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拉肚子在經(jīng)方中的匯總比較
葛根黃芩黃連湯、黃芩湯、黃連湯、桂枝人參湯、桃花湯、白頭翁湯
一、 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歡沁黃連湯主之。 解說:有表征,誤下或者吃壞肚子,造成表邪下陷,病人下利。這時(shí)葛根提升水,炙甘草把津液補(bǔ)足,黃芩黃連解毒。(組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兩黃芩三兩、黃連三兩 制法: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渣,分溫再服。)
二、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解說:太陽和少陽并病,熱利拉肚子,并伴有腹痛,這時(shí)就需要芍藥來治腹痛,黃芩來消炎解毒。(組方:黃芩三兩、炙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劈 制法: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組方: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劈、半夏半升、生姜一兩半)
三、 傷寒,胸中有熱,胃下有邪氣,胃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解說:病人呈上熱下寒,胸隔發(fā)炎,胃里面的虛熱向上走,碰到胸隔中的水濕,變成痰,因胸隔的熱邪再燒,東西吃下去就吐,舌苔黃黃,病人吃什么拉什么,就是下寒,喊熱并結(jié)。上熱用黃連半夏去之,炙甘草干姜用于下焦腹寒,桂枝把虛熱向下導(dǎo)出,人參大棗補(bǔ)充所喪失的津液。(組方:黃連三兩、炙甘草三兩、干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劈 制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溫服一升,旦三服,夜二服。)
四、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解說:外證未除,卻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熱下利不止,表熱向里面走,心下痞鞭,表里證都有。寒利者,就是吃什么拉什么。(組方:桂枝四兩、炙甘草四兩、干姜三兩、白術(shù)三兩、人參三兩 制法;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納桂更煮,去渣,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五、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解說:在里寒下血的時(shí)候用。(組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干姜一兩、粳米一升 制法:右三味,以水半升,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愈,余勿服)
六、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治之。解說:痢疾、急性腸炎常用之,白頭翁止腹痛,去熱,秦皮止下利,黃連黃柏清熱。(組方: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制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七、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解說:要內(nèi)外通達(dá)就用通脈四逆湯,下利清谷,吃進(jìn)去的食物通通跑掉。里寒外熱,腸胃沒有蠕動(dòng),陽虛肛門收不住,食物直接流出。(組方:炙甘草二兩、生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干姜三兩 制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其脈即漸出者愈)
八、 區(qū)別:葛芩連湯、黃芩湯、黃連湯、白頭翁湯都用于熱利。熱利主證:手腳不寒,便臭,脈數(shù)。桂枝人參湯、通脈四逆湯用于寒利。葛芩連湯沒有心下痞鞭,桂枝人參湯因?yàn)槟c胃虛寒掉了,故有心下痞鞭,其下利不臭,白水很多,食物沒消化。兩者互為表里。葛芩連湯和黃芩湯區(qū)別在于,前者沒有腹痛,只是下利,大便無血。后者有腹痛故加有芍藥。如果有腹痛熱利惡心就是可用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黃連湯用于胃痛,上熱下寒。白頭翁湯用于純熱利,下重,一天十幾次,肛門痛,上完還想上。如果是血便混合,熱向下走,熱利的大腸炎,就可用用桃花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