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倫·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
百科名片
索倫·克爾凱郭爾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xiàn)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先驅(qū),也是現(xiàn)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qū)。曾就讀于哥本哈根大學。后繼承巨額遺產(chǎn),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出版。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jù)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個人的“存在”,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歷程。
20 世紀以前,在斯堪的納維亞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克爾凱郭爾的名字,因為他主要用丹麥語著述。然而,克爾凱郭爾的思想對 20 世紀歐洲和北美的基督教、非基督教和美學存在主義者有過重要的影響,成為現(xiàn)代存在主義思潮的淵源??藸杽P郭爾被認為是使歐洲哲學發(fā)展發(fā)生方向性轉折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實現(xiàn)的轉折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以孤獨的、非理性的個人存在取代客觀物質(zhì)和理性意識的存在來當做全部哲學的出發(fā)點,以個人的非理性的情感、特別是厭煩、憂郁、絕望等悲觀情緒代替對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認識的研究,特別是代替黑格爾主義對純思維、理性和邏輯的研究來作為其哲學的主要內(nèi)容。
“尋找一個對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尋找一個我愿意為它而活、為它而死的理念。”
作為一個存在主義思想家,他試圖將一切與個體自身的情況相聯(lián)系,而不是從中提取本質(zhì),借此來理解生活。他的第一本著作《非此即彼》集中論述了自由與奴役之間的選擇,這一論題幾乎可以在他的所有著述中找到。他堅持認為責任和宿命論在人類中互相纏繞,由此預示了深蘊于心理學中的去個性化和意志危機等課題。在他看來,當自我包括許多非意志的或自我創(chuàng)造的因素時,自我仍然不是一架機器。他反對懷疑論,反對宿命論的超然旁觀,把道德和倫理責任作為普遍目標,把由此促進的世俗判斷和絕望戲劇化。他認識到“精神失助”這一奇特的現(xiàn)代病,指出自我疏忽或自我隔離,真正的自我一直未能實現(xiàn)也無法實現(xiàn)。要糾正這種現(xiàn)象必須在信任上獲得飛躍,樹立“新生活”或真正的自我是個體擺脫與一個人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徹底同化的個體化和分化過程??藸杽P郭爾認為,實現(xiàn)這種自我的標準在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穌身上得到體現(xiàn)和表明。在一個人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另一個人可以是“助產(chǎn)士”,但是“分娩”最終還是個人自己的事。
克爾凱郭爾所提倡的存在主義,強調(diào)哲學家應探討現(xiàn)實中人生問題。他反對德國觀念專門講理想的東西,而以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體地把握住個人的存在,克爾凱郭爾個人對自己“孤獨”與“例外”的感受,所以創(chuàng)造出對自己關心的哲學 - 存在主義。克爾凱郭爾的哲學,可以說是利用最簡單的、感性的、我們?nèi)粘I罾锏姆椒?,希望利用普通的、實際的、具體的方法來實現(xiàn)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內(nèi)心中的苦悶與荒謬。存在指此時、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個人存在。個人存在中有喜怒哀樂,經(jīng)由喜怒哀樂才能體驗倒真正人生。語言、理性和邏輯無法揭示每一個人獨特的個性,無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對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個人本身內(nèi)在的獨特的主觀體驗。他的個人是一種為恐懼、顫栗、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所支配的個人。這種悲觀消極的情緒是個人對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體驗。正是這種情緒驅(qū)使人采取行動,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藸杽P郭爾又有單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發(fā)行動的觀點,這種選擇被形容為一種跨躍(leap)。必須有結束這一思考歷程的決心,而且這決心必須由激情來產(chǎn)生。形成一個人的自我的這種激情,被他指為個體的內(nèi)求性(inwardness)或主體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激情如愛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發(fā)生的,它們是必須被培育和養(yǎng)成的??藸杽P郭爾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與傳統(tǒng)哲學對立起來,特別是把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的批判當做自己哲學的根本方向。他認為黑格爾哲學的根本錯誤在于把邏輯必然性當做實在的統(tǒng)一性的最高原則以及理性和實在的統(tǒng)一性的保證,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觀主義”。世界無非是客觀精神的必然顯露,一切具體的、特殊的存在是這個普遍存在的實例,是這個整體中的某一階段中某一成分。這樣,人實際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失去了作出決定和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自由,從而也將使自己忘卻了對發(fā)生的事件責任,取消了個人從倫理上對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黑格爾哲學是一種用思想整體來犧牲個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學,是對人的地位和尊嚴的一種蔑視。
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有兩大要義: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理念,其意義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動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決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這種存在,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本質(zhì)。所以人之所貴,并非由于他有一個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歷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選擇改造自己的本質(zhì)的自由,他如何選擇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這就是人的本質(zhì)。其二是克爾凱郭爾將存在分為三級: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樂,追求輕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從維持生命到享樂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是一種比較嚴肅的、盡責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學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對別人盡到倫理責任,合于社會道德的存在;
宗教性存在:是一種祈禱和愛的生活,是對神的自覺和崇敬,從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在克爾凱郭爾一生的最后 12 年里著述甚多,同時出版了宗教、哲學、心理學,甚至關于幽默的書籍。在 S.弗洛伊德之前,他還寫過一本完全針對焦慮的著作《恐懼的概念》,他在心理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贊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