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干姜湯的臨床劑量:梔子3錢、干姜3錢煮一煮喝下。科中:一克配一克。
△梔子豉湯:也是3錢配3錢。劑量可以抓得很隨意,用輕劑也有效。
失眠的「煩」證鑒別
梔子干姜湯證「煩」的程度如何鑒別?上一堂講到梔子湯證的「心中懊憹」時,有同學(xué)說他的胸口最近悶悶亂亂的,要喝熱開水比較舒服。這個「要喝熱開水比較舒服」的癥狀還需要多問一些其他的辨證點才知道是什么病。例如,#15.27條「旋覆花湯證」(注:桂林本在〈胸痹篇〉,《金匱要略》在第11篇)有個癥狀就是病人「欲飲熱」,意思是喝熱水會比較舒服,「旋覆花湯證」另還有一個癥狀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意思是如果病家家里有個兩歲小孩,他會喜歡躺在沙發(fā)上抱著小孩,讓小孩在他的胸口上踩來踩去玩,有這種胸口喜歡被踩來踩去的情形就是「旋覆花湯證」。至于僅憑上面講的「胸口不舒服,喝了很燙的熱開水會感覺得舒服一點」,倒底是「旋覆花湯證」還是「梔子豉湯證」呢?分不出來,因為「梔子豉湯證」是有熱悶在胸口下不去,這時候人也往往會喜歡喝熱開水,因為喝了之后好像熱比較動得了。
梔子豉湯證或梔子干姜湯證的「煩」可能會跟#11.23條黃連阿膠湯證「心中煩,不得臥」的「煩」難以區(qū)別。(黃連阿膠湯是〈少陰篇〉最代表性的中醫(yī)的安眠藥之一,又名「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也就是古代的「朱鳥湯」)黃連阿膠湯證的「煩」是怎樣的呢?是睡不著覺時感覺到煩躁了。什么叫做「煩躁」?當人處在梔子干姜湯證的身體感的時候,他「煩」的程度,只是覺得心怎么都不閑下來,歇一歇吧!當人處在梔子豉湯證時,人就會在心里頭想事情、睡不著的同時,胸口感到不舒服。而在黃連阿膠湯證時的「煩躁」,就是一面在想事情,一面想每一件事情都覺得很不爽快,覺得為什么還在想,該睡了,就是思想會勾起不爽的情緒。
煩躁的「躁」也可以是身體的躁動。梔子干姜湯證的人就是大剌剌地躺著,也不想動,就覺得自已怎么還沒有睡著。梔子豉湯證的人會胸口不舒服,人會翻來翻去或反復(fù)顛倒。黃連阿膠湯證的人就可能真的在床上動來動去,覺得不爽,心情上很清楚的有不爽的感覺,要用超級滋陰藥黃連阿膠湯來處理。
這些主證先幫同學(xué)掰開,接著就可以專心來學(xué)梔子湯這個小品框架里面的事情。
〔續(xù)講#7.49〕比較嚴重的人會「反復(fù)顛倒,心中懊憹」?!感闹邪脩潯故窃鯓拥母杏X呢?仲景對「懊憹」二字是有解釋的。宋本〈不可汗篇〉有云「心懊憹如饑」,意思是,當心中懊憹時,會有饑餓時胃里面會有那種感覺。這是什么感覺呢?
當很餓時,看到美食,又沒機會吃時,會有好像胃酸在刮胃的感覺。這個「胃酸在刮胃的感覺」就是「懊憹」的感覺。有些醫(yī)家看到「心懊憹如饑」,認為會餓的不是「心」,而應(yīng)該是「胃」,故認為「心懊憹如饑」應(yīng)改為「心下懊憹如饑」為宜。
──其實不然。得過梔子豉湯證的人就會知道,的確是「心」這個地方在懊憹,食道這個地方讓人有那種肚子很餓時,胃酸分泌,胃不舒服的感覺。
如果還不能理解的話,那么可以想象吃到很辣的生大蒜時的感覺。jt某天吃了幾口大瓣的生大蒜,當晚便覺得胸口悶燥、熱辣辣的、燒燒的,覺得好像胸口有一股熱氣沒地方散。那樣的感覺的確就是心中懊憹的感覺。
臨床上要開梔子豉湯很輕松,因為主證很好抓,并且不會和其他湯證或是胸口絞痛、胸痹相混淆。
再者,如果胸口不舒服是由痰飲引起的,是和有形的肉體有關(guān),會因身體動被扯到而有扯痛或悶的感覺。
可是,梔子豉湯證的痛是「虛邪」,那一圑不舒服的感覺是掛在靈魂上的,它會隨著肢體的移動而移動,不會因身體動而扯到??梢姉d子豉湯證的主證是很容易鑒別的,通常吃一服病就會好。
△藥的煮法:⑴梔子干姜湯:梔子、干姜各3錢,每次煮一次的份即可。⑵梔子豉湯:梔子、豆豉各3錢,每次煮一次的份即可。
△注意:煎煮時豆豉皆要后下,就是先煮別的藥最后才下豆豉。因為豆豉是很溫和的藥,如果煮太久就沒有力道了,腎氣出不來。所以豆豉要后下,藥效才夠力。
是否為吐劑?
△爭論點:梔子湯劑皆有注明「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意思是,如果喝藥湯后會吐,就不要繼續(xù)喝。依仲景的文字表達法,若是發(fā)汗劑,發(fā)了汗就不要再吃;若是瀉劑,則拉了就不用再吃?;诖?,有人便誤以為梔子豉湯是用來讓人吐的,吐了之后就好了,就不用再吃;歷代于是有些歸類法,把梔子湯劑劃歸為「吐劑」。可是臨床上,梔子湯劑是不是吐劑呢?不是!
許多醫(yī)家終其一生,用梔子湯劑沒有見過有人吐過。梔子湯劑并不是會讓人吐的藥。即使說一聞到豆豉的味道,就會令人作嘔,但是它并非吐劑,不會因為喝下它而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