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360doc個人圖書館
西南第一橋——霽虹橋考
王江燕 周燕芳 滇史 1周前
一、問題的提出讀周光倬的《1934-1935中緬邊界調(diào)查日記》,對作者前往滇緬邊界調(diào)查時途經(jīng)保山的見聞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其中作者用兩頁的篇幅勾勒了霽虹橋的基本情況。周潤康在整理時作注曰:“霽虹橋,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與永平縣交界處的瀾滄江上。此處為西漢蘭津古渡,東漢曾流傳'渡博南、越蘭津’的歌謠。東漢永平年初古渡架起藤蔑橋;元貞年(1295年)改架木橋,得名霽虹橋;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鐵索橋,清康熙年間重修。霽虹橋是古南絲綢路云南博南古道上現(xiàn)存最早的渡口橋,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鐵索橋”[1]。查閱資料卻發(fā)現(xiàn)各家不僅對霽虹橋最初修建的時間眾說紛紜,而且有的還把霽虹橋與蘭津橋混為一談。周潤康所做的注亦有不足之處。霽虹橋在歷史上又頗為重要,對促進(jìn)內(nèi)陸與邊疆的聯(lián)系、中國與南亞東南亞諸國的貿(mào)易都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西南第一橋”“迤西咽喉”之譽,有一定研究的歷史價值。通過對蘭津橋和霽虹橋相關(guān)史料的梳理,對兩橋的關(guān)系以及霽虹橋最初的修建時間提出一點淺見薄識。近三十年來對霽虹橋的記錄主要分為兩類。首先是各種詞典中霽虹橋的介紹。如:盧德平主編的《中華文明大辭典》(1992年);孫志敏主編的《交通百科詞典》(1993年);《云南詞典》編輯委員會編輯的《云南詞典》(1993年);鐵木爾·達(dá)瓦買提主編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大辭典》(1998年);徐海榮主編的《中國社會生活文庫中國娛樂大典》(2000年);木霽弘、胡波主編的《普洱茶文化詞典》(2006年),等等。但此類對霽虹橋的記述不管其屬文化類、交通類抑或是生活類,由于詞典本身比較簡要的特點導(dǎo)致其對霽虹橋記載的篇幅通常不會太長,其翔實性大打折扣。其次,對霽虹橋的歷史記敘專著較少,大多都只是把霽虹橋作為其書內(nèi)容的一小部分,而且對霽虹橋最初的修建時間頗有爭議。198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云南省保山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著的《保山市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中有“說明此橋始建于諸葛亮南征時期(公元234年前)”[2]、“由原名'蘭津橋’易為霽虹橋迄今已690年”[2]之語,說明其認(rèn)為蘭津橋即是霽虹橋,且霽虹橋始建于諸葛亮南征時期?!对颇厦褡逦奈镎{(diào)查》等觀點也與之相同。199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云南省永平縣委員會編纂的《永平文史資料第一輯》也記敘了霽虹橋。劉家茂在《霽虹橋史話》中認(rèn)為漢代在“博南古道”的蘭津渡上首先出現(xiàn)了用竹子和蔑繩架成的蔑索橋即“蘭津橋”,三國時期諸葛亮因簡易的蔑索橋無法渡大軍而改蔑索橋為木橋但仍稱“蘭津橋”。元代元貞年間也不花征緬甸,易以巨木,更名為霽虹橋??芍J(rèn)為蘭津橋就是霽虹橋,最初建于漢代。1999年張增祺編著的《云南建筑史》一書,第219-221頁記敘了霽虹橋的基本情況,在書中其根據(jù)《云南通志》卷二載云南提學(xué)副使王臣僎《霽虹橋記》和正德《云南志》中的記載認(rèn)為霽虹橋創(chuàng)建于弘治十三至十四年間,由云南按察副使王槐兼理金騰兵備時所建。2001年出版的《云南文史叢刊》第13卷第664頁方國瑜寫津梁時采用《府志》的記載,認(rèn)為霽虹橋始建于諸葛亮南征時,元至元中,額森布哈重修,名曰霽虹。2012年出版,秦國強在《中國交通史話》一書中566-567頁也記載了霽虹橋,他在書中寫到“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南方絲綢之路’開通之時,云南保山市隆陽區(qū)水寨鄉(xiāng)與大理市永平縣彬陽鄉(xiāng)之間就已經(jīng)開辟了'蘭津渡’,隨后又架起一座藤蔑橋,稱之為'蘭津橋’,諸葛亮南征時只是修復(fù)蘭津橋,并改建為'竹索橋’。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因竹索橋毀壞曾一度改建為木梁橋,命名為'霽虹橋’”[3]。此觀點與劉家茂的觀點相似,只是時間更確定,為東漢永平十二年?!对颇衔氖焚Y料選輯第57輯云南文物保護(hù)記》等觀點也與之相同。綜上所述,關(guān)于霽虹橋初建時間之主流觀點大概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建于諸葛亮南征時期,蘭津橋改名霽虹橋。第二種是建于東漢時期,蘭津橋即是霽虹橋。這也是所見最為廣泛的觀點。其間關(guān)于元代復(fù)建霽虹橋的人物是也不花還是額森布哈稍有爭議。第三種是建于明代弘治年間。除此之外,尚有潘洪萱《云南蘭津橋與霽虹橋考》一文,其內(nèi)容和以上所述大相徑庭,他認(rèn)為漢代蘭津橋純屬子虛烏有,是把霽虹橋誤記為蘭津橋,蘭津橋很有可能就是霽虹橋。
二、蘭津橋與霽虹橋考辨(一)蘭津橋與霽虹橋蘭津橋,最早見于記載為明代倪輅輯的《南詔野史》,該書載:“景東廳城西蘭滄江,兩岸峭壁飛泉,俯映江水,地勢險絕,以鐵索系南北為橋,東漢明帝時建”[4]。《明史》中的記載更為詳細(xì):“景東府元至順二年二月置。洪武十五年閏二月因之。三月降為州,屬楚雄府。十七年正月仍升為府。西有景董山,洪武中筑景東衛(wèi)城於其上,又筑小城於山顛,謂之月城。北有蒙落山,一名無量山。西南有瀾滄江,源出金齒,流經(jīng)府西南二百余里,南注車?yán)铮瑸榫琵埥?,下流入交址。東南有大河,即定邊河之下流,又東入鎮(zhèn)南州,為馬龍江。又南有土井,產(chǎn)鹽。北有開南州,元屬威楚開南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楚雄府,尋省。又東有三汊河、西北有保甸二土巡檢司。又北有安定關(guān)。南有母瓜關(guān)。東南有景蘭關(guān)。西南有蘭津橋,鐵索為之。東北距布政司千一百八十里”[5]?!洞笄逡唤y(tǒng)志》亦有“在府城(指景東廳)西南跨瀾滄江上,后漢永平中建,明永樂初修,廣高千仞,兩岸峭壁,飛泉急峽,熔鐵為柱,以鐵索系南北為橋,古稱巨險”[6]的記載?!对颇贤ㄖ尽肪砹诿枋鼍皷|府內(nèi)津梁時也勾勒了蘭津橋的狀貌,“蘭津橋在城西南一百里,兩岸峭壁插漢江流飛急,以鐵索扣南北岸為橋,相傳漢明帝建,明永樂間重修”[7]。這些記載除描寫蘭津橋所處地勢險絕之外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即蘭津橋的地理位置——位于景東廳(今景東彝族自治縣,轄境相當(dāng)于今云南省中部瀾滄江以東,哀牢山以西,鎮(zhèn)沅縣以北至景東彝族自治縣地),蘭津橋在景東城西南。而關(guān)于霽虹橋最早的記載則是唐朝樊綽所著《蠻書》卷二:“蘭滄江南流入海。龍尾城西第七驛有橋,即永昌也。兩岸高險,水訊激。橫亙大竹索為梁,上布簀,簀上實板,仍通以竹屋蓋橋。其穿索石孔,孔明所鑿也”[8]。這段史料在描述渡橋式樣的同時也指出了霽虹橋位于大理和永昌之間。后《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的記載更為詳細(xì):“在保山縣北八十里,跨瀾滄江。《府志》:漢諸葛武侯南征,架橋濟(jì)師。后以索為之,元至元中,額森布哈重修,名曰霽虹。明初鎮(zhèn)撫華岳置二鐵柱于兩崖以維周,時遭覆溺后架木為橋,又為火所焚。弘治十四年兵備使者王槐構(gòu)屋于上,貫以鐵繩。本朝順治康熙間累修,南北往來孔道亦曰瀾滄江橋。額森布哈舊作也先不花,今特改正”[9]??芍V虹橋地理位置精確為距保山縣北八十里,且糾正之前也不花重修霽虹橋的爭議,確定為額森布哈。因此,蘭津橋與霽虹橋地理位置相去甚遠(yuǎn),前者位于景東廳西南,后者位于保山縣北。故蘭津橋并非霽虹橋。(二)蘭津渡與博南津關(guān)于古今學(xué)者將蘭津橋與霽虹橋混為一談的原因,最初應(yīng)與響徹瀾滄江的一首歌謠有關(guān)。這首歌謠最先見于東晉常璩著的《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孝武時,通博南山,度蘭滄水、氵耆溪,置巂唐、不韋二縣。徙南越相呂嘉子孫宗族實之,因名不韋,以彰其先人惡。行人歌之曰:'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越蘭津。渡蘭滄。為他人’。渡蘭滄水以取哀牢地。哀牢轉(zhuǎn)衰”[10]?!逗鬂h書·西南夷列傳》里也有細(xì)節(jié)描寫:“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nèi)屬,其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里,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lǐng)六縣,合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蘭倉水,行者苦之。歌曰:'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越蘭津。度蘭倉,為它人”[11]。東漢永平十二年,在這場浩浩蕩蕩的附漢過程中,夾雜著哀牢百姓的哀怨,“渡博南,越蘭津”,揭開了西南內(nèi)陸與外界溝通的序幕,開辟了蘭津古渡,從此,渡過了從博南到永昌迍邅難行的瀾滄江天險。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流寄永昌的楊慎根據(jù)歌謠所作之七律《蘭津橋》亦對后世產(chǎn)生了誤導(dǎo),其詩“織鐵懸梯飛步驚,獨立縹緲青霄平。騰蛇游霧瘴氣惡,孔雀飲江煙瀨清。蘭津南渡哀牢國,蒲塞西連諸葛營。中原回首逾萬里,懷古思?xì)w何限情”[12]。亦把描寫霽虹橋的內(nèi)容題為蘭津橋?!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一百一十三“瀾滄山”條:“瀾滄江源出吐蕃嵯和哥甸鹿石山,一名鹿滄江,亦曰浪滄江,亦作蘭倉水。流入麗江府蘭州境。南歷大理府云龍州西,又南經(jīng)永昌府東北八十五里羅岷山下,兩崖壁峙,截若垣墉,纜鐵飛橋,懸跨千尺。亦曰博南津”[13]。由此可知博南津的位置大約在大理云龍州西到永昌岷山一段。向達(dá)在《蠻書校注》中注:“達(dá)案:自龍尾城七驛至永昌,中經(jīng)漢博南縣,即今永平。由此西度博南山,今名丁當(dāng)丁山。下山度蘭津,即瀾滄江橋。過橋為羅岷山,博南羅岷夾峙江上,所謂兩岸高險者是也。過羅岷西南八十里至永昌。唐宋以前俱用竹索為橋,元更木構(gòu),明清改為鐵索,有西南第一橋之稱”[14]?!跋律蕉忍m津,即瀾滄江橋。過橋為羅岷山”說明蘭津渡與《讀史方輿紀(jì)要》中所記載的博南津地理位置相同,蘭津渡即是博南津。霽虹橋即位于其上。歌謠中“渡博南,越蘭津”其實只是用互文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式把博南、蘭津分開,實則二者指的是一個。因而將蘭津橋等同于霽虹橋的說法不脛而走很有可能是由于蘭津渡與蘭津橋提法太為相似而衍生,實則霽虹橋位于蘭津渡上(博南津),而蘭津橋與其無關(guān)。三、霽虹橋初建時間關(guān)于霽虹橋的記載,除前文所引之《蠻書》卷二和《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之外,《滇南雜志》卷七關(guān)于霽虹橋的記載也頗為詳實:“在永昌府城北八十里,跨瀾滄江。古以舟渡,狹隘湍急,行者擾之。后以蔑繩為橋,攀援而渡。武侯南征,架木橋以濟(jì)師。元也不花西征,始更以巨木,題曰霽虹。后圮,復(fù)以舟渡。明洪武間,鎮(zhèn)府華岳鑄二鐵柱于石以維舟。后架木橋,尋毀。成化中,僧了然者募建飛橋,以木為柱,而已鐵索橫牽兩岸。下無所憑,上無所倚,飄然懸空。橋之上復(fù)為亭二十三楹,兩岸各為一房。復(fù)使吳鵬題于石壁曰西南第一橋”[15]。綜合三種史料,都有諸葛亮初建之意。不過也有學(xué)者查證“諸葛亮從未到達(dá)該處,可能別人借用其威名罷了”[16]。但霽虹橋最早建于三國,最晚不會超過唐代是毋庸置疑的了。當(dāng)時修建的是竹索橋,是鐵索橋的雛形。霽虹橋成為“西南第一橋”威名遠(yuǎn)播時要等到明朝,雖然是了然和尚還是兵備使者王槐初建鐵索橋還有所爭議,但確是明代無疑。四、小結(jié)綜上所述,首先霽虹橋并不等同于蘭津橋,二者所處位置不同。其次,霽虹橋容易與蘭津橋混為一談是由于霽虹橋位于蘭津渡上,而蘭津橋與蘭津渡提法相似,蘭津橋?qū)嵟c蘭津渡無關(guān)。其三,霽虹橋最早作為“西南第一橋”雛形時應(yīng)建于三國時期,而不是東漢,于明代改建為鐵索橋。霽虹橋是西南絲綢古道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雖然在1986年被洪水沖毀,“我國最古老的鐵索橋”已不存焉,但由于其在歷史上為促進(jìn)內(nèi)陸與邊疆的聯(lián)系、中國與南亞東南亞諸國的貿(mào)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其記載不應(yīng)被湮沒,霽虹橋理應(yīng)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追溯其初建時間是為了更好的回瞰其悠久歷史,辨析蘭津橋與霽虹橋的關(guān)系也有助于更清楚的紀(jì)念霽虹橋。參考文獻(xiàn):[1]周光倬著,周潤康整理.1934-1935中緬邊界調(diào)查日記[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92.[2]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云南省保山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保山市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M].內(nèi)部資料,1985:141.[3]秦國強.中國交通史話[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2:566-567.[4][明]倪輅輯,王崧校理,胡蔚增訂,木芹會證.南詔野史會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386.[5][清]張廷玉撰.明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4:1183.[6] [清]穆彰阿,潘錫恩.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九·蘭津橋[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總第483冊[C].北京:中華書局,1990:207.[7] [清]鄂爾泰.云南通志·卷六·蘭津橋[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總第569冊[C].北京:中華書局,1990:213.[8] [唐]樊綽撰,向達(dá)校注.蠻書校注·卷二·山川江源第二[M].北京:中華書局,1962:49.[9] [清]穆彰阿、潘錫恩.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百八十·霽虹橋[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總第483冊,[C].北京:中華書局,1990:135.[10][晉]常璩撰,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85.[11]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七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3:2849.[12] [明]楊慎.升菴集·卷三十·蘭津橋[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總第1270冊[C].北京:中華書局,1990:217.[13] [明]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7:4585.
[14][唐]樊綽撰,向達(dá)校注.蠻書校注·卷二·山川江源第二[M].北京:中華書局,1962:50.[15] [清]曹春林.滇南雜志[M].嘉慶十五年刻本:275.[16]潘洪萱.云南蘭津橋與霽虹橋考[J].同濟(jì)大學(xué)學(xué)報,1981(1):113.原載于《保山學(xué)院學(xué)報》2021年第1期。作者王江燕(1993-),女,云南保山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云南地方史;周燕芳(1981-),女,云南玉溪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云南地方史。
滇史學(xué)習(xí)·研究·傳播云南歷史文化
223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蘭津古渡,滄水飛虹
名勝|(zhì)云南·博南古道
保山首條航運旅游線開航,帶你領(lǐng)略不為人知的瀾滄江風(fēng)光
你知道徐霞客眼中的云南第一美景嗎?起因是一只黃燜雞?
永昌道(2)
基建狂魔的養(yǎng)成:懸索橋技能在這里連點了4次,終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