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雷雨》備教手記

《雷雨》備教手記


       若我們尚未尋得“存在的意義”,我們就只能慌不擇路地去尋求“存在感”。《雷雨》中充斥著的種種愛欲,歸納起來不過是四個詞語:生存,夢想,自由,愛情。而這四個詞語,只是用來對抗衰亡,對抗虛無,對抗壓迫,對抗孤獨。這一切,都不過是尚未尋得“存在的意義”的人們在慌亂中拼卻了性命去尋求的“存在感”。然而,一旦找到了存在的意義,人們便可以為了這個意義而放棄存在感甚至存在本身

——熊芳芳

2013年 10月,廣州市骨干教師每人要到對口支援學校講一節(jié)示范課,我被安排在從化中學。根據(jù)教學進度,我選擇了經典篇目《雷雨》。

這一課,2004年的時候,我在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也講過公開課。時隔十年,對人生,對人性,對愛情,對婚姻,對社會,對階層,對理想,對現(xiàn)實,對價值,對信仰,我的看法早已有了本質的不同。再讀《雷雨》,人生的真相便如一幅畫卷在我眼前歷歷展開。



教材是節(jié)選,但我打算對學生做整本書的導讀教學。我希望他們能夠從整體上去了解這部天才的作品,即使一節(jié)課只能浮光掠影,我也希望能夠激發(fā)他們對這部作品的興趣,課后自己去深入閱讀。

這樣的定位讓我在設計教學時感覺有些艱難。45分鐘里需要傳遞的信息很多,但可以傳遞的內容有限。什么是最重要的?必須有所取舍。

做取舍有個前提,那就是要有一個做取舍的標準。解讀一個文本,準備向一個文本下手的時候,我會首先看它是什么性質的。就如同一個雕刻家,對于他面前的那個原材料,他需要首先了解這是一塊石頭?木頭?金屬?還是玉?抑或果核或者頭發(fā)絲兒?不同性質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手法。解讀文本也是如此。文體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教學方法也有不同。




《雷雨》是劇本。劇本就是戲劇的腳本。

戲劇人類學認為:戲劇不僅僅只是審美,它被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時,首先是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古希臘的《酒神祭》就是為了人的生產和農作物的生產豐收而舉行的祭祀儀式,這是一種生活的需要;人類的情感要表達,要宣泄,要交流,要調節(jié),也就需要藝術,這是一種生命的需要。

《雷雨》顯然是一個悲劇。

雪萊說過一句話:“最動聽的歌講述的是最悲哀的內容?!彼坪踉绞潜У膬热?,越是動聽,越是打動人心。悲劇的審美力量似乎比喜劇更強。

然后,無論是悲劇喜劇還是后來出現(xiàn)的正?。ǚ▏枷爰业业铝_和劇作家博馬舍稱之為“嚴肅劇”),都需要有集中尖銳的戲劇沖突。

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最基本的審美特征。伏爾泰認為,每一場戲必須表現(xiàn)一次爭斗;黑格爾把“各種目的和性格的沖突”看作是戲劇的“中心問題”;在中國戲劇理論和批評中長期流行著一種說法: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戲劇沖突在戲劇文學中一般有這樣幾種類型:A、主人公與自然力量之間;B、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C、主人公與社會力量之間;D、人物自己內心世界中兩種矛盾力量之間的斗爭。




對于劇本來說,戲劇沖突主要靠臺詞來呈現(xiàn)和推動。

戲劇的臺詞一般包括對白、獨白和旁白。有時候人物還會使用潛臺詞。譬如:

魯(淚滿眼)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

樸 你想見他?

魯 嗯,他在哪兒?

樸 他現(xiàn)在在樓上陪著他的母親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來見你。不過是--

魯 不過是什么?

樸 他很大了。

魯 (追憶)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記得他比大海只大一歲。

樸 并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

魯 哦,你以為我會哭哭啼啼地叫他認母親么?我不會那么傻的。我難道不知道這樣的母親只給自己的兒子丟人么?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認這樣的母親。這些年我也學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訴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煩惱,他自己也不愿意認我的。

樸 那么,我們就這樣解決了。我叫他下來,你看一看他,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

這里周樸園有兩句對白都是用的潛臺詞,第一句:“不過是——他很大了”,這一處,魯侍萍還沒聽出來他真正的意思,還以為他在跟自己敘舊呢,居然陷入了美好的回憶之中,他只好進一步提醒第二句:“并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這一次,魯侍萍才聽出了弦外之音,原來,他是擔心她要跟兒子相認,揭穿他的畫皮,摧毀他在兒子心目中的威嚴和地位。

潛臺詞往往比顯性的對白、獨白和旁白更具表現(xiàn)力,因為它是人物靈魂深處的運動。

由此,我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切入角度:從人物臺詞入手,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矛盾沖突,從而理解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心靈欲求。




我仔細閱讀體味曹禺的《雷雨》自序,又讀了李健吾談《雷雨》的文章,還上網(wǎng)查了紀念曹禺誕辰100周年的相關活動和資料,看了導演王延松的《雷雨》說戲,讀到曹禺高中時代在南開中學發(fā)表過一首詩:《不久長,不久長》……

重讀《雷雨》,我為我的教學設計寫下了這樣的題記:

若我們尚未尋得“存在的意義”,我們就只能慌不擇路地去尋求“存在感”。

《雷雨》中充斥著的種種愛欲,歸納起來不過是四個詞語:生存,夢想,自由,愛情。而這四個詞語,只是用來對抗衰亡,對抗虛無,對抗壓迫,對抗孤獨。這一切,都不過是尚未尋得“存在的意義”的人們在慌亂中拼卻了性命去尋求的“存在感”。

然而,一旦找到了存在的意義,人們便可以為了這個意義而放棄存在感甚至存在本身。



10月22日,從化中學,一堂絕對真實家常課。

我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習慣:公開課之前不跟學生見面,不布置預習題,保持課堂的原生態(tài)。只要該班的語文老師給點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一遍即可。我很喜歡在一個陌生的情境下跟一群陌生的學生進行這種絕對原生態(tài)的瞬間對接。

然而這一次有點小意外,學生連課文都沒讀一遍。好在,我這次的課堂定位本來就是導讀課:向學生介紹整部《雷雨》的概貌,以激起閱讀興趣,促使他們課后去閱讀原著;同時引導思考,理解人性。我關注的本來就是原著的“整體”,而不是課文節(jié)選的“局部”。

因為是導讀課,所以我摒棄了數(shù)十年以來講《雷雨》十分流行的分角色朗讀的傳統(tǒng)做法(這樣的局部細節(jié)處理太花時間),而是著眼于對全貌的了解和對內涵的思考。





不喜歡一開課就單方面沒來由地煽情,所以簡單而直接地導入:

課文讀過一遍的舉手。……只有一個人?兩個人,三個四個五個,八個?十個。哦,只有十個人讀過課文。那么我再提一個更高境界的要求或疑問:有沒有把《雷雨》整部劇作看完的?請舉手。有沒有?(笑)一個也沒有了。那么看過《雷雨》的電視連續(xù)劇或者電影的,舉手。(意外,笑)也沒有?好吧,那么,有沒有看過周杰倫主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生(齊,大聲):有!

師(笑):這個倒看過了啊,好,周杰倫的粉絲啊。這個情節(jié)跟《滿城盡帶黃金甲》很相似,應該說,張藝謀的那部影片,很多東西是從這個《雷雨》套用、化用而來,有些情節(jié)幾乎是抄襲。

既然是“零基礎”,我只好“抄近路”,借由他們的偶像周杰倫來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了解《雷雨》的基本情節(jié),并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然后介紹最基本的信息

作者曹禺,我老鄉(xiāng)喔。我是湖北荊州人,他祖籍湖北潛江。他生于天津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原名萬家寶。他在中學時代就非常喜歡戲劇,他自己表演過戲劇,而且他是反串喔!大家知道《娜拉出走》嗎?易卜生的戲劇。他演女主角。然后他的大學,一開始是在南開大學讀政治系,第二年他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雷雨》是他的處女作,是他在23歲時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時完成的處女作。之后又相繼完成了《日出》和《原野》。這三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而他的作品,尤其是《雷雨》,是我國戲劇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曹禺本人,也被我們稱為……(笑)猜猜看,稱為什么?

生:中國戲劇的奠基者。

生:戲劇之父。

師:如果拿他跟西方的某個戲劇作家相提并論的話,你覺得可以是誰?

生:莎士比亞!

生:中國的莎士比亞!

師:對,中國的莎士比亞。很好。




接下來,介紹人物關系:

人物不多,但是關系挺復雜。周樸園,梅侍萍,舊情人,他們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周萍,小兒子叫大海。后來,梅侍萍被周家趕出門,周樸園娶了這個繁漪,他們才是合法的正式夫妻,他們生有一個兒子,叫周沖。侍萍幾次遇人不淑,后來嫁給一個無賴魯貴,生了一個女兒,四鳳。那么大海和四鳳就是——

生:同母異父。

師:異父兄妹。對,然后四鳳跟著他在周家做管家的父親去周家做了女仆……

生(齊叫):好亂啊?。?/span>

師(笑):哦,很混亂是吧?

生(齊):是?。?/span>

師:然后,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跟周樸園的妻子繁漪,他們的年齡相差只是六七歲而已,所以他們兩個相愛,演繹出一段亂倫的悲劇。但是這個周萍后來愛上了四鳳,然后周沖也愛四鳳,但是周沖是單相思,聽明白了嗎?

生(前后左右議論紛紛):聽明白了。

師(笑):是不是很復雜???好,我們知道戲劇有個“三一律”,它在一個非常集中的時間單位里,比方說《雷雨》,它就是在整整一天,一晝夜的時間以內,在一個城市里——20年代的舊上海,演繹了兩個家庭兩代人三十年來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人倫愛欲,甚至階級斗爭。很復雜的情節(jié),那么,你們現(xiàn)在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情節(jié)呢?是愛情?還是階級斗爭?

生(齊笑):愛情。




師:好,那么我們就來看愛情。在這部戲劇里邊,我們看到很多種愛情。

由人物關系自然過渡到情節(jié),進入矛盾沖突的分析,從而帶動人物分析和主題理解。

接下來從人物臺詞的品讀來討論分析三種愛情

單相思:一個人的愛情(周沖)

半生緣:兩個人的愛情(周樸園、魯侍萍)

三角戀:三個人的愛情(周萍、繁漪、四鳳)

首先看兩個人的愛情。看看課文節(jié)選部分周樸園和魯侍萍之間的愛。請同學們把課文從66頁到72頁的內容讀一遍。

師:你覺得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呢還是假的?我想請問女同學,如果你是魯侍萍,你會相信周樸園嗎?

一些女生在下面紛紛說“不會”。

師:不會?說說理由!為什么不相信他?他不是表現(xiàn)得很真誠嗎?又要穿舊雨衣,這間房子不準下人隨便進來,窗戶也不能隨便打開,一切都保持著三十年前的舊模樣……

一女生:當侍萍問他想不想見一見她的時候,他連忙說“不,不,不用”,很決絕的態(tài)度。他根本不愿意見她,不想她介入他的生活。

師:他只是想要保持一種美好的回憶,一種美妙的念想,根本不想把它變?yōu)楝F(xiàn)實,是吧?(女生點頭)他態(tài)度決絕,所以你不相信他。很好,請坐。其他女同學呢?你信他嗎?

一女生:我覺得我是不相信他的。因為他雖然想要打聽侍萍的下落,可是當侍萍說到“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被趕出周家的時候,周樸園的反應是“汗涔涔的”。我覺得他對她只有愧疚之心而已。

師:哦,他是做了虧心事,心里面有愧疚而已。所以他汗涔涔的,根本就不敢面對過去所犯下的罪孽,所以并非想要真的見到她。所以你也不相信。好,請坐。其他同學呢?再找個女同學說說你的見解。

一女生:我覺得這是一種錯愛,不是真愛。他是為了娶一個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就把她趕出家門,剛生完孩子就趕走她了。

師:也就是說,他不顧她剛生下孩子,大年三十就把她趕出去了。這是相當絕情相當冷酷的。如果他心里有一點愛有一點人性的話,他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是吧?(生點頭)可是周樸園說他懷念了她30年,半生的情。你如何看待這種懷念呢?(點擊幻燈片中的人物臺詞及人物行動

周樸園用兒子的名字來紀念他的母親,他屋子里的家俱多半是侍萍從前喜歡的東西,搬了多少次家,總是不肯丟。他一直保持著侍萍生完孩子以后夏天關窗的習慣,他的桌子上面,永遠擺放著侍萍的相片。他一個人待著的時候,總是拿起侍萍的相片,戴上眼鏡看。甚至跟繁漪在一起的時候,他也把相片拿起來,繁漪問他拿這個做什么,他說:“后天搬家,我怕掉了。”

為什么周樸園如此眷戀曾經的侍萍,而不能與繁漪產生新的愛情?討論后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并非周樸園堪稱情圣,矢志不渝,而是繁漪這種有獨立自由的新思想的女人,給不了侍萍所能給予他的那種絕對崇拜、將他神圣美化到極致的滿足感。所以周樸園愛的不是侍萍,而是侍萍心中的那個被美化到完全和神圣境界的自己。除了侍萍,沒有任何一個人這樣愛他。周樸園心里有許多真實的懷念,但這是一種靈魂取暖式的需要,是一種吸血鬼式的索取,他要從別人的愛里邊來獲取一種生命的滋養(yǎng)。所以周樸園愛的是愛情本身帶給他的那種滋養(yǎng),而不是愛這個人。所以,這個不是真愛。

那么,“三角戀”中有沒有真愛呢?一開始周萍和繁漪在一起,既是一種孤獨者的互相慰藉,又是一種對周樸園對他們倆在各種層面的壓迫的一種反抗,一種沖破束縛的自由感,但同時,周萍感覺到罪惡,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只老鼠在獅子沉睡的時候偷嘆一口氣的卑怯行為,他感覺父親就是獅子,而他自己,就是老鼠。所以他既有罪惡感,又有一種自我鄙棄的感覺。所以他想要逃離。但繁漪就把它拿來當作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地抓住了。是他帶給她生機,所以她不能放他走。而周萍,又抓住了四鳳,他覺得四鳳那種清新純潔,朝氣活力,像朝露一樣的純潔能夠洗滌他心中的罪惡,他認為四鳳是他的太陽,能夠照亮他,能夠拯救他,所以他拼命地奔向了四鳳——

“他見著四鳳,當時就覺得她新鮮,她的‘活’!他發(fā)現(xiàn)他最需要的那一點東西,是充滿地流動著在四鳳的身里。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著的血,固然他也看到她是粗,但是他直覺到這才是他要的,漸漸他也厭惡一切憂郁過分的女人,憂郁已經蝕盡了他的心;他也恨一切經過教育陶冶的女人,(因為她們會提醒他的缺點)同一切細微的情緒,他覺得‘膩’。”


       他對繁漪已經膩了,他要奔向四鳳。但繁漪對他說:

     “你欠了我一筆債,你對我負著責任;你不能看見了新的世界,就一個人跑。”“我已預備好棺材,安安靜靜地等死,一個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讓你說,我該怎么辦?”


       她威脅周萍:“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個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的?!彼圆庞辛撕竺胬子曛沟谋瘎?。這個三角戀,繁漪是借助周萍來尋找一種生存的感覺,在這個棺材一樣的周家,她能夠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而周萍呢,借助跟繁漪在一起,從而獲得一種反抗父權的自由,而周萍后來轉向四鳳,是因為他覺得四鳳能夠拯救他陰暗虛弱的靈魂。




這個三角戀里,有沒有真愛?討論得出結論:沒有。都是自私的,都是借助他人獲得一種生命存在感。

師:周樸園對侍萍的愛的虛偽和虛弱,是被他自己的言行拆穿的。比如選文部分的一個人稱變化,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教材70面倒數(shù)第三行:“你的第二個孩子你不是已經抱走了嗎?”“你的”,這第二個孩子是誰???

生(齊):大海。

師:大海是不是他們兩個的兒子啊?

生(齊):是!

師:所以很明顯,周樸園跟魯侍萍不是站在同一邊的,他的立場由始至終都十分清楚。所以,他對侍萍所謂的愛,虛偽又虛弱。周萍的愛同樣虛弱,他不是虛偽,他是虛弱。他曾經是真的很需要繁漪,后來也真的很需要四鳳,但他的這種需要被魯大海給拆穿了(點擊幻燈片)——

    “你們都是吃飯?zhí)菀?,有勁兒不知道怎樣使,就拿著窮人家的女兒開心,完了事可以不負一點兒責任。”“我要殺了你,你父親雖壞,看著還順眼。你真是世界上最用不著,沒有勁的東西。”

魯大海一語道破天機。周萍是一個虛弱的男人,他需要不斷地從女人身上去吸取愛來補充自己的生命能量,這個不是真愛!

那我們再來看周沖的“單相思”是不是真愛。周沖的愛看起來很純真很美好,他向父親要求把自己一半的學費分給四鳳,想供四鳳讀書,跟四鳳談理想。他把她當女神一樣地看。他夢想自己跟她一起坐在“輕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的船頭,在“浮著兩三片白云”的天邊飛,“飛到一個真真干凈,快樂的地方,那里沒有爭執(zhí),沒有虛偽,沒有不平等”,他甚至說:“你愿意同我一塊兒去么?就是帶著他也可以的……你說你的心已經許給了他,那個人他一定也像你,他一定是個可愛的人?!彼囊馑际钦f:你不愛我,你愛的是他,沒關系,你把他帶著,我們三個人一塊兒去!

(生開懷大笑)

師:所以,周沖的愛看起來很包容,像神一樣。但實際如何呢?曹禺把他給揭穿了(點擊幻燈片)——

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鳳,或任何美麗的女人。他愛的只是“愛”,一個抽象的觀念,還是個渺茫的夢。所以當著他四鳳不得已說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傷心的卻不是因為四鳳離開了他,而是哀悼著一個美麗的夢的死亡。

在四鳳將和周萍同走的時候,他只說:(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覺得……我好像并不是真愛四鳳;(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鬧。”于是他慷慨地讓四鳳跟著周萍離棄了他。這不像一個愛人在申說,而是一個夢幻者探尋著自己。

——曹禺《〈雷雨〉序》

       一個做夢的人在審視自己: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是要什么?其實他愛的只是愛,是美麗的夢,是一個完美的理想,他把這個完美的理想寄托在了四鳳身上,而真相讓他覺得自己的夢幻滅了。這也不是真愛。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一個人的愛情,兩個人的愛情,還是三個人的愛情,最終都走向了幻滅。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生: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師:是啊,所以魯侍萍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說人壞,我就是恨人性太軟弱,太容易變了?!?/span>這是她幾十年來對人性的一個理解,對周樸園沒有太多的恨和怨,她心里其實是愛他的。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倆相遇的時候,其實周樸園根本認不出她,但是侍萍一再地在干什么?。?/span>

生:提醒他。

師:對,她一再地在推動兩人的相認。她希望他能認出她來。她心中還是很愛周樸園的,所以她并不是很怨他。他只是覺得,人性是軟弱的。可是很多人就曾經說:這個劇本,它在批判一個階級吧?你看周樸園啊,資產階級,然后那個魯大海呢,工人階級的,然后他們就有階級斗爭;周樸園拋棄侍萍,也因為他們是不同的階級,真的僅僅是這樣嗎?資產階級里面有周樸園也有周沖,無產階級里面有魯大海也有魯貴,罪魁禍首真的僅僅是階級嗎?

王蒙《永遠的〈雷雨〉》說:

     《雷雨》是猛批了資產階級的,比《子夜》揭露更狠,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突出地批判資產階級的為數(shù)不太多(與反封建主題相比較)的重要作品之一。

這是一種主觀而偏激說法。因為曹禺自己已經說過了,他寫《雷雨》的動機,不是批判,而是悲憫——

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著。受著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種不可知的力量的——機遇的,或者環(huán)境的——捉弄;生活在狹的籠里而洋洋地驕傲著,以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稱為萬物之靈的人物不是做著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zhí)。我誠懇地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

我是個貧窮的主人,但我請了看戲的賓客升到上帝的座,來憐憫地俯視著這堆在下面蠕動的生物。他們怎樣盲目地爭執(zhí)著,泥鰍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著昏迷的滾,用盡心力來拯救自己,而不知千萬仞的深淵在眼前張著巨大的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澤沼里的羸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曹禺《〈雷雨〉序》)

他是懷著一種悲憫的心情在寫,而不是批判。他說人們以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躊躇滿志地來到人間,而實際上,每個人都在被命運捉弄,所以他也期待觀眾能夠以憐憫的心俯視這些在火坑里打著昏迷的滾的人。

因為,他自己就在彷徨,他說(點擊幻燈片)——

我的青年時代總是有一種瞎撞的感覺。

好像是東撞西撞,在尋求著生活的道路,人究竟該怎么活著?



“人究竟該怎么活著”,實際是作者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在18歲的時候,已經用一首詩《不久長,不久長》(原載《南開雙周》第1卷第2期,1928年3月28日)表達過他對生命的終極意義的思考了(點擊幻燈片)。

18歲的他已經把人生看得很清楚了:生命好短暫,而且短暫的生命里面還充滿了痛苦,有很多的誘惑也有很多的壓制,他渴望自由渴望永恒,但是沒有。他覺得自己的來日不久長,很快就會睡在衰草里。屈原有過《天問》,曹禺也有過對生命意義的一個追問:為什么要活著?我們怎樣活著才是有意義的?

這是他在創(chuàng)作時心里面的一個不自覺的東西。其實這種追問在《雷雨》的序幕和尾聲里面已經有了隱約的答案。序幕和尾聲都以教堂為背景,有修女,有唱詩班的合唱。教堂的這種場景就是在帶領著讀者和觀眾在經歷了一場人生的大雷雨之后,向一個神圣的力量靠近。所以盡管《雷雨》篇幅很長,但他一直不舍得刪去序幕和尾聲。我想,序幕和尾聲的意義,不僅是創(chuàng)作藝術上的一種審美距離,更是作者對生命終極意義的一種思考,一個暗示人生答案的鏡頭。




央視一套《看見》欄目主編、著名作家王開嶺:

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無論多么糟糕,都不應被丑化,文學更不應被階級化和政治化,長期以來,對《雷雨》的主流解讀,基本是以人物身份的社會性為工具,既當起點,又當歸宿,既當世界觀,又當方法論?!独子辍肥俏膶W的,是追求人性的復雜和詭異的,它刻畫了愛情自身的困境、欲望的雜蕪和荒誕、以及“選擇”的艱難,應該說,這樣的人之“掙扎”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年代,它是永恒的,它和大社會概念沒有隸屬與因果關系,與政治或國家也無必然關系,《雷雨》的創(chuàng)作元素在莎士比亞戲劇中比比皆是,總之,它無法完成對社會的起訴,它只能起訴人性本身。另外,在我個人看來,《雷雨》甚至有宿命論和悲觀主義哲學的意味,因為作者試圖把所有的東西都毀滅掉,這也是戲劇的古典精神和永恒的時尚。

讀熊芳芳老師的課堂實錄,我感到了一縷清新之風,因為她沿著人性的方向行走,從而和作者站在了同一個起點上,把文學還給了文學,她關注的是“人”本身的問題,是對人性本身的拷問,是對“存在”的嘗試性挖掘和對“意義”的觸碰。文學閱讀的意義在于給讀者的經驗和精神創(chuàng)造空間,進而生長出他們自己的東西來,在閱讀結論上,任何權威都是可疑的,包括作者本人。因為作品一經誕生,就有了自己的能量和獨立性。


著名詩人、財經作家,獨立書評人蘇小和:

       在文學的意義上,《雷雨》是我讀過的中國現(xiàn)代戲劇中最早去時代、去語境的先鋒之作,曹禺先生像一個技藝高超的庖丁,將人性一層層剝開了讓讀者看。完全沒有刻意為之的所謂時代背景和宏大主題。但我高中時代的語文老師差不多用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給我們講述《雷雨》的時代背景,講述工人和資本家的斗爭。許多年以后,我才理解這是一場荒謬的誤讀,可惜這種誤讀已經成為一種傳統(tǒng),深深植入了我們的閱讀心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驚訝于芳芳老師的語文講述能力,她是一個真正能夠靠近人性的語文老師,一個勇敢地丟棄歷史垃圾,帶著孩子們直接擁抱人性,擁抱句子,擁抱詞語的人。





隔了一年,我在自己班上再講《雷雨》,孩子們的表現(xiàn)令我很是驚艷。

簡單的作者介紹之后,是兩組對手戲角色朗讀,他們讀到關鍵處,我就會“咔”,讓他們暫停,然后大家一起討論分析,類似導演說戲。說完了繼續(xù)讀,到關鍵處,再“咔”,再講,再析。過程中穿插戲劇的相關常識。

兩組搭檔的角色朗讀各有千秋。

第一組是蘭邦宇和胡艤緣,蘭邦宇的夫子氣跟周樸園的時代很合拍,一向一本正經的蘭邦宇,跟周樸園在氣質上有相當大的契合度。胡艤緣的靈慧乖巧和如水柔情也頗似年輕時候的梅侍萍。

第二組是李家汶和鐘心,李家汶的儀表堂堂和款款深情也頗有幾分周樸園的風范,而鐘心的深沉氣質與音色,正好將中年魯侍萍的剛柔并濟拿捏得恰到好處。

在討論周樸園的復雜情感和多元人格的時候,孩子們的見解也令我由衷贊嘆。

李雨喬一邊聽課,一邊寫了一篇讀后感,她說,周樸園內心里有一種渴望做個好人的愿望,但他做不到,他被物質的世界擄掠了,所以他在內心所努力經營的那個烏托邦只能傾覆。他內心向善,但世界將他往一個相反的方向牽扯,他看起來是可恨的,其實是可憐的。

我覺得她看到了周樸園人性中最本質的軟弱,人活在俗世中,辛苦努力,常以為自己捕獲了世界,殊不知恰是世界捕獲了我們。我們以為我們在追逐欲望,其實是欲望在追逐我們,我們被動地被人生所選擇,而不是主動地選擇人生。周樸園制造了悲劇,他自己也成為了悲劇。

李卓炫說,周樸園的世界類似一個3D建模,他對于侍萍的需要,只限于讓它存在于一個特定的虛擬的空間。在他心靈的深處,靈魂的世界里,成為一種慰藉,一種懷想。一旦真實的侍萍重新走進他的生活,他只有恐懼和拒絕,因為她有可能摧毀他整個世界的構建。

“3D建?!边@個說法特別吸引我,我覺得這種說法至為恰切。對周樸園來說,侍萍的存在,的確只能限于一個特定的虛擬空間,一旦她穿越這個空間進入這個3D建模的另一個空間,周樸園的整個生活空間和價值結構就會被全盤打亂,甚至毀滅。所以侍萍只能以滿足周樸園靈魂取暖的需要的形式存在于一個精神的世界,而不能進入物質空間與周樸園攜手共度現(xiàn)實人生。

陳凱朗激動地舉手(高一到現(xiàn)在,這是他第一次舉手)說,他覺得周樸園是個白癡,他始終不知道自己在當下應該做什么,他辜負了侍萍,毀了一個女人的人生和自己的愛情,這是已經無可挽回的悲劇。然而他一錯再錯,娶了繁漪,又不好好待她,將她冷置一旁,又制造了下一個悲劇。他永遠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人,什么是對的事。

他的話令我很吃驚,很有見地,很有立場。沒錯,周樸園永遠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一次錯誤的選擇,后果是鏈式反應的悲劇。就像亞當夏娃偷吃禁果一樣,人類先祖的一次錯誤選擇,代價是人類永遠地失去了伊甸園。

廖芷若說,周樸園愛的不是侍萍這個人,他只是愛著當時的那種美好,那種純粹的情感。對于青年時代的周樸園來說,如果不是侍萍,換作是另一個女孩,只要能夠滿足他當時的那種情感需要,故事一樣會發(fā)生。所以當年老的侍萍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美麗不再,溫情不再,美好的記憶也就坍毀了。他愛的只是愛情本身,而不是侍萍本人。

李雨喬在一旁連連點頭。


下課鈴響了,我心里特別感慨。

高二了,孩子們成長了。

只是過了一個夏天而已。

我仿佛只是背過身去取了一只碗碟,轉身就見窗外滿山花開。

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期待的奇跡。




麥子的書:


1.《生命語文課堂觀察》(201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他們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對語文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完全融在一起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感受到的豈止是獲得新知的滿足,更是老師的智慧和熾熱感情,以及這種智慧和感情遷移到自己心靈深處而點燃的蓬勃的生命之火。我想這可能是熊芳芳老師“生命語文”的追求和意義所在吧。

——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 蘇立康

從當下語文教師的評價標準上看,熊芳芳老師堪稱語文教育——閱讀教育的高手。她的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的才華、智慧,令語文界前輩汗顏,同輩敬畏。她的才智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文本的理解力與開掘的深度上。她的學識、理性與哲思(往往被認為是男性專擅的領域),使大多數(shù)男名師相形見絀。她是中語界最好的教師“之一”——為了表明我不太“特立獨行”,只能作這樣較為保守的評價。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潘新和

熊芳芳老師的課,燦爛、深邃、豐富、精微,她總是能引領學生走到人性的深處,她用純真詮釋純真,用叛逆解讀叛逆,用虔敬頂禮虔敬,用浪漫擁抱浪漫。她的課堂上充滿了具有“種子般力量”的語言和具有“種子般力量”的事例,足夠你在課后饒有興味地重溫一千遍。在她的課堂上,你不期然地就卸下了一些東西,又不期然地擁有了一些東西——她把課堂變成了一個魔幻隧道,讓每一個人一旦通過就變成了另一個迥異于先前的自己?!盀樯鵀?,用生命而為”,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的課,擔得起“人間好課”。

——國務院特貼專家、作家校長 張麗鈞

我們的課題《名師課堂教學細節(jié)藝術研究》,將熊芳芳老師作為研究和學習的對象,她的課堂教學,大氣而細膩,簡約而豐厚,揮灑自如而不失精致。

                  ——“精致語文”首倡者 徐杰


2.《生命語文》(修訂版)(2017年7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熊芳芳老師提倡的生命語文與我提倡的生命美學十分一致,我仔細看了她近年來的語文教學探索,非常欣賞。生命進入語文,靈魂進入語文,同時,語文也進入生命,語文也進入靈魂,熊芳芳的“生命語文”讓語文真正成為語文,令人振奮,更令人欣慰。

——著名美學家 潘知常

生命教育首先是教育的價值追求,關切學生的生命成長是學校教育最為正當與高貴的努力。語文作為基礎教育最為重要的課程,它首要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情懷。學生有了豐富和純凈的生命情懷,閱讀與表達自然就有了源源不絕的內在動力。熊芳芳老師首倡的“生命語文”是生命教育在課程與教學中最為卓越的落實,她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肖川

融激情與理性、思考與方法、廣博與精透、課堂與生活于一體,是熊芳芳老師的《生命語文》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但入之漸深,便會發(fā)覺知識只是橋梁,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人,是對生命的宗教性的關懷。這樣的作品,就像一棵藏著粒粒黃金的麥子,樸素而悠遠,自在而坦蕩,執(zhí)著而悲憫。不同類型的老師,會從不同層面的生命對話中獲取不同的教益。

               ——南明教育及全人之美課程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魏智淵


3.《高考大作文》(2017年7月,漓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芳芳老師是我們雜志“名師講堂”專欄作者,主講作文已近三年。她的每篇作品甫一發(fā)來,我都是第一個讀者,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拜讀,而且停不下來。她談文學,也談生活;她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她開辟寫作新思想,領悟作文之常道;她意氣風發(fā),辭無所假,如一股清新之風;她人如其文,真摯動人。讀她的文章,如欣賞一部精彩大片,讓人蕩氣回腸,大呼過癮之余,思想翻涌,精神明亮,醍醐灌頂。

——北京《語文世界》主編 田劍波

看著學生的那些文章,我常常想:天哪,芳芳老師是怎么教他們的呢?他們寫下的文字,總是充溢著一種難以言表的青草氣息。是屬于青春飛揚的寫意,是屬于成長漫長的困頓,是紛蕪繁雜的辭藻掩蓋下的真摯和心動——無論是何種風格類型,流露在字里行間的那份認真足以讓人欣喜。

——《求學·高分作文》編輯 盧燕華

熊芳芳老師的作文教學著眼于思維、情感、智慧與真理,試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解讀作文教學的難題,從理性的高度闡述作文的方法,不再是簡單的機械組裝,而是精神的折射、情感的洋溢、思維的深入。熊芳芳老師靈動的語言、廣博的閱讀、理性的思考、敏銳的洞察、深邃的思想、豐沛的情感、有效的作文教學實踐,是一般老師難以企及的。

 ——湖南永州市教科院 吳春來

熊老師為我們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讓我們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真諦,把所有年輕的追逐和拼搏都化作最美麗的文字。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真實的思考和真心的文字,讓我們真正地體驗到了,寫作是帶著感情的理性思考,語文是生活的一點一滴。

——武漢大學 夏星


4.《高考微作文》(2017年8月第二次印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封底評論:

我是芳芳忠實的擁躉。我曾在各種場合近乎饒舌地講述芳芳帶給我的感動和啟迪,我曾向立志教好語文的同行近乎脅迫地推銷芳芳的書。在我看來,與其說芳芳為語文教學而生,不如說語文教學為芳芳而待。芳芳之好,在愛,在智,在憫,亦在敏。這部及時推出的《高考微作文》,救了對“微作文”一籌莫展的天下考生。如果你有福得到一本,請接受我由衷一賀。

——國務院特貼專家、作家校長  張麗鈞

“微作文”,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片段寫作,我一直視之為古老的文體,范本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論語》等。不過,這本書讓我訝異的并非“微作文”這個概念,而是熊芳芳老師閱讀的觸角,以及閱讀帶給她的思維廣度和言說的歡暢。她非常熟悉那些優(yōu)秀的中國當代作家——理解包括這些作家在內的同時代人的經驗和思考,顯然有助于讀懂這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人與事——這是不少語文教師欠自己的一課。也正是閱讀的支撐,熊芳芳老師得以自由出入于語言學、文學、美學、文體學等領域,為自己的談論灌注“思”的氣韻。她不只是在談作文、談作文教學,她的文字深深糾纏她對人性之復雜、對人的命運之輾轉的體恤與同情。

——詩人、《教師月刊》主編  林茶居

微作文,或可稱為斷章,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建構,一是基于人性和審美的普遍的價值觀,二是擁有相對成熟的語言自覺能力,即在語言的運用上具有寫作者的辨識度,三是寫作者不是靠知識的豐富性取勝,而是靠思辨的深度。因此,關于微作文的訓練,事實上是對一個人的思想能力的訓練,是關于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的訓練。每個人生活在這里,對著這個世界表達,價值觀是如此重要,而微作文的寫作,就是價值觀的寫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熊芳芳可謂精于此道,原因在于,她長期以來錘煉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深深懂得生命的秩序,而她恰好又是一個具有語言自覺能力的人,她對詩歌的體悟,對箴言的熟稔,讓她的微作文訓練課擁有了與眾不同的價值判斷和語言張力。

——詩人、財經作家、獨立書評人 蘇小和


5.《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2016年12月第三次印刷,教育科學出版社,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封底評論:

這是我近幾年看到的一部談語文教學談得相當好的一部書,是一部理性色彩濃厚的著作,與這一領域某些淺顯而浮泛的“經驗之談”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對語文以及語文教學深切而獨到的體悟,為中國語文教學提供了一份寶貴的經驗。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軒

長期以來,我們接受的是一種屠宰式語文教學,就是將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大卸八塊,弄死了欣賞。好文章有氣息有溫度,它是活的。熊芳芳用“心”觸摸經典文學中的心靈氣息和溫度。這是最有價值的。

——20世紀最后的散文家、鄉(xiāng)村哲學家  劉亮程

她用語文演繹和鋪張生命的華麗和莊嚴,她從生命的視角觀照和解讀語文的內涵和指歸,這樣的課程自覺和人文擔當,使她的課堂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追求和獨特精彩,更具有了不同凡響的理性和高度。

——“本色語文”首倡者  黃厚江

語文教育是要通過各類優(yōu)秀語言形式的浸潤和滋養(yǎng),在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共情中,培養(yǎng)學生功用性的語言素養(yǎng)和非功用性的精神素養(yǎng),使之成為語言優(yōu)雅、精神優(yōu)美的健全的語文人。這是熊芳芳老師已有的追求,也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應有的追求。

      ——浙江師范大學教授  鄭逸農


6.《語文不過如此》(2014年1月,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封底評論:

熊芳芳老師有自己思想人生的系統(tǒng)觀念,這樣宏觀的理念,在中學語文教師中可謂鳳毛麟角。她對許多文本的鉆研深度,肯定在一般特級教師水平之上。尤其是對難度特別大的文本,如《等待戈多》的分析,達到的深度令人驚訝。

——著名學者 孫紹振

教育的理想,是心靈的交流,是師生相互發(fā)現(xiàn)、相互欣賞、相互提升,共同譜寫生命的樂章。熊芳芳老師基于自身的實踐和體悟所形成的這些文字,展示了她抵達這一理想的真誠努力。

—— 浙江師范大學教授 王尚文

熊芳芳的美,是靈動、澎湃背后的雋永、寧靜。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潘新和

讀熊芳芳老師的文章,不由想起博爾赫斯的一個篇名:“交叉小徑的花園”。語文不是學理,而是一件美麗而芬芳的事,是以語言為腳步的旅行,這才是它的真相,沿著不同小徑走進去,即會遇見自己的風景。只有性靈之人,才屬于語文,才能恢復語文的本原,才被邀請走進語文的深處。虐待語文的事每天都在發(fā)生,是愛得不夠造成。而熊芳芳老師在和語文戀愛,在和語文消磨時光,我把她的這些文章視為寫給語文的一封封情書。她的豐富、細敏和深刻,是愛出來的。

——著名作家、央視一套《看見》主編 王開嶺


7.《生命語文》(原始版)(2009年,延邊教育出版社)

    此書已絕版,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系其修訂升級版。




熊芳芳,筆名麥子,生命語文首倡者、研究者及踐行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專欄作家、人教社部編教材培訓專家、2018“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百度優(yōu)課年度優(yōu)秀講師、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標課題負責人、《教師博覽》簽約作者、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編委、第五屆“求學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決賽命題人、首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首屆全國中語“十佳教改新星”、“荊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帶頭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廣州市骨干教師”、《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山東師大“名師智慧研究”課題歷經三年的研究成果,總主編巢宗祺)一書收錄的30位名師之一、《十大名師與十大理念》(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名師教學思想與教法研究”成果)一書收錄的10位名師之一。2016年入選“百年中國語文人”博物館(百年語文教育史上200位著名語文學者和著名語文教師)。系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全國一等獎第一名得主,四次獲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錄像課《行道樹》曾在中國教育電視臺西部教育頻道“走進新課程”欄目播出。2015年2月被《教育家》雜志做人物專訪深度報道《生命語文:種子的事業(yè)》。2016年9月被《中國教師》“教學流派”欄目報道《“生命語文”十五年》。出版專著七部:《生命語文》(朱永新題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淵、王開東等題寫封底評薦)、《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孫紹振作序,曹文軒、劉亮程、黃厚江、鄭逸農等題寫封底評薦,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語文不過如此》(孫紹振、王尚文、潘新和、王開嶺等題寫封底評薦)、《高考微作文》(張麗鈞、林茶居、蘇小和等題寫封底評薦)、《生命語文》(升級版)、《高考大作文》、《生命語文課堂觀察》等。 近年來應邀赴新加坡及國內各地講課講座400余場,指導學生在CN刊物發(fā)表文章500余篇。


生命語文熊芳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雷雨》序 曹禺
【掌戲劇】也是雷雨
學習任務群指導下的整本閱讀教學設計 ——以《雷雨》的整本書閱讀為例
真研丨呂效平:教戲劇把握好三個文體原則
褚樹榮教授解讀楊智慧《雷雨》課例
專題閱讀:揣之琢之,燭光洞幽——對《雷雨》中周樸園的精神分析?張新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