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溫病方證與雜病辨治》摘錄:
葉桂從“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立論,闡發(fā)梔子豉湯的方義,將之作為輕苦微辛法德代表方治療溫病氣分證。
《溫病條辨》用梔子豉湯治療太陰溫病上焦膈熱證與陽明溫病半在陽明半在胸膈證。
《濕熱病篇》第31條用梔子豉湯加枳殼、桔梗作為涌泄之法,治療濕熱濁邪蒙蔽上焦證。
梔子與豆豉兩藥配伍,以其苦寒之性,中能泄胃中郁火,治療胃脘嘈雜,或疼痛;上能泄心火,治療煩躁,不得眠;外能宣散肌表郁熱,治療身熱。
梔子豉湯主癥:心煩,心中懊惱,胃脘嘈雜,舌尖紅,苔薄黃。
梔子豉湯類方所主之證出了“心神煩躁”外,更為重要的證是陽明胃或大腸失調(diào)的表現(xiàn),如胃脘脹滿,胃痛,惡心,無食欲,腹脹,便秘或便溏。
梔子豉湯類方不僅能夠治療心主神志之煩,而且能夠治療胃或大腸郁火積聚,通降失常的病癥。
李心機(jī)《傷寒論疑難解讀》:“虛煩”乃胃中空虛饑餓之狀,攪擾糾結(jié),惡心欲嘔之感;“懊惱”乃“虛煩”之甚,系胃脘灼熱嘈雜,欲吐不吐之感。
梔子豉湯是治療郁火聚于胃腑,胃脘痞滿疼痛的重要方劑。
梔子干姜湯:治胃痛嘈雜,并見便溏,證屬胃有郁火,而脾陽不足。
若屬郁火犯胃,腸腑積滯者,則用枳實(shí)梔子豉湯、梔子大黃湯、梔子厚樸湯。此三方均含有梔子豉湯與小承氣湯兩法之意。其中梔子厚樸湯善于降泄胃與大腸無形之郁火,治療郁火腹?jié)M;枳實(shí)梔子豉(加大黃)湯、梔子大黃湯能通泄胃與大腸有形之積滯,可以治療郁火便秘之證。
梔子豉湯的幾首類方:
翹荷湯:
組成:薄荷、 連翹、生甘草、 黑梔皮、桔梗、 綠豆皮。
功效:清上宣肺。
主治:燥氣化火,清竅不利,耳鳴目赤,齦脹咽痛者。(燥火上郁證,心煩懊惱,耳鳴,目赤,齦脹咽痛——官竅燥熱證)
加減:耳鳴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鮮菊葉、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黃芩。
翹荷湯以輕清宣泄上焦郁火為特點(diǎn),是治療郁火上拂頭面孔竅火熱證的專方。(可視為升降散的輕證)
桑杏湯:
組成:桑葉,杏仁,沙參,浙貝母,梔子皮,淡豆豉,梨皮。
方歌:桑杏湯用象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干咳鼻燥右脈大,辛涼甘潤燥能醫(yī)。
功效:清宣燥熱,潤肺止咳。
主治:秋感溫燥,灼傷肺津,身不甚熱,干咳無痰,咽干口渴,舌紅,苔薄白而燥,右脈數(shù)大者。以身微熱,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右脈數(shù)大為證治要點(diǎn)。(咳嗽,舌紅少苔,心煩急躁。)——本方屬于治療溫燥輕劑,若屬于重證,則應(yīng)選用清燥救肺湯。
運(yùn)用:
一、治療火郁咳嗽。凡咳嗽見梔子豉湯證,表現(xiàn)為胸脘嘈雜,心煩急躁,咳嗽少痰,舌邊尖紅赤者,即用桑杏湯加減;
二、治療內(nèi)生燥熱所致的肺燥咳嗽。主癥:干咳無痰,咽癢,從咽喉至胸燥熱不適,心煩急躁。苔白薄干,舌尖紅。
三香湯:
組成:栝樓皮、 桔梗、黑山梔、 枳殼、 郁金、 香豉、 降香。
主治:不饑不食,機(jī)竅不靈,胸悶,心煩,胃脘嘈雜,苔膩。
運(yùn)用:三香湯用于雜病主要治療兩方面病癥:一是郁火夾濕濁郁結(jié)中上焦所致的犯煩躁、胸悶、脅脹、脘痞、不饑不食等;二是郁熱濕濁郁結(jié)心胸腦竅所致的機(jī)竅不靈,如神識(shí)呆滯,神志異常等。
病機(jī)要點(diǎn):郁火與濕濁郁結(jié)于中上焦。
葉氏用三香湯的基本手法是:用梔子豉湯宣泄郁熱;加杏仁、瓜蔞、郁金、枇杷葉,或杏仁、瓜蔞、郁金、橘皮,或杏仁、瓜蔞、郁金、降香,宣展肺氣,肅降肺胃。主治病癥為:熱邪、濕熱、郁火痹郁上焦,肺氣不得旋轉(zhuǎn)所致的脘痞、不饑、胸悶、胸痛、腸痹便秘等,或者濕熱郁閉中焦,彌漫上焦,熏蒸膻中所致的中見嘔吐脘痞不饑,上見不寐、神迷之癥。
葉氏凡是遇到心包膻中被濕熱濁邪郁閉者,必加郁金、降香、石菖蒲芳香透絡(luò)開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