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楊健藝
位于云南省永平縣境內(nèi)的博南古道綿亙100多公里,是相對完好的一段“西南絲綢之路”,沿途文物古跡、自然勝景眾多。
公元前4世紀(jì),一隊隊馬幫從氣勢磅礴、巍峨雄峻的博南山上穿梭而過,跨過奔騰不息的瀾滄江,踏出了一條通往域外各國的“蜀身毒道”。這條古道成為了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之一,又被稱為“西南絲綢之路”。
博南古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段,開通于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晉時稱“滇緬永昌道”。永平古稱博南(以博南山得名),所以這一段古道被稱為“博南古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習(xí)慣上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經(jīng)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等地,并連通緬甸、阿富汗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古道統(tǒng)稱為“博南古道”。
千古博南,因山而名;滄桑古道,因文而興。這條橫亙了兩千多年的博南古道,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和磨礪,遺留下諸多古驛村落、寺院廟庵和精彩的人文故事,這些文化遺存親歷時光流轉(zhuǎn),見證滄海桑田。
在這里,蘭津古渡、霽虹橋、永國寺、鳳鳴古橋、江頂寺門樓、瀾滄江畔摩崖石刻等穿越兩千年風(fēng)雨,熠熠生輝;曲硐、花橋、杉陽等重鎮(zhèn)驛站,宛若古道上的遺珠,叩響了悠久厚重的歷史回音。
博南古道蜿蜒,向著霽虹橋而去。瀾滄江上的霽虹橋,是世界最古老的鐵索橋。三國時期,在蘭津古渡建篾索橋,后改建鐵索橋。橋南普陀巖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橋”“懸崖奇渡”等字,被徐霞客譽(yù)為“迤西咽喉,千載不能改也”。
古今文人指尖滴落的時光,寫滿博南古道上流淌的相思。馬可·波羅、楊升庵、徐霞客、桂馥、林則徐、趙藩、埃德加·斯諾、徐悲鴻等中外歷史名人,都在古道上留下了足跡。楊升庵行走博南古道時,曾悲愴地寫下七言律詩《博南謠》;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書中稱其為“云南的皇家古道”“通往印度的黃金之路”。
在博南古道上,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村落,久聽不厭的馬幫傳說,模糊的馬幫足跡,銹跡斑斑的馬掌碎片……都見證著古道的歷史,無聲訴說著千年的滄桑記憶。
(圖文、視頻素材由云南省永平縣文物管理所、永平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