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之意象:楊柳
“柳”是詩人鐘愛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寫道:“柳貴乎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
楊柳一詞早在先秦《詩經(jīng)》中就已出現(xiàn),《小雅·采薇》篇中便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費昶在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一詩中有:“水逐桃花去,春隨楊柳歸。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p>
“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jīng)常暗喻離別?!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xiàn)了柳永對戀人的思念。
2.“柳”多種于檐前屋后,常作故鄉(xiāng)的象征?!按艘骨新務哿?,何人不起故園情?!笔惆l(fā)了李白對故鄉(xiāng)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肚嘤癜浮贰叭魡栭e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柳樹姓楊:
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下令開挖通濟渠,并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還御筆親書把自己的姓賜給了柳。這樣,柳樹就又有了“姓楊”的稱號。
插柳游春:
民諺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p>
“西城楊柳弄春柔”(宋·秦觀《江城子》)。
“漏泄春光是柳條”(唐·杜甫的《臘日》)。
我國古代有寒食節(jié)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還有不少人在清明節(jié)掃墓時把柳條插在墳頭上以示紀念。
折柳送別:
折柳贈別之俗始于漢朝。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種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折柳——作為送別的意象,最早的應該是晉陸機的《折揚柳行》
邈矣垂天景。壯哉奮地雷。
豐隆豈久響。華光但西聵。
日落似有竟。時逝恒若催。
仰悲朗月運。坐觀璇蓋回。
盛門無再入。衰房莫苦開。
人生固已短。出處鮮為諧。
慷慨惟昔人。興此千載懷。
升龍悲絕處。葛藟變條枚。
寤寐豈虛嘆。曾是感與榷。
弭意無足歡,愿言有馀哀。
(《樂府詩集》三十七)
植柳思鄉(xiāng):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時,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種植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xiàn)已成為漢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以柳喻美:
因為柳枝輕柔細長,姿態(tài)婆娑,十分動人,所以古人還多以柳喻美麗的女子。如“柳腰”是說服女子身材苗條,腰枝柔軟得像柳條;“柳眉”是說女子的眉毛細度秀美,像初生的柳葉。
“柳”歸八類
1、“灞陵柳”。李白詩云:“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碧迫怂蛣e,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征友情綿長,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牽游子棹,離亭留贈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贈別之俗的。
2、“隋堤柳”。李商隱《隋宮》中云:“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币粤豕?,發(fā)年華易逝、世事頻更之感慨。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就是對六朝的懷故發(fā)思。
3、“宛城柳”。賀鑄詩云:“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吳文英有“一絲柳、一寸柔情”詞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更是妙筆生花,以柳暗示愛情初萌的歡悅。
4、“沈園柳”。陸游《絕句》云:“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币粤鴳讶?、傷情難訴。
5、“章臺柳”。韓翊詩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寵妓。“眠花臥柳”、“煙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煙花的妓女。
6、“寒食柳”。據(jù)《荊楚歲時記》載:“寒食日,皆折柳插門?!睆堁自娫疲骸罢鄣靡恢盍?,歸來插向誰家?”以柳寄思親戀鄉(xiāng)之情。倪瓚“舊家應在,梧桐霞井,楊柳藏門?!币粤袘延巫余l(xiāng)情。
7、“金雪柳”。李清照《永遇樂》中云:“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币粤鴬y扮,更添女兒幾分嬌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就是這個道理。
8、“左公柳”。清人楊昌浚在贊譽驍騎將軍左宗棠的詩中云:“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币粤敬海G柳就是春天的標志。
“楊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含有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數(shù)不勝數(shù)、俯拾即是。
如“那堪傍楊柳,飛絮滿鄰家”“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憶江南》)、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楊巨源《和練秀才柳楊》)、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唐·劉禹錫《竹枝詞》)、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唐·王昌齡《閨怨》)、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唐 韓翃)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shù)”(北宋·歐陽修《蝶戀花》)、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北宋·秦觀《江城子》)、
“一絲楊柳千絲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樓》)、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村居》)、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處處住蘭橈?!保ㄇ濉べM軒《夢香詞》)等等。
詠柳喻人佳作:
詠柳喻人,令人拍案叫絕的當推李商隱的《贈柳》: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全詩八句,純用白描的手法,全詩不著一個“柳”字,而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的宛若一個多情的倩影。詠柳實則詠人,詩人對柳的愛憐也就是對人的依戀和思念。
清代詩人厲鶚的《楊柳枝詞》也堪稱詠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籠煙帶雨漸氤氳。
柔黃愿借為金縷,繡出相思寄與君。
此詩寫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籠煙帶雨的柔美的楊柳,正是相思纏綿綿少女的絕妙寫照。
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里的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
是以柳比喻女子,對女子容顏嬌美形容的絕句;
宋代詩人張先的
“細柳諸好處,人人道柳身”
也不失為這類詩詞中的佳作。世人常以“柳葉眉”、“柳腰身”、“楊柳腰”來比喻女人們的千姿百媚。
宋代詞人王觀的詠柳詞:
銅駝陌上新正後,第一風流除是柳。
勾牽春事不如梅,斷送離人強似酒。
東君有意偏撋就,慣得腰肢真?zhèn)€瘦。
阿誰道你不思量,因甚眉頭長恁皺。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清麗自然的筆調(diào),借柳喻人。通過對柳的特性的描繪,塑造了一個風流、多情、柔美的麗人形象。寄寓了詩人對于身為下賤、心性美麗的風塵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贊美。
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寫道: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愛人柳直荀烈士;“驕楊”指的是詩人的夫人楊開慧烈士。一語雙關(guān),甚是巧妙。
折柳送別佳作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楊柳折盡花飛盡,借問行有歸不歸。”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
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李商隱的這首《離亭賦得折楊柳》屬于詠柳送別的代表作品。詩人對于離別的無可奈何,只能暫時憑借杯酒來驅(qū)遣離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體。除了死亡沒有比分別更痛苦的了,春風就不要吝嗇那長長的柳條,讓分別的人們盡情地攀折吧!面對楊柳依依,枝條曼舞,一派多情難舍之狀,友人去要分別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北朝樂府《橫吹曲·折楊柳枝》)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樂府·塞下曲》)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唐·王之渙《涼州詞》)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唐·戴叔倫《堤上柳》)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唐·劉禹錫《楊柳枝》)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唐·施肩吾《折楊柳》)
唐代詩人雍裕之的《江邊柳》則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詠柳詩
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唐·白居易《楊柳枝詞》)
絆惹春風別有情, 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 餓損纖腰學不成。
(唐*唐彥謙《垂柳》)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保ㄋ巍俏挠ⅰ讹L如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