,不論虛實,一見發(fā)熱,動輒用之,只皆因
平日不肯詳細參審而隨手寫慣耳。殊不知其利害,以致貽誤者多矣!
一是癥每誤于不辨虛實,忘用表散寒涼者多。又因聽信旁言指引,專科高明,遂遭固執(zhí)之方之害者,更多也。
一初起未服表散寒涼及升發(fā)攻下苦降藥者,易治。雖屬燥金,而肺腎未傷,只從本緩治當漸愈。
一有醫(yī)每遇癥,無論虛實輕重,豫存自己地步,便云此癥極險,萬難著手,以為交代在先,如是任意妄施,
動手亂挑亂刮輕則致重,重則致危,莫可挽救,此乃不因病死多因治死耳。及至后患者,仍復如是療之,終不悔
悟,以致一家數口,皆遭是 者,不可勝數。因而清夜思之,無以塞責,乃聲言假白腐可療,其真白腐證,萬無
一生,如此不學無術之輩,猶有為其所惑而深信不疑者,不亦謬乎!
一因畏熟地如砒石,及庸醫(yī)誹謗之非,竟
將功虧一簣之際,復為寒涼攻下,而突變舌黑如墨,氣喘音啞,目直口張,以成敗癥者比比。此本屬易治不死之
癥,乃遭庸醫(yī)而竟殺之,殊深痛恨耳!
一《醫(yī)門法律》,首列醫(yī)之罪過二十有五條,夏卓溪鐵鏡著有九,恨詎醫(yī)道之難明,不特罪過日多而為恨,
亦益增廣也。為仁術者,當如是乎。
一臨證貴于望聞問切之際,審察周詳,機巧靈變,則一切自無貽誤。經云∶望而知之者,上工也。凡小兒傷
燥發(fā)為白腐者,面色必 白帶青,鼻聲粗塞,手尖必冷,右脈必數大于左,或兩脈俱數無力,其肺腎陰虛無疑。
先一望而消息已得再證之以脈,而虛實立判,殊不難于施治也。何其忽略,而不審辨,概用清降瀉利法,執(zhí)定刷
板呆方,安得使人不夭枉耶?是故夏卓溪曰∶醫(yī)有十三不可學也,一下愚之人,必無慧思不可學,一固執(zhí)之人,
必難融通不可學,縱使熟讀《靈》、《素》,博覽群書,徒于稠人中談論,覺無人可及,一經臨證,則舊態(tài)復萌,
仍系故套呆方而已,不啻于大涅 經舊醫(yī)客醫(yī)之說。夫舊醫(yī)之治病,不別風熱寒溫,悉令服乳藥,禁用客醫(yī)之厲
藥。由是觀之,雖謁大自在而求之,豈可得耶!
一是證,或曰土凝霜鹵是也。考之《素問》運氣篇五郁之發(fā),論曰∶金郁之發(fā),天潔地明,氣清氣切,大涼
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 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山澤焦枯,土凝霜鹵,怫乃發(fā)也,其氣
五。又曰∶燥勝則干。陽明所致為收,為 霧。金燥受邪,肺病生焉。陽明燥化,施于厥陰。陽明所致,為煙
埃、為霜、為勁切、為 鳴。陽明所致為燥生,終為涼(注云)。金位之下,火氣乘之,故陽明生涼,終為燥
也。又曰∶火郁之發(fā),有土浮霜鹵。
愚按∶喉白形色如酒壇中傾酒時浮出白腐一般,此由熱郁于內,從濕生焉。因壇中沸熱之氣閉悶不得泄,陰
氣凝,則 霧濃,即土浮霜鹵之義。此熱郁之屬,而非燥生也。夫燥
為肺金之本象,值陽明之令,感發(fā)而燥益甚,是以土凝霜鹵,由燥氣行,故山澤焦枯,土面凝白,鹵結為霜。其
發(fā)也,在氣之五以土凝霜鹵較論近是,是亦緣本于燥也。然則論治當養(yǎng)陰清潤乎,不當養(yǎng)陰清潤乎?乃有明知為
土凝霜鹵,而臨證仍復,茫然用藥,尚習故套,是誠何心哉!若謂從俗易于近人并為行,道之法門,其如蒼生何
吁?為人司命者,能無惻隱之心乎?
一肺實可瀉,肺虛則斷不可瀉。白腐發(fā)于燥者,實由肺虛而致之也,故桑白皮、馬兜鈴之類,毫不可犯,用
之速其殆矣。皆因醫(yī)者,囿于所習,不肯于肺虛處考究,執(zhí)定為蘊熱實癥治之,以此每多致誤。虛實之辨,毫厘
千里,焉可忽諸。
一小兒陰虛,非謂血分之陰虛,乃真陰腎水之不足也。真陰之不足,由于賦稟之故耳。況今之稟受十有九虛,
而所因實亦緣氣化之薄,故燥癥多本于水虧,且燥為肺金之本象,若金水相生,得浚其源,而安其流何燥之有?
縱值燥令,亦無所傷,是燥之襲虛皆由真陰不足而致之也。試思論治當如之何?
<目錄>
<篇名>論白腐證
屬性:喉間白腐一證,俗名白菌,即白纏喉是也。廿年以前,此癥患者尚少,邇來染是疾者甚多,每為誤治而夭者,
不知凡幾,深可憫也。凡大人患此癥,猶易施治,惟小兒為尤難。蓋因其幼小體質薄弱,脾腎不足故也。是以小
兒之白腐證,多于大人,必且傳染,若治之不善,易于次第夭傷,甚至一家數口皆遭是 。按∶此癥由肺腎陰虛,
因以感受天時,燥金之氣,即傷燥之候也?;蛟啤脗鼩庹?,非也。有云少陰慢喉者,亦非也。又云疫癘爛喉
者,更非也。但初起有發(fā)熱與不發(fā)熱之別,有熱者重不熱者輕,即起初發(fā)熱,亦切不可發(fā)表,若認作外感發(fā)熱,
用羌獨活、秦艽、荊芥之類,一經表散,而燥當更盛,其白腐愈蔓,其熱亦愈熾,
鼻孔必轉塞不通,甚至音啞,打嗆氣喘等癥俱作,而不可救矣。張會稽曰∶火得升散而愈熾。沈金鰲曰∶凡喉風
諸癥,總不宜發(fā)表,何況白腐之屬燥乎?是以發(fā)表與寒涼之品,毫不可犯,執(zhí)認肺胃蘊熱,又兼風邪,必先表散
以為層次治法,定然貽誤不淺。即如牛蒡子、射干、山豆根,本草雖載其能清利咽喉,解喉痛,桑白皮、黃芩瀉
肺熱,桔梗開提肺竅,僵蠶解喉痹痛,以上諸品,皆系療咽喉要藥,惟白腐一癥,最不相宜,倘妄用之,必變音
啞打嗆氣喘而不救若執(zhí)而不悟,復認為肺熱閉塞,再投麻黃、枇杷葉、石膏、犀角、羚羊角、馬兜鈴等味,即變
胃爛發(fā) 而斃矣。至于喉科所論,攔定風熱,攻上不下之語,及用紫正散以角藥探吐,又有因未大解,遂用生大
黃、玄明粉以下之,更速其死,是皆未探其源也。
凡癥有寒熱虛實之別,惟有白腐一癥,雖有寒熱屬實者絕少,而屬虛者多。若初起見喉兩旁紅腫而后起白者
屬實,中兼虛為易治,或誤用表散及吐下法,其癥必淹纏日期,及至重用養(yǎng)陰而后得漸痊可。若屬虛證,值陽明
燥金之令而汗吐下三法及雄黃解毒丸、紫金錠等劫奪之劑,一經妄投,誠難救矣。
凡初起喉間不紅腫即有白腐,或濃或薄,或有如稠糊及發(fā)熱者,乃最重之候。其源責在肺腎陰虛,其脈必浮
數無力,手尖必冷,切不可投以表散及寒涼之品而治,法務須養(yǎng)陰清潤,始不致誤??傊J定一燥字主治,乃
活人心法也。每見誤治者,必變音啞打嗆,鼻塞痰響,氣喘而殞,其為肺腎之屬可知。知非肺胃風熱,外因之邪,
益可知也?;蛘摷葘俜卧锒?,則喻嘉言之清燥救肺湯,與夫古方之瀉白散,最該對癥,殊不知救肺湯中有石膏、
枇杷葉、阿膠,乃清肺實之熱,其瀉白散系驅肺氣之逆而瀉氣之有余,惟是白腐癥,乃由肺虛感受燥氣而發(fā),故
此二方俱不相宜。若果肺氣實者,無是患也。且歷按是癥,發(fā)于春秋二季,值天時亢陽之際居多,當炎暑夏令竟
少而冬燥亦有之,總由燥金之為患。然六氣之中,惟治
燥最難,而況發(fā)于咽喉白腐之燥乎?當知此燥之為患,與他燥火諸癥不同。書云∶燥為六氣之一,肺金之本象也。
受熱則燥更從火化也。燥在內則津少,煩渴在上則咽焦鼻干,蓋金為生水之源,金被火爍,腎水失其源矣安得不
五內炎蒸?臟腑燥烈,雖似有余,實為不足。經云∶秋傷于燥,上逆而咳,發(fā)為痰厥??梢娚咸摫靥澯谙拢幽?
不能相生故也。又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又曰∶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馮楚瞻曰∶涸者無水液
也。干者,不滋潤也。勁者,不和柔也。皴者,皮膚啟裂也。澀者如諸物濕,則滑澤,干則澀滯,是皆爆金之化。
然燥之標由于風與火,而燥之本實根于脾與腎,蓋脾精不能轉輸,而陰精不能上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見其象耳。
故幼稚本質,脾胃及腎不足,感燥氣而發(fā)是癥也。是以治宜生津養(yǎng)陰,滋潤為主,豈可妄施表散,而繼以寒涼者
乎?稽之方書本無白腐之證,尚無是癥論說,邇來患此者甚多,及至傳染難已。猶之痘疹,漢建武以前,并無論
到,至宋錢仲陽立說,相傳而今之白腐證,亦如痘疹,隨時感召而發(fā),此亦天氣懸殊之故也耶!惟是今時幼稚,
稟受怯弱,嬌養(yǎng)柔脆,先天不足,腎陰未充者,恒居多數,錢氏獨具卓識,創(chuàng)論以六味,調治小兒,培陰以配陽,
其義甚為深遠。若小兒一患白腐,肺腎必然兩虛,生化之源遂失,水竭則腎涸,腎涸則下泉不鐘,而陽盛于上,
其燥益熾,斯喉痹音啞痰結煩躁打嗆等證作矣。
書云∶肺為諸臟之華蓋,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咽主地氣,喉應天氣,屬干金,為肺之系。喉以納氣,
故喉氣通于天,咽以納食,故咽氣通于地。又肺開竅于鼻,肺氣通于鼻,鼻主天氣。又精氣通于天,故值天時燥
氣之令即從鼻入而肺先受之,輕則發(fā)咳不已,重則發(fā)為白腐之患也。且肺為清肅之令,宜降而不宜升,況邪之所
湊,其氣必虛,凡肺氣充實者,故無是患也。要知諸氣 郁則肺氣必大虛,若泥于肺熱之說,投以升提及瀉利之
劑,反從火化而燥愈熾亡,可立待耳。是以桔梗一味,首在
切忌,古人雖以甘桔湯治諸喉患,是取其宣肺之壅實,斷非指燥氣之喉癥也。今人不思其法,徒執(zhí)此方為治喉要
藥,殊不知是癥非喉病也,乃肺燥發(fā)現于喉也,若泥以喉風諸藥治之,安得不誤蒼生者乎?第此癥不易冒昧從事,
務于喻氏及張氏《醫(yī)通》與馮氏《錦囊》所論燥癥門條中參究而領會焉,庶幾無舛誤耳。
或曰∶盡系六淫之氣為患,本屬不治之癥。又云∶真白腐癥亦不可治。假白腐可療,此掩飾之,詞混入聽聞
之語耳。凡病兼外因無不感于六氣,非獨白腐一癥也。若謂六淫之氣皆蘊蓄于內而發(fā),則無是癥,亦無是理也。
盍專指一燥字施治,則得之矣。至于真假之辨,尤屬荒唐,惟有詐病為假,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為假,除此及真
頭痛之外,病何真假之有哉?或分虛實言之,未嘗不可以實癥白腐為易治,而虛白腐為難治是或一道焉。
有云∶白腐一癥,責在君相二火,必須以瀉心平肝兼治,此臆度牽強之語,烏足以言醫(yī)!夫二火或發(fā)于咽喉
他癥者,尚有之,若執(zhí)此以論白腐,則大謬矣,即謂二火為患,亦由腎水之不足,腎水之不足,則由肺金失生化
之源也。張戴人曰∶識中標只治本,治千人無一損,斯言也,安可忽諸!嘗見師心自用者,泥于君相二火,每縱
用燈心、川連、龍膽草、犀角、羚羊角等味致使夭枉者比比,而猶自矜,獨得之妙,終不悔誤,良可悲夫。
即近來患諸喉癥亦由感燥者多,非獨白腐為然也。臨癥若不審辨,泥用風劑治之,輕則致重,重則致危,而
不誤者鮮矣。余經治以來,每用清潤養(yǎng)陰法,獲效甚廣,遇用風藥者,間或有之,而家傳之紫正湯、辛烏散等方,
則未嘗用及,奈屬實癥甚稀,而陰常不足者恒多也。王太仆云∶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斯義誠深妙哉!或問曰∶
所論白腐,由傷于燥,兼值肺腎不足,當禁用寒涼及辛散攻下等法,第見有用羌活、桂枝而愈者,有用防風、牛
蒡子、荊芥、桔梗而效者,或用大黃、玄明粉而應者,或用川連、石膏、犀角而平者,復有用附子、干姜乃
痊者,此亦皆治喉之法,何其相懸之若是耶,誠哉問也。凡癥有寒熱虛實之不同,原不可執(zhí)一而論,其用辛溫表
散,攻下發(fā)汗,清涼而愈者,俱是屬實之癥,乃喉內紅腫有形而后起白腐之類,斷非咽間無形之白蔓延纏喉可比,
而六氣之中,凡感受風寒暑濕與火之邪而發(fā)喉患者亦所時有,非止白腐傷于燥也。其感受風寒暑濕,與火發(fā)諸喉
腫而起白腐者,此即妄言假白腐證,易治是也。至于傷燥及腎陰不足而發(fā)白腐者即其稱真白腐證,萬無一治是也。
如果白腐有真假之別,則經治之間,即當分真假立方才是,何得概泥一方而統(tǒng)治之耶?其間豈無虛實寒熱之別辨
乎!試問究屬風熱實癥之真,白腐不能治乎?抑屬肺腎陰虧之真,白腐不能治乎。何嘗分別而言焉?然肺腎陰虧
之白腐,既不知治法,又恥下問,乃固執(zhí)自是之呆方,照尋常諸喉患療治,安得不誤蒼生者乎!
趙養(yǎng)葵曰∶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予獨曰水生金。夫肺出氣也,腎納氣也,凡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
能納氣歸元也。毋徒從事于肺,或壯水之主,或益火之源,肺向水中生矣。唐笠三曰∶水生金,乃金生水之對面,
曰世人但知其一面,而不知又有彼一面也。由是類推,而白腐之傷于肺燥,不亦宜乎!善悟者,當更得其旨矣。
<目錄>
<篇名>論治
屬性:一是證輕者,微發(fā)于咽旁;重者,其白蔓于喉及喉管;至極重者,其白纏滿肺系,以及肺內皆有,非僅現形
于喉部也。是以打嗆音喑,鼻塞氣喘齊作,皆由白腐粘塞于內之故,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者也。試思辛溫表散,
攻下寒涼等法,可施否乎?一經妄投,其白在內,浸淫愈甚,肺氣益虧,更速其殆,不過七日發(fā)喘而斃矣。一白
腐,切不可動手用刮及妄施針灸,此原屬內因虛候,非風熱實癥之可倫。嘗見有用牙片將白腐強刮以為立時取效,
希夸
妙手之名,殊不知動刮之后,其白雖去,旋復萌發(fā),必較前更劇,且刮時每致傷出血,而腐處痛益甚,癥亦增重
矣。因刮傷而致殞者,蓋亦不少,然猶執(zhí)而不改,不識從何處得來,如此神奇,竟不肯舍,即如舌瘡糜爛,亦動
刮之,是誠何心哉!將謂刮法易效,效捷于湯液之治,勝于一匕活人,其功豈不大哉?無如動刮之后,每多不救,
吁!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為仁術者,當如是乎。一白腐不挾雜證猶易施治,倘兼他癥,或發(fā)癮疹流丹斑瘭,又
壯熱不退等候,最難著手,須知丹疹斑瘭有陰陽之別及虛實之分,不得執(zhí)定風熱實火,使用石膏、黃連、黃芩、
花粉、犀角等味,一經妄投,轉為內陷,必致循衣摸床,直視譫語,諸敗癥現矣,洵難救治。若體質屬實,或口
渴引飲,大便閉結,小便短少,脈數有力,審明證與脈合,舌胎焦黃,其喉間白腐勢輕,而渾身丹斑之勢重,色
赤如丹砂,亦須養(yǎng)陰中或加石膏、山梔、炒芩之類清之可也。倘本質虛弱肝腎不足,其白腐重于丹疹,兩脈虛數
無力,口不渴,或渴不喜飲,舌苔柔嫩無焦黃色,此乃浮游之火騰越,非實火也。書云∶火之有余,即水之不足,
切勿徒從事于丹疹,只須注重養(yǎng)陰,兼以清潤,斯一舉而兩得矣。一丹疹每因喉患,初起有發(fā)熱惡寒之作,醫(yī)者
不察所因,擬為時感之癥,輒誤用蘇葉、桂枝、干姜、附子、羌活、濃樸之類,陰液為其所灼,鼓動浮游之火,
燥中加燥,以致逼出丹疹,此乃屬無根之火。假使妄施寒涼,則水極反從火化,其誤不淺。一白腐發(fā)于嚴寒者,
因寒邪蘊而為熱,起初不知病由,認作感受寒邪,誤服干姜蔥湯,以致喉痛,發(fā)為白腐,其鼻不塞可治。若鼻塞
及胸脅筑悶,則誠難治。緣肺熱還傷肺也,如發(fā)熱時,喉內兩旁紅腫而有白腐者,宜先用荊防、薄荷、牛蒡子之
類微疏解之,再用治白腐法,而患自平。若頻進祛風散寒及辛溫之劑,白腐未必能除,即變生他癥,或且胸筑痰
鳴氣喘等候作矣。一白腐俗呼白菌。凡鄉(xiāng)隅小兒患此者,土人嘗取樹上所生濕菌煎洗,及與菌湯服之,其
輕者間或有驗,重者每多致誤,第不識從何處傳來以菌,治菌誠可嘆也。
一蘇郡近出《吳醫(yī)匯講》一書,內有爛喉丹痧,論蓋即吾鄉(xiāng)所患之白腐癥也。其論三則∶一唐子迎川,一祖
君鴻范,一李子純修,皆云近來患者甚多,患而死者亦復不少,并易傳染,方書未詳言,及治亦無從措手。唐氏
云∶或言辛散,或言涼解,或言苦寒,俱師心自用,各守專門,未嘗探其本源,乃引仲師《金匱》書陽毒之為病,
以升麻鱉甲湯主之。指《內經》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旨,而祖君則論是癥之所來,不外乎風寒濕熱,
時厲之氣,解表清熱,各有所宜,治之得宜,當愈不移時,治失其宜禍生反掌。若漫用寒涼,則外益閉而內火益
焰,咽痛益劇潰爛日甚。不明是理者,反云如此涼藥,尚且火勢勃然,猶謂寒之未盡,于是愈涼愈遏,以致內陷
而斃者有之?;蛴凶h用清涼者,乃以郁遏誹之,炎熱燎原,殺人最暴,此偏于散而謗誹清者之為害也。彼言散之,
宜此方散之禍,彼言寒之禍。此言寒之宜要惟于先后次第之間,隨機權變,斯各中其 耳。李氏之言,則云譬之
于物以盛火 之,只見干燥而不知濕熱郁蒸,所以致腐耳。其患之處色白如粉皮樣,或腐至小舌,鼻塞合眼朦朧
者,皆不治之癥??傊?,因天地不正之氣,感而受之,故體有虛實之不同,即癥有輕重之各異。瀚按∶三子所論,
皆指風熱濕寒屬實癥而言,未嘗悟及傷燥,與夫肺腎陰虛之爛喉也。是故外因諸實癥易曉,而內因不足之咎人每
多忽略焉。至唐氏引《金匱》升麻鱉甲湯,法分陽毒陰毒之義,亦尚未妥善也。一白腐固有寒熱虛實之分,不盡
屬于燥之一端,有因風寒蘊蓄而發(fā)者,有受風熱侵越而致者,有嗜食炙 辛熱之味熏灼而患者,有實中兼虛者,
亦有虛中兼實者,有似虛而屬實者,亦有似實而屬虛者,證各不同,治當分辨,未可拘執(zhí)呆法,至于宜表散,宜
辛溫、宜清涼、宜溫補、宜養(yǎng)陰,貴在乎臨證之際,機巧權變,神而明之,庶幾其可耳。
<目錄>
<篇名>方論
屬性:一證有不同而吹藥之治,亦須分別良未,可以一方而遍施也。如《外科正宗》之金鎖匙冰硼散,乃治屬實癥
之喉風,非白腐癥之所宜用,且近來諸喉患用之尚不甚效,何況白腐之屬燥屬虛者乎?嘗見治喉之輩,無論虛實,
均以此丹吹之,尤有于呂雪丹中加辰砂者,殊不知焰硝雄砂,皆劫奪之品,豈可施于白腐爛喉之癥乎!但用此藥
吹之,已經相反,又加之湯液,非宜,安得不夭枉人命者耶?一白腐最忌酸咸澀味點染,如白霜、梅、僵蠶、牛
膽、膽礬、枯礬、牙硝、玄明粉之類。一呂雪丹惟于紅腫有形而起白者宜之。一本科辛烏散不宜用,倘妄用之,
其白腐更甚,而癥反增劇矣。一神功丹最相宜,其人中白須要經歷霜雪陳過數十年者方佳,若新者不可用。一柳
華散亦不宜妄用。一麝香、皂角、藜蘆,皆不宜用冰片,宜于少不可用多。一治法,凡咽內不紅腫而起白者,開
首必須辛涼而散,于湯液中只用薄荷三四分,不可用多,多則泄汗亡陽,反傷肺氣。若現鼻塞音啞,打嗆氣促,
鼻煽等候,而薄荷即不宜投,如辛涼不應,亦不宜再進,即當以養(yǎng)陰清潤為主,勿論其發(fā)熱與否,專養(yǎng)陰而熱自
除,喉白亦必漸減矣雖曰方書未詳言及一經闡發(fā)明哲,又何難治之有耶?至于小兒本由肺腎不足,而發(fā)是癥,復
為庸醫(yī)妄投表散、攻下,以致肺氣益?zhèn)l(fā)喘鼻塞,音啞打嗆,而舌未黑者,惟用獨參湯,頻進,可救一二。無奈
人參近今價貴極矣,萬難應用,即費去重價,亦少真者,用亦無益,醫(yī)雖有方藥難應手,不亦殆哉!
<目錄>
<篇名>內服方
屬性:\x養(yǎng)陰清燥湯\x 治肺腎陰虛,感燥而發(fā),咽痛白腐,纏喉,及口舌白瘡,口糜唇瘡等癥。方雖平淡無奇,
而神效甚捷,誠喉科之津梁也。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此則聞方,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方。
大生地(二錢) 大麥冬(二錢) 川貝母(八分) 粉丹皮(八分) 玄參(一錢) 薄荷葉(三分)
生甘草(五分)
水一鐘半,煎至五六分,溫服。
如發(fā)熱者,不必拘泥外感之有無,只照方投之而熱自退。如鼻塞音微,喑氣急者,去薄荷加玉竹二錢,北沙
參二錢。若舌胎黃色而唇燥者,加真釵斛一錢。肺熱咳嗽加干桑葉三片。大便閉結三四日,未更衣者,加叭噠杏
仁去皮、尖研末八分,黑芝麻三錢,或火麻仁二錢亦可。如時行燥疫,易于傳染者,加陳人中黃三分。陰火盛而
咽干不潤者,加大熟地三錢,天門冬去心二錢,女貞子一錢。若屬體質虛弱,兩脈浮數無力,或潮熱不退者,去
生地,重用大熟地,而熱自除。或白腐已減,尚有些微滯于咽間不得退凈者,亦須重用大熟地至五六錢,其白即
除矣。屢經效驗不爽,足征責在肺腎可知。如喉白概已退凈,可用炒白芍八分,甜百合二錢,以固肺氣,淮山藥
亦可加入。
\x瓊玉膏\x 此方治傷燥及肺腎不足白腐,音啞打嗆,并臻佳妙。
大熟地(一斤) 北沙參(二斤) 玉竹(一斤) 白茯苓(六兩) 白蜜糖(八兩)
上將地黃,用竹刀切碎,同沙參、玉竹、茯苓用長流水入大砂鍋內熬汁,以熟地汁盡渣枯為度。再過濾力絞去
渣,加白蜜再熬成膏。另置凈瓶內,以蠟封固懸水井中一晝夜,取起,再隔水煮半日。每用開水點服,神效非常。
切勿因平淡無奇而輕視之。
\x兩富湯\x 此方金水相生,治白腐音啞,甚妙。
大熟地(一兩) 大麥冬(一兩)
取長流水與井水各半,煎濃,徐徐服之。
\x兩儀湯\x 治白腐打嗆,音啞氣喘等候,莫妙于此方,真乃救危之法。未誤服表散辛溫之劑者,均可以挽
回。若經誤投,雖用此亦無能為矣。
人參 大熟地
用長流水煎服。或加麥冬亦可。
\x甘露飲\x 治喉白咽干不潤,咳嗽唇燥,舌干等候。
大熟地(三錢) 大生地(二錢) 玉竹(三錢) 大麥冬(去心,二錢) 天門冬(去心,一錢)
馬料豆(二錢) 炙甘草(四分)
是方得人參更妙。井水二鐘,文火煎服。
證治總不外乎辛涼養(yǎng)陰清潤,若稍兼疏表,不惟不效,且反增劇。亦有初起即不宜辛涼,遂當養(yǎng)陰者,種種
權變,須存乎其人,非呆法可定也。
<目錄>
<篇名>吹樂方
屬性:\x圣功丹\x 治咽痛白腐,糜爛,口舌白瘡,口糜,唇瘡舌爛,舌根白瘡諸癥,并臻神妙。
青果炭(一錢) 鳳凰衣(一錢) 兒茶(一錢) 川貝母(去心,一錢) 黃柏(八分) 薄荷葉(八分)
冰片(五厘)
上各藥,另為細末,絹籮篩過,再為和勻,加入冰片,同窳收固,勿使泄氣。每吹少許。腐爛重者,加人中
白二錢。
\x神功丹\x 此方亦妙。
人中白( ,二兩) 川黃柏(六錢) 真兒茶(六錢) 漂青黛(六錢) 薄荷葉(六錢) 真梅片(六分)
上各研極細,過篩,將分兩稱足,和勻,再加入冰片,同窳收固。
\x秘妙丹\x 治喉爛白腐口瘡等癥。
大蟾蜍一只,于端午日取系懸于陰處,俟干,置陰陽瓦上,以文火煉酥,不可炙焦。研極細末,略加冰片二
厘,窳勻收固,每吹少許,甚妙。
<目錄>
<篇名>藥性
屬性:不宜于白腐爛(共六十八種)。
一羌活。凡喉風諸癥,首在切忌,于白腐尤屬不宜,蓋羌活乃手足太陽引經之藥,散肌表寒邪,利周身疼痛,
與喉患全不相涉,何必
表及無辜?而今時之醫(yī),一遇喉癥,動輒用之,以致癥之轉重,而不能收功者有之。猶執(zhí)迷而不悟,遇后來者,
仍復用之,洵可嘆也!善治者,無論風寒發(fā)熱之與否,從未用及,使其有熱自退,且喉患易愈,亦不愆期,豈不
更妙乎?
一獨活。入腎與膀胱兩經,專理下焦風濕痛痹,亦非喉癥之所宜投也。
一秦艽。本入陽明清火藥也。治風寒濕痹,利小水,解溫疫熱毒,或牙痛口瘡發(fā)熱者可用。
一桔梗。療諸喉風相宜。一兼虛候,則當慎用。至于白腐證,大相逕庭。蓋其有升無降,開提肺竅,能載諸
藥上行,其肺實者固可用,而肺腎陰虛之白腐證,則不宜升提開竅,犯之必反劇。猶有不識病者,輒妄用至二三
錢,以致肺氣益虧而愈閉,乃覆加石菖蒲以助之,其不殆也幾希!
一射干??嗪?,有毒。本草雖載為治咽喉痹痛要藥,療實熱癥則可,若實中兼虛者,即不宜施用。至白腐之
患,又豈苦寒有毒之味所能療者耶?
一山豆根。大苦寒。固有治咽喉之名,或于實癥喉痹稍可,若論白腐,本屬肺虛燥癥,豈可妄投?亦不宜與
射干之苦寒并用,識者當慎之。
一桑白皮。為西方之藥,甘辛微苦而氣寒,仍瀉肺實之火,雖清肺止咳喘,然亦非白腐所宜。張會稽曰∶既
瀉肺實。又云∶補肺則未必然。李士材曰∶古稱補氣者,非若參 之正補,乃瀉邪所以補正也。愚者信為補劑,
而肺虛者亦用之,大失桑皮之面目矣。且市中近來所貨者,每以山楂根充售,更不相宜其真?zhèn)?,尤不可不辨也?
一荊芥(又名假蘇)。乃解肌發(fā)表退寒熱清頭目之藥,亦稱利咽喉,惟于白腐不宜,不可因利咽喉而遂用之。
即荊芥至賤之物,亦有假者,或云野蘇為之。
一龍膽草。大苦,大寒,肝膽經藥也。時珍曰∶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瀉肝膽之
熱正益肝膽之氣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發(fā)之氣及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也。雖療咽喉風
熱,切不可投于白腐之證。
一黃連。大苦大寒,為治實火之主藥,惟于喉癥不可妄用。
一黃芩??嗪?,入心勝熱,解瘟疫,清咽喉,療肺胃實熱。時珍曰∶肺虛不宜者,苦寒傷土,損其母也。
白腐癥庸可施乎?
一白前。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虛者禁用。
一燈草心。瀉肺熱,降心火,治五淋,除水腫,惟燒燈心灰,能療喉痹。勿因其瀉肺熱而用入白腐諸癥。
一地骨皮??喽⒑?,乃退陰虛血熱有汗之骨蒸,及肺腎胞中陰虛之伏火,亦能滋水養(yǎng)木。于白腐雖無礙,
然可勿用。
一天花粉。味苦寒,氣味頗輕,最涼心肺,善解熱渴,亦不宜于白腐。
一連翹??嘈廖⒑?,手足少陽陽明、手少陰之藥。瀉心經客熱,降胃濕熱。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為瘡家要
藥,惟白腐不宜。
一豬苓。開腠理,利小便,并非療咽喉之品。
一僵蠶。為厥陰陽明之藥。散風痰,治風熱喉痹。但味辛、咸,性溫,有小毒,不利于白腐癥。
一牛蒡子(即鼠粘子又名大力子)。辛溫,入肺,利咽喉,消斑疹,善走十二經,而解中有散。凡喉間紅腫
有形起白者,可用。一屬虛證即不宜投。
一茵陳。乃太陽經藥。善治黃膽濕熱,豈可投入白腐癥耶?
一細辛。氣溫大辛,為手少陰引經之藥。開關通竅,治風寒喉閉,雖曰少陰之脈,循絡咽喉而肺燥咽痛及白
腐癥皆不可用,因其辛散太過,涉虛者尤為不宜。且北細辛,真者甚少,或云葦蘆莖充之。
一枇杷葉??嘈?、平,肺胃藥也。雖清肺
降火,除痰嗽,止嘔噦,然亦非白腐之所宜投。
一茜草(又名過山龍)。色赤入營分,味苦性溫。行血滯,通經脈活血,與紅花相同,而性更通利。凡喉腫
色紫,熱在血分者宜用,其余諸喉患,慎勿浪投。
一紫荊皮。苦寒,無毒。破血消癰腫,然不宜于肺虛諸喉患。奈今時諸治咽喉者無不用及,殊可笑耳。
一款冬花。辛而微溫,入手太陰經。能溫肺氣,故療咳嗽惟是。辛溫肺寒則可用,而白腐兼嗽即不相宜。
一菖蒲。味辛性溫,心肝藥也。行滯氣,開心竅,明耳目,通九竅,出音聲?!断山洝窔v稱菖蒲為水草之精
英,神仙之靈藥,但白腐之音啞,乃為表散及寒涼之品傷伐肺腎而然,非風熱閉塞于肺也,豈可因其能出音而妄
施用耶?
一羚羊角。咸寒,屬木,善走少陽、厥陰二經,故清肝定風于咽喉,諸癥無所用。
一犀角??嘈?,微甘,氣寒,專入陽明。清胃火,亦涼心瀉肝,能解大熱與風毒、陽毒,切勿妄施于喉患諸
癥及白腐發(fā)斑。仲景先師有云,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者,以其功皆升散也今人但知犀角之善于解熱而不知犀角
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可不審慎以用歟!
一石膏。甘寒,善祛肺胃三焦之火,尤為陽明經實癥之要藥。若白腐兼發(fā)流丹斑疹者,切勿輕試。
一大黃??嗪闾?、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之藥也。有毒,性極猛烈,故有將軍之號。推陳致新,
直走不守,清實熱,行瘀血,破結聚,本血分之藥,若于氣分用之,則未免誅伐太過矣。乃治傷寒及瘟疫實癥之
品??贾T本草,并未載其治咽喉痹痛,尤于白腐大不相宜。嘗見潘某治各喉癥無不用之,是誠何心哉!
一木通(又名通草)。味苦氣寒,心包絡、小腸、膀胱藥也。能利九竅,宣血脈,消水腫,通關節(jié),雖有清
火退熱之名,然后喉患不可妄投。
一赤小豆。為消熱毒利水之品。白腐癥則最忌利水也。
一升麻。微苦,氣平,微辛,乃脾胃肺與大腸四經之藥,取其升散提氣,解膚腠風熱斑疹,引石膏除齒牙臭
爛腫痛。若上實氣壅,諸火炎上,肺腎不足,水火無根及白腐等癥,則皆忌用。
一土牛膝??嘈粒⒍?,搗汁和入乳,療風熱實癥,喉閉,能取吐痰涎,立即開關。其余喉患切勿用之,徒
傷元氣,并見不效。
一馬兜鈴。若寒氣薄入手太陰肺經,苦降之品,清肺熱促,止咳嗽喘促,體輕而虛,與肺同象,故專司肺實
喘嗽,以清熱降氣為功。若屬肺虛喘嗽,非所宜也。
一麻黃。辛甘而溫,微澀,入手太陰、足太陽二經。去營中寒邪,善達肌表,走經絡達表,散風邪,祛肺中
寒郁而開閉,通利九竅,為散寒邪之要藥也。白腐癥屬肺虛燥熱,因誤投表散及寒涼之劑,以致喘促,醫(yī)者不悟,
復認為肺熱,繼用麻黃,肺氣即絕而斃矣??刹簧鳉e!
一蟬蛻(蛻一作退)。甘咸而微涼,得土木余氣所化,飧風吸露,其氣清虛,乃療屬實之風熱而開腠理。能
出聲音者,輕可去實之義,治風熱閉塞之音啞耳。至于白腐之音啞,更非蟬退所能療,雖曰金空則鳴,蓋因肺陰
虧而遭誤治之故,豈不知聲音出于腎之本乎!
一半夏。味大辛,微苦,氣溫有毒。其質滑潤,其性燥濕,入脾、胃、膽經。生嚼戟喉,制用下肺氣,開胃
健脾,消痰止咳嗽,除嘔吐,反胃,散風閉喉喑。成聊攝云∶半夏辛而散行水而潤腎燥。好古曰,半夏能泄痰之
標,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葻o形,而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濕潤燥耳。以半夏為
肺藥則非矣。喻嘉言曰∶半夏能和陰陽。李時珍曰∶惟陰虛勞損,非濕熱之邪而用之,是重竭其津液,醫(yī)之咎也,
豈藥之罪哉!試思白腐之燥宜乎不宜。
一旋復花(即金沸草)。甘、咸,微溫,入肺與大腸二經。通血脈,消結痰,祛痞堅,凡氣壅
濕熱者宜之。若氣虛及腎陰不足,皆所忌用。
一苦參。乃治惡瘡癰腫之品,并不能療咽喉白腐等癥。
一葛根。辛、甘,氣平,寒,陽明經藥也。輕揚發(fā)散,主頭額疼痛,解肌止渴,宣 發(fā)痘,消毒解酒,雖善
達諸陽經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功在于解表發(fā)汗。用此以治喉患似大非所宜。
一馬勃。辛、平。輕虛清肺,解熱散血,治喉痹咽痛,鼻衄失音等癥。此乃療屬實者之用,故普濟消毒飲內
用之,殊非白腐咽痛音喑所宜。外用,敷 瘡頗妙。
一山梔仁??啵?。清心肺之火,除熱郁,通五淋三焦火郁。因其味降,亦瀉肝、腎、膀胱之火,虛寒者則
大非所宜。
一夏枯草???、微辛,獨入厥陰,善解肝氣,消瘰 ,散結氣,止目珠痛,開郁療乳癰,并非治喉之品。
一柴胡???、微辛,氣平,微寒,入肝、膽、三焦、心包絡四經,其性涼。故解寒熱往來,肌表潮熱,少陽
頭痛,肝經郁證,溫瘧熱盛,平肝熱口苦??傊?,邪實者可用,屬虛者非宜。張會稽曰∶柴胡,大能泄氣,凡陰
虛水虧,孤陽勞熱者,不可用,恐損營氣也。王海藏亦曰∶茍無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
一前胡??嘟?,微寒,肺肝之藥。散風祛熱,消痰下氣。二胡均為風藥,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質性迥異,
何能混合?近見時醫(yī),二味每并用之,詎非欲北其轍而南其轅,殊屬可笑。
一川芎。辛、微甘,氣溫。其性善散,乃血分藥也,能通血海。多服令人走散真氣,致使暴亡,若三陽火壅
于上而頭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之理,而但知川芎善治頭痛,謬亦甚矣。即如喉科之開關散為川芎、白
芷二味,取其提劫之功,惟是。近來諸喉患多兼虛燥,又豈可妄施也耶?
一白芷。辛、溫,氣濃,手陽明引經本藥也。其氣辛香達表,逐風寒邪熱,及肺經風熱,
治瘡瘍排膿,止癢痛,療頭痛,通九竅,大能發(fā)汗。亦治蛇傷。
一青苔。大苦,寒,得陰濕而生,有小毒,惟治下疳,取而煎湯洗之甚效。辟蜈蚣傷。近有好奇者,每用以
煎水洗口舌生瘡,遏毒戕胃,貽誤非淺。附案辛酉年秋日,高族侄務農,偶受風熱齒痛及咽疼,素性慳吝,視財
重于命,不肯服藥,自飲石膏湯二大碗,復取青苔煎湯,含于口內齒,患未見平,而已昏沉不省人事,勢將殆矣。
亟延余往診之,兩脈濡弱無力,乃投以養(yǎng)陰重劑,漸及甘溫之品,調治月余,始能痊健,反耗去多金焉。
一栗蒲刺殼???、澀而涼,陳者尤甚。近來人之氣體漸弱,所有口瘡舌瘡口糜諸癥,皆不宜用此煎洗,不識
者,每為所誤,以致口舌瘡愈蔓延,至及于咽喉上顎,更有轉為白纏喉而傷夭者,已不止數覯矣。余嘗治口舌各
瘡,其未用此刺殼洗者易療。倘經洗過數次,便難應手,曾屢試驗不爽。即此一味,誤人最多,蓋由于鄉(xiāng)曲農夫
暨婦人等類多惜費,竟喜此種簡便,而不知此苦澀之為害無窮也。以上諸品與白腐之屬燥,兼肺腎不足,以及口
舌生白瘡諸癥,皆不相宜之味,奈泥古不化,及一知半解之醫(yī),遇癥每率用之,施施然夸為得法,因此被誤而夭
枉者甚多,殊深惻憫,故特表而出之。
<目錄>
<篇名>宜用藥味列后
屬性:一生地黃。甘,寒,氣涼,入心、腎二經。養(yǎng)陰除熱,為喉科要藥。但性兼破血宜少用。
一熟地黃。甘,溫,微苦,功用尤宏大。補氣血,滋培腎水,填骨髓,益真陰,專補腎中元氣。凡諸真陰虧
虛,有為發(fā)熱,為頭痛,為喉痹,為氣喘,為痰嗽,或虛火載血于口鼻,或陽浮而狂躁,或陰虛而火升者,皆非
熟地不可,得甘草能開胃進食,誠為藥中之上品,并治喉患之神丹?!度悍甲V》又載其能治肺,損牙宣齦露,跌
撲損傷,嗟乎!熟地之功,其不申于時用
者久矣。尤見畏忌于今時諸醫(yī),既不善用猶執(zhí)此而誹謗之殊,深可恨耳。均按∶鄭君此數言,矯枉過正,不免偏
護熟地太甚,今人何嘗不重用之?其 者,每逢人病將愈,不問其體質何如,動以熟地加入方中,為調理之需,
率損多而益少。余所目擊僨事者比比。如光緒辛卯壬辰之間,此風最熾,猶記一族嫂,于春初產后去血過多,勢
甚萎靡,一老醫(yī)不審其雖虛而兼有外感,遽投大劑養(yǎng)血,用熟地至五六錢服下,則飽悶不欲食,二劑則痰壅氣閉
而殞。又旺山石姓,一男子年未五十,務農操勞,初夏偶患濕瘧,邪未清以藥截之,致倦怠減食,肩發(fā)燒熱,有
一醫(yī)謂為服田辛苦,虛熱可虞,疏一金水六君方與之,囑以多服兼可延年。甫進二劑,即見腹膨氣逆,食少便溏,
急趨詢醫(yī),云系初服病行為吉征也,仍勸多服。乃再三四劑,逐漸加劇,卒成水臌,未半月,腹腳流水而死。迄
光緒末年,有一族祖叔母,高年偶患外感,病匪沉重,鄰村一老醫(yī)診之,謂宜先扶正而后驅邪,投以八珍合逍遙
方法,重用熟地,服下忽變昏迷氣閉,熱反內陷,急延柯君挽救,已無及矣。嗟嗟!此三人者,皆以熟地戕命。
蓋藥各有所主治,不能拘定成見,謂此為良,謂彼為劣,總要審癥周詳,然后用藥必當,烏喙亦能愈疾,參 何
不殺人?況熟地滋膩之質,其能一無偏弊乎!不過,白腐一癥,實恃為濟生神丹,鄭君之言,固不謬而不可概乎
別病也。
一玄參。苦、甘、微咸,氣寒。能滋陰清火,不獨入腎,亦走肺臟,故能退無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
逐頭項咽喉痹痛,解斑疹,理心內驚煩,主用繁多。
一貝母??啵?,氣平。凡用必須川產者良。其味甘、微苦,氣平,不寒。除肺熱,降胸中熱結,祛肺癰、
肺痿、痰膿喘嗽,清咽喉,潤肺燥。至于土貝母、浙貝母,大苦、性寒,氣味俱濃,惟不宜于白腐之癥。
一知母???,寒,氣味俱濃,為腎經本藥。兼能清肺止渴,去喉中腥臭,退陰火,整肅龍
雷,去膀胱肝腎濕熱。
一麥門冬。甘而微寒,肺經藥也。其味甘多苦少,故上行心肺,補上焦之津液,清肺中之伏火,益精滋陰,
澤肌潤結,瀉熱火而益元氣,滋燥金而清水源,肺干咳嗽,消痰補怯,誠為要藥。治腸燥便結亦妙。蓋以肺與大
腸相為表里之故。
一天門冬。甘、苦,而寒,肺腎之藥。清金降火,益水之源,故三才丹中用之。
一葳蕤(即玉竹)。甘平入脾,柔潤入腎,故能補中益氣,逐熱除蒸,治風淫濕毒,止頭痛、腰痛、目疼皆
爛,大有殊功。
一丹皮。辛、苦,微涼,氣味輕,俱入足少陰及手厥陰。清肝腎之虛熱,但其微涼而辛,治白腐亦頗宜。
一火麻仁即(黃麻)。甘,平,性滑。潤心肺,滋五臟,利大腸風熱結燥。凡當潤下者,用此最妙。胡麻仁,
如栗色,名鱉虱。胡麻主治亦同。
一女貞子??鄾龆剑B(yǎng)陰氣,平陰火,清肝火,明目,療陰虛喉痛。于白腐亦宜。
一白芍。酸而微苦,性頗寒,氣薄于味,斂降多而升散少,為肺脾行經藥,入肝脾血分,瀉肝火,固腠理,
退虛熱,消癰腫,斂瘡口。凡喉患開首緩用,恐其酸斂也。
一沙參。微甘,微苦,氣味俱輕。性微寒,補陰清肺,排膿消腫,除邪熱,涼肝,補五臟之陰。南沙參兼清
散勿用。
一茯苓。甘、淡而平,補中開胃,利水化痰,淡滲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用人乳拌勻,
蒸曬,炒過,更佳。
一叭噠杏仁。味,甘而美味濃于氣,無毒,入肺胃、大腸。寧嗽潤肺,亦潤腸化痰,解喉痹。
一黑豆(即馬料豆)。甘,寒,色黑,屬水,似腎。腎之谷也。補心腎,散熱祛風,解毒消腫。
一種野料豆。更佳。畏五參、龍膽、豬肉,得杏仁、牡蠣良。
一桑葉。甘、寒,手足陽明之藥。涼血清熱。經霜者,療嗽。若音啞勿用。
一當歸。甘、辛而溫,入心、肝、脾三經,血分之藥。凡喉患屬血虛者,佐白芍治之,效。但不大宜于白腐,
因其辛溫而散也。
一百合。甘、淡,氣平,功緩。益氣潤肺,除嗽,解喉痹、乳癰,潤大小便。又一種味苦者,不宜用。
一山藥(原名薯蕷)。甘、平而淡,微澀。補脾肺,益腎澀精,養(yǎng)心神除煩熱,治諸虛百損,須選淮山藥之
肥白者乃佳。其建山藥,味苦氣烈,不合于用,尤不宜于白腐。
一甘草。氣平味甘之品,合土之德,故獨入脾胃。稼穡作甘,土之正味,蓋土居中而能兼運乎五行,可升可
降,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生有克,有承有制,有補有瀉,善于解諸毒,祛熱邪,堅筋骨,建脾胃,長肌肉,
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而不可,故稱為國老。凡生用則涼,炙用則溫,尤能助熟地,療陰虛之危。
一金釵斛。甘、淡而力薄,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之妙。能養(yǎng)陰退火,除煩清肺,逐邪熱,平脾胃之火,
去嘈雜善饑。
一沙苑蒺藜。甘,溫,入肝、腎二經。益精補腎,止腿痛遺泄。凡喉患后用佐調理甚良。
一黑芝麻(即巨勝子)。甘,平。補中益氣,養(yǎng)肺潤腸,逐風濕,填腦髓,久服延年,療白纏喉最妙。
以上諸品,均純陰至靜之藥,乃喉患之所必需,用得其宜,何異神丹九轉?第今時之人,腎陰不足者居多,
是以喉患屬虛者,比比如此。故治法須兼顧養(yǎng)陰,若拘于俗,見徒從事表散寒涼而不誤者鮮矣。
附見∶
銅綠(即銅青),酸平,微毒。治風爛淚眼惡瘡,疳瘡,婦人血氣心痛,吐風痰,合金瘡,止血殺蟲,用醋
制刮用。自然銅,辛,平。主折傷續(xù)筋骨,散瘀止痛?;?醋 七次,研細取用。均按∶此二味并非治喉之品,
即吹藥內亦
不宜入,不知何故,羼入編末?;蛳碘n書者誤摘于此耶?抑不知前所列忌用藥品下注明六十八味,數之不足,當
經錯落此二味,屬于前而補于后耶?然于書意旨無妨,姑仍舊,貫錄存之。
<目錄>
<篇名>自制醫(yī)說
屬性:醫(yī)道之不明也,久矣。語云∶醫(yī)道通乎仙道,以之壽世,功莫大焉。奈何?今時之醫(yī),直入于鬼道,非道之
有鬼道也,以人之有詭道耳。既詭于道,即不軌于道,不軌于道,則道不行,道不行,計思所以行之,不得不詭
于其道,入于詭則出于軌,是軌之紊于詭也,因而,為詭道軌。夫天有好生之德,天道也。醫(yī)具仁人之術,人道
也。求其道于天,人加意于《靈》、《素》軒岐之蘊而軌道彰焉,安有所謂鬼道者哉?人惟日與詭習,即日與軌
遠與詭習則鬼道益工,與軌遠,則詭道愈甚,失其光明正大之軌,趨為逆情干譽之詭,而甘入于鬼道焉。噫!以
通乎仙道之軌,易為詭道之鬼,此道之所以不明也??煽卜?!
嘉慶八年,歲在癸亥,孟秋月上瀚樞扶氏識于十琴軒。
民國十二年,歲紀亦在癸亥,暮春多雨,索居岑寂,愁悶叢生,爰檢閱藏帙,得此道光元年歲次辛巳吳季儒
手鈔鄭氏喉科秘本,因重錄之,更訝其歲紀相值,余生年亦為辛巳也。是寶冊宜有異征,立夏夜鈔竣叔和記。
此歙西鄭氏世傳喉牙科方鈔本,我家得自蓮川周丈邦彥,同治紀元,兵戈紛擾,米斗錢二千文時,擁濃資有
持此冊求售者,云舉家雖已二日未得食,此寶則非百金不換也。丈慨然以米二石易之,珍逾拱璧,莫肯示人,后
營業(yè)失敗,境日窘促,乃攜以見先君子曰∶身老家落,寶不能藏,然不甘貶價,求沽感君知己,聊以為贈,雖未
言價,而索價之奢,躍然言外。先君子爰以番餅五十元酬之。時我家無習醫(yī)者,庋置篋中,幾飽 蠹。光緒甲午,
五兄石農
偕婦寄居其外舅程金門先生家,一日馳書來里,言其婦患喉癥甚重,其外舅亦祖?zhèn)鲀韧饪粕蹙?,治之轉劇,遍延
諸名宿暨歙東外科程炳文先生診視,皆愈治愈甚,刻已,水漿不入,僵臥經朝,已料理衣櫬,決無生望矣。先君
子忽然憶及此書,命均檢出,一翻視曰,得無所患為白腐乎?立刻飭族兄觀水星夜 往,即照書中養(yǎng)陰清燥,原
方重劑,與服勉為灌下,未周時,即大霍然。次早族兄回,已自起治事,并進泡飯兩碗矣。嗣云∶傳染十數人,
或有輕重,而照此治之輒愈。其前因此殞命者,蓋三人焉。越二年,兄返里行道,遂以此癥擅名,救活重險之候,
計十余云。柯君澤舟與均稱莫逆,言業(yè)醫(yī)半生,未大負疚,只一族婦患,白喉比時未得此書治法,率以普通疏風
清熱之品投之,卒以不救,深覺歉然。余因錄副本贈之,伊芳因謂余此舉為大功德,醫(yī)者本以利濟為天職,曩昔中
國陋習相仍,得有妙技良方,率取秘密主義,神異其說,勒取多資均私,嘗竊鄙之。自恨僻處山縣,環(huán)境荊棘,
口鈍詞訥,不克出與當世賢智周旋,憂病交迫,未老先衰,真是枉生人世也。年來親友勸迫懸壺于里,雖切濟人
之誠,而乏眩人之術,直道難行,自責亦自哀焉。茲見杭州三三醫(yī)社廣告征求秘籍,仁義存懷, 斯民天下,
有心人俱當傾倒矣。均感佩之余,悵然未由接近,只得心神馳慕而已,適于月前錄此副本,成于倉卒,兼愁悶中,
謬錯未及糾正, 以寄呈,愿大加刪潤而推行之,俾患此者無夭扎之虞,貴社前途福祉無量。
癸亥陰歷六月一日,草草跋此,以志原委,而留爪泥。叔和謹識
按∶陳修園醫(yī)書四十八種中有言白喉者寥寥數頁,云當養(yǎng)陰與此頗合,著者托言乩仙,語簡而不精,且中雜
用疏散,恐遵之難收實效,不及此之精當,詳明百利而無一弊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九)
(2)《六科準繩》之證治準繩·雜病6
手抄本整理——藥性賦
中醫(yī)完整版
口舌齒咽喉病十四則--李可老中醫(yī)經驗錄
名老中醫(yī)陸德銘————益氣養(yǎng)陰,重用黃芪、女貞子-治療復發(fā)性口腔炎的經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