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達臨床經(jīng)驗集》是我前一段時間通過一位朋友所推薦看的,她是寧波范文虎先生的第四代弟子,曾跟隨徐老學(xué)習(xí),擅治脾胃病,跟她交流脾胃病的治療時,提到了這本書,我讀后發(fā)現(xiàn),果然是干貨滿滿,是把真正的經(jīng)驗寫出來了,本篇是我讀本書脾胃病篇整理的一點筆記,希望大家共同進步。
徐老治療胃腸病最常用的方子有:
平胃散、四逆散、二陳湯、半夏瀉心湯、溫膽湯、越鞠丸、保和丸、左金丸、金鈴子散、海貝散、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shù)散、補中益氣湯等。
慢性胃炎伴有HP陽性者,加黃芩、半枝蓮、黃連、蒲公英。
慢性胃炎合并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加蛇舌草、半枝蓮、龍葵。
腺體萎縮者加丹參、烏梅。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七味(生白芍、炙甘草、川楝子、海螵蛸、浙貝母、白芨)。
胃痛:胃痛十一味(平胃散合越鞠丸合金鈴子散加蒲公英)
一、常見胃腸病方
1、平胃溫膽湯:
胃痞、口粘,噯氣、反酸、嘈雜、口苦、失眠多夢,小便黃、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
脅痛吞酸加左金丸
失眠加秫米,取半夏秫米湯之意
大便粘滯不爽加制大黃(六腑以通為用)。
2、平胃四逆散:
氣滯濕阻:腹部飽滿,食后更甚,納呆,口臭、大便粘滯不暢,苔白膩,舌淡紅,脈滑。
酌加佛手、香櫞疏肝理氣
六神曲、雞內(nèi)金、制大黃消食導(dǎo)滯
加蒲公英清熱除火(痞堅處必有伏火)
3、胃痛十一味方(平胃散合越鞠丸合金鈴子散加蒲公英):
氣郁:情緒不佳,更年期多見;火郁:心煩、反酸;血郁:胸脅滿悶;痰濕郁:惡心嘔吐;食郁:飲食難化。
4、潰瘍七味湯(芍藥甘草湯合金鈴子散加浙貝母、海螵蛸、白芨:海螵蛸咸味多堿以中和胃酸,浙貝母鎮(zhèn)痛并能反制海螵蛸收斂閉塞之弊,白芨斂瘡生肌,保護胃粘膜):
肝胃不和:胃痛、空腹痛,得食后痛減,口臭、便干,黑便,苔薄,脈弦。胃鏡:十二指腸潰瘍。
吞酸加左金丸
肝胃郁火加黃芩、蒲公英
脾虛加黨參、白術(shù)、山藥、炙黃芪。
5、香砂六君子湯:
脾胃虛弱:面色萎黃、言語低微、四肢少力、食少、便溏。
6、補中益氣湯:
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脘腹?jié)M悶、隱痛、喜溫喜按;頭暈;飲食不香、形體消瘦乏力、脈細弱。
酌加佛手、烏藥理氣止痛。
7、半夏瀉心湯:
胃熱熾盛:胃痞、嘔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酌加蒲公英清熱除火
8、保和丸:
飲食積滯:暴飲暴食病史、胃痛、嘔吐、嘔吐物有未消化及腐臭味。
酌加制大黃、木香消積導(dǎo)滯。
二、消化道潰瘍用方
1、平胃越鞠湯加味(平胃散合越鞠丸合金鈴子散加白芨):
肝胃郁滯:上腹部脹痛,食后加重,痛連兩脅,噯氣稍減,煩躁易怒,嘈雜吐酸、口臭、惡心噯腐、痞滿納減、便秘或溏結(jié)不暢,溲黃,舌紅,苔白膩或薄黃膩,脈弦滑或遲澀。
2、香砂六君子湯合良附丸加味(香砂六君子湯合良附丸合吳茱萸湯加白芨):
脾胃虛弱: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遇冷疼痛,得熱痛減,面色萎黃或?白,神疲乏力,納食運遲,食后脹痛,嘔吐清涎,每因受涼勞累、飲食不慎復(fù)發(fā),大便溏薄,小便清長或淺黃,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3、黃芪建中湯合異功散加味(黃芪建中湯合異功散合吳茱萸湯合良附丸加白芨、海螵蛸):
脾胃陽虛:腹隱痛,喜熱喜按,納差乏力,腸鳴便溏,舌淡,苔薄,脈虛弱。
4、潰瘍七味湯(芍藥甘草湯合金鈴子散加白芨、海螵蛸、浙貝母):
虛實夾雜:上腹部疼痛,發(fā)作有時,每在飯前或飯后一小時左右發(fā)作,空腹痛或者饑餓樣疼痛,進食后緩解,按之有壓痛或者喜揉,面色暗滯無華,體疲乏力,形體消瘦,煩躁口干,溲赤便艱,舌紅苔黃,脈弦細數(shù)。
腺體萎縮加丹參、烏梅。
吞酸加左金丸。
三、泄瀉
1、藿香正氣散:
外感寒濕:惡寒發(fā)熱,泄瀉清稀,惡心欲嘔,兼見脘悶肢困、苔膩,脈濡。
暑熱明顯,加銀花、佩蘭、淡竹葉。
2、胃苓湯:
水濕困脾:泄瀉稀溏,體胖,腹脹,腹不痛,苔膩,舌淡胖。
酌加葛根、荷葉、山楂。
水濕難化:加附子。
3、保和丸合平胃散:
食滯濕阻:納呆、食后作瀉、瀉下臭污,噯腐吞酸,腹部硬,按壓疼痛,苔膩濁,脈滑。
積滯較重,腹痛拒按,瀉下量少不爽,加生大黃。
4、葛根芩連湯:
濕熱阻滯,腹痛泄瀉、惡寒發(fā)熱,口干,肛門灼熱、口渴尿赤,苔黃,脈數(shù)。
熱重加銀花、濕重加蒼術(shù)。
5、薤白四逆散合香連丸:
腹痛泄瀉、量少不暢、甚則欲拉而無便,苔薄,脈弦。
氣滯濕阻,夾熱郁者,加廣木香、黃連。
熱結(jié)大腸,腑氣不通者,加生大黃。
濕重脘悶者,加平胃散
夾食積者,加神曲、麥芽、萊菔子。
6、參苓白術(shù)散:
脾虛濕滯,大便溏次數(shù)多,腹不痛,神倦乏力,脘腹不舒,舌淡,脈弱。
酌加葛根、石榴皮。
7、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腎虛泄瀉:形寒肢冷,黎明腹痛而瀉,大便溏次數(shù)多,腰痛酸楚,神倦乏力,脘腹不舒,五更瀉,舌淡嫩,脈沉細。
酌加葛根、石榴皮。
好了,今天的中醫(yī)知識就講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文章僅講用藥經(jīng)驗,至于具體用量還得根據(jù)個人情況而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