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即位三年,從齊、魯征儒生博士七十人去泰山封禪。封者,至山頂祭天;禪者,至地面祭地。到了泰山腳下,諸儒生提出建議:“古者封禪都用蒲車上山,為的是怕?lián)p壞山上的土石草木。到了山頂,要掃凈地面,用枯草鋪地,其實這些并不難辦到?!鼻厥蓟视X得這都是怪議,難以施用,由此不要儒生上山了。
秦始皇上山途中遇到大雨,只得到大樹下休息。諸儒生因為不得上山參加封禪,聽到這個消息尤其高興,發(fā)出陣陣笑聲。
秦始皇封禪后九年,秦亡。諸儒生痛恨秦焚《詩》、《書》,誅戮文學(xué),而且老百姓也都有怨恨秦的嚴(yán)酷法律,因而異口同聲地說:“秦始皇上泰山被風(fēng)雨所擊,沒有封禪?!?br>
在古代社會能登泰山封禪的都是一些至尊圣人,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他們大功告成,為民造福,封禪理所當(dāng)然。春秋霸主齊桓公,以為事業(yè)已成,想上山封禪,被管仲勸止了。那么,在儒家看來,秦始皇跟他們相比,根本算不上圣人,而且是一個人人仇視的暴君,根本沒有封禪的資格。于是眾口一詞:秦始皇根本沒有封禪。
秦始皇究竟有沒有封禪呢?儒生的話不可信,從仇恨心理出發(fā)的老百姓的話也不可信。根據(jù)司馬遷親自考察記載:秦始皇開拓出一條可行車的道路,從泰山的南側(cè)登至山頂,立石刻歌頌秦始皇的功德。從北側(cè)的通道下山,到地面祭梁父,其禮儀采用太祝祭祀雍帝的禮節(jié)。由此可見秦始皇確實去過泰山封禪。秦始皇的泰山封禪之舉除了有山上的石刻為證,其余皆封藏,極其保密,后世不得其詳,沒有記載。(遂除車道,上至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于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綜合多種史料,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并立石頌德。始皇是第一個登上泰山的皇帝。
史料記載,從秦朝開始?xì)v代封建帝王都非常重視十分熱衷對泰山封禪和朝拜。先后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到泰山封禪和朝拜。
封建帝王到泰山舉行封禪儀式,到宋元以后基本告一段落。明、清兩代不再進(jìn)行封禪而改為祭祀。乾隆是祭祀泰山的“癡迷者”,曾十一次朝拜泰山,有六次登上岱頂。隨著清朝的滅亡,沿襲了五千多年的封禪儀式宣告壽終正寢。
作為史學(xué)家,唯一的天職就是如實記錄,司馬遷推倒了儒生偏見和百姓的眾口一詞,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一部《史記》,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司馬遷獨立的史家立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