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
《寶晉齋法帖》由南宋曹之格摹刻,其來歷頗為曲折。1101年,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得到了宰相蔡京所藏東晉王羲之《王略帖》、王獻(xiàn)之《十二月帖》及謝安 《八月五日帖》的墨跡,欣喜不已,將書房命名為“寶晉齋”。后米芾擔(dān)任無為(今安徽省無為縣)軍使時,將這三帖墨跡刻石。后因兵火,石刻殘損,葛祐之根據(jù) 拓本重刻。1269年,曹之格再次摹刻,并增加了家藏的晉帖及米芾帖多種,集為十卷,題名為《寶晉齋法帖》。
《寶晉齋法帖》十卷一部,第一至第五卷,除謝安的《八月五日帖》外,均為王羲之書;第六、七兩卷,為王獻(xiàn)之書;第八卷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渙之書;第九、十兩卷為米芾書。
《寶晉齋法帖》之所以珍貴,不僅在于其有以真跡上石的上述三帖,還有《快雪時晴帖》、《十七帖》(王羲之草書代表作)、《樂毅論》、《黃庭經(jīng)》(王羲之 楷書代表作)、《得示帖》、《羲之臨鐘繇帖》、《褚遂良臨本蘭亭序》等傳世名帖,可謂匯眾帖之長。由于許多古刻宋代便已散佚,《寶晉齋法帖》中絕大多數(shù)名 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刻本,明代一些著名集帖都是以這個十卷本為依據(jù)的。其價值之高,自不待言。
《寶晉齋法帖》元代為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收藏(并作第三卷篆書題首),明代經(jīng)顧從義、吳廷收藏,并有明馮夢禎、吳時宰、許志古及清代王澍(著名書法家)、穆?lián)P阿(慈安太后之父)等名家觀款及題記,可謂流傳有緒。
來源:新民晚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