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平常茶 非常道 林清玄
======本書由一舟書庫book.guyizhou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得來,僅供愛好者非商業(yè)性的研究討論使用,閱后請及時刪除,喜歡的讀者請購買正版以支持作者。如作者認為本站損害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作出處理=======


——————————一舟書庫熱門圖書推薦————————————————


1、《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日本最熱心理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常茶 非常道 林清玄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位女茶師(1)


在西安的時候,我很想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大雁塔,一個是法門寺。

大雁塔在慈恩寺內(nèi),是玄奘法師譯經(jīng)的地方,傳說玄奘為擔憂經(jīng)文梵篋遇到火難而散佚,乃請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篋。

大雁塔的來源還有兩個傳說,都非常動人。

一是在一位菩薩舍身的紀念日,慈恩寺的法師聚集在一起誦經(jīng),這時,一群雁子呈人字飛過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們生活艱苦,一直不能飽腹,菩薩也應該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br>
他的念頭才閃過,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筆直墜落,當場觸地而死,為了紀念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觸地的地方蓋了一座雁形的寶塔。

二是曾有獵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侶悲啼數(shù)聲,飛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為了紀念這對雁子的情深義重,慈恩寺的僧人遂蓋大雁塔以為見證。

不管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每一個都令人十分動容。

法門寺則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經(jīng)常迎佛骨舍利入宮供養(yǎng),使得韓愈看不過去,寫了《諫迎佛骨表》給憲宗皇帝。

我想去法門寺,不只是為了瞻禮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門寺的寶塔崩塌,發(fā)現(xiàn)了“地宮”,這地下宮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還是首次被發(fā)現(xiàn)。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緊,使我沒有時間到大雁塔和法門寺,幸好,在書店里找了許多書籍資料,對法門寺發(fā)現(xiàn)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認識。

在陸羽的《茶經(jīng)》里雖然對茶作過非常完整的記述,但陸羽到底是一個平民,對于唐朝宮廷的飲茶方式是無法記載的。

此外,陸羽對茶具雖有細致的描寫,可惜因年代久遠,找不到當時的茶具,無法呈現(xiàn)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法門寺在一九八八年發(fā)現(xiàn)的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這套唐朝宮廷用的茶具,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法門寺地宮的茶具包括:

一、烘焙器:金銀絲結(jié)條籠子、鎏金飛鴻球路紋籠子。

這兩件都是烘烤團茶所用的,通體剔透,工藝精巧,可見早在唐代,金絲編織工藝已達到極高的水準。

二、碾羅器:鎏金鴻雁流云紋銀茶碾子、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座茶羅子。

因唐代用團茶,煮茶之前,要將團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茶羅子篩茶。當時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羅,是品茶者醞釀品茶情趣的重要過程。

陸羽在《茶經(jīng)》中主張碾羅器要用竹木制成,法門寺出土的茶具顯然豪華得多,也可見帝王飲茶的享受比一般人講究得多。

三、貯茶器、貯盆、椒器:鎏金銀龜盒、鎏金人物畫壇子、鎏金摩羯紋蕾紐三足架銀鹽臺。

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發(fā)中烹煮,加入椒、鹽等佐料,調(diào)成糊狀,一起吃下。

四、烹煮器:鎏金飛鴻紋銀匙、鎏金飛鴻紋銀則。

銀則是投茶時的匕狀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時用來擊沸湯面,使茶末融于湯中。

五、飲茶器:鎏金伎樂紋銀調(diào)達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盞、茶托。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

可見以琉璃制成的茶具,早在唐代就已起用,色茶碗更可看出茶具在唐朝已經(jīng)在造型、釉彩、紋色等方面達到最高境界了!

法門寺地宮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茶具是非常偶然的。原來,晚唐的皇帝經(jīng)常到法門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圣壽萬春,圣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這套文思院特別為僖宗打造的茶具,不知是僖宗拜祭時供養(yǎng)佛陀所用?或者是隨行喝茶所用?它就存放在法門寺的地窖里,上面又蓋了寶塔,才能經(jīng)歷千年還毫發(fā)無損,完美如新。

這套茶具使我們知道茶道在唐朝不只是成熟的文化現(xiàn)象,具有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還是精美的藝術形式,成為生活的完美實踐。

宮廷,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層,也是社會意識的源頭。既是時尚與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傳播的中心。當皇帝講究飲茶之道,御用茶具金碧輝煌、華美富麗到了極致,社會飲茶的風靡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們將飲茶分為不同的層次:民間茶道是為了聯(lián)結(jié)友情、品味人生;寺院茶道是為了超脫世俗、寧靜致遠;宮廷茶道是為了揀精擇極、豪華享受。這樣,我們才能對茶道有全面的了解。

在研讀法門寺茶具的歷史資料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唐德宗皇帝有一個寵妃李冶,竟是中國第一位女茶師,而且是茶圣陸羽的紅粉知己,她的身世坎坷離奇,令人感慨萬千。

安史之亂后,陸羽離開竟陵,沿長江而下,經(jīng)過鄂州、黃州、彭澤等地,最后抵達湖州。湖州的風景秀麗、地靈人杰,鄰近地區(qū)的茶泉都非常好,加上結(jié)識了方外至交皎然,陸羽便在湖州定居下來。

經(jīng)由皎然的引薦,陸羽認識了一個色藝雙絕的女道士李冶。

李冶原是吳興一帶的名妓,在詩歌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后來看破紅塵,出家修道。由于她長得美麗非凡,寫一手好詩,又能談禪論道,附近的名士都樂于結(jié)識她。

陸羽就是在這種惜才的情況下認識李冶的。初次見面,李冶向陸羽敬了一杯香茶,沒想到陸羽只向杯中看了一眼就說:“久聞李道姑以詩才著稱,沒想到尚未擺脫庸俗之氣?!?br>
李冶吃了一驚:“我們尚未開###談,陸處士何以斷定我未脫庸俗之氣?”

陸羽說:“從這杯茶就可以斷定了!”

李冶不解地問:“這茶里有什么事可以斷定?”

“你所居的吳興,啄木嶺茶名揚天下,顧渚山的紫筍茶是歷代的貢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樣,辱沒了好茶?!?br>
李冶更為驚奇:“茶,還有道俗之分嗎?”

陸羽說:“茶,乃養(yǎng)生之精,可以解熱渴、驅(qū)凝悶、緩腦痛、明眼目、息煩惱、舒關節(jié)、蕩昏寐,長期飲用可以有力悅志、增益思考……這些還在其次,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飲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與詩情道心并無分別,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李冶聽了心中大為嘆服,口中依然不服,說:“你還沒有喝這杯茶,怎么說我未脫俗氣呢?”

陸羽說:“茶水煮開時,小滾為魚目,大滾為蟹眼,唯有魚目與蟹眼,茶葉才能顯味,你用尚未開透之水泡茶請我,以致茶葉浮水、茶香未出,顯露出你泡茶的時候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這不是和俗人一樣嗎?”

李冶聽了若有所悟,當場拜陸羽為師,學習茶藝。陸羽當晚即留宿觀中,住了半個多月,這段時間除了與李冶談詩論藝,就是傳授烹茶品茗之道,李冶很快領略其中的要訣。后來,陸羽常來與她煮茶論道,使她的茶藝走向了新境界。不久之后,李冶不僅色藝知名于天下,烹茶煮茗的聲名也震動八方。

唐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德宗皇帝聞知李冶的詩名茶名,特別下詔召她上京晉見。德宗一見李冶驚為天人,當時李冶已經(jīng)四十幾歲了,但姿色脫俗,氣質(zhì)更是非凡。德宗驚喜之余,把她強留在宮中,并召幸了李冶。

第二年,大將朱泚發(fā)動政變,唐德宗倉皇逃走,后宮佳麗都被棄在宮中。朱入宮后找到李冶,被她清雅不凡的風韻所傾倒,把她占為己有,李冶迫于無奈,只好隨在朱身邊。

這場叛亂很快被平息了,唐德宗再度回京,惱恨李冶對他不忠,下詔將李冶處斬。

中國第一位女茶師,詩藝與茶道都達到高峰的女茶師,就在男性無知與霸權的心態(tài)下不明不白地死了,死在那些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的俗人手里!

李冶的形體如茶香飄散了,但她從陸羽學來的茶道藝術卻流傳下來,至今吳興一帶用的還是她的烹茶方法,湖州一帶著名的“擂茶”聽說是她傳下來的絕技。

就在李冶被召進宮中的前幾年,陸羽在湖州的青塘門外,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經(jīng)》,時在公元七八○年。

談完李冶的故事使我掩卷嘆息,再想到法門寺地宮里那些皇室的茶具,更是悵惘無限。想到李冶當年也是用這種茶具煮茶來侍奉庸俗的皇帝,不像她的老師陸羽,聽到皇帝召見,連夜逃出皇宮,浪跡天涯。她的心也是這樣悵惘的吧!如同用未開透的水泡出的茶葉,半干半濕、半綠半黃地浮在水面,水是水,茶是茶,人已非人。

即使是一片茶葉的香氣,也是在天地間尋找知味的人呀!

這樣想來,慈恩寺大雁塔舍身的那只大雁,在萬古長空中雖只有小小的身影,在一朝風月里,卻又翼長萬里,覆蓋了整個藍天。在人間的俗人,可能在一生里偶得風月,以權勢和粗魯服人,卻只是歷史里的一點煙塵煤灰,一提到他們就仿佛污染了我們潔白的衣裳呀!


萬古云霄一羽毛(1)


成都的朋友楊濤帶我去參觀武侯祠,看看在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是智慧象征的諸葛孔明。

我看到武侯祠入門的地方,有徐悲鴻題的一塊匾額“萬古云霄一羽毛”,對楊濤說:“這匾寫得真好!”

楊濤說:“這是徐悲鴻自己題的詞嗎?”

其實,“萬古云霄一羽毛”不是徐悲鴻的詞,而是杜甫的詩句。杜甫也曾參觀武侯祠,題過幾首詠懷的詩,其中有兩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象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我對楊濤說:“這兩首詩,用來寫諸葛亮非常貼切,但其中有兩句‘翠華想象空山里’,‘萬古云霄一羽毛’,如果用來形容茶神陸羽,就更貼切了。”

“愿聞其詳?!睏顫f。

我說:“諸葛亮和陸羽都是隱居的人,但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后為蜀效命,他身負重任,并不是那么瀟灑的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更接近于忠肝義膽的人格典型,所以在武侯祠里,他被和劉備、關羽、張飛一同祭祀。反觀陸羽,他一生飄流不定,正如他的名字‘羽’一樣,是‘飄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一生無拘無束,在中國各地旅行,后來名氣大了,皇帝召他去做官,他竟然抗旨逃走了。他確立的是一個真正自由自在的典型,他的一生不正是‘萬古云霄一羽毛’,他為茶所作的貢獻,不就是‘翠華想象空山里’嗎?”

于是,當我順著杜甫詩意,在武侯祠的古廟杉樹與松林之間,尋找著水鶴的巢,想著諸葛亮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瀟灑的影子,也忍不住想起陸羽那有著隱士特質(zhì)的模樣,兩個令我敬佩的歷史人物竟在武侯祠里交疊了。

我想到自己常去喝茶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堂”,里面就有一個陸羽的塑像,在那里氣定神閑地品茶。

在故宮最高層的“三希堂”,坐在陸羽面前喝茶,想到在樓地板下面,一樓、二樓、三樓放著許多帝王后妃的畫像,許多圣旨與遺詔,以及許多賢臣宰相的文物,許多文人藝術家的詩詞書畫,內(nèi)心不禁有所感動:陸羽既非文人藝士,也沒有擔任過一天的官職,他卻是坐在故宮的最上層供人瞻仰,在四面墻上,留下了他寫的《茶經(jīng)》,放大再放大,竟然書寫了整面墻。

一個人以品茶知名于天下,甚至穿越時空,超越許多有豐功偉績的帝王將相、能要異士,普遍受到尊崇與供奉的,陸羽應該是唯一的一位吧!

陸羽所穿越的時空,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在京都奈良的許多茶堂里,入門處總是供奉一尊神明,那不是別人,正是茶神陸羽。每回站在異國的茶堂,站在陸羽像前,有如他鄉(xiāng)遇見了故知,這樣的思想遠傳、品味遠傳,勝過古代任何一個政權的攻伐呀!

有一次,在夏威夷的日本茶室喝茶,陸羽也赫然在焉!茶室的主人說是從日本移來,早晚對茶神上香,以保佑在異國的生活平順,而那斑駁的陸羽畫像,說是從祖父時代就傳下來的,陸羽有靈,必會護佑茶行云云。

是在夏威夷那一次,我深覺中國人雖然也崇敬陸羽,卻遠不及日本人崇拜。

但似乎也不能這樣說,是當代的中國人沒有像以前那么崇拜陸羽吧!自唐朝末年以來,陸羽就是被當成神來祭拜的,根據(jù)《康才子傳》的記載:“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經(jīng)》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天下益知飲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為神,買十茶品,得一‘鴻漸’?!?br>
可見陸羽早就被看成茶仙、茶神,唐朝賣茶的人就用陶瓷來為他塑像,一次買十個茶器,就贈送一個陸羽的瓷像。陸羽的塑像又是用來做什么呢?根據(jù)唐李肇《國史補》中說:“鞏縣陶者多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shù)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賣茶的人買賣茶葉不順利時,就用茶水來供養(yǎng)澆灌在陸羽的頭上,祈求他的保佑。在那個時代,陸羽被奉為神明,那種崇敬心并不會遜于現(xiàn)在日本的茶室!

比起那些在朝為官的人、在野讀書的人,陸羽更像一個鄉(xiāng)野的村夫,日日與茶水為伍,又以寫作自遺,他的作品留下的篇目很多,例如《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占夢》三卷、《天之未明賦》及《四悲歌》等等,可惜內(nèi)容都散佚了,只留下一部《茶經(jīng)》。光是這一部也足以傳世不朽了。

陸羽寫茶的時候,把對茶的研究說成是“經(jīng)”,這在當年就是一個充滿了大器的創(chuàng)見,因為在八股時代,連一代大儒都不敢說自己的著作是經(jīng),不敢與“六經(jīng)”并列,獨獨陸羽認為“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大膽地把自己的茶說,取名為《茶經(jīng)》,作為古代茶葉文化史的第一部茶書,也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的專著。陸羽之于茶,不只有著宗教家的情懷,也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這也才使他的名字與茶同流,清風雅趣,膾炙古今。

明朝李維楨在《茶經(jīng)》序里說:“太史公曰:‘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數(shù),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鴻漸窮厄終身,而遺書遺跡,百世下寶愛之,以為山川邑里重,其風足以廉頑立懦,胡可少哉!夫酒食禽魚,博塞樗蒲,諸名經(jīng)者矣,茶之有經(jīng)奚怪焉!”

喝酒、飲食、鳥獸、蟲魚、賭博、游戲等都有人稱“經(jīng)”,陸羽這么了不起、有見識的人,以經(jīng)名茶,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陸羽有什么風骨,能廉頑立懦?又有什么遺事,能為百世寶愛呢?

陸羽是被父母拋棄的嬰兒,被竟陵禪師撿來扶養(yǎng)長大。他不知自己的姓名,自己卜卦,得“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取名陸羽,字鴻漸。他從小有文學才華,喜歡思考,學東西時都要學到妙趣,特別是學茶藝,更是如此。

(羽有文學,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茶術尤著。)

小時喜歡寫文章,也愛諷喻,看見別人做了善事,就如同自己行善;看見別人做了惡事,就連自己也感到羞恥;常常說些不好聽的話規(guī)勸別人,直來直往,從不回避。

(少好屬文,多所諷喻,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回避。)

和人相處的時候,如果有別的想法,就會不告而別,所以別人會懷疑他容易起瞋心。

(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瞋。)

如果和人有約,雖然要走過千里的冰雪,被虎狼擋住了去路,也不會失信。

(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shù)?,不侃言也?

隱居在苕溪的時候,常常駕著一葉扁舟,來往于山間的寺廟,隨身只帶著紗巾、藤鞋、短褂、圍裙。往往獨自在田野中行走,誦著佛經(jīng)、吟著古詩,或用拐杖敲著樹木,或用手撫弄流水,猶豫徘徊,從清晨到黃昏,甚至到天黑了、盡興了,才痛哭著回家。

(常扁舟往山寺,隨身維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jīng)、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

在陸羽心目中,茶道是至高無上的。有一次,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他喜歡喝茶,又聽說陸羽的茶名,便把陸羽找來,陸羽穿著粗布衣服,手捧茶具而入。李季卿說:“陸君會泡茶,是天下知名的,揚子江南零水,又是絕妙好水,今天難得兩妙相遇,我不可輕忽??!”等到陸羽泡茶完畢,李季卿叫奴婢賞錢給陸羽,陸羽羞憤,回家就寫了《毀茶論》。

(御史大夫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陸君善茶,天下所知。揚子中冷,水又殊絕。今二妙千載一遇,山人不可輕失也?!辈璁?,命奴子與錢,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陸羽十分重感情。在他的心中,不只茶是無價之寶,感情也是無價之寶。當他聽到扶養(yǎng)他長大的智積禪師圓寂,哭得十分哀慟,寫了一首詩:我不會羨慕白玉做成的杯子!也不會羨慕黃金的酒樽!我不會羨慕入朝為官,更不會羨慕官居一品!我只是千羨萬羨的羨慕那西江水呀!能時時刻刻流向竟陵城,流過師父的腳邊呀!

(羽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詩寄情,其略曰:“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對于陸羽這種不為物質(zhì)富貴所傾動的人,歐陽修曾說:“窮盡天下之物,無不得其欲者,富貴之樂也。至于陰長松,藉豐草,聽山溜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之樂也。而山林之士,視天下之樂,不動其心?!?br>
陸羽對富貴之樂的不動其心,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他晚年的時候,名聞天下,皇帝下詔請他擔任“太子文學”的官職,他不去,又請他擔任太常寺太祝,他也不就職。在他的境界,富貴就好像浮云一樣了。

(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陸羽留下的《茶經(jīng)》堪稱完整,但他的生平卻所知不多,從這些吉光片羽,我們已經(jīng)能粗構(gòu)出一個不凡的人格典型。陸羽原是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fā)的人(棄嬰,不知名姓),卻能對人間的權位富貴不屑一顧,一生瀟灑不群,果然正如他名字的寓意:飄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萬古云霄里最鮮明的一根羽毛!

這根羽毛,飄過一千多年的時間,依然影響著我們;這根羽毛,飄過千萬里的空間,在異國成神成仙,影響了世界的飲茶文化。

這根羽毛,雖是鴻毛,卻重逾泰山!

呀!翠華想象空山里,萬古云霄一羽毛!


茶歌與酒詩(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我很喜歡白居易的一首短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勉強譯成白話:我這里有剛醅釀成的還浮著綠色新鮮浮沫的酒,放在紅泥的小火爐上溫著,天晚了,好像要下雪的樣子,你可以來喝一杯嗎?

這首詩令人喜愛,一是它充滿了顏色,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構(gòu)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面。二是它的氣氛雅致、歡喜,與我國傳統(tǒng)的飲酒詩不同。我國傳統(tǒng)的詩詞,只要提到酒,都是愁緒滿懷,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滿激越的感情。白居易這首詩可以說是異數(shù),我們從中看見了溫馨的友誼。

或者可以這樣說吧!這首詩的情意與境界更近于茶,我曾把這首詩改了兩字:“綠蟻新焙茶,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掛在墻上,朋友看了都很喜歡。

茶與酒的情意與境界顯然不同,我國傳統(tǒng)詩歌里面酒與茶的地位懸殊,以《全唐詩》為例,幾乎是酒氣沖天,茶則很少受到歌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酒本來就是催情劑,在情緒激化的時候,詩人當然會即席寫下詩篇。茶者反之,茶是清涼帖,在心平氣和下,好像更適于無言。二是酒被認為是瓊漿玉液,是獨立于生活之外的,茶則是生活中的尋常小事,又有什么好寫呢?

因此,歷史上寫酒的文學作品很多,寫茶的很少,一旦有相提并論的,評價也十分懸殊。

清朝詩人張燦有一首《手書單幅》:

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

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很顯然地把酒列為雅事,把茶列為俗事,而且排名在最后,可見茶的地位多么卑下。

甚至連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也不能免俗。東坡是善于品茶的人,曾寫過許多茶詩,不過,遇到酒的時候還是把茶的地位貶抑了。他曾寫過一首《薄薄酒》:

薄薄酒,勝茶湯;

粗粗衣,勝無裳;

丑妻惡妾勝空房。

五更待漏靴滿霜,

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

珠襦玉柙萬人相送歸北邙,

不如懸鶉百結(jié)獨坐負朝陽。

生前富貴,死后文章,

百年瞬息萬世忙。

夷齊盜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憂樂兩都忘。

“薄薄酒”真的會勝過茶湯嗎?曾寫過許多飲茶名詩的蘇東坡,在這里仿佛有反諷之意。蘇東坡有一首飲茶的名詩《試院煎茶》: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zhuǎn)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

貴從活火發(fā)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

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為玉碗捧娥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相行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起。

可見蘇東坡是善飲茶的人,并且時常感慨向往挑著火爐和石銚,隨時隨地可以生火喝茶的自由生活,免得每天被五千卷詩文撐著不能清閑,渴望著常常有茶可喝,并且睡到太陽高掛時才起床。

喝茶可以使人閑適,蘇東坡是說出茶的性情了,茶與酒雖然都是清閑的飲品,相映成趣,豐富了中國詩文的內(nèi)涵。其實,兩者在本質(zhì)上是很不相同的,酒使人激情,使人亢奮,使人迷醉與幻想,使人憂愁,甚至使人喪身敗德。茶則相反,茶使人冷靜,使人沉思,使人清醒與真實,使人歡喜與清明,茶是那么透明、潤澤、剔透,使人得到了與禪定相似的透###,使人從現(xiàn)實的生活中超越,有了彼岸的聯(lián)想。

這也是為什么酒詩到了最高境界與豪情相映,茶歌到了最高境界則與禪味相通了。

宋朝詩人杜耒有一首名詩《寒夜》最能抓住茶歌與酒詩的界限: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寒冷的夜晚,朋友來了以茶相待好呢?還是以酒相待好呢?如果要靜看窗前月下的梅花,當然還是喝茶好。此詩的后兩句“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后來成為禪宗開悟境界的描繪,這是茶帶來的效果。假設喝的是酒,很可能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了!

歷代的大詩人都有飲酒的詩傳世,其實他們有很多也寫過飲茶的詩,只可惜不傳于世,我們現(xiàn)在選幾位大詩人的詩,讓茶酒并列,且看茶歌與酒詩有何不同。就從詩仙李白開始吧!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洞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飲酒的人“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喝茶的人“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其中的不同非常明顯。李白不愧是明照千古的大詩人,不論寫茶寫酒都能使人心動,當我們讀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洞肌骨”時,是不是覺得全身暢快,口舌生津呢?

我們再回來讀白居易,白居易除了前面引的《問劉十九》,他也寫過許多酒詩,在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名詩里,光是寫到酒和醉的就有十幾處,像“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等等。我在這里選的是他的一首《對酒》,是抒寫酒后的心情,還有一首《食后詠茶》:

對 酒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食后詠茶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這飲酒與飲茶詩的意境是何其相似,可見問題不在茶酒,而在于心,善飲酒的人一定也善品茶,富貴、貧窮、憂愁、快樂有時是人無法做主的,是生命的外圍事物,何不喝酒時開心地喝酒,品茶時歡喜地品茶呢?

接下來,我們讀杜牧,杜牧被稱為“小杜”,論者認為他的詩可以承繼杜甫,我則覺得他的性情更近于李白,他的詩豪放瀟灑,有許多酒詩,我們來看他的《遣懷》和《茶山》:

遣 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茶 山

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

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澗度喧。

等級云峰峻,寬平洞府開。

拂天聞笑語,特地見樓臺。

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輕騎疾奔雷。

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

磐音藏葉鳥,雪艷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為奉詔來。

樹陰香作帳,花徑落成堆。

景物殘三月,登臨愴一杯。

重游難自克,俯首入塵埃。

我們讀慣了風流瀟灑的杜牧,再回首看他的《茶山》,可以看出詩人也有靜觀自得的一面,“泉嫩黃金涌,芽香紫璧裁”,可以看到茶葉的珍貴,而趕著把新茶進貢的馬騎,疾馳像奔雷一樣。“舞袖嵐侵澗,歌聲谷答回。磐音藏葉鳥,雪艷照潭梅”,我每次在產(chǎn)制高山茶的茶區(qū),想到這幾句詩,就覺得更為親切?!安璺Q瑞草魁”,是的,從杜牧的時代,茶葉已經(jīng)是一切草里面最珍貴的了。

唐宋八大家里,比較嚴肅的是柳宗元,他的詩作中幾乎沒有提過飲酒的事,不過在他的名作《始得西山宴游記》里有一段,也可以當作詩文觀之:

始得西山宴游記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從這段詩文看來,陸游、蘇東坡的文風可能都受到柳宗元的影響,這一段也是唐朝散文極優(yōu)美的一段,醉倒的詩人在西山頂上的夕陽余輝中,不想回家了,想象自己與萬物合為一體,這可能是醉酒的最高境界了。

柳宗元是個生活詩人,他被貶到南方時過的是農(nóng)家生活,種柳樹、種柑橘:

曉耕翻露草,夜傍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比較不為人知的是,他不只自己種茶,還親自焙茶、采茶哩!

竹間自采茶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滌慮發(fā)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柳宗元自己采茶制茶,泡來喝了,覺得茶可以洗滌塵慮,使人發(fā)起真實的觀照,還能令人去除昏沉之思回到本心,茶就像甘露的飯,喝茶也像是經(jīng)過佛事的熏陶了,那看來不怎么樣的山頂海邊的植物,比流霞還要珍貴呀!

柳宗元寫的“甘露飯”,使我想到在古代文學家筆下,味道甘洌、晶瑩透明的露水稱為甘露,有不可多得的意思,漢武帝為了每天喝甘露,甚至在長安未央宮內(nèi)建造一座深入云霄的高臺,上面放一個玉杯,“有銅仙人掌擎玉杯,以取云表之露”,稱為“承露臺”。漢武帝每天喝云上的露水,深信可以長生不老。

漢代的文學家東方朔因此把“甘露”稱為“天酒”,說人只要每天喝五斗天酒,便能長生不老。屈原的《離騷》也如此詠嘆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所以,善飲茶的人是多么幸福,如果能有好茶好水,每天都是在喝甘露、飲天酒,雖不能長生不老、羽化登仙,也可以身心輕安,有琉璃一樣的思維。

唐朝詩人韋應物也曾寫過許多飲酒的名句:“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蔽覀冞x一首他的名詩《寄全椒山中道士》,再讀他的《喜園中茶生》比較看看: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喜園中茶生

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詩人的心是多么細膩呀!因為感受到寒流來襲,想到山中的朋友,希望提一壺酒去安慰山中的朋友,于風雨中對飲,可是空山滿是落葉,要如何才能找到通往朋友居處的小路呢?他寫茶,茶的性情純凈,喝了可以洗滌煩惱,而茶之所以有靈味,是出自山林的本質(zhì)?!拔译S意種在荒草園里,沒想到茶和草都長得很好,真是令人驚喜,這種驚喜只有細膩的人才會懂,也只有向細膩的朋友去說呀!”能夠真心對待朋友的人,不論是飲酒喝茶都能細膩地待人,這是粗俗者萬萬不能理解的。寫過“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名句的唐朝詩人錢起,雖沒有留下酒詩,但他有一首茶詩也為人傳誦:

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

玄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喬若逢此,不復醉流霞。

與已經(jīng)止息煩惱的朋友,在才子的家里喝茶聊天,綠色的茶取代了艷紅的榴花,看著美麗的風景,如果有人逢此情境,便不會再被流霞所迷醉了。流霞,是黃昏變幻萬端的晚霞,被認為是最美的景色,但與心靈高潔的道侶、有才華的朋友,品飲茗茶,談玄論道相比,流霞之美實在不算什么了。錢起在這里說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好茶要和好朋友分享?!?br>
唐朝另一位重要詩人劉禹錫,他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以及“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幾乎愛詩的人沒有不會背誦的。但是劉禹錫留下一首很好的飲茶詩卻少人知道:

西山蘭若試茶歌

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

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可知花蕊清冷味,須是眠云跋石人。

我非常喜歡這首詩,劉禹錫向以短詩傳世,這首詩在他的詩作中算是巨作了,而他寫飲茶的境界是那么優(yōu)美,而且給茶葉極高的評價。例如他說茶的香味悠揚噴鼻,可以使隔日的宿醉消散,能夠全身清明、徹入骨髓、打開煩惱的胸襟(“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前面我曾提到屈原的“木蘭露”典故,劉禹錫給茶的評價還勝過木蘭露,他說木蘭沾露的香只能與茶“微似”,而瑤草在水波上的顏色也比不上茶葉的好看。什么樣的人可以品出茶的真味呢?那必須是睡在云上,在石頭上寫字題跋的人(“眠云跋石人”)。

這詩不僅是好詩,也為我們提供許多唐代飲茶、制茶的證據(jù):

一、采茶須采最嫩的“鷹嘴”,最好是春天的時候采。

二、炒茶烘焙的時候,要把茶葉分類,長在太陽下和陰影中的茶葉味道各不相同,最好的茶葉是長在竹子下面莓苔地上。

三、茶葉必須當日采、當時炒,炒的時間要短(“俄頃余”)。

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唐朝的飲茶文化已經(jīng)非常完備了。

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與和尚喝茶,還提供了我們一個觀點,中國的茶道和出家人關系非常密切。像陸羽是在寺廟長大,由師父教他茶道;像從前最好的茶葉是廟里焙烘的;像紫砂壺最早也是由和尚制成的。但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茶味與禪味相關,茶道與禪道相通。唯有生命境界高的人,才會在普通的茶里品到真正的滋味吧!

在唐朝,寫茶的詩歌通常清明高遠,但到了宋朝就有例外之作,茶煙里也有悲傷。陸游的詩一向豪放高邁,可是他的一首茶詩卻很悲涼,我們和他的另一首酒詩來一起看:

一 壺 歌

長安市上醉春風,亂插繁花滿帽紅。

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

漁家傲(寄仲高)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

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許茶煙里。

仲高是陸游的堂兄,陸游在一萬三千里外給兄弟寫家書,顯然是泡了一杯茶慢慢地寫,寫到信紙滿了,想起接到回信已經(jīng)是明年的事,不禁流下兩行清淚。寄語紅橋橋下的水,哪一天才能駕扁舟去找我的兄弟呢?走遍天涯的我真的老了,憂愁難以成眠,白發(fā)在裊裊的茶煙里飄飛呀!

可見,茶雖能解憂去悶,對相思的憂傷也是無能為力的。

到了宋朝,幾乎所有的大詩人都善于喝酒飲茶,也都留下茶酒的詩歌,除了蘇東坡、陸游,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黃庭堅和楊萬里。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詠 茶(下半闋)

風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另,金渠體凈。

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黃庭堅是品茶的行家,到了晚年因為身體的關系,不再喝酒,他在被貶到黔州路上寫信給哥哥,曾說:“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shù)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笨梢姾炔韬染贫际侨松泻芎玫钠肺?,如果光從身體的利益來說,茶是勝于酒的。

宋朝詩人楊萬里可能與酒無緣,他的詩充滿禪趣,卻沒有提到飲酒的情景,我們選一首他的茶詩:

飲 茶 詩

鷓鴣碗面云縈宇,兔褐甌心雪作泓。

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邊生。

宋朝飲茶風氣盛,所以寫茶的詩歌很多,在比例上,唐代詩歌中,茶只偶爾出現(xiàn),到宋代,每一詩家都有茶詩,也可看到茶已真正進入生活了。宋代的大學者、理學家、大詩人朱熹,也喜飲茶酒,可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我們來看他寫酒和寫茶的詩:

醉下祝融峰作

我來萬里駕長風,絕壑層云許蕩胸。

濁酒三杯豪氣發(fā),朗吟飛下祝融峰。

飲 茶

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

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

朱熹曾經(jīng)長時間隱居在武夷山五曲隱屏峰下,筑“武夷精舍”,武夷自古就是有名的茶鄉(xiāng),居住其間的朱子,愛喝茶也是很自然的事。

另一位宋朝詩人林逋,曾寫過“眾芳搖落獨鮮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名句。他認為只要能沉醉于美好的生活,就可以“不須檀板共金樽”,不用飲酒也可以醉了。我們來讀一首他的飲茶詩:

石碾清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

我們從唐宋詩人的茶歌酒詩里,能品味到心靈的想象與飛揚,并不必一定有什么豐功偉業(yè),而是要從生活的近處著手。當然,喝酒喝到豪氣干云,心懷磊落,那是好的,一旦喝到“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愿長醉不愿醒”就很可悲了。

茶就沒有這些問題,茶不但能助詩興,也可以起禪心,這就是為什么歷代禪宗寺院里都有品茶習慣的原因。

茶酒原非一家,茶可多飲,酒宜少酌;茶使人清明,酒令人昏沉;茶使人平靜,酒令人亢奮;茶出塵,酒入世……

近些年來常在媒體上,看到臺灣同胞縱酒的情形,假酒橫行,昏人滿路,喝最昂貴的酒,行最低俗的事,令人痛心。在古代,吳王孫皓就常以茶宴招待群臣,到了東晉陸納看到當時的世風奢侈,力倡以茶果宴代酒宴,以挽救社會人心。唐朝的時候,茶宴盛行,天子庶民都很喜歡,參加茶會的人賞花、吟詩、聽琴、品茶、清談,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對文化藝術的提升有很大的功效。

宋朝除了茶宴茶會,還加上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等。

今日社會的奢侈之風猶勝于東晉,所以我們應提倡淡雅、簡樸、有文化的生活,以茶代酒可能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見過善喝酒的人,喝了酒還有文化的很少,而善品茶的人,不但都有文化,還懂得生活。

茶心與禪心不二,曾與茶圣陸羽為至交的皎然和尚,就是品茶的高人,他曾與陸羽飲茶后寫下“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的名詩。

皎然甚至認為飲酒的人多自私,而飲茶到了很高的境界,就能得道,不須要苦心去破煩惱了。最后,我們來細細品味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在讀這首詩時,最好先去泡一杯好茶來配吧!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以諸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若蘭茶酒(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若蘭莊主一直在茶館忙進忙出,為了做一些特別的菜來招待我們。

最先端出來的是一盤“茶葉炒蛋”,做法是把泡了兩泡的茶葉撈起,切碎了與蛋同炒。因為是上好的金萱烏龍,色澤墨綠,不只顏色好看,香味也清遠。

為了讓我們能品出茶葉炒蛋的滋味,第二道上桌的也是炒蛋,是“魚腥草炒蛋”。魚腥草是鄉(xiāng)間常見的野草,生的時候腥不可聞,一進鍋好像起了化學變化,一股魅人的濃香,在炒蛋中流竄。

與茶葉相比,魚腥草像是化了濃妝的艷婦。

接下來上桌的是一盤清鮮的竹筍,是今晨才從后山的園中挖來的。若蘭莊主說明,后山種了很多竹子,由于采茶的工資較高,工作也輕松,已經(jīng)不太有人愿意去挖竹筍了。

我一向嗜吃竹筍,覺得春天的嫩筍滋味還勝過水梨。特別是種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竹筍,仿佛也帶著自然的靈氣。

然后上桌的是一盤昭和草,昭和草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野菜,據(jù)說是日據(jù)時代從日本引進的,生長快速,是戰(zhàn)時家家都吃的野菜。我們鄉(xiāng)下人討厭“昭和”這兩個字,所以都叫“山茼蒿”。但不知道為什么,瑞里山上的山茼蒿特別美味,可能是水土的關系。我從前聽說,不管什么青菜種在高冷地上總是比較甜美,是因為氣候、水質(zhì)好,而沒有蟲害的關系。

莊主又端來幾盤花生、豆腐乳等小菜,還有一壇她親手釀制的梅子,那梅子已有酒味,像是還包藏著今年醉人的春天。

小菜都上齊了,若蘭莊主說:“還差一瓶好酒?!?br>
“我不喝酒的?!蔽艺f。

莊主說:“無妨,這酒是自己釀的,只有酒味,沒有酒精?!?br>
于是,提來一壇用今年凍頂春茶釀的茶酒,那酒色棗紅,非茶非酒,茶香穿過酒香,渾成一氣,無以名之,稱為“若蘭茶酒”,好像飲酒的人最好襟前別一朵蘭花。

茶葉無法發(fā)酵做酒,若蘭茶酒又是怎么來的?

“是選用最好的小米,發(fā)酵、蒸餾,做成小米酒,然后以酒泡茶,待茶香入酒之后,把茶葉撈起,將酒封存,即成茶酒。”莊主說。

座中有一些人不擅飲酒,莊主的弟弟純喜拿來他的冷泡私茶。私茶是私房茶之意,冷泡則是以冷水泡茶。

“也是選用最好的春茶,泡在一壺冰水里,放在冰箱泡一小時半以上,然后把茶葉撈起,就是冷泡茶了?!比~純喜說。純喜是十分俊秀的青年,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當他很認真說一件事情,往往讓人感覺到開心。

說是一般人只知熱泡茶,其實冷泡茶的滋味更鮮美,營養(yǎng)不會流失,夏天的時候喝比任何飲料更好。

那冷泡烏龍的冷香,幾乎是難以形容的,那種香,是“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暗香,“占盡風情向小園”;是“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的冷香,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寸就有千萬縷。

喝冷泡茶的時候,座中非常非常的沉默,因為這種清香非常需要專心品嘗。

純喜發(fā)現(xiàn)他的一泡茶,技驚四座,更是開心不已。

若蘭莊主說:“明天我也來做一壺小葉冷水花茶?!?br>
小葉冷水花并非茶葉,而是蔓生在山坡的野生植物,必須用小火熬煉,以冰糖提味,直到顏色玄黑才關火,聽說可以生津止咳,是保護聲帶最好的飲料。

我們在空山中喝茶談笑,到半夜才散,夜里在小木屋中,萬里云山全部沉寂,只有初秋時分的涼風,從石桌和奮起湖那個方向吹來。

聽起來,若蘭山莊好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場景,其實不是,是現(xiàn)代化的山中客棧,只是去的路上,山林沉靜,道路回旋,真的像是武俠小說中高士的居處。

若蘭莊主也非古人,是經(jīng)營著可以住六百人旅店的女企業(yè)家,她的名字就叫葉若蘭,只是任俠樂觀,頗有古風古意,是那種在她的旅店里住過一夜,永遠難以忘懷的女主人。

若蘭山莊位于上阿里山和草嶺的中途站瑞里,左是梅山,右是奮起湖,是得天獨厚風景秀麗的地方。一九六三年,葉老先生提供自己的小屋給到草嶺或阿里山的登山者休息之用,把六個孩子養(yǎng)大,其中的二女兒若蘭自幼年就立下志向,要住在山上,并且將父親的小屋擴建為山莊。

于是,葉若蘭帶著弟妹墾荒拓土,開道路、種樹木、蓋山莊,在一九七一年開始對外營業(yè)。不久之后,葉若蘭嫁給來山里的游客李南輝,然后弟妹紛紛嫁娶,都是與游客結(jié)姻緣。

若蘭說:“我們五姊妹全部嫁給游客,唯一的弟弟也是娶了游客,可見若蘭山莊的服務有多熱誠?!?br>
更奇特的是,這些做了“若蘭女婿”的游客,最后都把城里的工作辭去,舉家遷居到山上,不只沒有賠了女兒,還賺了女婿,可見若蘭山莊的風景不是等閑。

小弟純喜頗有乃姊之風,不僅是泡茶高手,制茶、烘焙也是一絕,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刂撇杳?,茶罐上都打著自己的旗號哩?br>
熟悉的人都稱葉若蘭為“蘭姐”或“若蘭莊主”,她每天從清晨到深夜,總是精神飽滿,滿面笑容,一個人“校長兼敲鐘”二十幾年,還能如此樂天喜悅,也是少見。

清晨,她帶著游客沿山徑散步,向大家介紹珍稀的昆蟲和滿地的野菜,她像是魔術師一樣,凡是手所指到之處,全是非常珍貴的,例如牧草的莖十分甜美清涼,蕨類的球根可以解渴,“赤查某”的草葉可以煮味噌湯,金針花的嫩莖可以清炒,洋洋大觀。

她說最近有個心愿,希望辦個“野生植物調(diào)理營”什么的,早上帶游客入山自己采野菜回來料理,讓都市人認識什么才是自然健康的食物。

夜里,她則在若蘭茶館里為游客示范泡茶,教人品茶。石卓、瑞里、梅山一帶,近些年來茶名鼎盛,喝茶的人多,懂茶的人少,身為若蘭山莊的莊主以推廣瑞里的好茶為己任,因此這每天的茶藝課,都是義務的。

她這樣日夜地忙了二十幾年。回想起二十年前的情景,每次到山下買菜走回客棧就要走四個半小時。如果坐阿里山森林火車到奮起湖站,要走一個半小時才會到瑞里,就這樣塊磚片瓦地帶上山來,如果不是遠大的理想與對瑞里故鄉(xiāng)的熱愛,若蘭山莊是不可能被完成的。

在臺灣南北,山上、海邊,我時常會見到葉若蘭這樣響當當?shù)娜?,他們有堅持理想的勇氣,他們有邁向完美的魅力,他們有情有義,有心有夢,是真正可以和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相匹配的子民。

我們依依不舍告辭的時候,若蘭莊主追了出來,送給我一瓶“小葉冷水花茶”,使我深受感動。

在車上,我細細地品味著那熬成墨綠色的小葉冷水花茶,芳香甘美。我搖下車窗,讓穿過相思林與桂竹林的涼風吹撫。我想到清晨推窗時,看到若蘭山莊對面的長山的情景,在這雄渾的山林中,總有一些胸懷高遠、格調(diào)清奇的人呀!

感覺到風里有心有夢,而山林也有情有義。


霧里聽草(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從大連到沈陽,走東北高速公路,由于大連朋友的盛情款待,我們到黃昏時才得以出發(fā)。

東北高速公路是新近開發(fā)完成的,路面筆直,平坦而寬闊,路兩邊,一邊是高粱、一邊是小麥,在夕陽的光照下全是金黃色的。

黃昏的高粱小麥田,不只是金黃色,在風浪中,仿佛有一層風沙的薄霧,迷離而流動,我們的汽車如箭射過,使我有恍然如夢的感覺,這就是我在童年地理課本上讀過的遼寧省東大平原呀!

遼東大平原的遼闊和平坦,令我感到驚奇。放眼游顧,全是一望無際的田原,要跑很遠的路才會看到小小的聚落,聚落也是掩映在金黃與薄霧里。

我仿佛聽見了霧里草枝與麥穗搖曳的節(jié)奏,這使我感到安然了。

正癡癡看著遼東平原的時候,夕陽沉落,天色剎那就暗了。東北高速公路沒有路燈,很快陷入一片漆黑,高粱與小麥退到了黑色的布幔里,只留下風在舞臺上演出,嘩嘩然、沙沙然、噗噗然,草的歌聲與大漠中旗幟的響聲是那么相似,呀!在黑暗中、在赤霧里,草木是以綠色存在,麥不是以金黃存在,而是以單純素樸的歌聲而存在的。

天頂突然打下一盞燈來。舞臺立時明亮了。

不知何時,明月已高掛天頂,同時,平原的上空已布滿星星,麥田與高粱從金色轉(zhuǎn)成銀色,全部在大風里跳舞,真是美麗極了。

我想到今天已是十五了,月亮才會圓亮如菩薩頂上的光環(huán),此刻是夜里八點多,平常在家里,我們已吃過晚餐,妻子會泡一壺好茶,我們?nèi)胰藭聛戆察o地品茶,茶香在家里流動、滿溢,充滿了溫潤清和的氣息。如今我卻遠在萬里之外的東北,坐在穿行過遼東大平原的廂型車中聽著霧里的草聲,我突然非常想念妻子泡的茶。

到了東北之后,我囊中所帶的茶已經(jīng)飲盡,面臨無茶可飲的窘境,東北又不像江南西南有茶可飲,甚至在東北也不時興喝茶,飯店里的茶包泡的茶比水還難喝,在大連的幾天我已經(jīng)想茶想得要命,“到沈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喝到好茶呀!”我心里悵然地想著。

忍不住問起沈陽的朋友:“在沈陽有好茶喝嗎?”

朋友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沈陽這幾年很流行喝茶,有非常好的茶館,一定好到讓你吃驚。”

這個答案使我的內(nèi)心充滿喜悅,就在這種喜樂的心情中,車子穿過遼東大平原,進入了高樓林立的沈陽市。想到可以喝到好茶,竟然使我喜樂到這種地步,連我自己也感到訝異。

可惜好事多磨,到沈陽我并沒有立刻喝到好茶,而是到第三天的晚上,那是因為行程排得太滿、演講太多,直到三場演講結(jié)束,朋友才帶我到沈陽最好的“和###”喝茶。朋友開玩笑地說:“林老師心里惦記著好茶,才會用心地演講,要是第一天就喝了好茶,心愿已了,工作恐怕就不起勁了!”

果不其然,和###的好超過了我的預期,整座茶樓明凈輝煌、氣派宏大,全是用上好的磚、石、木料結(jié)構(gòu)而成,有天然素樸之風。

更出乎意料的是,和###的主人是一對青年俊美的夫妻,本以建筑設計和美術為業(yè),由于酷愛飲茶,所以開了一家“一茶一水都要極品,一磚一瓦都要講究”的茶館,帶動了東北的飲茶風氣。我看到館內(nèi)的桌椅門窗全是上好的明式家具,簡直嘆為觀止。館內(nèi)為客人泡茶的東北姑娘個個受過專業(yè)訓練,美若天仙,更不在話下了。聽說投資這樣一家高級茶館要耗資千萬人民幣,更令我咋舌許久。

有趣的是,茶藝館主人認為中國最好的茶道是在臺灣,所以茶館里有各式各樣的臺灣茶,高山烏龍、凍頂烏龍、白毫烏龍、鐵觀音、文山包種等等。更有趣的是,主人認為臺灣的壺藝制作品質(zhì)在大陸之上,所以整家茶館全是用臺灣陸羽的茶具。

茶具是陸羽茶具,茶是天仁茗茶,顛覆了我們的迷思。在臺灣我們有些人在追逐宜興壺、大陸茶時,沒想到沈陽最好的茶館竟以臺灣為風尚。這使我想到北京王府井大飯店一樓最高級的茶藝館,也是以臺灣茶藝為風尚的,只不過和###比王府井尤為精致。

以茶藝館的格局而論,和###的裝潢是令人無可挑剔的,但回到茶藝館的中心——茶,不知道有沒有好茶?

善體人意的園主笑言:“聽說林老師已經(jīng)很多天沒有喝到好茶,先泡一壺臺灣的白毫烏龍解饞吧!”

主人說:“既然喝的是臺灣茶,又用臺灣的茶具,可不可以請林老師示范臺灣茶藝呢?”眾人鼓掌叫好,我也急著喝茶,看著全套茶具不禁口焦手癢了。

白毫烏龍確是今年春天的上品,白毫特有的乳香,使座上的人都沉醉了,主人說:“我們店里所有的水都是用杭州虎跑泉的泉水,特別空運過來的。”

哇!臺灣的烏龍配虎跑的泉水,怪不得這么有味。

“但杭州的虎跑泉還是配杭州的龍井茶最好!”主人說。

龍井也是上好的明前龍井,是主人親自到杭州品選的,龍井有荷香混合豆香,雖然不會比我在杭州喝的勝出,卻因為時空的距離顯得珍貴而別有滋味。

這烏龍、這龍井,使我思及三日前聽見霧中的草聲,仰望明月照遍麥田的情景,那時思茶、念茶、盼茶,是深深的懷鄉(xiāng)懷人之思,心里有所惦念,因惦念而清明,實近于茶道“和敬清寂”的本質(zhì)了。如果不是那么清寂,如何能霧里聽見草的歌聲?如果不是那么和敬,又如何能在月光中念及遠方的消息?

女主人又泡了一杯極品的君山銀針請我品飲,并親自削遼東大蘋果一個給我配茶,巧手慧心,怪不得能在酒鄉(xiāng)的東北,豎起一竿綠色的茶旗!

天下沒有白喝的茶,在我茶醉三分之際,茶館主人請我寫一幅大字補壁,紙筆早已備妥,墨也磨濃了,怪的是,我喜歡喝茶、喜歡寫字,東北人竟也知道。

我大筆一揮,為和###寫了六個大字:“不可一日無茶?!?br>

龍井問茶(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我是清明時節(jié)到杭州龍井村的,因為聽說只有“明前龍井”才是最好的龍井,而且明前的龍井光是在杭州就不夠賣,幾乎不可能銷到外地,唯有到杭州才可能找到真正的明前龍井。

但是,到了杭州,才知道即使在杭州也不一定能買到真正的龍井,更別說是明前茶了。

這次到杭州雖是應邀演講,心里卻記掛著要找時間去喝龍井茶。杭州的朋友知道我的心愿,我夜里抵達杭州是清明的第二天,他們就請我在西湖畔喝茶。我點了一杯龍井茶,喝了立刻大失所望,但口中不好意思說,心里直嘀咕:難道這就是我魂夢向往中的明前龍井嗎?

幸好,第二天清晨就有機會到龍井村去品茶,而且巧遇今年龍井的“炒茶王”比賽正在御茶室舉行,從各地選出來的炒茶高手,在御茶室一字排開,以手炒茶,香氣飄揚到半里之外。

龍井茶的炒制方法,可能是中國茗茶中獨一無二的,茶農(nóng)把當天采來的茶菁,空手在熱鍋上壓扁,經(jīng)過一再炒壓,直到將茶菁完全炒干為止。品相優(yōu)美的龍井茶,扁如刀尖,色澤黃綠,一旗一槍,片片宛然。

我在炒茶王比賽的會場,巧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家揚及執(zhí)行會長楊招棣,還有一些評審委員,便請教他們關于炒茶王的標準。王會長告訴我:“龍井茶向有‘四絕’之譽,即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炒茶王比賽當然也以四絕做標準?!?br>
至于為什么要把龍井茶炒得這么扁,則是有典故的。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茶區(qū),親手采擷茶芽數(shù)片,置于懷中(一說夾在書中),次日晨起,茶芽被壓成扁平,形狀甚美,香氣甚濃,從此炒茶就炒為扁形了。

由于炒茶王比賽需時甚久,王家揚會長建議我:“何不到乾隆采過茶的地方看看?”

我們于是沿著山道散步到御茶社去看乾隆采過的十八株御茶。杭州的朋友陳正中告訴我,那十八株御茶在清明前上過拍賣會,拍賣價每斤三十萬人民幣,創(chuàng)下歷史的新高價。我心里盤算著:三十萬人民幣不就是超過百萬臺幣了,怎么可能?

正中說:“那是因為稀有,想想看,三十萬就能喝到與乾隆皇帝一樣的茶,對有錢人是多么有吸引力!”

步行約二十分鐘就到了乾隆采擷茶葉的“十八蓬御茶”,茶并無特異之處,但用圍墻圈了起來,成為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我想到那些茶葉一斤值百萬臺幣,忍不住摘了數(shù)片放在口中咀嚼。不知是心理作祟,還是清明的龍井原來就好,只覺一股清香直透胸臆,正中說:“難得吃到御茶,多吃幾片吧!”

我嚼了滿口御茶,深深地呼吸,感慨地說:“我們站在皇帝站過的土地,吃了皇帝吃過的茶,呼吸了和皇帝一樣的空氣,但我們一分錢也沒有花呀!”

乾隆采御茶的地方,稱為“獅子峰”,是真正龍井茶的產(chǎn)地,方圓只有三千米左右。

但是,由于獅子峰的龍井茶實在太少了,后來在西湖諸峰的茶都稱為“西湖龍井茶”,早年,西湖龍井茶分為四個品類:

產(chǎn)于獅子峰、龍井寺一帶的稱為“真正龍井茶”。

產(chǎn)于云棲、虎跑、梅家塢一帶的稱為“正路龍井茶”。

產(chǎn)于翁家山、楊梅嶺、四眼井、九溪等地的稱為“本山龍井茶”。

產(chǎn)于留下、上泗等地的稱為“四路龍井茶”。

到了一九五三年,浙江省茶葉公司把龍井茶簡化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和“西湖龍井”三個品類,直到一九六五年起,全部稱為“西湖龍井”。

不管龍井如何分類,善于品茶的人都知道還是獅峰的龍井最好,至于為何同樣在西湖諸山,獅峰的龍井會最好呢?清朝的程淯在《龍井訪茶記》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

“龍井之山,為青石,水質(zhì)略咸,含堿頗重。沙壤相雜,而沙三之一而強。其色鼠褐,產(chǎn)茶最良。迤東迤南,土赤如血,泉雖甘而茶味轉(zhuǎn)劣。故龍井佳茗,意不能越此方里之外,地限之也?!?br>
如果以地質(zhì)做為嚴格的標準,真正的龍井茶實在很有限,也正是我站在御茶園放眼四望那小小的一畝地而已。我蹲下來檢視土地,果然如程淯所說,是鼠褐色,含有約三分之一的砂石,可見程淯是一個細膩的觀察者。

正因為龍井茶的產(chǎn)地如此之小,產(chǎn)量如此有限,自古以來,都是一兩難求的。

龍井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陸羽《茶經(jīng)·八之出》中就記載:“錢塘(即今杭州)生天竺、靈聊二寺。”可見早在唐朝就有龍井茶,但龍井茶成為名茶則是在元代之后?!霸拇蠹摇敝坏脑娙擞菁砟暝⒕雍贾?,在游龍井時喝到了用龍井泉烹煎的雨前春茶,吟有《次鄧文原游龍井》的名詩,對龍井茶贊不絕口:

徘徊龍井上,云氣起晴晝。

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

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虞集把“雨前龍井”比作黃金之芽,而茶湯清澈到可以做為群山的倒影,含在口中,舍不得動一下口、舍不得吞下的小心翼翼的情景描繪得生動萬分。

到了明朝,龍井茶更為有名,詩人孫一元曾賦《飲龍井》詩:

眼底閑云亂不開,偶隨麋鹿入云來。

平生于物原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到了萬歷年間,龍井茶已是一葉難求了,詩人于若瀛的詩有“一串應輸錢五萬”之句,意思是說一串相當于四到五兩的龍井茶,價格值五萬錢。

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

飛流密泊寫幽壑,石磴紆曲片云冷。

拄杖尋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靜。

銅瓶試取烹新茶,濤起龍團沸谷芽。

中頂無須憂獸跡,湖州豈懼涸金沙。

漫道白芽雙井嫩,未必紅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嘗見,但說天池與陽羨。

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冽浮甌面。

二槍浪自附三篇,一串應輸錢五萬。

詩人喝了龍井茶后大為感慨,認為龍井茶的品質(zhì)超過四川蒙山的蒙頂茶、江西修水的雙井茶、江佃虎丘的天池茶、江蘇宜興的陽羨茶,甚至還勝過團黃茶,可見他對井龍的評價之高。

由于天下人都說龍井茶好,清康熙皇帝就在杭州設了“行宮”,并把龍井茶列為貢品,任何一種東西只要被皇帝看中,就會變得更珍貴稀有,就更難得到了。

程淯的《龍井訪茶記》一開頭就寫道:

“龍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言本地之山,產(chǎn)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極難得,無論市中所稱本山,非出自龍井;即至龍井寺,烹自龍井僧,亦未必果為龍井所產(chǎn)之茶也。”

可見早在清朝宣統(tǒng)年間,真正的龍井茶就不易得,即使是到了龍井村,由龍井寺的和尚泡的茶都不一定是龍井真茶,何況是別的地方。

李敏達在《西湖志》里說:“在胡公廟前,地不滿一畝,歲產(chǎn)茶不及一斤,以貢上方。斯乃龍井之冢嫡,厥為無上之品。”

原來,真正的龍井,一年才產(chǎn)一斤茶,都獻給皇上了,哪里還有龍井茶呢?

幸好現(xiàn)在的茶區(qū)擴大許多,產(chǎn)茶的方法也研究改進,總算平民百姓也可以喝到龍井茶了。

對龍井茶非常有研究的浙江圖書公司老總毛振聲,有一次和我在西湖邊的茶館喝龍井茶,對我說:“真正的明前龍井很少有機會流落到外鄉(xiāng),原因之一是產(chǎn)量太少,光是杭州人就不夠喝。原因之二是杭州嗜茶的人多,再貴的龍井,也有人敢喝。”

龍井茶,特別是明前的真正龍井茶,到底有多貴呢?

毛先生說:“最早采的茶一斤一千元人民幣是很普遍的,如果像去年收成不好,一斤明前茶要三千元才買得到。但是龍井茶是當日采制,所以從清明前到谷雨后,每天的價格都不一樣,而且價差甚大。清明前一天采的賣到一千元一斤,后一天則是五百元,這是外地人很難了解的。龍井茶的神奇也就在這里,每天采的茶味道都是不同的呀!”

毛先生的話使我想起歐陽修寫過的幾句詩: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夸。

我們時常為臺灣的高山茶、凍頂烏龍的價格昂貴而感慨,但比起杭州的龍井茶也為之遜色了!

杭州嗜茶的人,以天價買來明前或雨前的龍井(最稀有的是“三前摘翠”,即社前、明前、雨前),會一兩一兩分開,以白棉紙包好,外面再包一層厚紙,置于甕中,放在陰涼之處,每回只取出一兩,余茶的香氣才不致泄走。

“這樣珍惜茶葉,是因為一年只有一次清明、谷雨呀!”毛先生風趣地說:“我每年把茶葉分裝好,置于甕中,再把甕放在床下,每天睡覺時想到今年要喝的龍井茶都已儲備好了,就睡得特別安心!”

我在杭州喝到許多上好的明前龍井,使我興起的感嘆是:“從前在臺北喝的根本不是龍井呀!”也才知道,除非是懂茶的人不惜巨資到杭州親自把茶帶回臺北,我們才能知道龍井茶為什么是千百年來的名茶,那些茶罐上貼著“龍井茶”的標志的,充其量只能說是壓扁的茶葉罷了!

清明前后每天的茶價不同,杭州人最能深刻感受,在西湖畔有一個每天上市交易的茶葉市場,清明前后熱鬧非凡,但茶價是一天不如一天。

若以時間來分,清明前數(shù)日采制的品質(zhì)最佳,為“明前茶”;從清明日到谷雨前采制的次之,叫“雨前茶”;谷雨日到谷雨后五日采制的,稱“頭春茶”;谷雨后六日到十日為“二春茶”;谷雨后第十一日到立夏日叫“三春茶”或“三尖”;立夏日后摘的茶則稱為“四春”或“爛青”。二春之后的茶色青味苦,為行家所不喜。

由于明前茶稀有,因此清明之前的杭州茶市充斥著假茶、劣茶、偽茶?!凹俨琛笔且云渌胤降牟枞~運來杭州炒制,外形雖同,氣味則殊;劣茶是以茶葉粗者炒碎,有如新芽,泡之則有粗糙澀味。偽茶更過分,有用柳樹或榆樹的新芽炒制,有用其他樹芽炒制,外形色澤都像龍井,泡之則味苦,根本就不能喝。

“所以,買明前龍井的不二法門,就是找有信譽的茶行商家,用稍貴的價錢,品質(zhì)才有保證;如果要用便宜的價格買好茶,則要親自到茶鄉(xiāng)向茶農(nóng)購買。多看看多問問,遇到好茶,價錢又合宜,便一次買足,這種親自到茶鄉(xiāng)找茶,就稱為‘龍井問茶’呀!”毛總經(jīng)理說。

我們從御茶社回到炒茶王比賽的現(xiàn)場,茶王已選出來了,我們就在當?shù)刭I了一些明前茶,每斤要價人民幣九百元,品質(zhì)算是很好的。這應是“有信譽的茶行商家”,后來我在翁隆盛茶行買了一些龍井,在虎跑泉的商店也買了一些產(chǎn)自獅峰的明前茶,價格在七八百元左右,回到旅店試喝,未泡時色如黃金,遇水則成碧翠;未泡時香氣如炒過的糙米,遇水則有蘭荷之氣;味爽鮮醇,清氣沁脾,真是令人“三咽不忍嗽”呀!

離開杭州的前兩天,為我們開車的世貿(mào)中心司機康師傅,帶我去六合塔看錢塘江的路上,突然拿出一包龍井茶,問我:“林老師,你看這茶葉如何?”

我把那道用紙包著的茶葉打開,頓時香氣彌漫車廂,在打開的那一剎那就知道比我找到的茶都要好。

康師傅說,他有一個朋友是滿覺隴的茶農(nóng),送了幾兩好茶給他,他看我們找茶找得辛苦,說不定可以到朋友處看看。

“滿覺隴?這名字真好聽!”我說。

同行的來鈞兄介紹說,滿覺隴是盛產(chǎn)桂花的地方,茶葉由于熏了桂香,并不輸給獅子峰。每年到了秋天,滿覺隴的百年桂花盛開,清晨時分,農(nóng)夫把紙鋪在桂樹下,去忙著農(nóng)事;中午的時候回到樹下,滿地的桂花,以紙就地包起來,就是一包桂花了。

聽得我非常向往,腦中浮現(xiàn)出秋風輕吹,桂花落在滿地白紙的情景。

這也為我解開一個思想了多年的謎題,我以前常疑惑,一大包才一百元的桂花要怎么采?又要采多少呢?現(xiàn)在才知道采桂花的非人,而是秋風。

央求康師傅無論如何要帶我們?nèi)M覺隴,“而且去的時間要快于吃一碗康師傅方便面?!蔽艺f。

滿覺隴果然是優(yōu)美非凡的地方,滿路全是一兩丈高的桂樹,可惜著花的季節(jié)未到,不然一定可以聞著桂香走入茶家。

康師傅的朋友在家,屋外放著今晨才從山上采來的茶葉,放在屋檐下“曬青”。

康師傅一見面就對朋友說:“你盡管把最好的茶拿出來,這些都是懂茶的朋友?!?br>
茶農(nóng)正色說:“我這里只有最好的茶,沒有別的了。”

但他又說,明前茶早就被搶光了,現(xiàn)有的茶是昨天——也就是清明后三日——采的,品質(zhì)與明前的幾乎一樣,但價錢只有一半。

他泡了兩杯給我們試喝,只見茶葉扁平光直、葉底黃綠,在水中浮浮沉沉。明亮澄清的色澤融于水中,隱隱有桂花之氣,滋味鮮嫩、清香、醇和。我閉著眼睛,緩緩咽下茶湯,只發(fā)出一聲輕淺的嘆息。

康師傅著急地問:“怎么樣?”

我說:“要不是接下來要去十個城市演講,我會把所有的茶都買了?!?br>
于是,購滿覺隴龍井茶數(shù)斤,每斤五百元。

離去的時候,忍不住問茶農(nóng):“在秋天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采不采茶呢?”我想到陸游有詠秋茶詩:“客生聞吠犬,草茂有鳴蛙,日昳方炊飲,秋深始采茶?!比绻诠鸹ㄏ阒胁刹?,一定另有滋味,福建安溪產(chǎn)的秋茶,名叫“秋香”,香氣高爽不遜春茶,故有此問。

茶農(nóng)說:“有呀!采一兩次,可以讓明春的茶葉長得更好,但秋茶味道苦,價錢便宜,喝慣春茶的人不習慣的!”

苦,有時意味的是深厚,明代的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往日無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想到茶芽與桂花同出,在桂樹下飲茶,一陣風來,花落滿杯,那會是什么樣的茶?又會是什么樣的秋天呢?我默默許下秋日帶妻子來滿覺隴飲茶賞桂的心愿,這使我想到蘇軾在杭州喝茶時曾寫過這樣的詩句:

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喝著細膩鮮醇的谷雨春茶,靜靜地嘗試著就像湖上下起了雪,品味這么好的茶,心里憶念著剡中的朋友呀!

茶,是為了友誼而存在世間的;最好的茶,則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間;我們到處找茶品茶,不也是渴望著與知味的人對飲嗎?

西湖的落雪融了,我們穿過柳樹與桃花盛開的湖邊,環(huán)著西湖有三百多家茶館,我們一家一家地走過,去赴生命的另一個約會。


大茶壺與小茶壺(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我從前在一家報館上班,坐大辦公室,是一百多人的辦公室,光是打工的工讀生就有好幾位。

在我們編輯臺這邊的工讀生,是一位十六歲的少女,長得非常清秀可愛,同事都很喜歡她。她討人喜歡的不是長相,而是性情,每天都好像懷抱什么樣喜悅的秘密來上班,然后一直抱著秘密的微笑下班,她對待每一位同事都像兄姐,語調(diào)里有尊敬和體貼。

我很少看到性情那么好的人。

令我最難忘的是,她知道什么人是幾點來上班,誰喜歡喝開水,誰喜歡喝茶,在最恰好的時間,她會泡一杯茶來。

我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桌上有一杯熱騰騰的茶,天天都使我非常感動。我在還沒有喝茶前,就會跑去跟她道謝:“小妹,真謝謝你呀!”然后就會看到一朵微笑像花兒開起來。

報館里的茶葉通常是粗糙不堪的,卻因為她的細膩體貼,使我覺得那茶非常好喝。我時常對小妹說:“像你這么細膩的人,長大以后,世間哪有男子可以與你匹配呢?”

后來,小妹因上學而不再來報社打工,我每天上班時,看到空的茶杯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懷念與感傷。

如今,我離開報社也有十年了,上司與同事的臉都因為時間而模糊,但小妹的臉還非常清晰地越過時間,她泡的茶——那把粗茶泡得很好喝的茶——還常熱騰騰地從心里涌出來。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葉,不一定有什么特別的技術,只要有細膩體貼的心和對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里也有無盡的滋味。

許多喝茶的人都不免會執(zhí)著于用小壺喝茶,認為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壺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會喝茶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一個人用蓋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壺里也有特別的滋味。

記得童年時代,鄉(xiāng)間的十字路口,或寺廟車站的門口,都有大茶壺的“奉茶”,奉茶的茶葉都不會很好,是茶枝煮成的,也有一些是米茶、麥茶、決明子茶,但是用大碗一咕嚕灌入喉中,一陣清涼到底。想到那些不知名的奉茶的人,他們用心煮茶,給過路人清涼的善心,就會非常感動。

一直到現(xiàn)在,鄉(xiāng)間的公園也有為人泡茶的人,他們帶著一把大茶壺,幾具玻璃蓋杯,在鄉(xiāng)下的涼亭沖茶給人喝,清晨或黃昏到那里去喝茶,一碟瓜子、一盤象棋,就會使我們感受到茶中也有情味。

喝小壺茶,是明朝才開始的,明朝以前的人都以茶碗喝茶,寺院里則是用大茶壺喝的。想想,在唐朝數(shù)百人或千人以上的寺院,敲了木魚或打了茶鼓,僧人魚貫而入,排成幾排,管茶的“茶頭”和“茶座”,用一個大茶壺,傾注在茶碗里,大家安靜地喝茶,提神靜心以便等一下繼續(xù)打坐修行,光是想想那樣的場面就要令人動容。

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術重要,喝茶的心比茶葉更重要。

我曾經(jīng)聽過一個關于泡茶的故事:

有一位女大學畢業(yè)以后,去應征文書的工作,被公司錄取了,由于公司里沒有文書的缺,經(jīng)理就暫時安置她做泡茶的工作,領文書的薪水。

一開始,她很開心,認為泡茶的工作簡單,又可以領文書的薪水,很安心地為公司同仁泡了一段時間的茶。

過了一年多,她心里開始嘀咕,自己是堂堂的大學畢業(yè)生,老是做著低三下四的泡茶工作,心里很不開心,不但端茶時表情郁郁,連泡出的茶也很難喝,弄得整個公司氣氛僵硬,人心惶惶。有一天經(jīng)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來:“堂堂大學畢業(yè)生連茶都泡不好,干脆離職算了。”

少女聽了很傷心,決定當天下午就提出辭呈。正在這時候,公司有一位重要客戶來訪,談一筆數(shù)目很大的生意,經(jīng)理便叫她泡茶出來招待客人。

少女擦干眼淚,心想:“這可能是我在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壺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讓人覺得我連茶也泡不好。”

她非常專心細膩地泡茶,用燦爛的微笑端茶出去,客戶只喝了一口就說:“呀!好久沒喝過這么好喝的茶了。能把茶泡得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勝任的?!苯?jīng)理也喝了一口,久久說不出話來,這同樣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水,和早上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這故事的結(jié)局很好,公司做成一筆大的買賣,少女的辭呈被退回,立刻調(diào)任文書的工作。

我喜歡的人生態(tài)度,是工作與泡茶是同一回事。一個能在泡茶時專心的人,工作也會專心。因此,泡茶給人喝是一種很好的供養(yǎng),并不是卑微的事。

我喜歡小壺茶、蓋碗茶、大壺茶都能泡得很好,并且有好心情去喝。擺在我們眼前的小茶壺,可以為三五知己而傾注,如果我們能盡心地去愛朋友、體貼朋友,泡起人生的這把大茶壺就容易得多了。

偶爾會想起十六年前為我們泡茶的小妹妹,她現(xiàn)在也是中年的人了,一定也經(jīng)驗了一些滄桑。我想,她一定很幸福地生活著,一直有花樣的微笑。因為我深信:

“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都會成功的吧!”


情如無憾情補天(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連續(xù)幾天,我都在臺北的仁愛路上,觀察菩提樹的變化。

在臺灣,由于四季如春,大部分平地的樹木都是終年常綠,臺北街頭比較特別的是木棉和菩提樹。木棉樹總是在綠葉落盡了才開花,使得木棉花格外的澄明和艷紅。

菩提樹呢,是冬天的時候,葉子一起落盡,開春時,像焰火爆開,冒出了綠芽。

由于昨夜的殘葉已凋謝干凈,今晨的新芽更突顯出晶瑩、透明、翠綠、鮮嫩。那菩提樹的葉芽,每天都帶給我非常新的歡喜,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葉芽繁茂出來,日日帶給我驚喜。

新長成的葉芽是完全無染的,全新的生命,那樣的純粹,那樣的精美。

我時常在想,為什么初生的葉子會給我那種充滿力量的感動呢?為什么成熟的葉子就難以使我動容?這可能來自兩個原因:一是新生,凡是新生都需要勇氣,并且令人感動。二是無染,當一片葉子從樹的心開出來的時刻,它完全沒有被外在的世界染著,當我們這些已被染著的心看來,就會感到慚愧了,如同我們看見襁褓中的嬰兒一樣。

樹的新芽與人的嬰兒,都是以無比的純凈來面對世界,等到新葉長成,就是凋落的時機;如同嬰兒變?yōu)槌扇耍筒幻馑谆?、僵硬、老去。我想,如果一個人能不失去嬰兒的心,就可以找到“不老”的靈藥吧!

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里,最歌頌嬰兒純凈的人應該是老子吧!在《道德經(jīng)》里,老子曾多次地談到對嬰兒之心的向往: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我們是不是能使我們的心氣專注導致柔軟,像嬰兒一樣呢?

——《老子》第十章)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

兒之未孩。

(世間的人是那樣的興高采烈,就好像享用豐富的酒宴或春天登上高臺。唯有我淡泊恬靜不起波瀾,像還不會笑的嬰兒一樣?!独献印返诙?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能做天下的溪谷,常德就成為自然不會散失,如回歸到嬰兒的狀態(tài)?!独献印返诙苏?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圣人對天下的人,謙虛懷讓;治理天下,有純樸自然的心。老百姓都能凝神靜聽,圣人疼惜百姓就如同對待嬰兒一樣愛護?!独献印返谒氖耪?

我們從這些篇章可以看到老子理想的道,是希望人能回歸到那種天真無為、自然純凈的嬰兒之心。人的老去乃是無可奈何的,不過不管是圣人或凡夫,都應該有赤子的心情。

老子講嬰兒最透徹的是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br>
它的意思是含德最厚的人,可以和天真的嬰兒相比。蛇蟲蜜蜂都不螫他,兇鳥猛獸也不攻擊他。他的筋骨雖然柔弱,小拳頭卻握得很緊。他雖然還不知道男女交合的事,小雞雞卻常常勃起,這是他精氣充滿的緣故。他雖然整日啼哭卻不會喑啞,這是他血氣柔和的緣故。知道柔和的道理,就合于常道,了解常道就會清明,這對養(yǎng)生是吉祥的。如果反過來用欲望的心來支使氣力,便是逞強,逞強壯大則開始衰敗老去,這種不合乎道的事物,很快就會消逝。

嬌嫩的春天到了極致,就是暴烈的夏季;溫柔的秋日到了頂點,便是肅殺的冬季。

初戀的情侶仿佛剛發(fā)芽的春葉,然后葉子綠了,受塵世的污染,葉子老了,總被雨打風吹而凋零。

想為天下蒼生奉獻的初發(fā)心,因為名利而僵化了,因為塵世的風雨而折斷,成為滿目肅然、自己看了都厭憎的老人。

這天下,竟沒有如初的嫩芽,沒有長存的春天,沒有永恒的戀情,沒有不老的心。我看著菩提樹的新芽轉(zhuǎn)成紅葉,內(nèi)心總會有一種悲情。

渴望循著記憶的絲線,重新去編織自己曾有的那春天一樣的童心,那未受挫折之前對永恒之愛純凈的信念,那猶如拉滿弓弦射出的愿與蒼生共悲喜的少年情懷。

俱往矣!俱遠矣!

于是我回到安全島上,看一些新芽的初生與變化,看那葉尖上昨夜晶明的露珠和嬰兒的淚珠,在陽光下絲絲飛去。就把握這純凈、清明、歡喜的一刻吧!

我想到唐朝詩人李賀寫的一句詩,自己配了一副對聯(lián)擺在案上:天若有情天亦老,情如無憾情補天。

從前,曾有朋友送我菩提樹的嫩芽烘焙的茶,我名之為“菩提茶”,喝的時候心里總會浮出菩提樹的樣子,那清淡的菩提茶,使我思及自己最初的心,希望以那最初的心,來補綴日漸老去的歲月。

菩提茶要取最嫩的葉子,其他茶亦然。我從前不能深知,常常生起疑惑,為什么最嫩的茶葉有味,老壯的茶葉反而無味?古代把茶葉分為小芽、中芽、紫芽、白合、烏帶五種。小芽,又叫鷹爪、雀舌、谷粒,是最好的茶。

中芽,又叫“一槍一旗”或“一槍二旗”,即中心一芽,外有一或二片稍卷的小葉。

紫芽,即葉轉(zhuǎn)紫色。

白合,是中一小芽,外包兩大葉。

烏帶,是帶蒂的葉。

要制最好的茶要用小芽,紫芽之后,為行家所不喜。長成“白合”與“烏帶”都算是劣茶了。

現(xiàn)在我知道答案了,唯有新長成的葉芽具有最圓滿的質(zhì)地,它既未污染,也不失去,這是為什么最細小的葉芽滋味最好,也是老子說要回歸嬰兒的原因了。

生命所經(jīng)驗的歷程,我們都回不去了,我們難以回歸嬰兒,因為我們有情,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幸而,我們可以常常喝到鷹爪、雀舌、谷粒、一槍一旗的新茶,稍稍可以無憾,如果在老去的每一天,都能毫無遺憾地生活,那也就好了。

我喝春茶時,看春天的新葉長出來,一天天地變化著,就會覺得老子的“圣人皆孩之”是個警句,“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則近于禪心了。

可嘆的是,少年的人都沒有這種警覺,白居易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少年人稱他“老頭子”,回家就寫了一首詩《戲答諸少年》:

愧我長年頭似雪,饒君壯歲氣如云。

朱顏今日雖欺我,白發(fā)他時不放君。

朱顏會消失,白發(fā)不會放過我們的。且讓我們一起飲茶吧!讓我們的心像茶葉初生尚未舒卷那樣,那時節(jié)我們既不為成功失敗掛懷,也不為男女之情憂心,更不為人生的長路而心情惆悵。

那時,我們只是笑,并在笑中看見光。


茶香一葉(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在坪林鄉(xiāng),春茶剛剛收成結(jié)束,茶農(nóng)忙碌的臉上才展開了笑容,陪我們坐在庭前喝茶,他把那還帶著新焙爐火氣味的茶葉放到壺里,沖出來一股新鮮的春氣,溢滿了一整座才刷新不久的客廳。

茶農(nóng)說:“你早一個月來的話,整個坪林鄉(xiāng)人談的都是茶,想的也都是茶,到一個人家里總會問采收得怎樣?今年烘焙得如何?茶炒出來的樣色好不好?茶價好還是壞?甚至談天氣也是因為與采茶有關才談它,直到春茶全采完了,才能談一點茶以外的事?!甭犓@樣說,我們都忍不住笑了,好像他好不容易從茶的影子走了出來,終于能做一些與茶無關的事情,好險!

慢慢地,他談得興起,連一斤三千元的茶也拿出來泡了,邊倒茶邊說:“你別小看這一斤三千元的茶,是比賽得獎的,同樣的品質(zhì),在臺北的茶店可能就是八千元的價格。在我們坪林,一兩五十元的茶算是好茶了,可是在臺北一兩五十元的茶里還摻有許多茶梗子?!?br>
“一般農(nóng)民看我們種茶的茶價那么高,喝起來又是慢條斯理,覺得茶農(nóng)的生活滿悠閑的,其實不然,我們忙起來的時候比任何農(nóng)民都要忙。”

“忙到什么情況呢?”我問他。

他說,茶葉在春天的生長是很快的,今天要采的茶葉不能留到明天,因為今天還是嫩葉,明天就是粗葉子,價錢相差幾十倍,所以趕清晨出去一定是采到黃昏才回家,回到家以后,茶葉又不能放,一放那新鮮的氣息就沒有了,因而必須連夜烘焙,往往工作到天亮,天亮的時候又趕著去采昨夜萌發(fā)出來的新芽。

而且這種忙碌的工作是全家總動員,不分男女老少。在茶鄉(xiāng)里,往往一個孩子七八歲時就懂得采茶和炒茶了,一到春茶盛產(chǎn)的時節(jié),茶鄉(xiāng)里所有孩子全在家?guī)兔Σ刹璩床?,學校幾乎停頓,他們把這一連串為茶忙碌的日子叫“茶假”——但孩子放茶假的時候,比起日常在學校還要忙碌得多。

主人為我們倒了他親手種植和烘焙的茶。一時之間,茶香四溢。文山包種茶比起烏龍還帶著一點溪水清澈的氣息,烏龍這些年被寵得有點像貴族了,文山包種則還帶著鄉(xiāng)下平民那種天真純樸的親切與風味。

主人為我們說了一則今年采茶時發(fā)生的故事。他由于白天忙著采茶、分茶,夜里還要炒茶,忙到幾天幾夜都不睡覺,連吃飯都沒有時間,添一碗飯在炒茶的爐子前隨便扒扒就解決了一餐,不眠不休的工作只希望今年能采個好價錢。

“有一天采茶回來,馬上炒茶,晚餐的時候自己添碗飯吃著,扒了一口,就睡著了,飯碗落在地上打破都不知道,人就躺在飯粒上面,隔一段時間夢見茶炒焦了,驚醒過來,才發(fā)現(xiàn)嘴里還含著一口飯,一嚼發(fā)現(xiàn)味道不對,原來飯在口里發(fā)酵了,帶著米酒的香氣。”主人說著說著就笑起來了,我卻聽到了笑聲背后的一些辛酸。人忙碌到這種情況,真是難以想象,抬頭看窗外那一畦畦夾在樹林山坡間的茶園,即使現(xiàn)在茶采完了,還時而看見茶農(nóng)在園中工作的身影,在我們面前擺在壺中的茶葉原來不是輕易得來。

主人又換了泡新茶,他說:“剛喝的是生茶,現(xiàn)在我泡的是三分仔(即炒到三分的熟茶),你試試看。”然后他從壺中倒出了黃金一樣色澤的茶汁來,比生茶更有一種古樸的氣息。他說:“做茶的有一句話,說是‘南有凍頂烏龍,北有文山包種’,其實,凍頂烏龍和文山包種各有各的勝場,烏龍較濃,包種較清;烏龍較香,包種較甜,都是臺灣之寶!可惜大家只熟悉凍頂烏龍,對文山的包種茶反而陌生,這是很不公平的事。”

對于不公平的事,主人似有許多感慨。他的家在坪林鄉(xiāng)山上的漁光村,從坪林要步行兩個小時才到,遺世而獨立地生活著,除了種茶,閑來也種一些香菇。他住的地方在海拔八百公尺高的地方,為什么選擇住這樣高的山上?“那是因為茶和香菇在越高的地方長得愈好?!?br>
即使在這么高的地方,近年來也常有人造訪,主人帶著鄉(xiāng)下傳統(tǒng)的習慣,凡是有客人來總是親切招待,請喝茶請吃飯,臨走還送一點自種的茶葉。他說:“可是有一次來了兩個人,我們想招待吃飯,忙著到廚房做菜,過一下子出來,發(fā)現(xiàn)客廳的東西被偷走了一大堆,真是令人傷心哪!人在這時比狗還不如,你喂狗吃飯,它至少不會咬你?!?br>
茶香一葉(2)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主人家居不遠的地方,有北勢溪環(huán)繞,山下有個秀麗的大舌湖,假日時候常有青年到這里露營,青年人所到之處,總是垃圾滿地,魚蝦死滅,草樹被踐踏,然后他們拍拍屁股走了,把苦果留給當?shù)鼐用袢L。他說:“二十年前,我也做過青年,可是我們那時的青年好像不是這樣的?,F(xiàn)在的青年幾乎都是不知愛惜大地的,看他們毒魚的那種手段,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這里面有許多還是大學生。只要有青年來露營,山上人家養(yǎng)的雞就常常失蹤,有一次,全村的人生氣了,茶也不采了,活也不做了,等著抓偷雞的人,最后抓到了,是一個大學生,村人叫他賠一只雞一萬塊,他還理直氣壯地問:天下哪有這么貴的雞?我告訴他說:一只雞是不貴,可是為了抓你,每個人本來可以采一千五百元茶葉的,都放棄了,為了抓你我們已經(jīng)損失好幾萬了。”

這一段話,說得在座的幾個茶農(nóng)都大笑起來。另一個老的茶農(nóng)接著說:“像文山區(qū)是臺北市的水源地,有許多臺北人都怪我們把水源弄臟了,其實不是,我們更需要干凈的水源,保護都來不及,怎么舍得弄臟?把水源弄臟的是臺北人自己,每星期有五十萬臺北人到坪林來,人回去了,卻把五十萬人份的垃圾留在坪林。”

在山上茶農(nóng)的眼中,臺北人是驕橫的、自私的、不友善的、任意破壞山林與溪河的一種動物,有一位茶農(nóng)說得最幽默:“你看臺北人自己把臺北搞成什么樣子,我每次去,差一點窒息回來!一想到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最好的茶要給這樣的人喝,心里就不舒服?!?br>
談話的時候,他們幾乎忘記了我是臺北來客,紛紛對這個城市抱怨起來。在我們自己看來,臺北城市的道德、倫理、精神,只是出了問題;但在鄉(xiāng)人的眼中,這個城市的道德、倫理、精神是幾年前早就崩潰了。

主人看看天色,估計我們下山的時間,泡了今春他自己烘焙出來最滿意的茶,那茶還有今年春天清涼的山上氣息,掀開壺蓋,看到原來蜷縮的茶葉都伸展開來,感到一種莫名的歡喜,心里想著,這是一座茶鄉(xiāng)里一個平凡茶農(nóng)的家,我們?yōu)榱似吩绱旱男虏瑁线h從臺北來,卻得到了許多新的教育,原來就是一片茶葉,它的來歷也是不凡的,就如同它的香氣一樣是不可估量的。

從山上回來,我每次沖泡帶回來的茶葉,眼前仿佛浮起茶農(nóng)扒一口飯睡著的樣子,想著他口中發(fā)酵的一口飯,說給朋友聽,他們一口咬定:“吹牛的,不相信他們可能忙到那樣,飯含在口里怎么可能發(fā)酵呢?”我說:“如果飯沒有在口里發(fā)酵,哪里編得出來這樣的故事呢?”朋友啞口無言。

然后我就在喝茶時反省地自問:為什么我信任只見過一面的茶農(nóng)反而超過我相交多年的朋友呢?

疑問就在鼻息里化成一股清氣,在身邊圍繞著。


貓空半日(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坐在茶農(nóng)張銘財家的祖廳兼客廳兼烘焙茶葉的茶坊里,我們喝著上好的鐵觀音,聽著外面狂亂的風雨,黃昏蒙蒙,真讓人感覺這一天像夢一樣。

我們坐的這個臨著懸崖的地勢,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名字“貓空”,從門口望出去,站在家屋前那棵巨大的樟樹,據(jù)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左邊有兩株長得極像蓮霧的樹,名字叫“香果”,在風雨中落了一地。風雨雖大,并且陣陣撲進窗隙,但房中的茶香比風雨更盛,那是昨夜烘焙好的一籠鐵觀音還在爐子上,冒著熱氣,鐵觀音特殊的沉厚之香,濃濃的從爐子上流出來。

“貓空,真是奇怪的名字!”我說。

張銘財聽了笑著說:“我也覺得怪,但如果你用閩南語發(fā)音就不怪了,空就是洞,這是貓洞。為什么叫貓洞呢?因為三面屏障,中留下一個小通口,讓貓進出,所以叫貓洞,你看外面風雨這樣大,其實不用擔心,吹不進貓洞的?!?br>
“怎么確定吹不進來呢?”

“因為,我們家在這里,從我祖父開始,已經(jīng)住了快一百年了。”張銘財?shù)靡獾卣f:“我家的地理是很棒的,從風水上說,我家的地方是美人座,對面的指南山背是銅鏡臺,這在風水上叫‘美人對鏡’?!?br>
我們順他的眼光望去,正看到指南山的翠綠向兩邊開展出去,中間隔著一條幽深的谷口。

張銘財是在貓空這間老厝出生的,他說他從四歲就開始到茶園去采茶了,和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如今他家墻上掛著滿滿的茶賽得來的獎狀,是他三十多年努力的成績。

我們翻開臺灣茶葉的歷史,找到“鐵觀音”的條目,上面這樣寫著:

相傳“鐵觀音茶”名稱之由來,系清乾隆年間,福建安溪魏蔭氏在一觀音寺的山巖發(fā)現(xiàn)一棵茶樹,認為是觀音菩薩所賜,幾經(jīng)移植繁殖,由于葉片厚重制成的茶葉色澤如鐵,而稱之為“鐵觀音”。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六年)張妙、張乾兄弟由安溪攜鐵觀音茶苗十二株在木柵樟湖(今指南里一帶)種植,逐漸繁殖迄今,當?shù)夭鑸@面積達七十公頃,是全臺正宗鐵觀音茶產(chǎn)地。

張銘財正是張迺妙、張迺乾兄弟的后人,而在這一個山谷里,種鐵觀音維生的也都是姓張的,屈指一算,有近百年的歷史。張銘財家最早的祖廳現(xiàn)在還屹立著,紅瓦磚墻,十分優(yōu)美,他說那是來自福建安溪的人親手蓋成的。

正言談間,我們看外面的風勢漸漸大起來,黃昏漸漸深了,想起立告辭,張銘財卻說:“再坐一下嘛,山里沒有什么好東西招待你們,只有這茶,這茶是我媽媽一葉一葉摘的,是我炒的,我太太泡的,你們不喝光就走,真是太可惜了?!?br>
我們只好把風雨暫時在心底封藏,用心地品起鐵觀音的滋味。這鐵觀音真是與我平常所喝的茶大有不同,可能是剛烘焙出來,也可能是主人的熱情,使我們不僅喝出了那深厚的香醇,也品到了山香云氣,再加上張?zhí)珱_茶的方法十分獨特,這鐵觀音的香氣直沖云霄,把我日常喜愛的凍頂與武夷遠遠拋在后面了。

在厚實的飯桌上喝茶,使我思及今天奇特的緣分。昨夜新聞剛發(fā)布了佩姬臺風將在今天登陸的警報,清晨,一位瘋狂的朋友打電話來說:“到山里去喝茶,看風雨吧?”

“下午有臺風呀!”

“臺風晚上八點才登陸,緊張什么?”

什么山呢?

朋友說,在木柵指南山有一個開放的茶園,卅農(nóng)會在山上蓋了一棟木造的現(xiàn)代建筑,臨著高高的窗口,可以看到整個綠絨絨的山谷。“并且,那里有著上好的鐵觀音與包種茶,保證不虛此行。”

我們便沿著指南路開始往山上開去。一入山,才發(fā)現(xiàn)這一整片山除了林木,就是茶園,茶園雖然沒有什么變化,但只要想到它的芳香,那每一片茶葉都美麗了起來。走過了樟山寺,佩姬的裙擺便開始浪漫地搖擺起來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繞過瓦厝、樟湖,時常有動人的視野出現(xiàn),尤其到了樟湖的拗口附近,同時有三條彩虹出現(xiàn):天上一道,山谷里也有兩彎。在揉和著雨絲與陽光的午后,有一種出塵之美,朋友說:“看到這三條彩虹,再大的風雨也值得了吧?”

等我們到達了傳聞中美麗的建筑,才知道這棟外表全以紅磚建造,內(nèi)部由木頭構(gòu)成的樓房名稱是“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展示中心”,名字雖然俗氣,內(nèi)部倒是十分雅致。它背山面谷,一望無際,我想,在這樣的地方喝茶,不管什么茶都會好上三分。

可惜福緣不夠,這茶中心已經(jīng)打烊了,我們雖然一再拜托,但中心的人因為要趕著下山,便不能招待我們了。這時走過來一位年輕帥氣的青年,熱情地說:“你們要喝茶,請到我們家來吧!”

這位青年就是眼前的張銘財。

他把我們帶回家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妻子并不感意外,那是因為他時常帶人回家里喝茶,在他家的前庭還蓋了一個露天飲茶的石桌椅,可惜風雨太大,使我們不能在戶外喝茶。

張銘財對他自己所種的茶葉有十足的信心。他說自己在茶樹中長大,由于住在深山之中,對物質(zhì)早已沒什么欲望,他最大的理想是研究茶的品種與技術,希望能種出更好的茶來。

“做出更好的茶,實在是一個茶農(nóng)小小的心愿呀!”他看著窗外,談起了他回到茶鄉(xiāng)的一些心情。

張銘財退伍的時候很有可能在平地發(fā)展,但最后他選擇回到家鄉(xiāng),那是他找到一位賢淑的妻子,她為了鼓勵他繼續(xù)在茶方面發(fā)展,同意隨他搬到山上,才使他更安心在山上種茶。他現(xiàn)在是木柵觀光茶園的示范戶,平時又在茶中心上班,生活過得非常愜意。

張?zhí)f剛住到山上來有些不習慣,日子久了,習于山上平靜的生活,也懶得下山了。他們有兩個小孩,都很活潑可愛,這樣的風雨天還在屋前的茶園玩耍,我想著:這會不會又是鐵觀音的新一代呢?

天色已暗,我們才不舍地告辭出來。張銘財?shù)哪赣H趕緊跑進屋內(nèi),提了一袋她早上才從竹筍田挖來的竹筍,說:“山里沒有什么招待你們,帶點竹筍回去吧!”請不容辭,我摸摸竹筍,感覺到一種山上人家特有的溫暖,這才是人的真實,只是我們久為紅塵所擾,失去了這種真實吧!

回到家里,打開隨手在茶展示中心拿的簡介,上面有兩段描述茶的味道的句子,很有意思:

“鐵觀音茶:形狀半球緊結(jié),沖泡之茶湯水色蜜綠澄清,香醇有獨特之喉韻?!?br>
“包種茶:形狀條索整齊,沖泡之茶湯水色蜜黃澄清,甘怡有清雅之花香味?!?br>
有時候,我們喝一壺茶,知道某種聯(lián)想、某種韻律,是從生活的溫暖與真實中泡出來,那么不僅是茶,連人情世界都是蜜綠澄清、香醇甘怡有獨特的韻味了。


不可一日無茶(1)
book.sina 2008年08月28日11:00 新浪讀書

到外地旅行,我習慣帶一罐茶葉,因為只要幾天不喝茶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很容易感冒、疲累或下痢。

一旦每天都有茶喝,不只百病不侵,而且精神颯爽,因此對于茶葉有身心的助益我是深信不疑的。

旅行的時候不能靜定下來喝茶,只能因地制宜,以熱開水泡大杯茶,但覺有茶就好。如果是在家,從早到晚,日飲百杯,對我也是常事。茶對我不只是水、是飲料,也是日常保健的藥。

茶在中國,最早不是飲用,而是藥用。最早關于茶的神效之傳說,是神農(nóng)氏愛民如子,為了救治百姓的病,親自采藥,遍嘗百草。

有一次,神農(nóng)氏嘗了一種青綠色的滾山珠中毒,昏死在樹下,樹的汁液滴入他的口中,因而得救。那棵樹就是茶樹,神農(nóng)從此發(fā)現(xiàn)茶有解百毒的神效,采藥時常攜帶茶葉隨身,每次中毒都靠茶來解毒。

最嚴重時,神農(nóng)氏曾一天中毒七十二次,全依茶渡過險關。

還有一個傳說,神農(nóng)有一天在野外以釜鍋煮水,一片葉子落入水中,芳香四溢,神農(nóng)喝了之后,發(fā)現(xiàn)了茶的神效。

最后,神農(nóng)嘗到一種劇毒的植物叫“斷腸草”,連茶也不能解,就喪命了。

神農(nóng)與茶的傳說,記載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這本書作于秦漢年間,因此至少在戰(zhàn)國時代,我們的老祖先就知道喝茶,以茶作藥了。

茶,起先是用于藥,慢慢從醫(yī)療的功效轉(zhuǎn)到精神的層面。

東晉時代,以“聞雞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劉琨,在給侄兒的信中說:

“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黃芩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汝可置之?!?br>
劉琨每次有郁卒之氣,都仰賴茶的效用,我們或可以想見,他在天色微明之際,舞劍之前,先飲“真茶”一杯的情景。

由于茶可以治體中的潰悶,才逐漸與禪的修行結(jié)合,因為與修行結(jié)合,飲茶才提升了藝術與生活的境界。

關于茶與禪的結(jié)合也有一個傳說:

達摩祖師東來中國,在少林寺面壁,誓言無眠禪定九年,以警醒世人,但到第三年就常打瞌睡,羞憤的達摩遂把眼皮撕下來丟在地上,結(jié)果地上長出一棵樹,雙葉并生,有如眼皮,弟子們采了葉子來飲用,發(fā)現(xiàn)能益神醒腦,就開始了禪寺飲茶之風。

傳說當然是無稽之談,達摩祖師何許人也!然而,在唐朝的禪寺飲茶之風大盛,則是真的。莫說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公案流傳千古,降魔大師教禪時也要弟子喝茶省睡。百丈禪師設立《叢林清規(guī)》時甚至設茶座、茶頭,有的大寺院光是泡茶的茶座就有十幾個。

紫砂壺則是禪僧云水行腳時,為了便利隨身攜帶而發(fā)明的。歷代寺院附近都是名茶產(chǎn)地,每年春天在寺里“斗茶”提升了茶的品質(zhì)……這都說明了茶與禪有不可分的關系,但這是后話,我們再回到茶的功效來吧!

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睡、輕身、明目?!?br>
漢代《神農(nóng)食經(jīng)》:“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br>
東漢神醫(yī)華佗的《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

梁代陶弘景《雜錄》:“苦茶輕身換骨?!?br>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br>
唐代陸羽《茶經(jīng)》:“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從這些文獻里,我們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認識到茶的功效不少,不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氣、精神愉快,還可以減肥,增加思想的敏銳,甚至不輸于“醍醐與甘露”。唐代劉貞德把這些好處總合起來,稱茶有十德:

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

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

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yǎng)志。

宋代以后,對茶的研究也更深入了,我們舉一些典籍來看:

宋代蘇東坡《茶說》:“濃茶漱口,既去煩膩,且苦能堅齒,消蠹。”

宋代吳淑《茶賦》:“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之利,其功若神。”

明代顧元慶《茶譜》:“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br>
李時珍到底是一代大師,在他的《本草綱目》里,首次提到茶的缺點,他說:“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br>
清代黃宮繡的《本草求真》更進一步說到,為什么虛寒血弱的人不能喝茶,他說:“茶稟天地至清之氣,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織芥滓穢不受,味甘氣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熱解毒,是以垢膩能降,灸眶能解,凡一切食積不化,頭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熱服則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飲茶能入腎削火,復于脾胃生寒,萬不宜服?!?br>
這也是首先提出了“空腹不宜飲茶”的見解,以免傷害腎臟和腸胃。

除了虛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舊唐書》宣宗紀里有一則記載:

東都進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歲,依然身體健康,精力旺盛。唐宣宗知道了,很覺奇怪,傳他進宮去問:“你如此長壽健康,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藥?”老僧答道:“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唯嗜茶,凡屬至處,惟茶是求,或飲百碗不厭。”

一天喝一百碗茶,活到一百三十歲,這使我想起蘇東坡的兩句詩:“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br>
由于飲茶的這種神效,日本“茶祖”榮西禪師到中國求禪法時,一邊研究佛法,一邊研究喝茶?;厝毡緯r,在行囊里帶了大量的佛經(jīng)和茶樹的種子。

榮西返日后,把茶籽種在肥前(現(xiàn)佐賀縣)的背振山,同時把茶籽送給拇尾(現(xiàn)宇治縣)高山寺的明惠上人?,F(xiàn)在,佐賀的嬉野茶和宇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說是歷史悠久。

榮西對日本茶道的貢獻除了帶回茶籽,還寫了一冊《吃茶養(yǎng)生記》,可以說是日本茶的理論先驅(qū)。他一開頭就說:

“茶也,養(yǎng)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人倫采之,其人長命?!?br>
榮西禪師把茶說得更神奇了,說是只要能長出茶的山谷,那個地方一定有神靈守護,而能采茶吃的人,一定能長命。他不只這樣相信,還這樣實踐,當時曾親自用茶葉治好大將軍源實朝治久治不愈的糖尿病。

榮西禪師說:“貴哉茶乎!上通諸天境界,下資人倫矣!諸藥各為一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br>
自此,喝茶風氣在日本也為之大盛,但這時日本茶道只在寺院流行,有藥用傾向,一直到四百年后千利休提出“和靜清寂”,茶道才算大備。

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倡導茶有十德之說,我們可以和前述劉貞德的十德互相參看:

一、諸天加護。二、父母孝養(yǎng)。

三、惡魔降伏。四、睡眠自除。

五、五臟調(diào)利。六、無病息災。

七、朋友和合。八、正心修身。

九、煩惱消減。十、臨終不亂。

明惠上人的十德雖然宗教性強,卻不免偏于形上,許多是“想當然耳”。

到了近代,茶的研究更科學,功效也更明確清晰,除了古人所知的功效,還有防治壞血病、抗癌的功能,還能治療糖尿病、胃腸炎、黃疸型肝炎、皮膚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等,甚至還可以防治輻射的傷害哩!

飲茶的功效如此,不喝茶的人損失可大了。

但是,喝茶的人如果老是想到功效,那境界就低了,茶給我們身心的利益可以說是“猶其余事”。正如鈴木大拙說的:“茶與禪之所以相通,全在一個純字?!奔兊男暮燃兊牟瑁亲詈玫?。

黃庭堅曾在一只茶碾上寫過《茶磨銘》,是我時常寫在茶罐上的句子:

楚云散盡,燕山雪飛。

江湖歸夢,從此祛機。

每次帶著寫了這句子的茶罐旅行,不管身處何方,或在異邦的旅店,或在山野的客棧,都感覺到人生只是客居,江湖難以歸夢,人生不能祛機,只要能“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不看燕山,燕山也會雪飛,不管楚云,楚云自然散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全國最愛喝茶的城市,非它莫屬
陸文三 | 淺說“東白茶”
西湖龍井的價值與古今功臣(一)
推廣“龍井茶”的明清“接力賽”,田汝成的推介無人睬,乾隆帝的吆喝價倍增
詩畫問茶·龍井|無味之味,茶中至味
熊鵬舉編著《茶篇》 (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