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世界上,學習日語,中國人最容易,學習漢語,日本人最容易,盡管不屬于一個語系。為什么呢?
古代使用漢字的國家有中日朝越,也稱漢字文化圈。到了近代,隨著中國國衰敗,漢字在東亞的影響力也在衰敗,朝鮮和越南都告別了漢字。朝鮮用諺文代替了漢字,北朝鮮是基本上全面廢除了漢字,韓國要求學生要掌握至少一千多個漢字,但只是用于人名、地名方面,年輕一代懂漢字的也越來越少。
其實在古代,中國之外,朝鮮人的漢文功底最好,不愧有“小中華”的別稱,因為他們雖然發(fā)明了諺文,但主要仍用漢字書寫,而且是全漢文寫書。但朝鮮人和越南人一樣,近現(xiàn)代基本告別了漢字。
日本人則不一樣,他們發(fā)明了和文,即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與和文混合書寫的習慣已經很長時間,所以日本人認識的漢字非常多。而且,越是文化高的日本人,使用漢字越頻繁,認識的漢字越多。其實中國人到日本,看招牌和告示,有時候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日本人到中國也一樣。在上世紀40年代前,中國文化人到日本,雖然語言不通,完全可以跟日本文化人筆談。今天,要考進日本最牛的東京大學,是需要考漢語文言文的。日本人是今天世界上除中國人以后認識和使用漢字最多的民族。
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鋪墊。非中國人和日本人,要學習漢語和日語,最頭疼的就是書寫和記憶漢字,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中國人學日語,日本人學漢語,先在這個方面就省了一半的力氣。
不過呢,日語的語法跟漢語是不同的,這個是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時要克服的一個難點。漢語是主謂賓結構,日語是主賓謂結構。漢語說“我去學?!?,日語是“我學校去”,但習慣了就好了。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學習中國文化,這其中就包括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普通話。
首先,必須要指出的一件事是,學習語言是一個“努力加上天分”的事情。
在我看來,如果拋開天賦這個因素,那么最容易學好漢語的是以下國家的人。
1.日本人。當代日語中有很多是日本漢字。可能大家會注意到日本漢字的寫法,有的和中國漢字一樣,而有的和中國的繁體漢字很“像”。這里需要說明的兩點:一是,和中國漢字一樣的日本漢字,盡管寫法上相同,但很可能意思完全不同,讀音也完全不同;而那些相像的漢字也有可能在細微上是不像的。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中日兩個國家的文字的基本構成—筆劃是一樣的,所以日本人學起書寫的時候,是非常的容易的。這點和我們學習日語的書寫,也是想通的。
2.韓國人。一方面,在古代朝貢體系的存在下,朝鮮王朝上層官員都使用漢語進行書寫,而當代韓國全面廢除漢語書寫,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事情。這也就是韓國很多寺廟寫著漢字,但韓國人并不認識的原因。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韓國語中很多字的讀音是和漢語普通話很像的,這和日語形成了一個反例。日語是書寫,韓語是讀音。
3. 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等地的華人。由于當?shù)氐娜A文學校眾多,很多馬來族和印尼民族的人也會很容易有機會接觸到學習漢語的機會。
日本人借走了很多漢字,但只能說他們學漢字較容易呵~而要說學漢語(包括漢字)最容易的國度,不包括已將漢語英語都定為國語的新加坡,應屬越南了。因自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后,派大軍攜一些移民開發(fā)嶺南兩廣,順便也把當時越南主體人口集中的紅河流域(即北越)控制了。待漢朝建立取代秦朝時,來自河北真定(今河北石家莊市)的秦朝將軍趙佗,將他控制的嶺南,即今兩廣及北越地區(qū)拒漢獨立,成立了大越國(首都廣州番禺),而此大越國南端的紅河流域也就被稱為“越南”,意即大越國之南端。越南歷史上也一直把他們的第一個皇帝趙佗稱為 “神武皇帝” 。后來大越國被漢朝統(tǒng)一,漢朝在現(xiàn)越南北部設立了交趾郡,這也是漢朝最靠南的一個郡 。此后唐宋明清各主要朝代大多時期也將越南北部稱作‘’交趾‘’。從漢代之后,越南與大中華朝庭時分時合,有時為州郡,有時為保護國,但始終使用漢字和用漢字表達的一種嶺南方言(越南語),越南語同粵語一樣長期為中華方言。越南歷代自已的歷史書都是漢字寫成,它甚至并沒有在歷史中的自治時代也敢學習韓國的“世宗大王”,對應每個漢字另外再制造出一套不同形狀和寫法的韓文。只是在1956年趕走法國殖民者后,由開國領袖胡志明倡導用殖民者的法文字母制造了一套拼音文字,以表示其文化獨立于中華文化之外呵~ 我國也差點在七十年代以漢字難寫,不符世界潮流為由將漢語拼音取代使用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漢字!現(xiàn)今越南民間越來越多人,在私下恢復學習己中斷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漢字了。韓國人現(xiàn)也大都在名片上的韓文后,對應每字寫上祖先最早使用的中文了……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其特點之一,是有聲調,外國人學聲調很難。所以漢藏語系學習漢語比較容易。漢藏語系包括:越南語,老撾語,泰語,緬甸語,藏語,苗語,土家語,壯語……而韓語,蒙古語,哈薩克語,屬于阿爾泰語系,不分聲調。日語單獨語系。其他外國西方語言屬于印歐語言,沒有聲調,學習漢語比較困難。
其實中國之外,外族漢語平均水平較高的是越南,而棒子和日本相差不大。留學生中越南學生漢語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國家,學漢語這三個古漢文化圈國家比較容易上手,這三國在古代受中國影響最大,有書寫漢字傳統(tǒng),而且國內早期文獻也經常接觸漢字書籍,幾千年影響多少還在,學漢語上手比其它國家快。
我如果說是英語,大家一定會表示“滾犢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因上的親屬關系并不代表句法上的相似程度。漢語和藏語同屬一個語系,但藏語有很多屈折變化:名詞的格,動詞的時態(tài)和人稱等。英語和俄語同屬印歐語系,但俄語的名詞由格的變化,語序較為自由,動詞有體的區(qū)分等。一般來說,親屬語言之間最為直接和有力的證據(jù)是“同源詞”,而不是句法或語音系統(tǒng)的相似性。
====
實際上,漢語和英語的語法還是非常接近的。而且英語現(xiàn)在的樣子應該和上古漢語的語法更為接近。也就是說,英語正在朝漢語的語法模式發(fā)展。
詞序:英語為SVO,漢語也是SVO 【俄語的詞序相對自由,日語和韓語的詞序均為SOV】
名詞屈折變化:英語基本消失(古英語有四個格),漢語沒有(一些方言的人稱代詞里仍有殘余)【法語也基本消失,荷蘭語基本消失,德語的很多方言也在慢慢消失】
定語形容詞位置:英語在名詞前面;漢語也在名詞前面【法語的定語形容詞部分前置,部分后置】
表達將來時的方法:英語主要采用情態(tài)助詞will,漢語主要采用情態(tài)助詞'要'【其他很多語言采用特定屈折變化表示將來時,漢語和英語的將來時都是采用詞匯手段而非屈折變化】
英語和漢語的主要區(qū)別:關系從句漢語前置,英語后置;漢語沒有'時'標記;漢語有'分類詞',英語只有'分量詞',被動句表達方式不同,虛擬語氣表達方式不同。
漢語和英語在語法上的區(qū)別,似乎并不大于漢語不同方言(如閩南語和普通話)之前的區(qū)別。
朝鮮和南朝鮮,就說南朝鮮的字典里70%都是漢字,只不過在70年代由樸槿惠她爹當總統(tǒng)時給廢掉了?,F(xiàn)在棒子還是想用漢字,聽說還想申遺了。看看老照片里南朝鮮的街景,廣告牌都是漢字的!
韓國人嘛,它們不是有個首都都叫漢城嗎。就是說漢語已經學成了,哈哈哈哈。開心一下
你這是偏頗的印象,如果經常和中國人做生意,自小就在唐人街生活,怎么著都容易??磦€人情況,和哪國未必有直接聯(lián)系。
環(huán)境,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我女兒打小說普通話,老家方言無從說起。我阿姨只字不識,在鄉(xiāng)下更沒說過普通話,去兩年廈門帶孫子,回來都跟我說起普通話了。我相信,要是去幾年英語國,我的英語也溜溜達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