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古埃及人早就將肥胖的病人畫在墻壁上,認為胖是一種疾??;古希臘名醫(yī)希波克拉底也曾稱“突然死亡這種情況,往往胖子比瘦子更多見”,但是其后一千多年中,肥胖卻不再被歐洲人所排斥——或許是幾次大饑荒、鼠疫,使得整個歐洲人口始終掙扎在生存危機之中,從沒有安安穩(wěn)穩(wěn)地儲存過大量脂肪。對饑餓的恐懼使得人們對脂肪有了特別的感情,因此各種繪畫都以描繪女性的豐腴為美,“豐滿的婦女更易于生育”“嬰兒越胖越健康”等各種概念流行。人們愛脂肪、愛肥肉,從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健康或者不美。
直到1800年以前,“肥胖是一種病”這個觀念只是少數大夫們的想法和說法。一個例子便是1789年《紳士》雜志寫了一個三年沒有離開自己的床的胖子,人們?yōu)榱私o他換床單,必須把他用滑車吊起來,而雜志中稱他“除了偶有風濕外,非常健康”。胖的小孩在19世紀可能被看作“邪惡的”,但是不會被看作不健康的。
然而在18-19世紀,極度肥胖的人并不少見。根據一則記錄,1889年,曾有人試圖把一個極胖的法國女人送到博覽會上展覽,但是“八個男人都移不動她,而且她也出不了自己家門”。這是少有的留在歷史記錄中的胖子,此外可能還有成百上千個胖子留存在鄉(xiāng)里的閑言碎語中,更多的則不為人知了。
胖子黃金時代之終結
對于肥胖的拒斥并不如我們所以為開始于20世紀初,實際上19世紀初,人們對肥胖問題就開始有廣泛的討論。長老會傳教士格雷厄姆認為暴食暴飲是一種罪惡,因而提出了一種格雷厄姆食譜,認為食用茶、咖啡、酒、香料都是有罪的,因為這些會引起性欲,提倡喝清水、吃蔬菜、水果和全麥面包等高纖維食物。從雜志來看,《哈潑周刊》在19世紀中期就開始包含節(jié)食廣告和嘲諷胖人的卡通畫。
肥胖人群的出現和肥胖現象被社會拒斥,都與現代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1780年,蒸汽機發(fā)明,大規(guī)模運輸食物成為可能;1820年,鐵路普及,蒸汽船也出現了,在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國家之間的食物運輸變得廉價而迅速;1860年代,防腐劑發(fā)明,食物可以儲存更長時間;1903年反式脂肪酸被發(fā)現,大量運用于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使其保存幾個月都不會壞;1890年,超級市場出現,各種各樣充滿了鹽、脂肪和防腐劑的食品也出現了。
直到1900年,歐洲和美國諸多大城市有發(fā)達的服務業(yè)、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極為繁榮的大眾消費文化。超市里充斥著琳瑯滿目的現代消費品——豬肉、牛肉、雞肉罐頭、油炸食物、充斥著防腐劑和添加劑的加工食品。
中產階級是這種生活方式的最大受益者,但因此也常常被過度肥胖所困擾,因而反肥胖的聲音逐漸出現。比如1920年,英國醫(yī)療署官員喬治?紐曼爵士將“過度攝入食物,不合理地攝入食物,以及缺乏新鮮空氣和鍛煉”作為身體狀況惡化的原因。他認為很多人攝入太多——他們可憐的腸胃還沒有得到片刻的空閑,就又開始吃,以致腸胃被堵塞了。當時的醫(yī)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怪招以促進腸胃的工作和食物的消化——開著燈睡覺以燃燒脂肪、用烈酒把食物沖下去、食用“醋餐”等等。
1908年,法國服裝設計師保羅?波烈在倫敦展示了一件再現人體天然姿態(tài)的服裝。這套衣服選用輕柔的絲綢,使得人體曲線畢現。自詡品位的上層社會的男性和女性開始瘋狂追求體態(tài)優(yōu)美,并愛上減肥(的確,追求身體之美不僅僅在于女性,男性也希望獲得如希臘雕塑般的健美的身材。因此從開始到最后,他們都是減肥大軍的一員)。這種趨勢很快傳遍了歐洲和美洲大陸。因此人們說,19世紀初是胖子“黃金時代”的終結。
1933年《柳葉刀》上登載的文章寫道:“如今,節(jié)食成了談論減肥的一種流行語,人們不再說‘去掉多余肥肉’?!睖p肥的專用詞匯的出現,可以看出當時減肥人數不再是少數群體,他們的人數多到已經有了重塑語言體系的能力。
BMI令脂肪無可遁形
二戰(zhàn)爆發(fā)后,備受摧殘的歐洲物資匱乏,減肥文化暫時消失,政府、營養(yǎng)學家、家庭主婦們都在忙著用不多的定量糧食分配維持日常的健康和消耗,“肥胖”不再是他們擔心的問題。醫(yī)生們也對過度肥胖失去了興趣,1940到1950年間,歐洲沒有人發(fā)表關于肥胖問題的文章。在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的困難時期,減肥產品也從廣告中消失了。
然而,肥胖研究和減肥文化在美國這片新大陸更加繁榮起來:1940年,路易斯?都柏林,美國大都會保險公司的首席保險精算師正式提出用身高/體重比率,來作為確定肥胖程度的客觀公式,這個公式正是今日BMI的前身。而都柏林則在商業(yè)利潤和科學之間,劃下了人類肥胖史上第一道健康體重的界限。
醫(yī)生和健康專家們也開始關注肥胖對健康的影響,195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物理學家約翰?葛夫曼認為膽固醇含量與冠心病的關系很大,并且發(fā)現血液中含有膽固醇的脂蛋白與心臟病有關聯。早期研究認為,肥胖和血液脂蛋白有關系。而對高血壓、高血脂的研究也證實肥胖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科學家和醫(yī)生們也加入了“反肥胖”大潮。
1972年,安塞爾?基的《慢性病日記》正式將BMI(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用來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其使用方法是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對于18至65歲的人來說:BMI在18.5-24.9為正常;BMI在25-30時為超重;BMI超過30則為肥胖。在BMI的精確計量下,科學家可以統計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的胖子比例,每個人都被規(guī)劃在一個“胖”或者“不胖”的框架之內,肥胖頓時無所遁形,此時,肥胖已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整個社會津津樂道、指手畫腳之事。
艾米?埃德曼?法艾爾所著《肥胖恥辱:美國肥胖文化史》就在歷史的語境中研究現代觀念中人的體重與社會地位、公民身份之間的關系。她認為我們如今是在一個對肥胖特別的敏感文化中。舉例說明:2008年《紐約時報》制作了一個海報,名字是“如何衡量一個男人”,發(fā)布了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所有總統候選人的身高和體重——只有在很關注體重的文化媒介上才會有這種海報出現。這種影響下,肥胖的身軀被看作不健康也不美觀,在現代文化的人際交往中普遍不受歡迎。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肥胖就不僅僅是一種醫(yī)學或者美學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
減肥運動
減肥運動其實自19世紀就開始了——1863年,威廉?班廷發(fā)表了世界上第一本明確提出依靠節(jié)食減肥的書——《一封寫給公眾的關于肥胖的信》,減肥這事才算真正進入普通人的視野。這本書記錄了作者的減肥歷程。該書一度十分流行,以致于節(jié)食減肥法,至今都被稱為“班廷減肥法”——但此時,人們既不覺得肥胖不健康,也不覺得需要費多大力氣去減掉肥肉。
20世紀是減肥的開始。1918年,《食譜和健康》是當年的暢銷書,其作者露露?亨特?彼得斯博士讓讀者關心攝入的卡路里,而非吃了什么食物,他寫道:“你應該盡可能多用卡路里這個詞,這樣你吃東西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在攝入卡路里,而非僅僅吃了一片面包、一塊派?!边@本書暢銷了20年。1920年代,開始出現低卡路里食譜。“好萊塢18天減肥計劃”建議人們每天攝入585卡,主要從柑橘類水果攝入。
減肥藥誕生于1910年代,其中很多都包含絳蟲,正如勞拉在《美國傳奇:1930-1940年代美國小伎倆》中聲稱,1930年代,美國人會有意吃幾條絳蟲下去,覺得這樣可以減肥——最著名的是歌劇演唱家瑪利亞?凱勒斯,報紙熱炒她因為吃含絳蟲的雞蛋減了50磅,絳蟲都在以吃她的內臟為生了。后來她不得不辟謠,說自己是通過低卡路里的沙拉和雞肉減肥的。
1920年代,香煙商人還在推廣用香煙減肥的促銷廣告。1930年代,包含二硝基酚的減肥藥短暫盛行,后因為有致盲和致死的案例,銷聲匿跡。20世紀下半葉,出現了許多可疑的減肥藥和減肥器具,有減肥飲料、餅干、冰激凌、鞋墊、眼罩,以及包在腹部和大腿上的減肥帶。盡管有些聽起來完全匪夷所思,還是有人愿意在上面花錢。
1948年,伊斯特?曼茲這位重208磅的主婦建立了TOPS(TakeOff Pounds Sensibly,理智減肥小組),這是第一個號召團隊減肥的小組。她是從參加產前教育小組獲得的靈感,女性們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鼓勵。2004年,理智減肥小組有了23萬會員,成功減肥的人成為KOPS小組成員(理智保持體重小組),也會時不時地舉行聚會。
1945年7月5日,巴黎時裝設計師路易斯?里德發(fā)明了“比基尼”之后,肥胖徹徹底底與不時髦聯系起來。在這個觀念的推動下,減肥欄目在各個網站報紙雜志都被歸類到“時尚專欄”里。同時無數以“美女”“沙灘”“比基尼”為主題的電影、電視、廣告、海報,都在不斷強化這個觀念。而人們的生活方式卻越來越容易造成肥胖——1950年代電視的時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窩在沙發(fā)上看電視,而非在戶外鍛煉;1960年代,汽車基本可以代替人的雙腳,帶你到所有的地方去。因此發(fā)胖率急劇上升,肥胖已經不是少數人面臨的問題,減肥成為一種全民運動,一個有利可圖的商業(yè)市場。
1956年,世界上第一個電視減肥節(jié)目開播,全美女性開始隨著電視在家里蹦蹦跳跳以減掉脂肪。同時,越來越多的減肥互助組織出現——1963年5月,美國紐約長島的家庭主婦吉恩開始了流行到現在的“體重觀察”減肥運動。在這種活動中,朋友們一周一聚,互相支持鼓勵,并監(jiān)督彼此鍛煉、節(jié)食。如今“體重觀察”成為一個龐大而受歡迎的公益組織,為肥胖人群制作了一系列便捷節(jié)食菜單、減肥鍛煉計劃、菜譜、健康食物以及一本雜志,目前有超過百萬成員。
1960年代,化學的進步為怕胖的人提供了很多甜味代替品,讓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甜點而不因為攝入大量卡路里而擔心,比如人造糖精,盡管后來因為可能引起膀胱癌而退出市場。1968年,兩位美國大夫加入到倡導減肥的行列里,《快速節(jié)食減肥法》一書成為當時的暢銷書。1972年“吃肉減肥法”正式面世。創(chuàng)始人阿金斯博士建議想減肥的人不吃或是極少吃碳水化合物,敞開吃肉。盡管這種方法非常流行,但近來的研究表明其危害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當1994年,導致肥胖的基因被發(fā)現時,人們以為很快就能夠找到簡單的解決肥胖問題的方法。但是這個科學上的進展只是印證了人類與肥胖的斗爭之艱難。直至如今,人們還在年復一年地花費大量金錢在減肥上。在亞馬遜上瀏覽關于肥胖的書,可以看到《肥胖,愚蠢和丑陋:一個女孩的生存努力》《好女孩不肥胖》《前胖女孩的秘密》《減肥的科學》,諸如此類,不是推銷減肥方法,就是推銷苗條與美好相連、肥胖與“丑陋、愚蠢”相連的觀念。這些書的數量、暢銷度和大量評論,讓人們確信,肥胖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
全世界的精神恐慌
1980年代,“肥胖流行病”這個詞在報紙上廣泛出現。醫(yī)生和公共健康官員開始警告人們一種新的流行疾病——肥胖——正在威脅整個社會的健康,尤其是孩子們。減肥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甚至成為政府健康官員關注的問題。
盡管1983年2月美國著名歌手卡倫?卡彭特死于厭食癥,科學家也開始關注因為過度減肥而造成的營養(yǎng)失調問題,但是總的來說,人們還是怕胖超過了怕瘦,各種減肥食譜、減肥藥丸、減肥項目無處不在。2005年,報告稱三分之二的美國成人超重或者肥胖,三分之一可歸類為稍有肥胖,30%的美國兒童體重超標。
一波波新的減肥節(jié)目出現——如今熱播的美國電視比賽節(jié)目《減肥達人》,可以說是美國電視減肥風潮的繼續(xù)。而關于胖子電視劇也越來越多起來,盡力扭轉人們對胖人的偏見——比如2010年推出的美劇《胖子的愛情》,它在2011年獲得艾美獎。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使得人們坐在桌前的時間越來越長——1990年代,電腦開始普及,需要坐在屏幕前進行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在娛樂方面取代了電視的位置,人們有了各種可以長時間坐著,不需要怎么動的消遣——電視機、電腦、PSP、iPad……肥胖人口與日俱增。
200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憂心忡忡地估計,全世界肥胖人口約有十億之巨,并且在20年內,這個數據可能翻番。美國政府甚至將肥胖問題提到了“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討論。因為肥胖成為許多應征參軍青年遭拒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將使得美國出現“兵荒”。
在人人都擔心胖起來的時候,人類正式進入對肥胖的恐懼時代。自此,“肥胖”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精神恐慌”。
后記:本文已以“肥胖:不止與你有關”為名刊發(fā)于《看歷史》2012年第1期。此文最初曾約青方老師撰寫,后因他較忙而自己寫。仍然參考了他的“世界肥胖史綱要”一些事實。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