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明成化 青花嬰戲圖三層蓋盒
直徑15厘米
本蓋盒繪嬰戲圖清新可喜,寓意祥瑞。倫敦大英博物館藏一嬰戲圖盌,錄于《MingCeramicsintheBritishMuseum》,倫敦,2001年,圖版62,可資比對。
上海博物館亦藏有一類近三層蓋盒例作,繪飾仕女圖,錄于汪慶正,《青花釉里紅》,香港,1993年,圖版121;另可參考一件景德鎮(zhèn)御器廠遺址出土青花嬰戲圖盌,帶成化年款,曾展于《TheEmperor’sbrokenchina.ReconstructingChenghuaporcelain》,倫敦蘇富比,1995年,編號54。成化遺存且有蓋盒出土,見一青花花鳥紋蓋盒,原應(yīng)為施逗彩,是以采青花勾骨,列于同展,編號9,圖見《皇帝の磁器:新発見の景德鎮(zhèn)官窯》,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shù)館,1995年,編號114(圖二)。另見山水人物雙層盒,斷代正德,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下)》,上海,2000年,圖版52。
來源:W.R.Clarke收藏
HKD 750,000
112清雍正 礬紅彩描金云龍紋六方花觚
高42.8厘米
此件耀眼奪目的六方花觚,為唐英制瓷上之創(chuàng)新突破。器形紋飾取材造辦處制掐絲琺瑯、及畫琺瑯器,尤可見于花觚口沿描金與凸棱等特征。異于瓷匠拉坯塑成之形,棱角分明的器形構(gòu)造,及相應(yīng)對稱的紋飾,更接近于銅胎琺瑯器翻模鑄造及填彩之效果?;缴?,取中段繪正面直視云龍,左右二側(cè)雙龍面朝中,搭配莊重端正器形,更顯氣勢。
此瓶器形源自高古青銅觚,取材金屬材質(zhì)之原形,作為寺院供奉之用。自明以降,此類祭祀用器多見貴重鎏金掐絲琺瑯器。然雍正帝似偏好畫琺瑯于銅胎、瓷胎及料胎,勝于掐絲琺瑯,因此雍正朝檔案中,掐絲琺瑯器遠少于琺瑯彩例。
此花觚屬傳統(tǒng)礬紅彩瓷一系,于白瓷上繪紅彩龍紋,首見于洪武一朝。畫琺瑯器亦常見白地,據(jù)劉良佑研究,約34%畫琺瑯器以黃彩為主調(diào),約15.2%則為白地為主,其余才為其他色調(diào)(見《故宮所藏琺瑯器之研究》,臺北,1978年,頁69)。
可比較二件器形相同的雍正粉彩花觚,模造胎體厚實,飾以花卉紋,出自H.S.Stern上校珍藏,與一件同紋香爐齊售于倫敦佳士得1982年4月7日,編號62;其中一瓶后售于香港蘇富比1982年11月9日,編號291,香爐亦是,售于1986年11月19日,編號265。還有一對粉彩花觚,刊載于 S.W. Bushell,《Oriental Ceramic Art》,倫敦,1981年,彩圖版XX;另外二件作例,分別售于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507,及1987年5月20日,編號565。
亦可比較上海博物館藏一瓶,尺寸略小,展出于《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09年,編號II-85。值得注意的是,此瓶與唐英所燒造之青花纏枝蓮紋花觚輪廓相近,如一例曾售于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508。
HKD 13,240,000
113清雍正 粉彩菊花紋笠式杯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直徑10.1厘米
本杯素白地,獨繪雅菊兩株,似康熙五彩,點幾枝花果,超凡脫俗。細觀此菊,花邊施重筆,頓添生氣;紅菊沒骨,分濃淡,自然典雅。
參考一略小例,紋飾相類,望星樓收藏,錄于《清代康雍干官窯瓷器》,香港,2004年,圖版51。
雍正一朝,景德鎮(zhèn)瓷匠技藝精湛,審美不凡,見本品制工,可窺一二。胎體純凈無瑕,畫工簡潔素雅,漸棄繁縟,少匠氣,尤重自然清新。可比兩略小例,繪花卉兩株,其一為大維德爵士收藏,現(xiàn)存?zhèn)惗卮笥⒉┪镳^,錄于蘇玫瑰,《QingEnamelledWares》,倫敦,1991年,圖版821;其二售于紐約蘇富比2009年9月16日,編號205。
此類畫風(fēng),延至乾隆,見洋彩梅瓶一對,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展于《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08年,圖版56。
HKD 5,080,000
114清道光 綠地粉彩纏枝蓮紋壺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寬20.3厘米 高17厘米
本品器型為清宮經(jīng)典式樣,圓口,短頸,圓腹,凹足,曲流,弓形手柄,描金圓鈕拱形壺蓋。茶壺通體以綠彩為地,粉彩描繪紋飾。壺蓋面四朵纏枝花卉,四側(cè)各繪金彩“卍”字紋,壺身肩飾一圈如意云頭紋,中心繪以洋彩纏枝洋花,分別以鵝黃、淺紫、礬紅三色填繪花瓣,花蕊高凸,別致矚目,上承金彩“卍”字紋,下銜玉磬,寓意“吉祥喜慶,萬福萬壽”。周圍點綴四朵蓮花、郁金香。枝蔓婉轉(zhuǎn)翻卷,設(shè)色隨之變換,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華麗,流露出典型的巴洛克式裝飾風(fēng)格。底邊繞蓮瓣紋一周。壺底藍地,中央金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其特殊,彰顯此物地位非凡。
道光官窯瓷器在造型、品種和款式上,繼承乾隆官窯的表現(xiàn)手法,其雖有不及處,然亦有直追前朝之勢。本品造型秀美,色澤華美,紋飾繁復(fù),布列相宜,填色精準(zhǔn),制作精湛,壺蓋保存完好,殊世罕見,當(dāng)為道光御制之器,地位尊貴,卓犖于世。
道光皇帝節(jié)儉成性,然癡迷茗茶,終身未易。此一嗜好可于清宮燒造瓷器檔案中得見,道光三十年間茶具燒造數(shù)量頗為可觀,在一年三次的御貢瓷器單中,隨處可見各式茶具之名目,如“洋彩天中麗景茶蓋碗三十副”、“粉地暗水紅龍茶蓋碗二十副”、“青花白地牡丹花茶盅二十件”、“嬌黃暗龍茶盅二十件”等,每年數(shù)量不下二三百件(副)。尤須注意之處乃是由于道光時期清宮御用茶葉多為綠茶,以蓋碗泡喝為便,故而瓷器燒造以蓋碗、茶盅為大宗,相反,茶壺、茶盤等傳統(tǒng)茶具卻甚少燒造,因此,本品彌足珍貴。
翻檢各方典藏資料,于道光三十年每年御貢瓷器表中,僅見道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端陽節(jié)”御貢瓷器單中有“掐絲琺瑯茶壺二對”、“青花艾葉祥符茶壺二對”之記載,由時任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道光朝第一任督陶官常興燒制呈進。本品作為御用茶壺,與上述所載“青花艾葉祥符茶壺二對”器型、紋飾相似,或應(yīng)為道光初年燒造。本品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連年福壽紋藍底茶壺(《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頁190,圖169)器型和紋飾十分相似。清嘉慶粉彩開光御制詩文綠地茶壺(《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頁190,圖169)可資參照。
來源:五臺山人舊藏
參閱:《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臺北故宮博物院,2002年,頁190-191,圖169-171
RMB 2,000,000
115清乾隆 仿哥釉貫耳穿帶方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49.5厘米
本品方口,長頸,溜肩,鼓腹,長方形圈足。頸部兩側(cè)對稱飾長方形穿孔。底部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配有紅木座。器身通體施仿哥釉,釉質(zhì)堅致細膩,釉色肥腴瑩潤,開片分明,金絲鐵線交錯,面呈灰青色??诓坑员√幬⒊屎稚汶H刷鐵黑色釉,乃仿宋哥窯“紫口鐵足”的特征。
尤為注意者,明高濂《遵生八箋》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于幾足,不令失損。”本器承襲古制,足外墻兩側(cè)正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系繩帶,古意盎然,與史互證,可觀精微。整體造型俊秀,挺拔大方,古樸凝重,堪稱乾隆官窯仿哥釉器個中翹楚,保存良好,殊世罕見。
乾隆慕古,以古為師,陶古鑄今,集古今之大成。一方面,哥釉古雅凝幽,備受鐘愛。另一方面,穿帶壺形制仿商周青銅壺以及漢代投壺式樣,流行于宋代。明代袁宏道《瓶史》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漢之銅壺、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笨梢姼绺G瓶乃為花插佳品,故而本品實乃帝王燕閑清賞之御制絕品,彰顯乾隆性好風(fēng)雅之情貌。
翻檢各方典藏資料,本品為清宮陳設(shè)花器,其使用情形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十二屏》之“倚塌觀雀”圖窺知。圖中美人身后即置一官釉或哥釉貫耳瓶,上插翠枝妍花,其狀甚茂,以鏤空木座相承。
作為本器仿古原型的宋代貫耳瓶可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弦紋貫耳壺(《得佳趣:乾隆帝的陶瓷品味》,頁102-103,圖28),明代貫耳穿帶壺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仿官釉貫耳穿帶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頁223,圖201),與本品十分相似。
來源:日本回流
參閱:
《得佳趣:乾隆帝的陶瓷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頁102-103,圖28、頁187,圖84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223,圖201、頁227,圖205
《清康雍乾名瓷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頁82,圖63
《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146
RMB 7,820,00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