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花
前期色調與嘉慶時期相近,藍色雖不甚鮮亮,卻淡雅宜人,呈色較穩(wěn)定,無凝聚斑點和暈散現(xiàn)象。后期的青花色調,有的不夠深沉而有漂浮感,這是由于胎質疏松與釉面結合不緊密所致。
二、釉里紅
此時常見繪團鳳紋的碗,釉面不平,呈波浪狀,色調淺淡而不勻。
三、五彩
有承襲前朝舊制的撇口式五彩龍鳳碗,還有單一的月令花卉杯,一直沿襲至清末宣統(tǒng)時期,規(guī)格、紋飾各朝均同。
四、粉彩
彩料色澤不及乾隆時鮮艷,色地彩色較濃,一般彩色淺淡,繪畫因襲傳統(tǒng)的紋樣,圖案呆滯,人物有形無神。但有姓名小傳的“無雙譜”人物及草蟲圖案等,繪得頗為精細,民窯中亦有精品。
五、黃釉地粉彩
有琺瑯彩的效果。見有黃釉地紅彩嬰戲百子穿帶方瓶。
六、紅彩
色調紅中泛黑,表面不甚光亮,施彩較薄。多繪纏枝蓮托“喜”字與桃蝠紋飾,圖案板滯。也有的以紅彩為地,留出白色竹子,纏枝菊紋(此為雍正至宣統(tǒng)的傳統(tǒng)品種)。民窯造型品種繁多,釉面多顯波浪紋,繪畫內容以纏枝蓮、三果、花卉、印譜等圖案為主。
七、墨彩
仿效雍正時墨彩,色彩極淡。但其胎釉都顯疏松,不及雍正時細潤緊密,器足處理不規(guī)整。
八、綠彩
清代傳統(tǒng)的綠彩云龍八寶蓋罐,自康熙時開始燒制,乾隆和嘉慶時最為多見;此時仍在燒造,但器型略有差異,不及前時秀美;胎體顯得厚拙,綠色較濃深。道光之后這一品種不再制作。
九、紫彩
道光、咸豐時期,紫彩常大面積地施用于粉彩之中,用于樹木和靈芝等圖案。其色澤與以前的那種茄皮紫色不同,近似藕荷,通常又稱作雪青色。
十、金彩
此時,各種色地飾金彩較為普遍,常能見到在霽藍釉、冬青釉瓶、罐、方格洗上描繪金彩纏枝蓮加“喜”“壽”字等吉祥內容的紋飾,布局繁密,金色不及前時光亮奪目。精致的粉彩紋飾也加繪金彩,還有以金彩涂釉的藍料彩杯。
十一、黃釉綠花
見有繪云龍、桃、鳥、枝花、“壽”字的碗、盤。此為清代歷朝傳統(tǒng)的器物,造型、紋飾胎體一致,唯此時的胎體較厚。
十二、三彩
傳統(tǒng)的黃綠紫三彩器雖仍在制作,但胎質已遠不及康熙時細密堅硬,器壁亦有厚薄不勻的弊病。
十三、仿洋彩
是類似琺瑯彩的粉彩器。代表器物有外壁黃釉地凸花,內心飾粉彩三桃、三果的大碗和黃釉地繪洋蓮紋碗及紅地黃料彩開光碗。
十四、斗彩
色調與乾隆、嘉慶時相仿,略見濃深。器型有墩式碗、折腰碗及一般碗、盤類,與前朝相比,造型明顯笨拙,胎厚釉松。
十五、紅釉
色澤多不及雍正、乾隆時鮮艷明亮,因釉料配制成分比例難以掌握,紅釉器出窯后常泛灰黑色。釉面雖肥厚,但有疏松感。常見器有天球瓶、雙耳瓶、蓋罐、盤、碗類。
十六、黃釉
清代各朝黃釉器的釉面色澤,深淺大體相似,裝飾有光素與暗刻龍紋、團花等,道光時亦然。常見器有獸耳樽、大碗、盤、碗、杯類。清代晚期道光之后幾朝的黃釉器物,在造型上雖略有差異,但主要仍憑款識區(qū)分年代。此時的蛋黃色釉較前略厚。
十七、天藍釉
與乾隆時大體相同,只是胎體笨重,釉面顯厚,器型有三孔葫蘆、方形井字格洗和葵花式平蓋方盒等。
十八、藍釉
道光藍釉器釉面雖然肥厚,但不鮮艷。由于其色澤的濃淡深淺各不相同,釉色的名稱又可細分為霽藍(天青)、淺藍、磚藍。常見器物有天球瓶、象耳方瓶、戟耳瓶、賞瓶及盤、碗類。
十九、冬青釉
釉面肥厚,但不及前時細潤光亮,色澤往往不勻,深色的較為常見。器型有雙耳瓶、月牙耳罐、鼓罐、蓋罐、盤、碗類。
二十、豆青加粉
在素胎上以白粉堆凸起白花紋樣,用青花勾描出紋飾廓線,再整體滿施豆青色釉,乍看雖具有仿康熙、乾隆同類器的效果,但細察便覺胎釉疏松,紋飾運筆纖弱,青花色澤較淺淺淡,白粉部釉面易于破泡。此類三星人、博古方瓶和人物蓋罐等多為民窯器,官窯器少見。
二十一、茶葉末釉
釉質疏松,釉面有細小桔皮紋,不及乾隆時細潤。底足胎釉相接處有乾隆時的小鋸齒紋。傳統(tǒng)的綬帶葫蘆瓶、紙槌瓶,造型較前朝笨拙,胎體厚重。
二十二、仿汝窯
與嘉慶器型相近,但釉面顯厚,開細碎片紋的不多。四方倭角瓶的釉面之中,常有如雪花一樣的斑片,當是火候不足所致。
二十三、仿官釉
造型不及乾隆時秀麗,釉面雖厚,但無縝密感。常見器有貫耳瓶、穿帶瓶、三孔葫蘆、葵口碗等。
二十四、仿歌釉
釉面肥厚松軟并多開片呈灰白色,器型有四方琮式瓶、海棠式瓶、獅耳或象耳方瓶、葵口樽、花盆、水盛、筆洗等。官窯器中除署本朝年款外,還有署“成化年制”和“雍正年制”的款識,也有無款器,器口涂施黑釉的,胎為白色,足部處理較粗。
二十五、仿定釉
胎薄體輕,釉面瑩白光潤。雖為仿定,但不像定窯器,不妨稱之為白釉暗花器。器型有凸花瓶、刻花云龍膽瓶、水盛、印盒之類;底部或篆刻道光官款,或以青花書“洪武年制”、“成化年制”“雍正年制”。
二十六、窯變釉
《清檔》中記載的道光窯變釉,名為鈞釉,實為仿鈞。此時的釉面玻璃質感強,呈紅紫色,仍能出現(xiàn)藍及月白色的垂流條紋。官窯所制傳統(tǒng)的杏圓貫耳穿帶方瓶、云耳瓶和石榴樽等,仍能追步前朝制作水平。
二十七、爐鈞釉
早期的釉面尙能保持前朝的風貌;中期以后的釉面不再出現(xiàn)乾隆時那種藍、綠、月白交錯組成的條紋斑片,而僅有淺綠和藍色中雜以紫色的圓點。見有燈籠樽、水盛、印盒等器。
二十八、雕瓷
是繼乾隆時成就突出的雕塑之后,于嘉慶、道光時出現(xiàn)的獨特新穎的雕塑流派。其刀工細膩,線條流暢,以仿竹雕的竹黃釉器居多;紋飾有山水人物、草蟲花卉等;官窯款識也用刀工雕刻,多署作者姓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