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檢查的常用指標、正常值范圍和檢查的意義如下,請查閱。
血常規(guī)
項目正常值臨床意義
白細胞總數(shù)成人白細胞數(shù)為(4.0-10.0)×109/L ; (1)增多:常見于急性感染 、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兒童隨年齡而異,新生兒為(15.0-20.0) ×109/L(2)減少:
常見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學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6個月-2歲為(11.0-12.0) ×109/L;4-14歲為8.0×109/L左右
紅細胞總數(shù)成年男性為(4.0-5.5)×1012/L (1)增多:分為相對增多(嘔吐、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灼傷等所致),絕對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代償性增多(缺氧等)。
成年女性為(3.5-5.0) ×1012/L (2)減少:常見于缺鐵性、溶血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新生兒為(6.0-7.0) ×1012/L
嬰兒為(3.0-4.5) ×1012/L
兒童為(4.0-5.3) ×1012/L
血紅蛋白成年男性為120-160g/L 同上
成年女性為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嬰兒為100-140g/L
兒童為120-140g/L
紅細胞壓積男性為0.40-0.50(40%--50%) 同上
女性為0.37-0.48(37%--48%)
新生兒為0.49-0.60(49%--60%)
紅細胞平均體積80—95飛升增多:常見于大細胞性貧血。
減少:常見于小細胞性低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27—32皮克升高:常見于大細胞性貧血。
降低:常見于小細胞性貧血。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0.32—0.36(32%--36%)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血小板總數(shù)(100-300)×109/L ;(舊制單位:10-30萬/mm3).增多:常見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
減少: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
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成人0.4-0.75(40%-75%), 增多或減少,同白細胞(WBC).
兒童0.3-0.65(30%-65%)
淋巴細胞百分數(shù)成人0.2-0.45(20%-45%)增多見于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傳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藥物反應(yīng),變態(tài)反應(yīng),溶血性貧血等.
兒童0.3-0.56(30%-56%) 減少 見于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X線照射,化療,應(yīng)用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或淋巴細胞毒素等)免疫缺陷,何奇金病及尿毒癥等.
單核細胞百分數(shù)成人0.02-0.06(2%-6%)增多 常見于感染,血液病,膠原性疾病等.
兒童0.02-0.08(2%-8%)減少無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0.005-0.05(0.5%-5%)增多 常見于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牛皮癬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減少 常見傷寒\副傷寒早期,大手術(shù),燒傷等應(yīng)激狀態(tài)及長期應(yīng)用腎糖皮質(zhì)激素后.
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0-001(0-1%)增多 常見于白血病,某些轉(zhuǎn)移癌,骨髓纖維化,脾切除后及鉛,鋅中毒等.
減少 無臨床意義
中性粒細胞總數(shù)周圍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桿狀粒細胞(如晚幼粒,桿狀核)應(yīng)為0.01-0.05(1%-5%),核象變化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分葉少于4葉,為0.5-0.7(50%-70%)(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細胞超過正常中性粒細胞的5%,表示中性粒細胞生長旺盛。常見于急性傳染病或體內(nèi)有炎癥病灶者。中度感染時,白細胞數(shù)超過10×109/L時,中性桿狀粒細胞大于6%,為輕度左移;大于10%為中度左移;大于25%,為重度左移。
(2)核右移:為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大部分為4-葉或更多(甚者15葉)。表示衰老白細胞增多,造血功能減退,如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xiàn)核右移(5葉核白細胞大于3%),則為疾病的危險預兆,預后不良
淋巴細胞總數(shù)1.15~6
單核細胞總數(shù)0.26~0.8
嗜酸細胞總數(shù)(50-300)×106/L同白細胞分類
嗜堿細胞總數(shù)約0.0001(0.01%) 絕對數(shù)<300/109紅細胞明顯增多可見于鉛、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見于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白血病、惡性腫瘤等。
紅細胞分布寬度-CV0.109—0.157(10.9%-15.7%)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增大時有意義,常見于各種類型的營養(yǎng)缺乏性貧血。目前
Bassmen提出了平均紅細胞體積(或容積)和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分類法,在臨
床上應(yīng)用價值較大
紅細胞分布寬度-SD34.3~42.4
血小板分布寬度12.4~18.6
血小板平均體積6.3-10.1飛升增高:常見于血小板破壞過多、骨髓纖維化、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狀態(tài)、脾切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綜合征、鐮狀細胞性貧血等
血小板比積0.18~0.42
網(wǎng)織紅細胞成人絕對數(shù)為(24-84)×109/L ;百分數(shù)為0.005-0.015(0.5%-1.5%);增多:常見于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大出血。
新生兒絕對數(shù)為(144-336) ×109/L ;百分數(shù)為0.02-0.06(2%-6%) 減少:常見于急、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血沉男性為0-15 女性;0-20 mm/h增快:常見于各種炎癥、結(jié)核病和風濕病活動期、組織損傷、貧血和高球蛋白血癥、惡性腫瘤等。
減慢:常見于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肝損害、脫水有使用抗炎藥物等
肝功能
檢查項目
英文縮寫
正常值
臨床意義
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
0~40
轉(zhuǎn)氨酶值高于80個單位就有診斷價值,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活性變化與肝臟病理組織改變?nèi)狈σ恢滦裕械膰乐馗螕p患者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損害需要綜合其他情況來判斷。
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
0~37
肝細胞內(nèi)與心肌細胞內(nèi)均存在,心肌細胞中含量高于肝細胞,但肝臟損害時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血清濃度也可升高,臨床一般常作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輔助檢查。
谷草/谷丙(
(AST/ALT)
0.80~1.5
谷氨酰轉(zhuǎn)移酶
(GGP)
7~32
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肝臟內(nèi)排泄不暢(肝內(nèi)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膽道系統(tǒng)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時,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動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續(xù)升高,提示病變潔動或病情惡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GGT可呈明顯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僅輕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當其戒酒后GGT可隨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腫瘤均可升高。
堿性磷酸酶
(ALP)
53~128
主要用于阻塞性黃疸、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肝癌、膽汁淤積性肝炎等的檢查?;歼@些疾病時堿性磷酸酶(ALP)明顯升高。但由于骨組織中此酶亦很活躍。因此,孕婦、骨折愈合期、骨軟化癥。佝僂病、骨細胞癌、骨質(zhì)疏松、肝膿腫、肝結(jié)核、肝硬變、白血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時,血清堿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應(yīng)加以鑒別。
總膽紅素
(TBILI)
5.1~19.0
臨床上主要用于診斷肝臟疾病和膽道梗阻,當血清總膽紅素有很大增高時,人的皮膚、眼睛鞏膜、尿液和血清呈現(xiàn)黃色,故稱黃疸。當肝臟發(fā)生炎癥、壞死、中毒等損害時均可以引起黃疸,膽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黃疸。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常見于原發(fā)性膽汁型肝硬化、膽道梗阻等。肝病治療中心肝病專家指出,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常見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兒黃疸或者輸血錯誤等。肝炎與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都可以升高。
直接膽紅素
(DBILI)
0.0~5.1
間接膽紅素
(IBILI)
5.0~12.0
總蛋白
(TP)
60~80
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xiàn)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臟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體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細胞外生成,球蛋白與人體的免疫力有關(guān)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說明體內(nèi)存在免疫系統(tǒng)的亢進,偏低說明免疫力不足。
白蛋白
(ALB)
35~55
球蛋白
(GLB)
15.0~35.0
白球比
(ALB/GLB)(A/G)
1.50~2.00
尿常規(guī)
項目
英文縮寫
參考值
臨床意義
比重
~
升高
降低
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蛋白尿 失水
尿崩癥慢性腎炎固定在1.01腎實質(zhì)嚴重損害
蛋白質(zhì)
PRO
陰性-
出現(xiàn)陽性見于各種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征 腎功能不全以及攝入藥物(如奎寧) 磷酸鹽 消毒劑 尿pH大于8時 尿蛋白檢查可出現(xiàn)假陽性 攝入大量青霉素 尿pH小于4時 則可出現(xiàn)假陰性
葡萄糖
GLU
陰性-
糖尿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 妊娠后期等 攝入強氧化劑藥物可出現(xiàn)假陽性 服用維生素C超過500mg/L 可出現(xiàn)假陰性
酮體
KET
陰性-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長期饑餓 妊娠劇吐者 以及攝入L多巴 甲基多巴等藥物
膽紅素
BIL
陰性-
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疽 攝人酚噻嗪等藥物可出現(xiàn)假陽性 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mg/L 亞硝酸鹽 大量氯丙嗪 可出現(xiàn)假陰性
亞硝酸鹽
NIT
陰性-
白細胞
WBC
陰性-
<0-5/HP(每高倍視野小于5個)
若大于每高倍視野5個多為泌尿系感染,見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腎結(jié)核
紅細胞(潛血)
RBC
陰性-
若每高倍視野均見到1~2個紅細胞即為異常(1~2/HP),超過3個尿外觀無血色稱為鏡下血尿,血尿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炎急性發(fā)作期,急性膀胱炎,腎結(jié)核,腎結(jié)石,腎盂腎炎及出血性疾病或腫瘤
維生素C
VC
20~100mg/L
酸堿值
~
升高
降低
頻繁嘔吐 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服用重碳酸鹽藥 堿中毒
見于糖尿病 痛風 酸中毒 慢性腎小球腎炎等
正常人,尿常規(guī)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范圍小于150mg/24小時(mg代表毫克)
泌尿系統(tǒng)常見疾病尿液特點
病名
顏色
比重
蛋白定性
紅細胞
白細胞
管型
蛋白尿性質(zhì)
急性腎炎
較深黃色或洗肉水樣
1.020-1.030
+~~++
多量,變形紅細胞為主
少量
透明及顆粒管型為主,可見紅細胞及腎上皮細胞管型
腎小球蛋白尿
慢性腎炎
淡黃
1.010-1.020
++~~+++
少量變形紅細胞為主
少量
細粗顆粒管型偶見脂肪管型,蠟樣管型
混合性蛋白尿
腎病綜合征
淡黃
1.020-1.040
+++~~++++
少量
少量
脂肪管型,細粗顆粒管型
腎小球蛋白尿(選擇性或非選擇性)
急性腎盂腎炎
淡黃或血色
1.010-1.020
+-~~+
少量,血尿時可多量
多量
白細胞管型
腎小管蛋白尿
急性病膀胱炎
淡黃或血色
1.015-1.025
+
少量或多量
多量
無
偶然性蛋白尿
腎 功 能
項目
英文縮寫
參考值
升高
降低
尿素氮
BUN
2.9~7.1mmol/L(毫摩爾每升)
急慢性腎炎、重癥腎盂腎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內(nèi)出血、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癥、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肌酐
Cr
71-133μmol/L(微摩爾每升)
腎衰、尿毒癥、心衰、巨人癥、肢端肥大癥、水楊酸鹽類治療等
進行性肌萎縮,白血病,貧血等。
血尿酸
UA
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歲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微摩爾每升)
痛風、急慢性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貧血、腎衰、肝衰、紅細胞增多癥、妊娠反應(yīng)、劇烈活動及高脂肪餐后等。
尿蛋白定性兩種表示法對照
加號表示法
毫克/百毫升尿
克/升尿(國際單位制)
陰性
微量
—
15mg/dl(毫克每分升)
NEGATIVE
0.15g/L(克每升)
一個加號(+)
兩個加號(+ +)
三個加號(+ + +)
四個加號(+ + + +)
30mg/dl
60~100mg/dl
150mg/dl
300mg/dl
0.3g/L
0.6~1.0g/L
1.5g/L
3.0g/L
項目
英文縮寫
參考值(毫摩爾每升/毫克每分升)
臨床意義
總膽固醇
TC
2.9~6.0mmol/L(110~230mg/dl)
升高見于各種高脂蛋白血癥,梗阻性黃疸,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吸煙,飲酒,緊張,血液濃縮,妊娠3個月等
甘油三酯
TG
0.22~1.2mmol/L(20~110 mg/dl)
升高見于家族性高TG血癥,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癥,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膽道梗阻,糖原累積癥,妊娠,口服避孕藥,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2.84~3.10mmol/L(<120mg/dL);
升高常用于判斷患冠心病危險性也是血脂異常防治的首要靶標。還可見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梗阻性黃疸,慢性腎功能衰竭,妊娠,多發(fā)性肌瘤,某些藥物的使用等
載脂蛋白A
ApoA
110~160mg/dl;
載脂蛋白B
ApoB:
69~99mg/dl;
血 脂
總膽固醇水平 <5.2mmol/L (200mg/d1)理想水平;
5.2—6.2mmol/L (200—239mg/d1)臨界水平;
≥6.2mmol/L(240mg/d1)血膽固醇水平過高
甘油三酯 <1.7mmol/L(150mg/d1)時最為理想;
1.7—2.29mmol/L(150-199m/d)范圍時為臨界水平;
≥2.3mmol/L(200mg/d1)時屬于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