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增訂本)
第二章 古體詩
30.1 在新式的五言古風(fēng)里,其黏對和律詩的黏對大致相同。總以第二字為主:出句第二字和對句第二字平仄相反,這是對;后一聯(lián)的出句第二字和前一聯(lián)的對句第二字平仄相同,這是黏。例如:
《送王昌齡》 李頎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水”仄“君”平,對。)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君”“留”皆平,黏;“留”平“背”仄,對。)
前望數(shù)千里,中無蒲稗生。(“背”“望”皆仄,黏;“望”仄“無”平,對。)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無”“陽”皆平,黏;“陽”平“愛”仄,對。)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愛”“酒”皆仄,黏;“酒”仄“衣”平,對。)
夜來蓮花界,夢里金陵城。(“衣”“來”皆平,黏;“來”平“里”仄,對。)
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里”“息”皆仄,黏;“息”仄“悠”平,對。)
《白云先生王迥見訪》 孟浩然
閑歸日無事,云臥晝不起。(“歸”平;“臥”仄,對。)
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臥”“客”皆仄,黏;“臥”仄“云”平,對。)
居閑好芝朮,采藥來城市。(“云”“閑”皆平,黏;“閑”平“藥”仄,對。)
家在鹿門山,常游澗澤水。(“藥”“在”皆仄,黏;“在”仄“游”平,對。)
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游”“持”皆平,黏;“持”平“步”仄,對。)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步”“道”皆仄,黏;“道”仄“流”平,對。)
【按:此兩首,前者為平聲韻(庚韻)一韻到底,后者為仄聲韻(上聲紙韻)一韻到底,均非“典型的新式古風(fēng)”(見26.8)】
30.2 但是,五古的黏對和律詩的黏對也不盡相同:律詩第二第四兩字平仄都對,五古則第四字可以不管。這有兩個原因:(一)“平平仄平仄”是古風(fēng)的正調(diào),往往與“仄仄平平平”或“仄仄仄平仄”相對,則第四字的聲調(diào)勢不能不相同;(二)五古有所謂拗句,第二第四字同聲,如果它的對句不拗,則第四字勢必不對。即以上文李頎和孟浩然的詩來說,“夕陽滿舟楫”的“舟”字和“但愛微波清”的“波”字不對,“居閑好芝朮”的“芝”字和“采藥來城市”的“城”字不對,是由于第一種原因;“漕水東去遠”的“去”字和“送君多暮情”的“暮”字不對,“舉酒林月上”的“月”字和“解衣沙鳥鳴”的“鳥”字不對,“夜來蓮花界”的“花”字和“夢里金陵城”的“陵”字不對,“閑歸日無事”的“無”字和“云臥晝不起”的“不”字不對,“有客款柴扉”的“柴”字和“自云巢居子”的“居”字不對,是由于第二種原因。
如果詩中沒有拗句(指“古拗”),而又黏對合式,那么,除了“平平仄平仄”應(yīng)作為“平平平仄仄”看待之外,第二第四兩字便都黏都對。就五古而論,下列的一首詩的黏對是最規(guī)矩的,可認為新式五古的標準詩。
《題綦毋校書田居別業(yè)》 李頎
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洲。行客暮帆遠,主人庭樹秋。
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萬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蕭條江海上,日夕見丹丘。生事本漁釣,賞心隨去留。
惜哉曠微月,欲濟無輕舟。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田居”一作“別業(yè)”,“問”一作“得”,“本”一作“非”。此詩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五言古詩(39首)中未收;搜韻網(wǎng)標為五言排律。
30.3 但是,有些詩論家認為只有這種嚴格的黏對法才是五古的正軌,那卻是錯誤的見解。這只是唐代某一派詩人的一種風(fēng)尚(受律詩影響后的風(fēng)尚),并不能代表整個唐代詩人的作風(fēng)。至于唐以前的古詩,更完全不受黏對的拘束。例如:
《詠懷》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為阮籍《詠懷》其一。“朔”一作“翔”。】
“坐”與“帷”不黏,“鳥”與“徊”不黏,“帷”與“風(fēng)”不對,“徊”與“思”不對。這種不受黏對拘束的古風(fēng),直至唐宋以后,還是占大多數(shù)?!堵曊{(diào)四譜》把不黏的情形叫做拗黏,不對的情形叫做拗對。古風(fēng)中本不該再談“拗”,但如果心知其意,不看得太呆板,也未嘗不可以借用這些名稱。如果把它們和“拗句”“單拗”“雙拗”那些名詞合起來看,可說是越拗越近古,越正越近律。
30.4 有些五古是黏對完全合律的;至于七古,卻幾乎沒有一首是全篇黏對不拗的。總之,無論五古、七古,也都有拗對拗黏。現(xiàn)在試舉若干拗對拗黏的例子,以為證明。
30.5 (甲)拗對
(一)五言。
白云慚幽谷,清風(fēng)愧泉源。(張說《雜興》)
昔余涉漳水,驅(qū)車行鄴西。(張說《客中遇林慮》)
寒夜天光白,海凈月色真。(王昌齡《送十二兵曹》)
危徑幾萬轉(zhuǎn),數(shù)里將三休。(王維《自大散以往》)
蟲鳴機杼悲,雀喧禾黍熟。(王維《宿鄭州》)
夙承大導(dǎo)師,焚香此瞻仰。(王維《謁璿上人》)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一川草長綠,四時那得辨? (丘為《泛若耶溪》)
含笑默不語,化作朝云飛。(祖詠《古意》)【一作常建詩】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儲光羲《樵父詞》)
舊蒲雨抽節(jié),新花水對窗。(常建《白湖寺后溪宿云門》)
家本渭水西,異日同所適。(陶翰《晚出伊闕寄河南裴中丞》)
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顏真卿《贈裴將軍》)
顧我谫劣質(zhì),希圣杳無因。(蕭穎士《過河濱和文學(xué)張志尹》)
一從文章事,兩京春復(fù)秋。(崔曙《宿大通和尚塔》) 【按:詩題應(yīng)為“送薛據(jù)之宋州”】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李白《古風(fēng)》) 【按: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一】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三】
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九】
清風(fēng)灑六合,邈然不可攀。(同上)【按: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十二】
生苦百戰(zhàn)役,死托萬鬼鄰。(李白《門有車馬客行》)
光景不知晚,觥酌豈言頻。(韋應(yīng)物《軍中冬燕》)
汗馬牧秋月,疲卒臥霜風(fēng)。(劉灣《出塞曲》)【一作劉濟詩】
稽首謝真?zhèn)H,辭滿歸崆峒。(李棲筠《張公洞》)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杜甫《遣興》)【《遣興五首》其一】
誰謂筑居小,未盡喬木西。(杜甫《泛溪》)
如果出句和對句都用平腳,則以拗對為常。例如:
猶憶雞鳴山,每誦西升經(jīng)。(張說《過沖和先生》)【一作高適《遇沖和先生》】
藹藹帝王州,宮觀一何繁。(王維《瓜園詩》)
邪氣悖正聲,鄭衛(wèi)生其間。(李華《雜詩》)【《雜詩六首》其一】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顏真卿《贈裴將軍》)【“登高望天山”似當作“登高望天山”】
太息感悲泉,人往跡未湮。(蕭穎士《過河濱》)
松柏今在茲,安忍思故鄉(xiāng)。(孟云卿《傷情》)
昔別雁門關(guān),今戍龍庭前。(李白《古風(fēng)》)【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六】
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同上)【此句出自《古風(fēng)》其八】
對此嘉樹林,獨有戚戚顏。(韋應(yīng)物《移疾會詩客元生》)
車馬日蕭蕭,胡不枉我廬?(韋應(yīng)物《城中臥疾》)
始自風(fēng)塵交,中結(jié)綢繆姻。(韋應(yīng)物《寄令狐侍郎》)
茫茫十月交,窮陰千里馀。(高適《苦雨寄房四昆季》)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長根。(杜甫《木皮嶺》)
高標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30.6 (二)七言。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王維《夷門歌》)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李白《江上吟》)
士卒多騎內(nèi)廄馬,惆悵恐是病乘黃。(杜甫《瘦馬行》)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長生臨宇縣。(李頎《王母歌》)
累薦賢良皆不就,家近陳留訪耆舊。(李頎《荅高三十五留別》)
白云飛鳥去寂寞,吳山楚岫空崔嵬。(劉長卿《時平后送范倫》)
卻到長安逢故人,不道姓名應(yīng)不識。(同上)
車傍側(cè)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李白《襄陽歌》)
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fēng)景暮。(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杜甫《渼陂行》
七古也像五古一樣,如果出句和對句都是平腳,也往往用拗對。例如: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李白《江上吟》)
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杜甫《寄韓諫議注》)
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韓愈《鄭群贈簟》)
將軍善畫蓋有神,心逢佳士亦寫真。(杜甫《丹青引》)【“心”一作“必”】
鮫人潛織水底居,側(cè)身上下隨游魚。(李頎《鮫人歌》)
梁生倜儻心不羈,途窮氣蓋長安兒。(李頎《別梁锽》)
與君攜手姑蘇臺,望鄉(xiāng)一日登幾回。(劉長卿《時平后送范倫》)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花下迷。(李白《襄陽歌》)
30.7 在律詩的對仗里,很少有同字相對的情形:一則因為近體詩沒有這個規(guī)矩(參看上文第十五節(jié)),二則因為即使要用同字相對,也只能限于第一第三字(五七言)和第五字(七言),二四六字是沒法子相對的,因為除了“特拗”之外,律詩出句的二四六字和對句二四六字的平仄是應(yīng)該相反的。至于古風(fēng)就不同了:古風(fēng)既容許有拗對,于是同字相對的地方很多,即在二四六字也可以相對了。例如: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王維《宿鄭州》)
結(jié)廬若耶里,左右若耶水。(丘為《泛若耶溪》)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顏真卿《贈裴將軍》)
綠筍總成竹,紅花亦成子。(崔曙《古意》)
但見萬里天,不見萬里道.(孟云卿《古別離》)
去年桑乾北,今年桑乾東。(劉灣《出塞曲》)【一作劉濟詩】
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同上)
昔如水上鷗,今如罝中兔。(杜甫《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后句“如”一作“為”】
昨日延英對,今日崖州去。(白居易《寄隱者》)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后空馀床。(李白《長相思》)【《長相思三首》其二】
館娃宮中春已歸,闔閭城頭鶯已飛。(李嘉祐《傷吳中》)
百人會中身不預(yù),五侯門前心不能。(王維《不遇詠》)
30.8 古風(fēng)用拗對,有時候可以避免完全合律。譬如兩句都是律句,只要用了拗對,就和律詩的格式有了分別。例如:
行人過欲盡,狂夫終不至。(王維《羽林騎閨人》)
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李白《草創(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
車馬平明合,城郭滿埃塵。(韋應(yīng)物《大梁亭會李四》)
一夕南宮遇,聊用寫中情。(韋應(yīng)物《寄職方劉郎中》)
皓氣凝書帳,清著釣魚竿。(孟彥深《元次山居武昌》)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杜甫《羌村》)【《羌村》(其二)】
莫學(xué)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李白《鳳吹笙曲》)
至于一聯(lián)之中只有一句入律,也可用拗對以求其近古。例如上文所舉的韋應(yīng)物的“光景不知晚,觥酌豈言頻”【《軍中冬燕》】,杜甫的“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fēng)景暮”【《送孔巢父謝病歸》】,等等。總之,拗對往往被詩人利用作為補救律句的方法,這是可以從大多數(shù)情形觀察得出來的。
30.9 (乙)拗黏。
(一)五言。
《奉陪登南樓》 張說
君子每念春,江上共流眄。遠水林外明,近巖霧中見。
終日西北望,何處是京縣?屢登高春臺,徒使淚如霰。
(“日”與“巖”不黏,“登”與“處”不黏。“君子”“終日”兩聯(lián)都用拗對。)
【此詩作者一作唐代尹懋,詩題為“奉陪張燕公登南樓”,前四句詩略有不同:“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水遠林外明,巖近霧中見?!?。尹懋:生卒年不詳。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三年(715)至五年,張說為岳州刺史時,懋為從事,有唱和之作。曾官補闕?!?/span>
《答洛陽主人》 陳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事親恨未立,從官此中州。
主人亦何問,旅客非悠悠。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籌。
再取連城璧,三涉平津侯。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寧隨當代子,傾仄且沈浮。
(“親”與“愛”不黏,“然”與“涉”不黏。“事親”“方謁”“不然”三聯(lián)都用拗對。)【“官”一作“宦”,“涉”一作“陟”,“仄”一作“側(cè)”?!?/span>
《奉寄韋太守涉》 孟浩然【搜韻網(wǎng)作:王維《奉寄韋太守陟》】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聞飛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林東。
(“高”與“里”,“塘”與“唳”,“人”與“景”都不黏?!芭R此”一聯(lián)用拗對。)【“飛”一作“歸”,“林”一作“陵”?!?/span>
《同元錫題瑯琊寺》 韋應(yīng)物
適從郡邑喧,又茲三伏熱。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間別。殿分嵐嶺明,磴臨懸壑絕。
昏旭窮陟降,幽顯盡披閱。嵚駭風(fēng)雨區(qū),寒知龍蛇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經(jīng)世豈非道?無為厭車轍。
(“香”與“罅”,“分”與“竹”,“旭”與“臨罅”都不黏?!斑m從”“殿分”“昏旭”三聯(lián)都用拗對。)【“懸”一作“玄”,“嵚”一作“嶺”,“車”一作“歸”?!?/span>
《別贊上人》 杜甫
百川日東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蕩,何時有終極?
贊公釋門老,放逐來上國。還為世塵嬰,頗帶憔悴色。
楊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異縣逢舊友,初欣忻寫胸臆。天長關(guān)塞寒,歲暮饑凍逼。
野風(fēng)吹征衣,欲別向曛黑。馬嘶思故櫪,歸鳥盡斂翼。
古來聚散地,宿昔長荊棘。相看俱衰年,出處各努力。
(“生”與“去”,“為”與“逐”,“枝”與“帶”,“風(fēng)”與“暮”,“嘶”與“別”,“來”與“鳥”,“看”與“昔”,都不黏?!拔疑币宦?lián)用拗對。)【“苦”一作“若”,“雨”一作“兩”,“友”一作“交”,“寒”一作“遠”,“凍”一作“寒”,“曛”一作“昏”,“嘶”一作“鳴”?!?/span>
《續(xù)古詩》 白居易【《續(xù)古詩十首》其六】
棲棲遠方士,讀書三十年。業(yè)成無知己,徒步來入關(guān)。
長安多王侯,英俊競攀援。幸隨眾賓末,得廁門館間。
東閤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為向隅客,對此不開顏?
富貴無是非,主人終日歡。貧賤多悔尤,客子終夜嘆。
歸去復(fù)歸去,故鄉(xiāng)貧亦安。
(“安”與“步”,“隨”與“俊”,“賤”與“人”,都不黏。“棲棲”“貧賤”兩聯(lián)用拗對。)【“終”一作“中”?!?/span>
《羽林行》 鮑溶
朝出羽林宮,入?yún)?/span>云臺議。獨請萬里行,不奏和親事。
君王重年少,深納開邊利。寶馬雕玉鞍,一朝從萬騎。
煌煌都門外,祖帳光七貴。歌鐘樂行軍,云物慘別地。
簫笳整部曲,幢蓋動鄉(xiāng)次。臨風(fēng)親戚懷,滿袖兒女淚。
行行復(fù)何贈?長劍報恩字。
(“請”與“參”,“王”與“奏”,“鐘”與“帳”,“茄”與“物”,“風(fēng)”與“蓋”,“行”與“袖”,都不黏?!蔼氄垺币宦?lián)用拗對。)【“鄉(xiāng)”一作“郊”。“茄”應(yīng)作“笳”。】
30.10 (二)七言。
《客舍喜鄭三見寄》 劉長卿
客舍逢君未換衣,閉門愁見桃花飛。遙想故園今已爾,家人應(yīng)念行人歸。
寂寞垂楊映深曲,長安日暮靈臺宿。窮巷無人鳥雀閑,空庭新雨莓苔綠。
北中分與故交疏,何幸仍回長者車!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
(“想”與“門”,“寞”與“人”,“巷”與“安”,“年”與“幸”,都不黏。)
《傷吳中》 李嘉祐
館娃宮中春已歸,闔閭城頭鶯已飛。復(fù)見花開人又老,橫塘寂寂柳依依。
憶昔吳王在宮闕,館娃滿眼看花發(fā)。舞袖朝欺陌上春,歌聲夜怨江邊月。
古來人事亦猶今,莫厭清觴與綠琴。獨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見”與“閭”,“昔”與“塘”,“袖”與“娃”,都不黏?!澳辍迸c“幸”,都不黏。“館娃宮中”一聯(lián)用拗對。)【“滿”一作“賣”】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杜甫
丈人駿馬名胡騮,前年避胡過金牛?;乇迏s走見天子,朝飲漢水暮靈州。
自矜胡騮奇絕代,乘出千人萬人愛。一聞說盡急難材,轉(zhuǎn)益愁向駑駘輩。
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龍別有種,不比俗馬空多肉。
洛陽大道時再清,累日喜得俱東行。鳳臆龍鬐未易識,側(cè)身注目長風(fēng)生。
(“矜”與“飲”,“聞”與“出”,“知”與“下”,“陽”與“比”,都不黏。“丈人”“頭上”兩聯(lián)用拗對。)【“俗”一作“凡”。】
《車遙遙》 張籍
征人遙遙出古城,雙輪齊動駟馬鳴。山川無處無歸路,念君長作萬里行。
野田人稀秋草綠,日暮放馬車中宿。驚麏游兔在我傍,獨唱鄉(xiāng)歌對僮仆。
君家大宅鳳城隅,年年道上隨行車。愿為玉鑾系華軾,終日有聲在君側(cè)。
門前舊路久已平,無由復(fù)得君消息。
(“麏”與“暮”,“家”與“唱”,“前”與“日”,都不黏?!罢魅恕薄吧酱ā薄熬摇薄伴T前”四聯(lián)都用拗對。)【“路”一作“轍”,“麏”一作“麇”?!?/span>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韓愈
藍田十月雪塞關(guān),我興南望愁群山。攢天嵬嵬凍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間。
秩卑俸薄食口眾,豈有酒食開容顏。殿前群公賜食罷,驊騮踏路驕且閑。
稱多量少鑒裁密,豈念幽桂遺榛菅。幾欲犯嚴出薦口,氣象硉兀未可攀。
歸來殞涕揜關(guān)臥,心之紛亂誰能刪?詩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聯(lián)玦環(huán)。
腦脂遮眼臥壯士,大弨掛壁無由彎。乾坤惠施萬物遂,獨于數(shù)子懷偏慳。
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頑!
(“卑”與“乃”,“前”與“有”,“脂”與“玉”,都不黏?!八{田”“殿前”“幾欲”“歸來”“腦指”“乾坤”“朝欷”七聯(lián)都用拗對。)【“嵬嵬”一作“崔嵬”,“秩”誤為“秋”,“揜”一作“掩”,““腦指”之“指”當作“脂”】
30.11 以上共十二個例子,除劉長卿一例外,都是拗黏和拗對并用的。因為拗黏若不拗對,則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相似,頗嫌呆板。因此,有些地方是先拗黏而后以拗對以為調(diào)劑,有些地方是先拗對而后以拗黏以為調(diào)劑;當然,也有些地方是二者不生關(guān)系的。
30.12 統(tǒng)計起來,拗對比正對畢竟少了許多,拗黏也似乎比正黏少些。但是,正如拗對可以補救律句一樣,拗黏可以補救律聯(lián)。古風(fēng)的平仄越是近律,越是需要拗黏以示與律有別。譬如韋應(yīng)物《同元錫題瑯琊寺》“花香”一聯(lián)是律聯(lián),而上下聯(lián)都用拗黏;又如劉長卿《客舍喜鄭三見寄》幾乎可說全是律聯(lián),所以共用四次拗黏,以為補救。
30.13 趙執(zhí)信《聲調(diào)譜》有所謂“齊梁體”。李锳《詩法易簡錄》也說:齊梁體為唐律所自出, 乃由古入律之間。既異古調(diào),又未成律,故別為一格。唐《白香山集》有格詩,李義山 溫飛卿集皆有齊梁格詩,皆此體也。其詩有平仄而乏粘聯(lián),其句中調(diào)協(xié)平仄亦在疏密之間?!边@種解說是頗為明白的。由此看來,“格詩”共有三個特色:
(一)只有五言,沒有七言;
(二)每句的平仄非常近律,除第三字不拘平仄外,其余平仄與律句完全相同。
(三)常有拗黏。間有拗對。
現(xiàn)在試舉李商隱和溫庭筠的兩首“格詩”為例:
《晴云》 李商隱
緩逐煙波起,如妒柳綿飄。(aA,拗對)
故臨飛閣度,欲入回陂銷。(bA,對句三平調(diào),“臨”字拗黏。)
縈歌憐畫扇,敞景弄柔條。(bA,“歌”字拗黏。)
更奈天南征,牛渚宿殘宵。(AA,出句三平調(diào),拗對。)
【詩題一作“齊梁晴云”?!澳巍币蛔鳌澳汀?,“征”一作“位”?!?/span>
《邊笳曲》 溫庭筠
朔管迎秋動,雕陰雁來早。(ab,對句特拗。)
上郡隱黃云,天山吹白草。(Ab,“郡”字拗黏。)
嘶馬渡寒磧,朝陽照霜堡。(Ab,兩句第三字都拗,“馬”字拗黏。)
江南戍客心,門外芙蓉老。(Ba。)
【詩題一作“齊梁體”?!瓣帯币蛔鳌耙簟?,“渡”一作“悲”,“心”一作“情”。】
30.14 有些人以為格詩和五古并無區(qū)別,修改稿看見普通五古也有拗對和拗黏,殊不知普通五古的平仄可以有拗句,而格詩則專用律句,或近律句,其分別是很顯明的。后來劉長卿王昌齡諸人采用齊梁的律句和近律句而加以黏對,就成為新式的五古;李白杜甫諸人模仿陶謝,不取齊梁,就成為仿古的五古。這兩條道路也是很顯明的。
* * *
30.15 在律詩里,除首句末字可以不拘平仄之外,出句必須用仄腳 。因為律詩以用平韻為原則, 對句既用平腳,則出句應(yīng)該用仄腳才能相對。古風(fēng)有平韻,有仄韻;而平韻古風(fēng)、仄韻古風(fēng)和轉(zhuǎn)韻古風(fēng),它們出句末字的平仄又各有規(guī)矩,不能相提并論。因此,我們這里把平韻、仄韻和轉(zhuǎn)韻分開來說。
30.16 (一)平韻的古風(fēng),除上文第二十七節(jié)所謂奇句韻外,出句為用仄腳為原則。新式的古風(fēng)尤其如此。例如:
《夜到洛口入黃河》 儲光羲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统钕С?/span>暮,枉渚暫停舟。
中宵大川靜,解纜逐歸流。浦溆既清曠,沿洄非阻修。
登艫望落月,擊汰悲新秋。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漢游。
(全詩出句皆用仄腳。)【“增”一作“滋”,“暫”一作“聊”,“汰”一作“楫”?!?/span>
《山石》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fēng)吹衣。
人生如此自足樂,豈必局束為人鞿。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除首句入韻外,出句皆用仄腳 。)【“支子”的“支”即“梔”字。“自足樂”一作“自可樂”?!绊Z”音“饑”。】
30.17 但是,唐以前的古詩并沒有受這種拘束,例如上文第二十八節(jié)所舉《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出句皆用平腳。又如“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出句也都用平腳。因此,仿古的“平韻五古”出句并不忌避平腳。例如:
《善福精舍》 韋應(yīng)物
弱志厭眾紛,抱素寄精廬。皦皦仰時彥,悶悶獨為愚。
之子亦辭秩,高蹤罷馳驅(qū)。忽因西飛禽,贈我以瓊琚。
始表仙都集,復(fù)言歡樂殊。人生各有因,契闊不獲俱。
一來田野中,日與人事疏。水木澄秋景,逍遙清賞馀。
枉駕懷前諾,引領(lǐng)豈斯須!無為便高翔,邈矣不可迂。
【“悶悶(平聲)”斯須(一作須臾)】
《除草》 杜甫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蠆,其多彌道周。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憂。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葉亦難留。荷鋤先童稚,日入仍討求。
轉(zhuǎn)致水中央,豈無雙釣舟。頑根易滋蔓,敢使依舊丘。
自茲藩籬曠,更覺松竹幽。芟夷不可闕,疾惡信如讎。
【“露”一作“雪”,“凝”一作“衣”,“茲”一作“移”】
30.18 至于七言,鮑照以前既然句句用韻,當然無所謂出句。唐以后隔句用韻而又一韻到底的“平韻七古”,出句卻差不多永遠是用仄腳的。這點和五古很不相同;大約因為出句的末字的平仄無古可仿,就依照律詩的規(guī)矩了。杜甫的平韻七古,有些出句是用平腳的,例如: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杜甫《哀王孫》)
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杜甫《寄韓諫議注》)昨夜東風(fēng)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同上)
夜發(fā)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圍步驟同。( 杜甫《冬狩行》)
東西南北百里間,髣髴蹴踏寒山空。(同上)
況今攝行大將權(quán),號令頗有前賢風(fēng)。(同上)
但是,這些詩都雜著些奇句韻(見第三十節(jié)),不是七古的常例,所以出句末字自然也可以不依照常例了。真正的例外乃是下面這些: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韓愈《石鼓歌》) 【首聯(lián)】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同上)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同上)
雪眉老人朝扣門,愿為弟子長參禪。(蘇軾《游徑山》)
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蘇軾《海市》)
總之,試拿七古平韻詩里的平腳出句和五古平韻詩比較,可見其常用的程度確有天淵之別了。
30.19 (二)仄韻的古風(fēng),也有新式和仿古的分別。新式的古風(fēng)一切趨于格律化,對于出句末字的平仄也不能例外。仄韻五古的出句末字,以平仄相間為正格。譬如前一聯(lián)的出句用平腳 ,則后一聯(lián)的出句必須用仄腳;又如前一聯(lián)的出句用仄腳 ,則后一聯(lián)的出句必須用平腳。在近律的新式古風(fēng)里,這一個規(guī)則相當嚴格。例如:(平腳以●為記,仄腳以△為記。)【按:在原文中,●、△均放在相關(guān)文字的下方】
《望鳴皋山白云》 李頎【《望鳴皋山白云寄洛陽盧主簿》】
飲馬伊水中●,白云鳴皋上。氛氳山絕頂△,行子時一望。
照日龍虎姿●,攢空冰雪狀。嵡嵷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橫綠林●,霏霏澹青嶂。遠映村更失△,孤高鶴來傍。
勝氣欣有逢●,仙游且難訪。故人吏京劇△,每事多閑放。
室畫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興里△,不見予所尚!
【“格”一作“搖”。】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瀰漫△,愿為持竿叟。
【“晚”一作“好”?!?/span>
《題應(yīng)圣觀》 儲光羲
空中望小山●,山下見馀雪。皎皎河漢女△,在茲養(yǎng)真骨。
登門駭天書●,啟籥問仙訣。池光搖水霧△,燈色連松月。
合磚起花臺●,折草成玉節(jié)。天雞弄白羽△,王母垂玄發(fā)。
北有祈年宮●,一路在云霓。上心方向道△,時復(fù)朝金闕。
【“祈”一作“上”?!?/span>
《聽彈風(fēng)入松闋贈楊補闕》 王昌齡
商風(fēng)入我弦●,夜竹深有露。弦悲與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颼飗青松樹。松風(fēng)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聲意去復(fù)還●,九變待一顧??丈蕉嘤暄鳎毩⒕嘉?。
【“變”一作“辨”。】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劉長卿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獨臨滄洲路△,如待掛帆客。
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入云開嶺道△,永日尋泉脈。
古寺隱青冥●,空中寒磬夕。蒼苔絕行逕△,飛鳥無去跡。
樹杪下歸人●,水聲過幽石。任情趣逾遠△,移步奇屢易。
蘿木靜蒙蒙●,風(fēng)煙深寂寂。徘徊未能去△,共畏桃源隔。
【“共畏”一作“畏共”?!?/span>
《宿天臺桐柏觀》 孟浩然
海行信風(fēng)帆●,夕宿逗云島。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
捫蘿亦踐苔●,輟棹恣探討。息陰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鶴唳清露垂●,雞鳴信潮早。愿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
高步凌四明●,玄蹤得三老。紛吾遠游意△,學(xué)彼長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濤空浩浩。
【“探”一作“窮”,“紱”一作“絡(luò)”,“去”一作“無”,“明”一作“壁”,“學(xué)”一作“樂”。】
《元日寄諸弟兼呈崔都水》 韋應(yīng)物
一從守茲郡△,兩鬢生素發(fā)。新正加我年●,故歲去超忽。
淮濱益時候△,了似仲秋月。川谷風(fēng)景溫●,城池草木發(fā)。
高齋屬多暇△,惆悵臨芳物。日月昧還期●,念君何時歇?
這種詩非但出句末字平仄相間,其最講究者,還要求出句末字和韻腳不同聲調(diào)。譬如韻腳用去聲,則出句末字避免去聲,否剛也被認為上尾。上面所舉諸例都是合于這個規(guī)矩的。李頎儲光羲輩最能守望這個規(guī)矩,劉長卿韋應(yīng)物諸人則不能處處避免上尾。
30.20 仄韻七古對于這一方面,不能像五古那樣嚴格。事實上,仄韻七古之一韻到底者,盛唐只有杜甫一家。而杜甫則是仿古的一派,不大理會這個。我們看杜甫的集中,只有下面的一首,其出句末字是近似于平仄遞用的:
《憶昔行》 杜甫
憶昔北尋小有洞△,洪河怒濤過輕舸。辛勤不見華蓋君●,艮岑青輝慘幺么。
千崖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墮。
弟子誰依白茅屋△?盧老獨啟青銅鎖。巾拂香馀搗藥塵●,階除灰死燒丹火。
懸圃滄洲莽空闊△,金節(jié)羽衣飄婀娜。落日初霞閃馀映△,倏忽東西無不可。
松風(fēng)澗水聲合時●,青兕黃熊啼向我。徒然咨嗟撫遺跡△,至今夢想仍猶佐。
秘訣隱文須內(nèi)教△,晚歲何功收愿果。更討衡陽董鍊師●,南浮早鼓瀟湘柁。
【茅(一作石),屋(一作室),階(一作前),佐(一作左),收(一作使),討(一作覓),?。ㄒ蛔饔危?/span>
這詩除“懸圃”“落日”兩聯(lián)及“徒然”“秘訣”兩聯(lián)出句連用仄腳外,其余出句都是平仄腳相間的。這在杜集雖只有一例,而這一例卻成為韓王蘇陸諸家的模范。他們的仄韻七古,對于出句末字,也是平仄遞用而不一定每聯(lián)一換。他們偶然連用兩個兩個平腳或兩個仄腳。例如:
《贈崔立之評事》 韓愈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曾從關(guān)外來上都●,隨身卷軸車連軫。
胡為百賦猶郁怒△,暮作千詩轉(zhuǎn)遒緊!搖毫擲簡自不供●,頃刻青紅浮海蜃。
才豪氣猛易語言●,往往蛟螭雜螻蚓。知音自古稱難遇△,世俗乍見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猶勝赤尉長趨尹。時命雖乖心轉(zhuǎn)壯△,技能虛富家逾窘。
念昔塵埃兩相逢●,爭名齟齬持矛楯。子時專場誇觜距△,余始張軍嚴韅靷。
爾來但欲保封疆●,莫學(xué)龐涓怯孫臏。竄逐新歸厭聞鬧△,齒發(fā)早衰嗟可閔。
頻蒙怨句刺棄遺●,豈有閑官敢推引?深藏篋笥時一發(fā)△,戢戢已多如束筍。
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當今圣人求侍從△,拔擢杞梓收楛箘。
東馬嚴徐已奮飛●,枚皋即召窮且忍。復(fù)聞王師西討蜀△,霜風(fēng)冽冽摧朝菌。
走章馳檄在得賢●,燕雀紛拏要鷹隼。竊料二途必處一△,豈比恒人長蠢蠢!
勸君韜養(yǎng)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墻根菊花好沽酒△,錢帛縱空衣可準。
暉暉檐日暖且鮮●,摵摵井梧疏更韻。高士例須憐曲糵△,丈夫終莫生畦畛。
能來取醉任喧呼●,死后賢愚俱泯泯。
(除“搖毫”“才豪”兩聯(lián)連用平腳外,其余平仄每聯(lián)一換。)【“胡”似當作“朝”?!绊`”:曉見切。“韻”一作“殞”?!?/span>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王安石
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嬌梅過雨吹爛熳△,幽鳥迎陽語啾唧。分香欲滿錦樹園●,剪?休開寶刀室。
胡為我輩坐自苦△,不念茲時去如失!飽聞高徑動車輪●,甘臥空堂坐經(jīng)帙。
淮蝗蔽天農(nóng)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春風(fēng)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shù)!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全詩合例。)【“春風(fēng)”一作“盲風(fēng)”,“坐”一作“守”,】
《九日黃樓作》 蘇軾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fā)。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莫歸來洗靴襪。豈知還復(fù)有今年●,把酒對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千柄鍤。黃樓新成壁未乾●,清河已落霜初殺。
朝來白霧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樓前便作海茫?!?,樓下空聞櫓鴉軋。
薄寒中人老可畏△,熱酒澆腸氣先壓。煙消日出見漁村●,遠水鱗鱗山齾齾。
詩人猛士雜龍虎△,楚舞吳歌亂鵝鴨。一杯相屬君勿辭●,此景何殊泛清霅!
(全詩合例。)【“酒”一作“盞”】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陸游
我昔學(xué)詩有未得△,殘馀未免從人乞。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打毬筑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
華燈縱博聲滿樓●,寶釵艷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fēng)雨疾。
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世間才杰并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
(“四十”“打毬”兩聯(lián)及“天機”“世間”兩聯(lián)逆風(fēng)句連用仄腳 。其余合例。)【“有未”一作“未有”,“匹”一作“疋”,“并”一作“固”?!?/span>
30.21 自然,仄韻七古出句末字平仄遞用只是一種作風(fēng),不是一種規(guī)律。韓王蘇陸仄韻七古都如此,至于歐陽修黃庭堅之流,就更不講究這些了。
30.22 (三)轉(zhuǎn)韻的古風(fēng),其出句末字的聲調(diào),起初本是相當隨便的。后來卻漸漸形成了下面的兩個規(guī)則:
1.每韻的第一句,如果是五言,末字不拘聲調(diào);如果是七言平韻,則末字以平聲為原則;如果是七言仄韻,則末字以仄聲為原則。(因為五古首句入韻不入韻可以隨便,七古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上文第二十七節(jié)。)
2.每韻的第三句,如果在平韻詩里,它的末字常用仄聲;如果在仄韻詩里,它的末字常用平聲。但如有三聯(lián)以上,則依照一韻到底的規(guī)矩,仄韻詩用平仄相間。
下面是兩個例子:
(甲)轉(zhuǎn)韻五古。
《臨別送張諲入蜀》 李頎
出門復(fù)為客△,惘惘悲徒御。四海維一身●,茫茫欲何去?
經(jīng)山復(fù)歷水△,百恨將千慮。劍閣望梁州●,是君斷腸處。
孤云傷客心●, 落日感君深。夢里蒹葭渚△,天邊橘柚林。
蜀江流不測△,蜀路險難尋。木有相思號△,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隱△,愚山地非近。故鄉(xiāng)可歸來●,眼見芳菲盡。
(“客”仄,“身”平,“水”仄,“州”平,是平仄相間;“隱”仄“來”平,也是平仄相間;“心”平,因為是轉(zhuǎn)平韻的第一句,入韻;“渚”“測”“號”都仄,因為依照一韻到底的規(guī)矩,平韻出句以用仄腳為常。)【“復(fù)”一作“便”,“惘惘”一作“惘然”,“望”一作“送”,“蒹葭渚”一作“慕江畔”】
(乙)轉(zhuǎn)韻七古。
《送賈三北游》 劉長卿
賈生未達猶窘迫△,身馳匹馬邯鄲陌。片云郊外遙送人●,斗酒城邊莫留客。
顧余他日仰時髦●,不堪此別相思勞。雨色新添漳水綠△,夕陽遠照薊門高。
把袂相看衣共緇●,窮愁只是惜良時。亦知到處逢下榻△,莫滯秋風(fēng)西上期。
(“迫”“髦”“緇”入韻;“人”平聲,因為是仄韻;“綠”“榻”仄聲,因為是平韻。)【“莫留客”的“莫”同“暮”,“薊”一作“蘇”】
(P417—436)
【附記】本材料由 鄧旺林(網(wǎng)名“芙蓉書閣”)錄入、上傳?!尽績?nèi)是錄入者的相關(guān)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