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卷帙浩繁的育兒書籍中精心挑選出15本好書,內(nèi)容覆蓋全年齡段,既有國內(nèi)外前沿家庭教育理念,又有可吸收易操作的實踐方法,由家庭教育講師傾情領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家庭,提升為人父母的智慧和能力。
領讀人:梁妍
兒童自控力養(yǎng)成課認證講師
《婚姻與家庭》專欄作者
5歲女孩的媽媽
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百日讀書。我是這次的領讀人,梁妍。
今天,我要為大家解讀的書籍叫做《全腦教養(yǎng)法-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的體溫一旦高于37度就意味著發(fā)燒;如果孩子摔倒,我們也能觀察到孩子膝蓋的傷口需要處理。
但是,我們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了解多少呢?
《全腦教養(yǎng)法》
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
大腦幾乎在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中的每一個重要的方面都發(fā)揮著核心作用-遵守紀律、制定決策、培養(yǎng)自我意識、提高學習能力、發(fā)展人際關系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的是孩子無理取鬧、缺乏自控力、不夠?qū)W⒌鹊缺硐螅谶@背后卻隱藏著的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我們不了解或者忽視的。那我們應該如何抓住這些核心教育問題,幫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呢?
本書的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是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yī)學博士、加州洛杉磯分校精神病臨床教授,另一位作者蒂娜·佩恩·布萊森是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孩子的大腦是由父母及養(yǎng)育人帶給他們的感受和經(jīng)歷所塑造的。
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天與孩子的相處,我們在養(yǎng)育中做出的一個個選擇,都在潛移默化“雕刻”著孩子的大腦,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以及未來生活的幸福程度。用“發(fā)展式教育”的眼光看待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與困擾其實正是養(yǎng)育孩子的“成長時刻”。
通過讀這本書,一方面能夠讓我們了解孩子的大腦怎樣運作,更加理性的看待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狀況”;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整合自己的思路與情緒,讓育兒之路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愉快。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書中的3個要點:
{ 第一點}
整合左腦和右腦,幫助孩子改善情緒
我們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人的左右腦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比如左腦熱愛并渴望秩序,是邏輯的、語言的、求實的;而右腦不關心細節(jié)和秩序,是情感的、非語言的、經(jīng)驗化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左右腦的不同分工會如何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表達呢?
你有沒有遇到過孩子毫不講理、邏輯混亂的跟你發(fā)脾氣的時候,不管你怎么勸導、安慰都不管用,最后你無奈地對孩子大吼大叫,只能讓爭吵進一步升級!心里又氣又沒轍,為什么孩子就是聽不懂我說的話呢?
實際上,這是因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占主導地位。他們還沒有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感受的能力,完全活在當下。當孩子煩躁時,分析、邏輯往往不起作用,因為孩子的右腦更直接地與身體感覺以及大腦底部相連,二者共同創(chuàng)造了情緒,也造就了孩子第一時間的表現(xiàn)。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大腦與我們發(fā)育程度不同。此刻,孩子陷入了右腦模式,我們要像一個工程師一樣,先從孩子的右腦接入,搭建起鏈接左右腦的橋梁,拉著孩子的手,帶孩子走到左腦模式中。
我們可以使用“聆聽與關注”等方法,先是回應孩子右腦的情感需求,跟孩子進行“感同身受”的情感聯(lián)結,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然后再嘗試解決問題,只有將孩子引導到左腦的思考模式,情緒平穩(wěn)后,才是交流講理的好時機。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孩子養(yǎng)的小金魚死了,正在傷心的嚎啕大哭,爸爸過去安慰孩子說:別哭了,我再給你買一條。孩子不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大聲叫起來:我不要!我就要我原來那條小金魚!爸爸又困惑又生氣:你這孩子怎么這樣?都說了給你買,你還想怎么樣?
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孩子到底想怎么樣呢?小金魚死了,孩子傷心的感受,期望被看到;孩子也許是第一次經(jīng)歷生命的逝去,一時還搞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這些都盤旋在孩子的腦海中,等待父母幫助他們整合。
爸爸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先連接孩子的右腦:我看到你很傷心,小金魚是你的朋友,我知道你很喜歡它。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被理解了,情緒會慢慢緩和,開啟和你的交流:是的,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真不希望發(fā)生這樣的事。一旦孩子開始交流,就已經(jīng)走上了父母搭建的橋梁,走向可以對話的左腦模式。
生活中,讓我們感到困惑的孩子行為并不少見,在這些時刻不要著急,運用整合左右腦的方式,我們不僅可以化解當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塑造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
{第二點}
整合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大腦的發(fā)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直到25歲左右我們的大腦才能發(fā)育成熟。作者引用了上層大腦與下層大腦的概念,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為什么孩子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
下層大腦包括腦干和邊緣區(qū)域,這是人類比較原始的腦區(qū),負責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呼吸、眨眼,還有一些原始的沖動和反應,比如攻擊、躲避、憤怒、恐懼等等。
上層大腦則要先進很多,它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而不斷發(fā)育成熟的。上層大腦中的主要部分,前額葉皮層,負責高級分析思維能力,比如做決策、控制力、自我認知、共情、道德感等等。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
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jīng)十分發(fā)達,而上層大腦要到一個人二十幾歲時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對于大人來說,當你面對特別氣憤的事情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要你放下手中上癮的手機游戲都是具有難度的事情,需要動用我們成熟的上層大腦的功能。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呢,他們的上層大腦還遠遠沒有“搭建”好,當孩子失控時,實際上是他們需要父母為自己安置一個大腦中的“階梯”,幫助孩子從下層大腦漫步到上層大腦中去。
怎么做呢?為大家舉個例子:我的女兒有一次因為我沒有給她買那櫥窗中的粉色氣球而憤憤不平、情緒激動,我知道下層大腦正在向她發(fā)出指令:不管怎么樣我就是想要,我要攻擊你!直到我得到為止!如果這個時候,我用激烈的方式回擊孩子,后果就是讓孩子不斷重復使用下層大腦的思維模式。
我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選擇,我選擇引導女兒用精確而具體的詞匯描述自己的感覺,以此來調(diào)動孩子的上層大腦?!澳闶遣皇且驗槲覜]有給你買那粉色氣球而生氣?”孩子聽到媽媽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找到了情緒的出口。接著我引導孩子去思考解決辦法,“那個氣球是非賣品,如果你想繼續(xù)生氣也可以,但是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一起想個辦法解決?!?/p>
一旦孩子說出“我們還能怎么辦呢?” 這個時刻,就是孩子上層大腦開始起作用了,這時就可以跟孩子溝通商討問題了,這在幾秒前還是做不到的!在生活中,我們幫助孩子學習考慮恰當?shù)男袨楹秃蠊紤]別人的感受和需求,這些都源于我們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孩子的上層大腦,而不是觸發(fā)孩子的下層大腦。
{ 第三點 }
整合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
給孩子建立完整地心理拼圖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吧,比如突然傳來的一首歌,讓你回想起高中時光;或者熟悉的飯菜味道將你的思緒帶回家鄉(xiāng)。這就是記憶的本質(zhì)——聯(lián)想。當我們經(jīng)歷某種體驗時,我們大腦中的神經(jīng)元會“開火”,即電信號激活。這些一起開火的神經(jīng)元會造成聯(lián)想,那么,當我們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體驗時,大腦就會自動連接到對應的記憶。
為什么要了解記憶的原理呢?我們的記憶中并非每件事都是能夠回想起來的“外顯記憶”,或者說是受意識控制的記憶。比如當你和孩子玩看圖片說單詞的游戲,孩子需要有意識的去回憶這個動物的英文叫什么,這就是外顯記憶在發(fā)揮作用。
還有很多不被察覺的“內(nèi)隱記憶”,也就是過去經(jīng)驗對孩子當前活動的一種無意識的影響,也可以稱為自動的、無意識的記憶。比如每次你和孩子玩看圖片說單詞的游戲時都放著輕快的音樂,以后當孩子聽到這個音樂的時候,就會無意識地想到和媽媽玩的這個游戲。
幫助孩子整合外顯和內(nèi)隱這兩種記憶,可以讓孩子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采用給孩子講故事、角色游戲、情境游戲等方式,幫助孩子把大腦中零散的拼圖拼湊到一起,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從何而來,以便更好地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比如說,一個小女孩非常怕狗,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后來爸爸告訴她,她小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條大狗對他狂吠不止。通過整合記憶,孩子明白了自己害怕的感覺是有來由的,慢慢開始明白,自己怕的是原來那只狗,而不是眼前的狗。
父母幫助孩子將內(nèi)隱記憶外顯化,孩子就把腦海中拼圖碎片拼在一起了,而不再是被過去的恐懼、悲傷等等感受淹沒,他們會變得更勇敢、更鎮(zhèn)定。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有兩個章節(jié)分別介紹了如何幫助孩子整合自我、如何幫助孩子整合自我與他人的內(nèi)容,并且在每一部分內(nèi)容都附上了相應的策略方法。在最后的附錄中,作者更是為我們詳細列出了各年齡段兒童全腦教養(yǎng)指南,值得每一位父母開卷閱讀。
{ 最后,我想為大家分享}
書中給我觸動最深的教育理念
想象一條寧靜的河流穿過鄉(xiāng)間,這就是你的幸福之河。每當乘坐獨木舟安靜地在水里游蕩,你就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不過,你不能離河岸太近,河的左岸代表混亂,你會感到失控,河的右岸代表刻板,和失控相反,刻板是指強行控制周圍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而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就是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在一條“幸福之河”的中央。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混亂和刻板幾乎充滿了日常生活,那些令你費解和為難的狀況實際上沒什么大不了,都是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好機會”。了解孩子大腦的整合程度,為他們提供適時的幫助,孩子將展現(xiàn)出一個心理和情緒健康的人的品質(zhì):那就是靈活、適應性強、情緒穩(wěn)定、能夠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教會孩子良好的思維模式,就是幫助孩子從小就能父母的身上學到,如何在幸福之河中駕馭自己的人生之舟。
第四期“智慧父母獎”
名單出爐
感謝第三期“智慧父母獎”獲得者,為我們評選出第四期“智慧父母”獎,還貼心地給出了他們的獲獎原因~雖然名額有限,只能給予三位參與者,但每位家長的日記,都透露著對孩子濃濃的愛。
獲獎名單如下:
最初的夢想
幸福的人
上善若水
獲獎原因:父母溫和而堅定的堅持說"不",讓孩子學會了規(guī)則。父母自己的修行和成長,是孩子成長最有營養(yǎng)的土壤。作為父母,愿意為了孩子的成長,修身養(yǎng)性,學習做最好的父母,值得我們學習?。ǖ谌讷@獎者“李運巧”評)
獲獎原因:一個特別用心的媽媽,用她的智慧和溫情,告訴孩子:夢想,唯有和勤奮作伴,才能如虎添翼!(第三期獲獎者“李運巧”評)
獲獎原因:父母的懷抱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港灣,父母的鼓勵安慰永遠是孩子心目中的陽光,父母的堅定,冷靜和沉著永遠是孩子的鎮(zhèn)定劑,祝愿你和孩子一路披荊斬棘,高奏凱歌(第三期獲獎者“姿”評)
領獎方式
中獎的家長
我們將盡快安排發(fā)出禮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