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發(fā)現(xiàn):投資基金,對整體行情的把握還是很重要的。
做對了,事半功倍;做錯了,事倍功半。
不信大家回顧下自己買基金的情況,是不是有行情的時候,買基金順風順水;而沒行情的時候就像逆水行舟?
那么問題來了,有沒有一種指標,能在行情的頂和底發(fā)出信號,幫助我們做判斷呢?
別說,還真有——
股債利差就能做到這一點!
什么是股債利差?
股債利差是個啥指標?現(xiàn)在有什么信號嗎?
股債利差,又被稱為FED模型、美聯(lián)儲模型,是國際普遍認可的估值方法。
股債利差=股票的預(yù)期收益率-債券的預(yù)期收益率
股票和債券是兩種常見的大類資產(chǎn),股債利差模型的思路就是通過比較它倆的性價比,來判斷配置什么比較好。
如果這個差值大了,就表示股票相比債券有不錯的性價比,適合配置;反之,則不適合。
一般來說,我們會用滬深300的市盈率倒數(shù)作為股票的預(yù)期收益率,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債券的預(yù)期收益率。
因此公式就變成:
股債利差=滬深300指數(shù)市盈率倒數(shù)-10年期國債收益率
后者好理解,長期國債嘛,最具代表性。
這里要稍微解釋下前者,市盈率的公式是總市值/年利潤,那么它的倒數(shù)就是年利潤/總市值。
假設(shè)一家公司市值10元,意味著你用10元錢就可以買下來。
如果它每年產(chǎn)生1元的利潤,那么這家公司的市盈率就是10,市盈率的倒數(shù)就是10%。
你看,市盈率倒數(shù)這個概念,是不是就非常接近買下這家公司的預(yù)期收益率了。
公司市值變高,買下來需要的錢就多,預(yù)期收益率就降低;
公司年利潤變高,買下來后每年賺的錢變多,預(yù)期收益率就高。
而之所以選擇滬深300這個指數(shù),是因為滬深300由滬深兩市代表性強、流動性高、交易活躍的300家公司組成。
這些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yè),能夠很好地反映市場的股價變動和運行情況。而且跟基金重倉股的重合度也比較高。
股債利差有用嗎?
股債利差有用嗎?
我說了不算,讓數(shù)據(jù)告訴你~
2015年至2022年,它發(fā)出過三次較為明顯的頂部信號,分別是在2015年中旬、2018年1月和2021年年初;
也發(fā)出過三次較為明顯的底部信號,分別是在2016年年初、2019年年初和2020年3月。
對應(yīng)滬深300指數(shù)的位置分別是: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shù)據(jù),截至2022/5/6)
從圖上看,在指數(shù)幾次大級別的頂部和底部,這個指標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底部基本能抄到,頂部也能逃掉。
第一次破6是在22年4月25號,當天滬深300大跌4.9%,股債利差也隨之達到一個極值,市場在當周見底。
股債利差如何看?
低谷期固然難熬,但A股激蕩30年,無論你相不相信,無論你覺得這次有多么“不一樣”, 無論是08年、16年、18年、還是去年10月,每一輪下跌的終結(jié)都一樣。
一樣的是,行情都是在絕望中誕生,市場都是在一片哀嚎中絕處逢生;
一樣的是,底部來時永遠悄無聲息,但反彈真正來臨時又波瀾壯闊;
一樣的是,超跌一定是反彈的最大動力,只要投資邏輯沒有被顛覆,“價值回歸”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一樣的是,總有一部分人倒在黎明前,交出 “帶血的籌碼”,也總有另一批人,會將這些“帶血的籌碼”以一個相當便宜的價格接過來,完成財富的再分配。
基金投資時常需要用時間換空間,我們需要用80%的時間來消化震蕩和下跌,然后在20%的牛市時間里,掙來絕大部分的收益。
一起加油吧~
例行提醒:以上內(nèi)容僅供學習參考使用,而非動態(tài)買賣指導(dǎo)。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請勿盲從。