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1]
簫聲咽,
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陵[2]傷別。
樂游原[3]上清秋節(jié),
咸陽[4]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fēng)殘照,
漢家陵闕。
注釋:
[ 1 ]此詞上片傷別,下片傷逝。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始稱此詞為李太白之作。南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亦錄于李白名下。明代以來屢有質(zhì)疑者?!读邢蓚鳌罚骸昂嵤氛?,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shù)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shù)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br> [ 2 ]灞陵:漢文帝劉恒之墓?!度o黃圖》卷六:“文帝灞陵,在長安城東七十里?!缢鳂颉h人送客至此橋,折柳送別?!?br> [ 3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八里,漢代稱樂游苑,唐人稱樂游原。其地勢較高,可俯視長安城。
[ 4 ]咸陽:秦都,在長安西北數(shù)百里,是漢唐時期由京城往西北從軍、經(jīng)商的要道。
[ 古今點(diǎn)評 ]
1.太白此詞,有林下風(fēng)氣?!稇浨囟稹吩~,故是閨房之秀。(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
2.此詞白抒積感,借閨怨以寫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簫聲為喻。起筆有飄飄凌云之氣。以下接寫離情,灞橋折柳,為遷客征人傷懷之處,猶勞勞亭為古送行之地,太白題亭上詩“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同此感也。下闋仍就秦地而言,樂游原上,當(dāng)清秋游賞之時,而古道咸陽,乃音塵斷絕,悲愉之不同如是。古道徘徊,即所思不見,而所見者,惟漢代之遺陵廢闕,留殘狀于西風(fēng)夕照中。一代帝王,結(jié)局不過如是,則一身之傷離感舊,洵命之衰耳。結(jié)二句俯仰今古,如聞變徵之音。(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3.詞家有長腔,有短闋。坡公《戚氏》等作,以長而工也。唐人《憶秦娥》之詞曰:“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清平樂》之詞曰:“夜常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以短而工也。(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劉叔安感秋八詞跋》)
4.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fēng)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王國維《人間詞話》)
賞析:
憶秦娥,詞牌名。亦稱《秦樓月》、《碧云深》、《雙荷葉》。相傳李白首制此詞,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扒囟稹北局傅氖枪糯貒呐优?。傳說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吹簫,嫁給仙人蕭氏。后來夫婦吹簫,竟引鳳凰,鳳凰即將他倆載于背上飛去了。弄玉,蕭氏吹簫引鳳之之樓,以為秦樓。在李白詞中指的是一個秦地(今陜西省一帶)女子。寫她自從愛人出了遠(yuǎn)門,她夜里睡不安穩(wěn),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等下去,總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樂游原、漢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涼。
唐崔令欽《教坊記曲名表》記載開元、天寶間教坊所奏樂曲,有《菩薩蠻》而無《憶秦娥》之名。現(xiàn)傳敦煌歌辭中,也不見有《憶秦娥》調(diào)。在五代和北宋前期,曾用《憶秦娥》一調(diào)作詞的,可以找出有馮延巳、張先、歐陽修三家。但他們?nèi)怂鞯摹稇浨囟稹?,與所傳李白此詞在句法聲律上彼此迥異,如馮延巳《憶秦娥》:“風(fēng)淅淅。夜雨連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燈下客。除非魂夢到鄉(xiāng)國,免被關(guān)山隔。憶憶,一句枕前爭忘得。”張先《憶秦娥》:“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yuǎn)目。憶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飛速。菰草綠,應(yīng)下溪頭沙上宿?!睆鸟T延巳、張先、歐陽修所作來看,他們?nèi)怂坪醵疾恢涝谒麄冎耙延欣畎椎倪@首《憶秦娥》。最早以這首《憶秦娥》歸于李白的,是北宋后期的李之儀。他的《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五有一首《憶秦娥》詞自注:“用太白韻?!贝蠹s就在這時,傳為李白所作的這首《憶秦娥》也得以傳世。毛滂的《東堂詞》中,并以《憶秦娥》與《秦樓月》判為二調(diào),其《憶秦娥》仍依馮延巳體,《秦樓月》方用當(dāng)時初傳為李白詞休。南宋初邵博《河南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九,記載了傳為李白的這首《憶秦娥》的全文。此后作《憶秦娥》者,就擬用此體,而馮延巳、張先等諸體盡廢。學(xué)術(shù)界對于傳為李白的這首詞同前面一首《菩薩蠻》一樣,仍在繼續(xù)考證求索。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此詞結(jié)句“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曰:“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惟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這種“氣象”,我們曾在盛唐詩人那里看到過。不過這首詞中的“氣象”,與人們常說的開元時代的“盛唐氣象”,已有很大的不同?!笆⑻茪庀蟆辈┐?,深厚,意境開闊,氣韻沉雄,這首詞則還帶有一種悲涼之氣,所以胡應(yīng)麟說這首詞“氣亦衰颯”,反映了唐王朝衰敗的氣運(yùn)。假如這首詞確為李白所作,有可能作于天寶后期,詞人以比擬手法,托秦娥抒寫情懷,把直觀的感情與意象渾融為一起,上闋由個人的憂愁寫起,下闋過渡到歷史的憂愁。
這首詞不象《菩薩蠻》那樣由客觀景物的渲染過渡到人物內(nèi)在感受的描摹。它一開始就寫出人物內(nèi)心情態(tài):嗚咽的簫聲把秦娥從夢中驚醒,一鉤殘?jiān)滦庇吃诖扒?。夢雖斷了,她似乎還沉浸在夢境中,與情人歡會??墒牵矍爸挥斜涞臍?jiān)屡惆橹?。唉,多少個這樣的月夜,使她黯然消魂,顧影自憐。于是下面轉(zhuǎn)入對“灞陵傷別”的回憶?!队轰洝份d:“漢世凡東出函、潼,必自灞陵始,故贈行者于此折柳為別。”柳色綠了,一年復(fù)一年,而伊人依然遠(yuǎn)隔一方,只有那嗚咽的簫聲,冰冷的殘?jiān)屡惆橹莸馁挥?。這實(shí)際上是作者以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來表達(dá)內(nèi)心對某種事物的苦思與追求。這種苦思與追求是執(zhí)著的,然而又是沒有結(jié)果的。
詞的上闋糾纏在個人的悲歡離合中,下闋似乎比擬手法已不能滿足感情的表達(dá)了,詞人撇開先前的主體,直接把自身融入畫面之中出現(xiàn)了較大的跌宕。換頭處突兀地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起。是清秋節(jié)佳侶如云的狂歡時節(jié),主人公卻煢煢孑立在西風(fēng)殘照里,“此身飲罷無歸處,獨(dú)立茫茫自詠詩”(杜甫《樂游園歌》)。此時,個人的憂愁完全被拋開了,已融入了對歷史的憂愁之中。詞人通過對秦、漢那樣赫赫王朝的遺跡——咸陽古道、漢代陵墓的掇取,從而進(jìn)入了對歷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塵俱杳,繁華、奢侈、縱欲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陵墓相伴著簫瑟的西風(fēng)如血的殘陽。作者是在憑吊秦皇漢武嗎?不,他是在反思?xì)v史和現(xiàn)實(shí)。這里交織著對古與今、盛與衰、悲與歡的反思。詞人固然沒有正面寫唐王朝的茍且偷安,但有了“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一句就足夠了,它自然使人想到天寶后期唐明皇窮奢極欲和狂歡極樂的情景。當(dāng)時有誰能從中看到潛在的危機(jī)呢?秦代、漢代過去了,這里剩下悠悠古道和漢家陵墓,面對著西風(fēng)殘照,這是遺跡,也是實(shí)景。這“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的實(shí)景,必然聯(lián)系到唐王朝的未來。于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界限被取消了,渾融在一起,一種悲壯感,填塞在人們的心頭。這是對歷史反思的結(jié)果,個人的憂愁已被取代,或只作為陪襯。是啊,在這種歷史的憂愁中,個人的憂愁又算得上什么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