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孔子、孟子、荀子等古人的學習和教育方法

最近看書里面提到了很多古人的學習和教育方法,有不少內(nèi)容至今思來還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特整理如下,另外加了部分點評,僅供參考。(文字約7千多字,較長,但非常值得關心教育的家長和學生自修。推薦!)

01 孔子的歸納與演繹學習、循循善誘

孔子簡介

孔子對于求學的方法,歸納與演繹二者并用。歸納法即是他所說的一個“學”字,演繹法即是他所說的一個“思”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抬”,謂之學思并用主義。

(評:歸納與演繹到今天仍然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guī)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 演繹法,則與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一種方法。由較大范圍,逐步縮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圍。)

“一事不知,學者之恥”一句俗語,正合孔子的求學主張。凡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與知識,我們?nèi)珣?,全應學習。但那些事物和知識不必全是能夠施諸實用的,我們須用歸納法歸納起來,抽出它們的共同點,或有用之點,作為我們應事的標準,所謂“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宇宙間的事物無窮,若要件件學習,似嫌笨拙,所以于力學之外,須加上一半思考的工夫。用思考的工夫,任意抓住一件事物的要點,根據(jù)這個要點可以推論一切事物均有與此相同的屬性,謂之推理作用。(評:思考對于學生包括成年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動腦子才能把事情做好。)

他告曾子及子貢二人的“一貫之道”就是這種推理作用(《論語·里仁》:子日,“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 ,“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有了推理作用,“聞一可以知十”,“舉一可以反三”,“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評:舉一反三的重要性不用再強調(diào)了)

除了歸納與演繹兩個方法以外,在學習上,還有兩個重要之點:(1)反復練習,(2)興趣主義。長足地往下學去,而不反復練習,所學的東西一定容易遺忘。若是努力地反復練習,不僅能夠得著好的記憶,并且可以推陳出新,意味無窮。(評:諸如理科的學習需要刷題,就是為了強化知識,同時潛移默化之間有所啟發(fā),形成解題的思路模式。即使不主動去做相應總結,也能默成一種系統(tǒng)。而興趣的保持,抱著興趣去做事的效果用“事半功倍”來說也不過分)

所以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W習而不本諸興趣,所得效果必小,故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求學固然貴有興趣,但興趣是從努力得來,所謂“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這是間接的興趣主義。直接的興趣,意義膚淺,過時即滅。若是用了一番苦工夫,得著內(nèi)中奧妙,真是意味無窮,所以間接興趣是我們應當養(yǎng)成的。

孔子平日教人,總是行重于知。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岸嗦?chuàng)衿渖普叨鴱闹欢嘁姸R之,知之次也。”

我們分析他所教的內(nèi)容,據(jù)《論語》所載,分為“文、行、忠、信”四項。關于文的就是他平日嘗說的“禮樂詩書”(《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又《述而》: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又《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關于行的,就是小之灑掃應對,大之致君澤民;關于忠與信的,即是修身的道理。

他的教授方法,是很靈活的:

(1)或因學生的能力而加以相當?shù)呐嘀玻蛞蛩麄兊娜秉c而施以適當?shù)难a救,所謂“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同一問仁,而所答不同;同一問孝,而所答不同;同一問行,而所答亦不同;這種方法,昔日謂之因材施教,現(xiàn)今叫做適應個性(評:比較遺憾的是今天的教室,老師是無法兼顧眾多學生做到因材施教的。所以校內(nèi)的這種多存在于個別學生身上。但是如果家長足夠重視教育,用心,那么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孩子的因材施教。即使是三胎....)

(2)孔子與學生問答的時候,有時引起他們的動機,有時完全讓他們發(fā)動,從未有學生未曾注意或絕無機會,而竟按照一定的課程每日死教的,所謂“不憤不啟,不惟不發(fā)”。這種教法,以今語解釋,謂之“啟發(fā)式”,又可以說近于“自動主義”??鬃悠饺者@樣教人,能使學生滿意,贊美他是“循循善誘”。(評:教師或者輔導者不應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直接告訴其答案,更應做相應的鋪墊,提供引子,由學生思考,以提高學習效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孔子的弟子雖多,講學雖久,但未有固定的講壇,他的學生多半隨從他四方游歷,一面游歷,一面講學,是一種流動式的講壇制。他的教育宗旨偏重士族階級的培養(yǎng),固有時代性,而他這種活動的教學法,因人因時隨處不同,這一點至今猶有價值。

02 孟子的自我探究、專一和循序漸進

孟子簡介

孟子所言學習法有四。

1)自動。被動的學習都是外鑠(shuò))的膚淺的知識,心中必無所得,等于未學。知識若是由自己苦心研究出來的,才能徹底明了,能夠活用到實際上面。所以他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評:這點可以理解為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能主動自學的學生基本具備了學霸的潛質(zhì)。)

即或有時非教師當面教授不可,只能教授一種簡單的學習法子,至于巧妙處還在學者自己體驗出來,所謂“大匠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

2)專一。孟子嘗以走棋比譬求學。他說,請一個棋界國手教授兩個生徒;張生專心致志,聽他老師走棋的方法;李生表面上雖同在聽講,而心志卻是飛到天外想像他預備射鳥的情形。結果,張生棋術學成,李生尚茫然無所知。此非兩生的聰明有高下,乃由于專一與不專一的緣故。所以求學須要專一,須繼續(xù)不斷的研究。一心二用固然不對,一暴十寒也難成功。(評: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上的專心聽講、思考尤為重要)

3)漸進。求學有一定的步驟應當循序漸進,進了一步再進一步,所謂“盈科而后進,放乎四?!?。倘若不按照程序,妄想一步登天,則“其進銳者,其退速”,反是得不著相當?shù)男柿恕?span>(評: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點也可以說是強調(diào)了基礎必須牢固。只有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才能拔高。)

4)還有一種由博而約的學習法。他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此項演繹的學習法,與孔子所說相同,我們勿庸重述。(評:博:廣大、多。約:約束。加了條件的,小范圍。同演繹法普遍到個體。)

教授與訓練 孟子的教法有五種,皆就各人的程度個性及所處的地位來酌定。第一種是程度最高的學生,只于需要時加一番點化之功,他們就能隨感而通,如同雨露潤澤草木一樣,此所謂“有如時雨化之者”。第二及第三種學力較第一種差淺:若是器宇穩(wěn)重的,我們就完成其德性;若是天資英邁的,我們就發(fā)展其天能;所謂“有成德者,有達材者”。第四種為問答法,預備無力常從或不能專門研究的學生所施行的方法,偶因一事,隨問隨答就行了。還有一等人,居不同地,或生不同時,無法口授,則用間接法,以書面相授,與現(xiàn)代函授法相似。此所謂“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評:有時候人不得不承認個體之間潛質(zhì)的差異??v然大部分是普娃,但是總會有天資較高與相對愚鈍的。當然這兩個部分相對占比降低。)

兒童的享受不可太厚,若是享受太厚,他們業(yè)已心滿意足,必不肯用心求學。將來勢必養(yǎng)成一種驕貴的習氣,無用的子弟。吾人的“德慧術智”都是從困難中找出來的,不經(jīng)過困難,就不會有德慧術智,雖有也很淺薄,也是少數(shù),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譬如孤臣孽子,他們所以往往能夠通達成全的,正因為他們常處在困難環(huán)境中,受了一種深刻的磨練,能夠“操心慮患”,所以得著好的結果。

因此之故,所以對于兒童的訓練,應當使他們感受些困苦才好。孟子是近于人才教育主義的人,他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钡@種天才的人,他們的才能雖由于先天的賦予,而他們所以能夠成為大器材的,還是由于后天的磨練。且必有后天的磨練,然后能夠發(fā)達他們的天才;所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憂患的境遇正所以成全天才的,亦唯有天才的人,方能利用這個境遇而受成全,此孟子的人才教育主義之根本觀念,或者也是因著他自己幼年的環(huán)境如此,有所感而發(fā)的。(評:這點類似《教育漫話》里面作者提到的為了讓兒童避免不必要的苦難,會設置一些苦難給他們?nèi)コ惺埽坪跏侵囌?,但是卻確實存在一個可控與不可控的問題)

03 荀子:專一、親師擇友

荀子簡介

荀子講論學習法,較孟子更為詳細,我們只舉三點。

1)專一 他說:“今使涂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致,思索熟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性惡篇》)又說:“演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蟺(shàn)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這是他的求學貴專一的主張,不專一必不能成功,與孟子所舉奕秋教奕的意思大致相同。當學一件東西,須把全幅精神都放在這上面,不許有絲毫的散亂,并要有互助的朋友,布置適當?shù)沫h(huán)境,避免防害的刺激,以此“全之盡之”,最后必有成功。學成以后,印像已深,意志已定,才不為外物所奪致有所遺忘。(評:專心、內(nèi)心的專一、全神貫注,包括了外部環(huán)境的不干擾......)

2)親師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span>(譯文:指出我的缺點而批評又中肯的人,就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而贊賞又恰當?shù)娜?,就是我的朋友。?/span>這是茍氏親師擇友的一句名言。

他以良師益友為求學的助力,所以把師友看得很重。其作用有二:一因個人的性質(zhì)容易被環(huán)境變化,倘擇交不慎,必被引入邪途,最為危險。所謂“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植;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淄。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偏而就中正也”。

二因古圣王之道僅載于呆板的六經(jīng)文字里面,非口授不能透澈;且六經(jīng)以外的種種道理,更非賢師益友口講身導,不能周遍。所謂“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周以遍矣,固于世矣;故因學莫近乎其人”。所謂“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評:現(xiàn)代社會的朋友,學生的同學都是非常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要格外重視孩子的伙伴,注意他們的品性......)

3)學習過程 專一與親師,凡中國古代稍談教育的人,沒有不主張的,尚非特別。在荀子的教育學說中有一件足以使我們注意的,是他所說的學習過程。他說:

若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把他這幾句話分析起來,關于學習時可得四步過程。第一步,由感官受外界的刺激;第二步,把接受了的刺激傳入到腦神經(jīng)里面,起一種結和類化作用;第三步,再由腦神經(jīng)發(fā)生命令,傳達到各處肢體;第四步,各處肢體接著神經(jīng)的命令以后,即表示一種反應的動作。此處所腦神經(jīng)即荀子所說之心,凡中國古人皆以腦當心解。這種動作如果經(jīng)過了考或試驗以后,一定是很合于規(guī)則的。荀子這種科學的分析法,與近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戴克(Throndike)、施他基(Starch)一般人所研究的差不多完全相同。

04 西漢賈誼:習慣養(yǎng)成與胎教

賈誼簡介

賈誼在太傅期內(nèi),作了一部書名叫《新書》。此書前半篇是他的政治主張,后半篇是他的教育主張。

他的教育主張共計三點:第一點,說明保傅的職責,第二點說明習慣的養(yǎng)成,第三點說明胎教的重要。(評:雖然講的是輔導太子。只是個體名稱而已,比如每個孩子都是家族、家庭的接班人,理解為“太子”來教育指點也是適合的)

為保傅的職責,在“聳善而抑惡,以革勸其心”;換一句話即在輔導太子以圣人之德,使成為賢明的儲君。教育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此種習慣之養(yǎng)成,第一要從幼小時著手,第二要選擇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太子如從少時就日處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中,所聞所見所行,自然入于正路;如環(huán)境不良,或培養(yǎng)過遲,縱教者善教,學者善學,亦難免不為惡習所轉移。故他說:

故太子初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習與正人居之,不能不正也;猶生長楚,言不能不楚也。故擇其所嗜,必先受素,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能為之??鬃釉唬骸?strong>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

夫胡越之人,生而同聲,嗜欲不異。及其長而成俗也,累數(shù)譯而不能相通行,有雖死而不相為者,則教習然也。

習慣的養(yǎng)成固然越早越好,而從母親懷胎中就開始培養(yǎng)起來更好,故胎教尤為重要。他說:

《易》日:“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謹為子孫婚妻嫁女,必擇孝梯,世世有行義者;如是,則其子孫慈孝,不敢濕暴,黨無不善,三族輔之。故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 暴惡:暴戾)之心,兩者不等,各有其母?!苠笕殉赏跤谏?,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獨處不倨,雖怒不詈(lì罵,責罵)。胎教之謂也。

胎教即母教,母親能否施行胎教,不在有豐富的知識,實在于有賢淑的德行;具有賢淑德行的母親,則動靜語默,皆出于中和,合于法度,自能使胎兒感受正當?shù)拇碳?,養(yǎng)成正當?shù)牧曅?,出世以后,則本質(zhì)良善,容易教成好人,此胎教之所以重要。(評:看似簡單,實在不少家長難以做到的。)

05 楊雄的強學主義教育論

揚雄簡介

揚雄

強學主義的教育論 人類與禽獸所以不同的地方,在有理性與無理性。禽獸沒有理性,所以觸感而情發(fā)。人類有理性,雖有時因情感而發(fā),但亦能夠因義理而止。人類是要有禮義的,有禮義方可以為善人,為君子,可以睎()求圣賢。但人類的本性是善惡混的,而惡性往往被不良的社會引誘的緣故,發(fā)達較善性快些;故吾人要為善人,非加一番努力不可。怎樣努力?則在“強學而力行”。吾人也必待強學力行,而后可以成就一個“人”。強學非私自攻求所能有成的,倘私自攻求而不就正于師,則必惑于眾說,難以取決,所以要“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從師不僅獲求知識,而品性的陶冶亦至有關系,且吾人求學原來是要矯正品性的,所謂“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揚子認教育是很有效力的,受一個什么教育就能得著一個什么模樣。不怕教育不能成功,只怕吾人沒有意志,“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于山,是故惡夫畫也”。揚子是一個實學家,對于專講虛聲而不務實際的學者,是非常疾惡的。

學習的步驟有五:第一步,取我們要學的材料整理整理;第二步則用思考的工夫,加以揀擇,取其精華而去其糟舶;但一人的思力究竟有限,第三步還須與同學彼此磋磨以就正其是非;第四步,則用獎勵的方法;最后則以始終不倦為依歸。能夠這樣的學習,才算得好學,學而后有成。讀書須多,而取舍要精;多則可以觸類旁通,精則有選擇有操守,所謂“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諸子百家異說分歧,我們應當以圣人所說的話為標準;圣人之所是,就是對的;圣人之所非,就是不對的。 (評:這點也可以借鑒。如何學習,如何讀書)

06 徐幹論教育的功用

徐幹(gàn)

徐氏論教育的功用有三種:一是啟發(fā)智慧,二是改進習慣,三是完成人格。(評:再次強調(diào)了習慣。說明古人的一些共同性。)

他說:知識如珠寶,兒童初生,腦筋蒙昧如處暗室,室中縱有許多珠寶,概不能見。教育如同白日,拿白日的教育之光一照,四壁如晝,所有宇宙間一切瑰寶皆能看見,皆有路搜求,故教育是啟發(fā)吾人的智慧以搜求知識,引導吾人由黑暗到光明路上的一個工具。這是第一種功用。

兒童初生,不但沒有知識,他們的性情也是很粗野未上軌道的。倘若聽其自然,不但惡的本性容易養(yǎng)成惡的習慣,即善的本性亦難以形成。教育的功能,正是要培養(yǎng)善的習慣,去掉惡的習慣。故曰:“人雖有美質(zhì)而不習道,則不為君子,故學者求習道也?!边@是第二種功用。

啟發(fā)兒童的智慧,把他們引導到成人社會里面和成人一塊生活;培養(yǎng)善良習慣,使他們向著好的路上行走,所有吾人應備的生活條件,全可以由教育教給他們,使他們在社會里面成一個美好無缺的個人——徐氏所謂“有德的君子”,這是教育第三種功用。

以上三種功用,尤以啟發(fā)智慧為重要。啟發(fā)了智慧就可以探求知識,有了知識則為人、處世或利已利人,皆有莫大的功用。因此,徐氏特別看重知識,并發(fā)表,“知識重于德行”的言論。他說:富于知識的學說謂之明哲之士。明哲之士,見理透辟,認事清楚;能考察已往,能推測未來;處常也可,處變也可;權力不能受其威脅,巧詐不能受其欺蔽。像這種明哲之士,比較那專講道德,死守清高的君子,有用多了。(評:知識改變命運。尤其是當今社會對于農(nóng)村以及相對家庭條件較差的家庭學生來說。而優(yōu)裕的家庭學生多讀書,也能保持家庭、家族的常青,經(jīng)久不衰。)

他并引了孔子之贊美顏淵,及曾參、原憲之不能列入四科,皆以才盛與否為標準,不完全謂顏淵之有盛德的關系。儒家本以德行為本,徐氏亦純正儒者,而發(fā)表“知重于行”的奇論,或矯先儒空疏之弊,或感于當時一般正人君子反以盛德受禍,此兩種心理都是有的。

知識既重于德行,倘??柯斆鞑胖嵌慌Γ瑒t知識亦無法增進所以徐氏一方面雖稱美聰明才智之人,同時還要鼓勵一般人的意志之努力。蓋吾人求學多由意志的督迫而成;意志堅強,雖生性笨拙,也能成功;意志不堅強,縱有天才,也是無用。所以他說“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之師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他又說“故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辨過人,未足貴也,勇決過人,未足貴也。君子所貴者,遷善懼其不及,改過惡其有余”?!斑w善懼其不及,改過惡其有余”,即意志的努力。(評:意志,恒心,遇到問題時頂住壓力,突破壓制的動力。)

徐氏關于教育方面最精到的地方,要算教授方法論。他說,教授兒童,不在多灌以死的知識,和喋喋多言。(評:比如給兒童強調(diào)紀律、規(guī)矩,不應一次強調(diào)過多,多了也記不住。不如選重點,有次序的進行強化改善。另家長的嘮叨也是一大忌諱。)

第一步要考察他們的本性和了解力,并要觀察他們此刻心志的活動。本性近于某方面,即向某方面引導,所謂“導人必因其性”。按照他們的了解力而給以相當?shù)牟牧希^“君子與人言也,使辭足以達其智慮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過其任而強牽制也”。但本性固然有定,而心理的狀態(tài)可是常常有變化的,必要觀察他們現(xiàn)時的心理狀態(tài)或是常態(tài)或是變態(tài),或正被某種事物所牽引,然后施以適當?shù)姆椒ā蛱崾?、或警告、或授與。使他們自然能夠領受,毫不牽強;使他們樂于領受,毫不感覺痛苦。(評:了解孩子本性的問題,在《教育漫話》里提到的方法是在孩子沒有覺察時偷偷觀察他,或者請旁人做觀察,以使兒童覺得沒有大人的管束之下,表露出他們的天性。)

倘不用此種方法,而硬要注射以多量的材料,不惟于兒童沒有進益,反是以使他們益陷于糊涂,兒童不但不感激教者的熱心,并能引起師生間不好的感情,說教師有意欺騙。按照兒童先天的本性,和現(xiàn)在的了解能力,以及此刻的心理狀態(tài),而施行適當?shù)慕逃?,使他們欣然自得,這種學說總算是比較精到的。(評:比如輔導孩子要掌握學習的規(guī)律,用科學的方法,不能硬來)

兩漢二百年來的教育學者講論本性固然先后繼起,各有發(fā)揮,至于教學方法的理論前賢應當讓后生,以徐乾最為進步。至于求學:1)貴在虛心聆受,不宜自是;2)不重名詞的死記,而重大義的了解;3)多方深求以歸納成一個原理:皆屬很平常的理論,我們勿庸多述了。

(本文選摘自《中國教育史》民國學術文化名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師節(jié)特輯 | 圣賢師道,古來有矣
真正的為學之道 ——從孔子、孟子、荀子談起
中國教育史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教育
孔孟荀教育思想的比較
【讀史有悟】為師需修德
《荀子》勸學-14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