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歐陽修與北宋文風(fēng)變革
北宋仁宗朝,與政治革新相呼應(yīng),同時與學(xué)術(shù)文化的轉(zhuǎn)型相同步,文學(xué)的發(fā)展也出現(xiàn)了重大的轉(zhuǎn)變。倡導(dǎo)和推動文學(xué)風(fēng)尚變革的關(guān)鍵人物是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晚年號六一居士,并向人解釋所謂“六一”就是藏書一萬卷,收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他老翁一個。
歐陽修博學(xué)多才,在學(xué)術(shù)上是少見的通人,精通許多領(lǐng)域,且都有卓著成就。蘇軾《歐陽文忠公集·居士集序》稱贊說:“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紀(jì)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北宋慶歷前后學(xué)術(shù)界的疑經(jīng)、疑古思潮,為建立新型的學(xué)術(shù)文化奠定了基礎(chǔ),歐陽修就是這一思潮的重要代表。在史學(xué)方面,他和宋祁一起著有《新唐書》,獨自編著有《新五代史》,還著有《集古錄跋尾》,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的金石考古學(xué)著作,他的《六一詩話》則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評論的“詩話”形式。從他的《洛陽牡丹記》、《硯譜》和多種筆記中,還可看出他對園藝和書畫藝術(shù)的熱愛和精通??傊瑲W陽修在古代文化史上,在許多領(lǐng)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北宋仁宗朝的文學(xué)風(fēng)尚變革中,歐陽修的重要貢獻(xiàn)首先是在古文領(lǐng)域確立了時代新文風(fēng)的地位。
穆修
在宋初柳開、王禹偁之后,大致在真宗朝后期到仁宗朝天圣年間,還有穆修大力提倡古文,主張繼承韓愈古文的傳統(tǒng)。但在當(dāng)時駢偶時文盛行的情況下,響應(yīng)的人不多。
穆修文章風(fēng)格比較平實,但不免生硬之病。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往歲士人,多尚對偶為文。穆修、張景輩始為平文,當(dāng)時謂之古文。穆、張同時造朝,待旦于東華門外,方論文次,適見有奔馬踐死一犬。二人各記其事,以較工拙。穆修曰:'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有犬死奔馬之下。’時文體新變,二人之語皆拙澀,當(dāng)時已謂之工,傳之至今。”
《宋史·穆修傳》:“自五代文弊,國初,柳開始為古文,其后,楊億、劉筠尚聲偶之辭,天下學(xué)者靡然從之,修于是時獨以古文稱,蘇舜欽兄弟多從之游,修雖窮死,然一時士大夫稱能文者必曰穆參軍。”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人,天圣八年進(jìn)士。宋代儒學(xué)早期三先生之一。他繼承宋初柳開重道輕文的復(fù)古主張,強(qiáng)調(diào)恢復(fù)周公孔孟到韓愈的道統(tǒng),指斥西昆體是“窮妍極態(tài),綴風(fēng)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刓鎪圣人之經(jīng),破碎圣人之言,離析圣人之意,蠹傷圣人之道。”(《怪說》)可見他批評西昆體的出發(fā)點是“衛(wèi)道”,要防止浮華文風(fēng)對道統(tǒng)的破壞。這種尖銳的觀點使西昆體文風(fēng)受到打擊,對古文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慶歷二年(1042),石介被任為國子監(jiān)直講,聲望日高,名聲也越來越大,其觀點在太學(xué)生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所謂“太學(xué)體”文風(fēng),“太學(xué)體”以險怪晦澀為特色,與浮艷的西昆體時文成為兩個極端。“太學(xué)體”古文很快風(fēng)行,成為新的“時文”。
慶歷六年(1046),張方平在知貢舉,上疏說:“爾來文章,日失其舊,各出新意,相勝為奇,至太學(xué)盛建,而講官石介益加崇長,因其好尚,寖以成風(fēng)。以怪誕詆訕為高,以流蕩猥瑣為贍,逾越繩墨,惑誤后學(xué)。”
扭轉(zhuǎn)“太學(xué)體”古文的不良風(fēng)氣,成為歐陽修等人革新文風(fēng)的一個重要任務(wù)。
歐陽修等人改革文風(fēng),一方面是面對西昆體時文,以散體古文取代駢偶文,另一方面主要是糾正“太學(xué)體”的歪風(fēng),以平易通達(dá)的古文取代險怪生澀的“太學(xué)體”古文。
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利用主持科舉考試的機(jī)會,提倡平易樸實的新文風(fēng),“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xué)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轍黜”。“太學(xué)體”文風(fēng)受到沉重打擊,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宋史》本傳說:“場屋之習(xí),從是遂變。”
歐陽修的文學(xué)思想
第一,關(guān)于文與道的關(guān)系,他強(qiáng)調(diào)文的根本是道德修養(yǎng)。文章是道德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而不只是載道的工具。
《答吳充秀才書》:“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
《答祖擇之書》說:“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fā)為文者輝光。”
《與張秀才第二書》:“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可以“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第二,關(guān)于文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guān)系,他與王禹偁、范仲淹相似,而且更為明確地主張文章要指陳時弊,要面對現(xiàn)實而不能架空高論?!杜c黃校書許文章書》主張文章要“中于時病而不為空言。”《答吳充秀才書》還指出“棄百事不關(guān)于心”者寫不出好文章,也就是說文學(xué)寫作應(yīng)該關(guān)心人生百事。
第三,在古文的語言風(fēng)格方面,他主張平易自然,而反對故作古奧生硬晦澀之語。主張“其言易明而可行”,最反對“誕者之言”(《與張秀才第二書》)。他曾在慶歷六年指教曾鞏作文,并通過曾鞏轉(zhuǎn)告王安石說:“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引)
第二節(jié) 歐陽修的散文創(chuàng)作
歐陽修的古文內(nèi)容豐富,體裁多樣,在文體的運(yùn)用上繼承了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傳統(tǒng),同時又有新的創(chuàng)造,無論是論辯、記敘、贈序、書簡、序跋、筆記、散文賦,還是墓志、祭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吳充《歐陽文忠公行狀》:“文備眾體,變化開闔,因物命意,各極其工。其得意處,雖退之未能過。”
一,歐陽修史論和政論
史論文主要是他的歷史著作中的序論等,名篇如《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一行傳序》、《五代史宦者傳序》等。
政論文多是針對現(xiàn)實的政治問題而作,名篇如《朋黨論》、《與高司諫書》等。
《五代史伶官傳序》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蒼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jì);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jìn)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稌吩唬?/span>“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xiàn)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xiàn)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注釋
四兇:《書·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span>
八元:八愷《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 仲容、叔達(dá),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 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span>
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皆舜臣?!渡袝に吹洹份d,皋陶作士,掌司法;夔典樂;稷主后稷,掌農(nóng)事;契作司徒,掌教育。
二,歐陽修的記敘文
歐陽修的記敘文文風(fēng)平易暢達(dá),筆端富于感情。名篇有《瀧岡阡表》、《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有美堂記》、 《相州晝錦堂記》、《峴山亭記》等。
“記”一類的文章是歐文中藝術(shù)性最高的部分,包括山水記、亭園樓閣記以及記物、記事的一些文章。以《醉翁亭記》為代表。
《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與梅堯臣書》:
某此愈久愈樂,不獨為學(xué)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適而已,小邦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
三,抒情文和筆記文
歐陽修各體文章都有明顯的抒情意味。即使議論文如《五代史伶官傳序》、記敘文如《瀧岡阡表》等,也有強(qiáng)烈的感情色彩。筆端富于感情,正是歐陽修文章的重要特點。這一特點在歐陽修一些以抒情為主的文章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如、 《祭資政范公文》、《祭石曼卿文》、《祭尹師魯文》、《祭蘇子美文》、 《蘇氏文集序》、《梅堯臣詩集序》、《釋秘演詩集序》等。這些文章,或表現(xiàn)親情,或抒發(fā)友情,或?qū)τ讶说娜似凡湃A表示真誠的贊揚(yáng),或為其懷才不遇、生活坎坷而慨嘆,富于真情實感。
祭石曼卿文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jǐn)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fù)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產(chǎn)靈芝而九莖。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fēng)凄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此自古圣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凄愴,不覺臨風(fēng)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饗。
此外,賦體文也是突出體現(xiàn)歐陽修文章抒情特色的一類文體,名作如《秋聲賦》,這是宋代文賦的開山之作。文章采用對話方式,與童子問答。藝術(shù)上講究排比、鋪張,注重音韻效果,但寫得靈活流暢,自由飄灑,擺脫了一般賦體文的板重堆砌的毛病,強(qiáng)化了賦體文的抒情說理的色彩,變古賦為清新活潑的文賦,為賦的發(fā)展開辟了新路。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span>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fù)u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歐陽修的筆記文也有很高成就。宋代筆記寫作風(fēng)氣大盛,歐陽修是重要的開拓者和推動者。
歐陽修筆記文的特點
1,作品多,隨手紀(jì)錄,隨筆揮灑,運(yùn)用廣泛,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筆記體文集?!读辉娫挕烽_創(chuàng)古代詩學(xué)的詩話體著作形式,但就文體而言,則是屬于筆記文體。
2,內(nèi)容廣泛,歷史掌故、政治事件、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藝術(shù)、詩文評論、文人逸事、各種傳聞、生活瑣事、博物知識等等,無所不記。許多記載都是歷史研究、文化研究和文學(xué)研究的重要資料。
如《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fēng)習(xí)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都很有價值。
3,除了史料價值之外,許多段落文章不拘一格,文筆簡潔 ,議論平實,敘述生動,富有情趣,描摹細(xì)節(jié),刻畫人物,意趣盎然,又是很好的小品文章。
《歸田錄》卷一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yù)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fēng),吹之不百年,當(dāng)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yù)都料為法。有《木經(jīng)》三卷行于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余歲,每臥,則交手于胸為結(jié)構(gòu)狀,如此逾年,撰成《木經(jīng)》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歸田錄》卷一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我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歸田錄》卷二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yuǎn)近,其篤學(xué)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歐陽修《歸田錄》卷二
石曼卿磊落奇才,知名當(dāng)世,氣貌雄偉,飲酒過人。有劉潛者,亦志義之士也,常與曼卿為酒敵。聞京師沙行王氏新開酒樓,遂往造焉,對飲終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所飲過多,非常人之量,以為異人,稍獻(xiàn)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謹(jǐn)。二人飲啖自若,傲然不顧,至夕殊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傳: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久之乃知劉、石也。
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書》
執(zhí)事之文,紆余委備,往復(fù)百折,而條達(dá)疏暢,無所間斷,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tài)。
第三節(jié) 慶歷詩壇新風(fēng)
一,歐陽修的詩歌
歐陽修《梅堯臣詩集序》:“凡士之蘊(yùn)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fēng)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食糟民》:
“嗟彼官吏者,其職稱長民。衣食不蠶耕,所學(xué)義與仁。仁當(dāng)養(yǎng)人義適宜,言可聞達(dá)力可施。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饑。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zé),我責(zé)何由逃!” (節(jié)錄)
《重讀徂徠集》:
“我欲哭石子,夜開徂徠編,開編未及讀,涕泗已漣漣。……孔孟困一生,毀逐遭百端,后世茍不公,至今無圣賢。所以忠義士,恃此死不難。”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nèi)翰》
故鄉(xiāng)飛鳥尚啁啾,
何況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
翠崖遺跡為誰留。
玉顏自古為身累,
肉食何人與國謀。
行路至今空嘆息,
巖花澗草自春秋。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八《唐崇徽公主手痕詩》云:“右崇徽手痕詩,李山甫撰。崇徽公主者,仆固懷恩女也。……大歷四年,始以懷恩幼女為崇徽公主,又嫁回紇,即此也。” 。
《盤車圖》
淺山嶙嶙,亂石矗矗,山石磽聱車碌碌。山勢盤斜隨澗谷,側(cè)轍傾轅如欲覆;出乎兩崖之隘口,忽見百里之平陸。坡長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楊褒忍饑官太學(xué),得錢買此才盈幅。愛其樹老石硬,山回路轉(zhuǎn),高下曲直,橫斜隱見,妍媸向背各有態(tài),遠(yuǎn)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有數(shù)家筆,畫古傳多名姓失。後來見者知謂誰,乞詩梅老聊稱述。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乃知楊生真好奇,此畫此詩兼有之。樂能自足乃為富,豈必金玉名高貲。朝看畫,暮讀詩,楊生得此可不饑。
《晚泊岳陽》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fēng)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fā)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罇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fā)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xiāng)物態(tài)與人殊,惟有東風(fēng)舊相識。
《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
非鄉(xiāng)況復(fù)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蔡絛《西清詩話》:歐公“天分既高,而于古人無所不熟,故能具體百氏,自成一家”。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三:“歐公作詩,蓋欲自出胸臆,不肯蹈襲前人。”
二,梅堯臣與蘇舜欽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世稱宛陵(宣城古名)先生。宋仁宗天圣年間以蔭補(bǔ)太廟齋郎,歷任河南主簿,知襄城縣等?;实v三年(1051)賜同進(jìn)士出身,嘉祐元年(1056)任國子監(jiān)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世稱梅都官。
《猛虎行》
山木暮蒼蒼,風(fēng)凄茆葉黃。有虎始離穴,熊羆安敢當(dāng)。
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铓,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
不貪犬與豕,不窺藩與墻,當(dāng)途食人肉,所獲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為不祥。麋鹿豈非命,其類寧不傷;
滿野設(shè)罝網(wǎng),競以充圓方。而欲我無殺,奈何饑餒腸。”
《魯山山行》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小村》
淮闊洲多忽有村,棘籬疏敗謾為門。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
《書 哀》
天既喪我妻,又復(fù)喪我子。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拊膺當(dāng)問誰,憔悴鑒中鬼。
蘇舜欽(1008-1049)字子美,原籍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生于汴京(今河南開封)。景祐元年(1034)進(jìn)士,歷任蒙城縣令等職,以范仲淹薦任集賢校理、監(jiān)進(jìn)奏院。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于慶歷四年(1044)被政敵借進(jìn)奏院事件誣陷,受到削職為民的處分,寓居蘇州滄浪亭。四年后病卒。
《吾 聞》
吾聞壯士懷,恥與歲時沒。出必鑿兇門,死必填塞窟。
風(fēng)生玉帳上,令下厚地裂。百萬呼吸間,勝勢一言決。
馬躍踐胡腸,士渴飲胡血。腥膻屏除盡,定不存種孽。
予生雖儒家,氣欲吞逆羯。斯時不見用,感嘆腸胃熱。
晝臥書冊中,夢過玉關(guān)北。
《淮中風(fēng)浪》
春風(fēng)如怒虎,掀浪沃斜暉。
天闊云相亂,汀遙鷺共飛。
冥冥走陰氣,凜凜挫陽威。
難息人間險,臨流涕一揮。
《宿華嚴(yán)寺與友生會話》
危構(gòu)岧嶤出太虛,坐看斜日墮平蕪。
白煙覆地澄江闊,皎月當(dāng)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來竹閣,青燈寂寞照吟軀。
老僧怪我何為者,說盡興亡涕淚俱。
《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夏 意》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獨步游滄浪亭》
花枝低欹草色齊,不可騎入步是宜。時時攜酒只獨往,醉倒唯有春風(fēng)知。
歐陽修對梅堯臣、蘇舜欽的評價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態(tài)。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歐陽修《六一詩話》:“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yuǎn)閑淡為意。”
石延年(994-1041)
石延年,字曼卿,又字安仁。累舉進(jìn)士不中。真宗選三舉進(jìn)士不中者授三班奉職,他就任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天圣四年(1026)知金鄉(xiāng)縣(今屬山東)。后通判乾寧軍、永靜軍,充館閣校勘,遷大理寺丞。以太子中允、秘閣校理卒于汴京。
石延年是當(dāng)時眾口贊譽(yù)的“奇才”。性格豪放,讀書不治章句,慕古人奇節(jié)偉行,好飲酒任氣。做人有唐代李白的遺風(fēng),其詩在當(dāng)時也很著名。早在真宗末年,西昆體盛行之時,他就和穆修一起以古道自任,提倡古文歌詩,追求一種新的文風(fēng)和詩風(fēng),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范仲淹、歐陽修、蘇舜欽等都特別推崇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
蘇舜欽說他作詩是“以勁語蟠泊”,“氣橫意舉,灑落章句之外”(見《石曼卿詩集序》);范仲淹說其詩“氣雄而奇”(《竹莊詩話》引);朱熹則說是“極雄豪而縝密方嚴(yán)”(《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
《叢菊》:“風(fēng)勁香逾遠(yuǎn),天寒色更鮮。”
《籌筆驛》:“意中流水遠(yuǎn),愁外舊山青。”
《金鄉(xiāng)張氏園亭》:“樂意相關(guān)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這些詩,從藝術(shù)上看完全不同于白體、晚唐體和西昆體,而為后來詩人開示了一種新的藝術(shù)途徑,所以歐陽修等人推崇他,并非出于偶然。
古松
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干。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fēng)雨寒。蒼蘚靜緣離石上,絲蘿高附入云端。報言帝室掄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代意寄師魯
十年一夢花空委,依舊山河損桃李。雁聲北去燕西飛,高樓日日春風(fēng)里。眉黛石州山對起,嬌波淚落妝如洗。汾河不斷天南流,天色無情淡如水。
三,慶歷詩壇新風(fēng)
經(jīng)過歐、梅、蘇等人的努力,慶歷詩歌終于沖破了片面模仿唐詩的藩籬,從宋初詩風(fēng)的局限中擺脫出來,初步奠定了體現(xiàn)新時代士人群體精神風(fēng)貌和文化趣味的新詩風(fēng)。
第四節(jié) 曾鞏和王安石
歐陽修倡導(dǎo)詩風(fēng)和文風(fēng)變革,提攜并扶植了一批文學(xué)后進(jìn),如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等,他們連同歐陽修本人,在古文方面與韓愈、柳宗元齊名,被后人合稱“唐宋八大家”。
曾鞏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進(jìn)士,曾任館閣??薄⒓t校理,累官至中書舍人。他以古文著名,在宋代古文家中,曾鞏文章風(fēng)格與歐陽修最為接近,但成就則不及歐文。他以議論和記敘性文體見長,議論文見解平正,思致周詳,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記敘文條理清晰,文字委曲舒緩,風(fēng)格典正古雅。名作《墨池記》以議論融入記文的寫作,最能代表他的風(fēng)格。
曾鞏亦有詩歌傳世,絕句輕快流利,較有特點。
《西樓》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fēng)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jìn)士。王安石年輕時即有大志,后受宋神宗重用,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推行新政。熙寧九年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后改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
王安石古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長于議論,文風(fēng)果斷、利落 ,有“老吏斷獄”之評。
王安石詩也有很高成就,是北宋詩歌四大家之一。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北 山》
北山輸綠漲橫陂,
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xì)數(shù)落花因坐久,
緩尋芳草得歸遲。
《杏花》
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
俯窺嬌嬈杏,未覺身勝影。
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
怊悵有微波,殘妝壞難整。
劉敞(1019—1068)
《微雨登城》
雨映寒空半有無,
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
一片江南水墨圖。
俞紫芝(?—1086)
《宿蔣山棲霞寺》
獨坐清談久亦勞,
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喚不起,
猛虎一聲山月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