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3
一、病史與診療經(jīng)過
患者王某某,女性,66歲。
2008年12月9日初診。反復午后低熱兩月余?;颊呙坑谖绾笞杂X發(fā)熱,測體溫37.5℃,午后熱甚,夜熱早涼,胸悶、脘痞,咳嗽,咯少量白痰。舌質(zhì)紅,苔黃微膩,脈細滑。
處方:
藿香10g 佩蘭10g 生薏仁15g 白蔻仁6g
杏仁9g 茵陳15g 青蒿15g 青皮6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薄荷6g 淡竹葉10g
柴胡10g 黃芩10g 枳殼10g
7劑,水煎服,日一劑,分2次溫服。
2008年12月16日二診。患者服藥后自覺身熱明顯減輕,仍胸悶脘痞,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脈細滑。
處方:
藿香10g 佩蘭10g 生薏仁15g 白蔻仁6g
杏仁9g 生白術(shù)15g 青蒿15g 厚樸3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淡竹葉10g 枳殼10g
柴胡10g 黃芩10g
7劑,水煎服,日一劑,分2次溫服。
二、分析與討論
患者午后發(fā)熱,身熱不揚,夜熱早涼,狀若陰虛內(nèi)熱之證,但四診合參,乃濕熱郁遏少陽三焦,濕遏衛(wèi)氣,內(nèi)外合邪,濕熱困脾所致。薛生白《濕熱病篇》有云:“太陰內(nèi)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nèi)外相引……”,患者年老體弱,痰濕內(nèi)生,冬季感受寒濕之邪,內(nèi)外合邪,郁而不解,致濕熱郁蒸氣分,故發(fā)熱;濕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難以驟化,與熱相合,膠著難解,故低熱長期不解;濕阻中焦,氣機升降失常,肺失宣肅,故咳嗽,咯少量白痰。治療當以宣氣化濕,清利濕熱,正如吳鞠通《溫病條辨》所說:“徒清熱則濕不退,徒祛濕則熱愈熾”,方選三仁湯加減。方中以三仁湯宣上暢中滲下,行氣化濕,滲利濕熱;加藿香,佩蘭芳香宣透,使表里之濕內(nèi)外分解;柴胡,黃芩取小柴胡湯之義,調(diào)暢少陽樞機;茵陳清利濕熱;薄荷,竹葉透邪外出,以辛涼之品開泄郁閉,舒暢氣機,使邪有外達之路;枳殼,青皮,郁金調(diào)暢脾胃、肝膽之樞機,恢復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石菖蒲辛溫芳香,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
病案4
一、病史與診療經(jīng)過
一、病史與診療經(jīng)過
劉某某,女性,24歲。
2010年12月24日初診?;颊咧髟V低熱二周?;颊叨芮霸懈邿幔罡唧w溫39℃,經(jīng)抗生素治療高熱已減,但低熱不退,喘息,咳嗽,痰白,口干口渴,夜間汗出。舌紅,苔薄,脈細。
處方:
生黃芪15g 銀花15g 野菊花10g 桑葉15g
紫菀10g 冬花10g 前胡10g 白前10g
南沙參15g 桔梗6g 天花粉10g 麥冬10g
炙杷葉10g 生石膏先30g 浙貝母10g 生甘草6g
7付,水煎服,日一劑。
2011年1月7日二診?;颊叻幒蟮蜔嵋淹?,仍胸悶,咳嗽,痰黃黏,不易咳出,咳引胸痛,咽干口渴。舌紅,苔白,脈細滑。
處方:
鮮蘆根30g 生苡仁30g 黃芩10g 金蕎麥15g
連翹10g 瓜蔞皮15g 浙貝母10g 桔梗6g
前胡10g 白前10g 紫苑10g 天竺黃10g
南沙參15g 白花蛇舌草20g
14付,水煎服,日一劑。
2011年1月21日三診?;颊咭恢軄韽陀值蜔幔w溫37.2℃,惡寒,周身酸楚,胸悶,咽癢,口渴喜飲,痰量減少,胃脹。舌紅苔白,脈細數(shù)。
處方:
鮮蘆根30g 生苡仁30g 黃芩10g 金蕎麥15g
連翹10g 柴胡10g 浙貝母10g 桔梗6g
前胡10g 荊芥10g 紫菀10g 天竺黃10g
薄荷6g后下 白花蛇舌草20g
14付,水煎服,日一劑。
二、分析與討論
該患者初起為高熱,經(jīng)抗生素治療后高熱緩解,但低熱不退,乃氣陰兩虛,熱毒蘊結(jié)不解而致;肺氣不宣,則咳嗽,咳痰;治用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之法。方用生黃芪、南沙參、天花粉、麥冬益氣養(yǎng)陰;配伍金銀花、野菊花、桑葉清熱解毒,透邪外出;佐以紫菀、冬花、前胡、白前、浙貝母、炙杷葉宣肺止咳化痰,合方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扶正以祛邪。二診時發(fā)熱已退,但仍咳嗽痰黃,口渴,舌紅,乃肺熱未清,治以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方用千金葦莖湯加味,以清化肺中痰熱。三診時患者復又發(fā)熱,乃復感風寒外邪所致,故加用柴胡、荊芥、薄荷疏風解表以透邪外出。
作者:朱西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