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男,63歲。
患者平素體弱,20日前突患頭痛頭脹,鼻流清涕,形寒肢冷,以背部尤甚,面容憔悴,精神不振,語言低微。舌苔薄白,脈沉微。
處方:██湯。2劑。
僅服藥2劑病即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甘姜苓術(shù)湯(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張某,男,32歲。河北省寧晉縣南蘇村人。1977年7月10日診。
主訴:炎夏在田間勞動,熱甚,以冷水拭身,旋即在新蓋田間小屋乘涼,因疲勞酣睡,醒后即覺周身不適,四肢沉重乏力,腰部發(fā)冷而痛,小腹墜沉,兩下肢微現(xiàn)浮腫,口不渴,二便正常。
曾服保太松、索米痛片(去痛片)等藥,效果不著,始來就診。診得脈象沉緩,舌淡膩、微有薄苔。
辨證:寒濕侵襲腎之外府,著而不去,陽氣不化,證屬腎著。
治則:健脾利水,溫中散濕。方擬甘姜苓術(shù)湯加味治之。
處方:甘草6克,干姜10克,茯苓20克,白術(shù)15克,當(dāng)歸10克,萆薢12克。水煎服。2劑。
遵方連服2劑,腰部冷痛、小腹沉墜均見好轉(zhuǎn),并感周身舒適。脈象已見好轉(zhuǎn),藥既中病,勿庸更張,宗前法續(xù)進(jìn)2劑。本案先后計服4劑,竟霍然痊愈。 (孫潤齋醫(yī)案)
解說:腎著一病首見于《金匱要略·五臟風(fēng)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第16條:“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shù)湯主之?!?/span>
本病之病變,不在腎之本臟,而由寒濕傷及腎區(qū)之腰部。既非腎臟之虛,又非風(fēng)邪之侵。
故補(bǔ)腎壯腰之劑,用之非宜,祛風(fēng)之品更屬不當(dāng),只有暖土方為的對。
尤在涇云:“腎受寒濕,著而不去,則為腎著。身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皆冷濕著腎,而陽氣不化之征也。
不渴,上無熱也;小便自利,寒濕在下也;飲食如故,胃無病也。故曰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蓋所謂清濕襲虛,病起于下者也。
然其病不在腎之中臟,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甘、姜、苓、術(shù)辛溫甘淡,本非腎藥,名腎著者,原其病也?!?/span>
本病處方,甘草、干姜補(bǔ)中暖土;茯苓、白術(shù)健脾利濕;更增萆薢以利濁濕;當(dāng)歸以活血止痛。諸藥相伍,相得益彰,使土暖脾健,則濕可化而寒可除,則疾可愈矣。
原文復(fù)習(xí)
《金匱要略·五臟風(fēng)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shù)湯主之。
各家論述
《醫(yī)方考》:腎著于濕,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腎主水,脾主濕,濕勝則流,必歸于坎者,勢也,故曰腎著。腰為腎之府,濕為陰之氣,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實邪著之也。
干姜,辛熱之物,辛得金之燥,熱得陽之令,燥能勝濕,陽能曝濕,故象而用之;白術(shù)、甘草,甘溫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溫得土之氣,土勝可以制濕,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則益土以防水,淡則開其竅而利之,此圍師必缺之義也。
《金匱要略心典》:其病不在腎之中臟,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甘、姜、苓、術(shù),辛溫甘淡,本非腎藥,名腎著者。原其病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